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对初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语文学得好,对学习其它各门学科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在语文课堂内外培养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是一个人走向社会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可以说,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激发教学热情,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语文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语文的这一特点决定着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的渗透性及其工具性功能。可见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中,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和完善。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要传授最基本的具有发展前途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在语文教学中注入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使之成为整体性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催化剂,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听和看得来,而要身经百炼,在自身反复的语言实践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课,特别是初中语文课,是一种技能课、能力训练课。因此,应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培养把知识迁移为能力,使学生从我学会变为我会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使自己既是个专才,又是个通才。不满足于自己是“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成为“一条流动的河”。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科学的素质教育理论、方法与手段。要具备为人师表的风范,言传身教,真正做到在学生面前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那么,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是可以走出来的。
二、把握教材特征,选择可行教法
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讲,只确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还是不够的,还需教师在教学中刻苦钻研教材。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把握好语文教材的特征。因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人文精神的载体,我们只有充分钻研教材,了解教材,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去落实语文课程的新目标,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老师辛勤的教导和采取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是分不开的。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让课课都有新鲜感,堂堂都有诱惑力。
首先,不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时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散文。我在讲朱自清《春》时主要是采用“朗读体会法”。如:在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钻”字用得好,我先让学生省略“钻”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后全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比较二者的效果。学生认为有这个“钻”字好,我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思考:“钻”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让他们明白用了这个词,不仅把小草拟人化了,而且还透露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教读《济南的冬天》时,我采用了“讨论归纳法”。如: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其中“不忍得”用得好吗?我是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后举手发言,最后由我或学生尽量采用同学们的意见来归纳:这三个字将水人格化。水是那样的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事实上,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教法也不完全一样。如训练初一学生阅读文章时,我是先出好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带学生进行分析,而在教初二学生阅读文章时,我多数情况下是鼓励学生自己出题目,自己品析文章。到了初三,在分析文章时,我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做,我只是一个适时点拨的“引导者”。
三、加强基础教育,落实语文知识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来说,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坚实的语文素质基础——学好语文知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落实各项语文知识,以便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我是这样做的: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分点的方法进行。初一时,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复习小学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并结合单元教学,介绍和讲解语文知识有哪些类别、哪些知识点;到初二时,有意识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相关的语文知识,并分类归纳,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项语文知识;到了初三时,由我作示范,再让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各项语文知识的梳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还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事实证明,准确掌握语文课中所涉及的各项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总之,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很多,广大教师只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钻研教材、了解内容、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语文学得好,对学习其它各门学科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在语文课堂内外培养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是一个人走向社会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可以说,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激发教学热情,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语文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语文的这一特点决定着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的渗透性及其工具性功能。可见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中,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和完善。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要传授最基本的具有发展前途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在语文教学中注入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使之成为整体性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催化剂,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听和看得来,而要身经百炼,在自身反复的语言实践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课,特别是初中语文课,是一种技能课、能力训练课。因此,应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培养把知识迁移为能力,使学生从我学会变为我会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使自己既是个专才,又是个通才。不满足于自己是“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成为“一条流动的河”。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科学的素质教育理论、方法与手段。要具备为人师表的风范,言传身教,真正做到在学生面前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那么,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是可以走出来的。
二、把握教材特征,选择可行教法
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讲,只确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还是不够的,还需教师在教学中刻苦钻研教材。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把握好语文教材的特征。因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人文精神的载体,我们只有充分钻研教材,了解教材,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去落实语文课程的新目标,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老师辛勤的教导和采取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是分不开的。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让课课都有新鲜感,堂堂都有诱惑力。
首先,不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时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散文。我在讲朱自清《春》时主要是采用“朗读体会法”。如:在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钻”字用得好,我先让学生省略“钻”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后全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比较二者的效果。学生认为有这个“钻”字好,我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思考:“钻”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让他们明白用了这个词,不仅把小草拟人化了,而且还透露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教读《济南的冬天》时,我采用了“讨论归纳法”。如: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其中“不忍得”用得好吗?我是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后举手发言,最后由我或学生尽量采用同学们的意见来归纳:这三个字将水人格化。水是那样的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事实上,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教法也不完全一样。如训练初一学生阅读文章时,我是先出好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带学生进行分析,而在教初二学生阅读文章时,我多数情况下是鼓励学生自己出题目,自己品析文章。到了初三,在分析文章时,我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做,我只是一个适时点拨的“引导者”。
三、加强基础教育,落实语文知识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来说,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坚实的语文素质基础——学好语文知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落实各项语文知识,以便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我是这样做的: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分点的方法进行。初一时,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复习小学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并结合单元教学,介绍和讲解语文知识有哪些类别、哪些知识点;到初二时,有意识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相关的语文知识,并分类归纳,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项语文知识;到了初三时,由我作示范,再让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各项语文知识的梳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还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事实证明,准确掌握语文课中所涉及的各项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总之,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很多,广大教师只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钻研教材、了解内容、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