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湿生植物对镉、铅污染水环境的修复效果研究

来源 :植物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水培法,采用不同浓度镉(Cd)和铅(Pb)的4种处理对6种常见湿生植物: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Br.)、水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沼生蔊菜(Rorippa islandica(Oed.)Borb.)、白芥(Sinapis alba L.)、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ume)DC.)和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幼苗的生长、重金属积累与转运、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细胞死亡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Cd、Pb单一及复合胁迫下,豆瓣菜、水芹的根长、根重、植株干重均显著低于对照;而经单一Pb处理的水萝卜、白芥的根长、植株干重高于对照.单一Cd处理组中,6种植物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豆瓣菜>沼生蔊菜>水芹>水萝卜>蕹菜>白芥.Pb单一胁迫后,豆瓣菜对Pb的富集系数最小,仅为0.013.水萝卜幼苗在Cd和Pb复合胁迫下生长状况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且Cd、Pb转运系数增大,抗氧化酶活性较高,根细胞死亡较少,表明该物种是具有较好修复潜力的植物.
其他文献
以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Hedw.)Mitt.)野生型及抗生长素的突变体Ppiaa2-87为实验材料,分析了生长素早期应答基因PpAux/IAA2在原生质体再生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分别采用qRT-PCR、FDA染色、DNA倍性分析、DAPI染色、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等方法,对原生质体再生过程的相关基因表达、存活率、细胞周期进程、染色体重塑及DNA甲基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pAux/IAA的3个同源基因在野生型0 h原生质体中的表达量较原丝体、48 h和96 h原生质体
为了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带电粒子在复杂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以及描述电场的空间分布,本文基于库仑定律和电场叠加原理,应用VPython软件,对均匀带电有限长细直棒和均匀带电圆环的电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模拟;并模拟探究了带电粒子在带电圆环电场中的运动形式,对于简单的周期性运动,我们在理论上计算了带电粒子运动周期,并与模拟的结果相比较做了相关的讨论;模拟探究了带电粒子多种复杂的运动形式,预测了带电粒子在圆环电场中运动可能出现的混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