语文课堂提问类型及角度解读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19791013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语文智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正如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但是,课堂提问犹如双刃剑,如果提问不当,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有副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深刻地认识课堂提问的功能、特点、类型、原则、问题设计技巧、提问时机把握等等,本文着重谈谈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类型和提问的角度。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提问划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美国的三位教育家、心理学家,就分别提出了三种提问模式。莫里提出的“智力操作模式”包括“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评价性”等提问模式;布鲁姆的“分类模式”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提问模式;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式”包括“认知记忆”“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评价性思维”等提问模式。根据三位专家的研究,我们将课堂提问概括为四大类型。
  (一)记忆性问题。这是一种通过事实性知识提问的问题,不需要学生分析思考,学生凭记忆就能解答,其作用在于再现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有些直接可以从文本中找到知识答案的提问,我们也将其归结到记忆性问题。例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作者号什么?字什么?”“这个字怎么读?”“这个词的词典意义是什么?”等等。
  (二)分析性问题。这是根据文本的理解性内容设计的问题,这种问题解答,仅凭学生的知识与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根据一般的原理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加以概述、解析、比较、转换、区别、推断、分类等来解决。这类题目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知识运用的能力。例如:“《祝福》为什么采用倒叙法?”“托尔斯泰墓为什么是‘世间最美的坟墓’?”“阿Q忌讳别人说‘灯亮了’说明了什么?”“‘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有何含义?”
  (三)创造性问题。这是一种以文本内容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文本内容而设计的问题。这种问题,不能仅凭学生的知识经验及逻辑思考来解答,如果说分析性问题需要求同思维,那么创造性问题需要学生发挥求异思维,此外,还特别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例如:“康大叔究竟是不是刽子手?”“花木兰为什么在男人群里生活了十余年而不被发现呢?”“玛蒂尔德在最后得知自己丢失的是一挂假项链,她会怎么想?”“《荷塘月色》第一段里有‘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悄悄地’能不能去掉?”
  (四)评价性问题。这是一种针对文本需要作出评价的内容而设计的问题,这种问题考察的是学生能否评定所学材料的合理性,如材料本身的组织是否合乎逻辑;它还能考察出学生能否评定所学材料的意义性,如材料对社会的价值。此时的提问涉及到学生对所学材料如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出的价值判断。它能体现出学生对所学材料已经达到最高的掌握水平。
  二、语文课堂提问要善于抓角度
  首先要抓住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阅读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非智力因素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其次要抓住疑难点提问。疑难点是学生容易搞懂而又必须搞懂的地方。抓住疑难点提问,可以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教学《捕蛇者说》一文时,为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这样提问:①“永州之野产异蛇”,异在何处?②作者要突出“之异”中的哪一点?为什么?③捕蛇者为何不肯更役复赋?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讨论、回答,自然就理清文章中心:揭露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罪恶,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这样的提问降低了难度,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从而化解了疑难。
  再次要抓住发散点提问。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抓住发散点提问,这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有益的。如《背影》一文“月台送行”情节中,作者望着前去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泪水很快的流下来了。”对此,我提问:“你认为哪些因素使作者望着背影而流泪?”学生回答:1、父亲穿戴“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而自己身穿“皮大衣”,想到父亲节衣缩食供给儿子落泪。2、父亲年老有病,步履蹒跚,行动不便,却“爬上爬下”地为自己买橘子,看到这些而流泪。3、父亲失业、亏本的生活挫折,使作者为父亲今后生活担忧而落泪。4、不能在父亲身边尽孝心,从此人各一方,因而落泪。这样,在文章发散处置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泪眼中望父亲背影这一行为中蕴涵的丰富思想感情。
  第四要抓住聚合点提问。聚合点是集中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词句、段落,围绕聚合点提问,可以从一点突破,提挈全文,保证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比如教授《孔乙己》时,学生产生了很多阅读障碍,我针对实际提炼出了两个问题:①为何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②你是如何理解“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乐,但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的?第一问使学生意识到孔乙己既生活窘迫又竭力维护读书人体面的尴尬处境,而且这两点在下文多次照应、点染,在孔乙己出场伊始就勾勒出他的个性轮廓;后一问让学生明了孔乙己是一个可笑可悲的失意人,一个受人嘲讽、可有可无的多余人。这两个问题都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得以落实,都提纲挈领足以使我们更深切地理解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样提问,既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完整的认识,又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抓住模糊点提问。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是比较有限的,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往往带有片面性,有时甚至会出现偏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准确地捕捉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提问引思,正确导向,使他们走出认识的误区。如分析《祝福》的人物形象,当我问:“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时,有一个学生说“祥林嫂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依据是:“当柳妈告诉她捐一条门槛让千人跨,万人踏以后,可以免去到阴司后被两个男人锯成两半的痛苦。祥林嫂就相信了这个老女人的话。可到最后,还是被剥夺了祭祀时动手准备祭品的权利。这难道不是说明了她迷信吗?”我就把这个问题推给学生思考,同时我也作了暗示,在当时的社会里,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祥林嫂的迷信行为?要求学生分析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含义。学生一愣,纷纷思考。继而,就有学生回答:“祥林嫂想通过捐门槛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和平常的女人一样不受歧视,这也是人之常情。”另一学生说:“祥林嫂积极主动地想改变被人们歧视的现状是值得肯定的,她只想做一个正常的人。”接着,另一位学生说:“正是这么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求生欲望这么强烈的人,在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在人们的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这不是对当时社会的最强烈的控诉吗?”一个问题的答案,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既澄清了学生的模糊认识,又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使学生在互动生成中获得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其他文献
家长工作艺术就是幼儿园园长协同自己的团队,通过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方式,对家长无形中引领,教育和服务,形成文化、目标、方法的认同和教育的激情,从而产生的教育力量的工作艺术。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家长安心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因此,家长工作与保教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能否在
梁化梅园  一群树缩影成一个风景,梅园是一群  被我放牧的山坡。花开花落是我  梦里放飞夜的呓语。梅花落了李花开  一群梅花青果着迷成我的恋人。它们的姿态  足以让我穿越历史。秦始皇的部下  从今天走回过去,他们由中原唱一路高歌  刀光剑影残阳如血。溪流成泪影婆娑  而我的祖先挥一路风雨而来。什么时候再次折回中原  在我的千年族谱里沉默不语。 阳光、 花开、 光影和落日  沉寂的石头注定今生我的生
期刊
情rn军人之情,跳跃在蓝天大地海洋三维空间构筑的立体大舞台.
以西方文化的总体历史为背景对进行文本分析,认为表现的是西方人在后上帝时代的精神处境.显示出西方人重建有意义的宇宙秩序的努力.在上帝死后而新的超越理想尚未建立之前,是
是那眼的热河,在与月亮叙说,让宇宙的光波,成为神思遥远的边地,没有终结的期待.
设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一、激趣型由于思维具有可导性,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巨大动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可以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35例胃肠道类癌病例. 其中胃、十二指肠各为2例, 小肠3, 结肠4例, 阑尾7例, 直肠17例. 有肝及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2例及3
一、导致学生无法适应生物教学的原因高一的学生都是从初中阶段刚刚步入高中生活,在初中也曾学过生物的相关知识,可以说有一定的生物知识的基础.但是,初中的生物仅仅是为了一
期待  远望  津门海河  思念的小船  朝着有她的方向  追忆  盛夏时节  无尽的思绪  飘摇远方  多少个日日夜夜  用忠诚托举爱情  把思念装进行囊  以灵魂慰籍伤感  或远或近的爱  深深浅浅的痛  难舍难分的情  一同融入  温暖的心房  静静地想像  她倚在窗口  用思念的目光  踏着星辉的路径  穿过黑夜的阻隔  怀揣着  橄榄芬芳的爱情  向津门走来  思念  多少次魂牵梦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