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主要为企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要保证所培养的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
1.部分高职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投资主体是政府,职业教育虽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但管理主权和评价考核主体仍然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门制订了许多评价考核评审评优的硬框框和标准,各个学校为了获得“优秀”“示范”等称号,就必然要依照各种评审标准而建设发展,同时还要应付主管部门检查、考核,从而忽略了自身特色的发展,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虽然目前也要求引人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但如何正确评价还无完整的标准,但这相对于“优秀学校”“示范学校”的称号还显得微不足道,从而导致了学校教育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这项工作方面积极性不高。
2.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机制
部分高职学校对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认识不够,对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尊重不够,对教学规律性尊重不够。近年来职业教育高速发展,使专业教师人数和专业教学设备数量相对于学生人数增长严重失调,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学生往往只能观摩,动手机会很少;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师资匮乏,教师整天忙于教学疲惫不堪,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也影响教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研究;加之教师的主观积极性不高和客观工作量大等因素,而科技是不断发展的,专业技术不断更新,但教师未能及时将教学内容更新补充,所教知识与社会知识技能要求相差悬殊,因此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机制也未形成。
二、培养高职机械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措施
通过学习国内有关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按照上述要求做了一些初步尝试。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与社会需要,改变以往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国家在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和推行的“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模式和“双证式”制度,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培养模式。为此我校在机械类专业中推行了“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专业技能,“学中做、做中学”,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其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创新人才。
(1)制定科学课程体系,紧跟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所有机械类专业的专业课程都要求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安排课程体系,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结合,理论与实际的学习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岗位导向型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
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2)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创新教育的关键或教学的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是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学中鼓励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敢于突破定式进行思维,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把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放在教学的首位,营造创新的氛围。
(3)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建立创新教育机制,改革传统的以一张试卷来考核评价学生的方法。采用“过程 结果”的考核模式,考核除了对后完成产品质量进行考核外,还对学生工作过程进行考核,如动作的规范性、做事的条理性、解决问题的技巧性、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沟通性、对问题的反映表达准确性等,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教学,不光要研究课本完成教学任务,还应该是学生创新路上的引路人。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广博、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并且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行创新教学。
通过引进具有企业产品开发背景的技术人员进入教学一线,同时选拔机械类专业教师,参加校内外技术培训、进修、承担科研课题、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等培养成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让教师了解该学科最新动态、最新进展、最新成果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状态,促进专业教师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及教学设计创新能力。
3.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学生仅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品质还不够,还必须具备创新的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去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创造良好的实训实践环境,不仅可以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的探索精神,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要手段;同时是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平台,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购买数控实训设备时,如果能够通过购买散件让师生自己共同组装、调试的,就尽量购买散件,而不是购买成品;即使购买现成的设备,也尽量让师生参与产品的安装和调试;以便学生在组装、调试中有发现问题的机会,然后再在师傅及老师的指导下,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也可以算是学生的一个创新过程,同时也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后劲足”的员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学校校园的氛围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性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不断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的渴望。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科技竞赛、科技讲座及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创新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增加实践能力,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职业教育作为能力本位教育,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水平的提高、实训基地的科学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影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因素;只有将创新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
1.部分高职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投资主体是政府,职业教育虽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但管理主权和评价考核主体仍然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门制订了许多评价考核评审评优的硬框框和标准,各个学校为了获得“优秀”“示范”等称号,就必然要依照各种评审标准而建设发展,同时还要应付主管部门检查、考核,从而忽略了自身特色的发展,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虽然目前也要求引人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但如何正确评价还无完整的标准,但这相对于“优秀学校”“示范学校”的称号还显得微不足道,从而导致了学校教育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这项工作方面积极性不高。
2.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机制
部分高职学校对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认识不够,对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尊重不够,对教学规律性尊重不够。近年来职业教育高速发展,使专业教师人数和专业教学设备数量相对于学生人数增长严重失调,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学生往往只能观摩,动手机会很少;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师资匮乏,教师整天忙于教学疲惫不堪,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也影响教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研究;加之教师的主观积极性不高和客观工作量大等因素,而科技是不断发展的,专业技术不断更新,但教师未能及时将教学内容更新补充,所教知识与社会知识技能要求相差悬殊,因此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机制也未形成。
二、培养高职机械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措施
通过学习国内有关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按照上述要求做了一些初步尝试。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与社会需要,改变以往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国家在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和推行的“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模式和“双证式”制度,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培养模式。为此我校在机械类专业中推行了“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专业技能,“学中做、做中学”,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其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创新人才。
(1)制定科学课程体系,紧跟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所有机械类专业的专业课程都要求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安排课程体系,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结合,理论与实际的学习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岗位导向型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
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2)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创新教育的关键或教学的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是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学中鼓励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敢于突破定式进行思维,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把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放在教学的首位,营造创新的氛围。
(3)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建立创新教育机制,改革传统的以一张试卷来考核评价学生的方法。采用“过程 结果”的考核模式,考核除了对后完成产品质量进行考核外,还对学生工作过程进行考核,如动作的规范性、做事的条理性、解决问题的技巧性、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沟通性、对问题的反映表达准确性等,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教学,不光要研究课本完成教学任务,还应该是学生创新路上的引路人。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广博、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并且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行创新教学。
通过引进具有企业产品开发背景的技术人员进入教学一线,同时选拔机械类专业教师,参加校内外技术培训、进修、承担科研课题、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等培养成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让教师了解该学科最新动态、最新进展、最新成果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状态,促进专业教师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及教学设计创新能力。
3.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学生仅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品质还不够,还必须具备创新的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去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创造良好的实训实践环境,不仅可以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的探索精神,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要手段;同时是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平台,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购买数控实训设备时,如果能够通过购买散件让师生自己共同组装、调试的,就尽量购买散件,而不是购买成品;即使购买现成的设备,也尽量让师生参与产品的安装和调试;以便学生在组装、调试中有发现问题的机会,然后再在师傅及老师的指导下,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也可以算是学生的一个创新过程,同时也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后劲足”的员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学校校园的氛围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性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不断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的渴望。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科技竞赛、科技讲座及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创新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增加实践能力,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职业教育作为能力本位教育,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水平的提高、实训基地的科学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影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因素;只有将创新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