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接受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对消化道进行重建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 抽取76例患有胃癌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38例,均采用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療。A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采用P型Roux-en-y术进行消化道重建;B组患者在手术后治疗后采用功能性空肠间置术进行消化道重建。 结果 B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后出现反流性食道炎、倾倒综合征、早饱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在重建术后的体重明显高于A组患者;营养学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 结论 采用功能性空肠间置术对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消化道重建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功能性空肠间置术;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中图分类号] R735.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219-02
胃癌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或仅有轻微的症状表现,当临床症状表现已经非常明显时,病变通常已经处于晚期[1]。由于人们对健康的渴望日益加强,采用全胃切除术对患有胃癌的患者进行治疗已经是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一种不可或缺的疗法[2]。本研究过程中对接受全胃切除术后采用不同方式对消化道进行重建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拓宽对接受全胃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以便临床能够对全胃切除手术患者进行更加理想的消化道重建,使患者在手术后的体重和营养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方法,抽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76例患有胃癌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A组,男20例,女18;年龄24~77岁,平均(41.7±1.2)岁。B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5~76岁,平均(40.8±1.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病情发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方法
A、B两组,均采用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1)A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采用P型Roux-en-y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即全胃切除后,在距屈氏韧带18 cm处将空肠截断,先将远端的空肠作臂长为15 cm的P袢,使P袢的顶端与患者的食管吻合,再对空肠的残端进行封闭处理,距离吻合口下45 cm处的空肠与近端的空肠的端侧进行吻合处理。(2)B组患者在手术后采用功能性空肠间置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即标本移除后,在屈氏韧带下40 cm对食管与空肠端侧进行吻合,与输出支肠段的距离保持35 cm,与十二指肠的侧端进行吻合,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口的下方5 cm左右与屈氏韧带的下方20 cm进行空肠侧吻合处理,于输入支肠段距食管空肠吻合口7 cm左右处及输出支肠段距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口远侧2 cm左右处进行结扎。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体重变化情况、营养学相关指标(Hb、Tp)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后出现反流性食道炎、倾倒综合征、早饱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重建术后的体重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营养学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往往还是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仍是临床对患有胃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全胃切除手术在临床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应用方位越来越广[3]。然而,现有的医疗技术,消化道重建方式还不能对全胃切除后的食物摄入量和消化吸收等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临床研究认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应该具备一定容量的贮留,进而对胃的贮存功能起到一定的代替作用,从而使食物的排空速度明显减慢,防止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等该类患者常见的一些术后并发症现象[4]。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重建术已经经过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大量临床检验,实践证明该项消化道重建技术的主要特点为简单、有效、安全可靠,已经得到了临床患者和广大医生的广泛肯定,但该项重建技术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会使细菌过度生长,且食糜通常情况下很慢经过十二指肠。而功能性空肠间置术,不仅可以使重建消化道神经-肌肉生理功能的连续性得到很好的保持,还能够使食物经过十二指肠生理通道得到有效恢复,且实际操作简单,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患者在术后的适应性非常理想,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5-6]。具有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体重恢复速度快、血浆营养指标的提高幅度大,更符合生理的特点[7-8]。总而言之,采用功能性空肠间置术对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消化道重建的效果非常明显,重建后患者的体重能够得到显著提高,营养学相关指标能够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并能够防止出现一系列常见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许军明,彭志海,李祖栋,等.胃切除术后非离断式Roux-en-Y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7(15):119-120.
[2] 陈斌.胃癌全胃切除术几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5(14):292-293.
[3] 卢春茂.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比较[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18):611-612.
[4] 龚义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二种消化道重建术的比较[J].河北医学,2006,12(12):1245-1246.
[5] 郑奇志.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23例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88-89.
[6] 梁家强,朱一宁,黎木淦.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疗效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49-50.
[7] 支珍.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两种术式的临床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9):239-240.
[8] 骆伟,何俊华.全胃切除术后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64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67.
(收稿日期:2012-03-28)
[关键词] 功能性空肠间置术;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中图分类号] R735.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219-02
胃癌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或仅有轻微的症状表现,当临床症状表现已经非常明显时,病变通常已经处于晚期[1]。由于人们对健康的渴望日益加强,采用全胃切除术对患有胃癌的患者进行治疗已经是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一种不可或缺的疗法[2]。本研究过程中对接受全胃切除术后采用不同方式对消化道进行重建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拓宽对接受全胃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以便临床能够对全胃切除手术患者进行更加理想的消化道重建,使患者在手术后的体重和营养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方法,抽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76例患有胃癌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A组,男20例,女18;年龄24~77岁,平均(41.7±1.2)岁。B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5~76岁,平均(40.8±1.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病情发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方法
A、B两组,均采用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1)A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采用P型Roux-en-y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即全胃切除后,在距屈氏韧带18 cm处将空肠截断,先将远端的空肠作臂长为15 cm的P袢,使P袢的顶端与患者的食管吻合,再对空肠的残端进行封闭处理,距离吻合口下45 cm处的空肠与近端的空肠的端侧进行吻合处理。(2)B组患者在手术后采用功能性空肠间置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即标本移除后,在屈氏韧带下40 cm对食管与空肠端侧进行吻合,与输出支肠段的距离保持35 cm,与十二指肠的侧端进行吻合,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口的下方5 cm左右与屈氏韧带的下方20 cm进行空肠侧吻合处理,于输入支肠段距食管空肠吻合口7 cm左右处及输出支肠段距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口远侧2 cm左右处进行结扎。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体重变化情况、营养学相关指标(Hb、Tp)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后出现反流性食道炎、倾倒综合征、早饱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重建术后的体重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营养学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往往还是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仍是临床对患有胃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全胃切除手术在临床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应用方位越来越广[3]。然而,现有的医疗技术,消化道重建方式还不能对全胃切除后的食物摄入量和消化吸收等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临床研究认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应该具备一定容量的贮留,进而对胃的贮存功能起到一定的代替作用,从而使食物的排空速度明显减慢,防止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等该类患者常见的一些术后并发症现象[4]。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重建术已经经过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大量临床检验,实践证明该项消化道重建技术的主要特点为简单、有效、安全可靠,已经得到了临床患者和广大医生的广泛肯定,但该项重建技术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会使细菌过度生长,且食糜通常情况下很慢经过十二指肠。而功能性空肠间置术,不仅可以使重建消化道神经-肌肉生理功能的连续性得到很好的保持,还能够使食物经过十二指肠生理通道得到有效恢复,且实际操作简单,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患者在术后的适应性非常理想,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5-6]。具有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体重恢复速度快、血浆营养指标的提高幅度大,更符合生理的特点[7-8]。总而言之,采用功能性空肠间置术对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消化道重建的效果非常明显,重建后患者的体重能够得到显著提高,营养学相关指标能够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并能够防止出现一系列常见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许军明,彭志海,李祖栋,等.胃切除术后非离断式Roux-en-Y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7(15):119-120.
[2] 陈斌.胃癌全胃切除术几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5(14):292-293.
[3] 卢春茂.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比较[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18):611-612.
[4] 龚义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二种消化道重建术的比较[J].河北医学,2006,12(12):1245-1246.
[5] 郑奇志.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23例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88-89.
[6] 梁家强,朱一宁,黎木淦.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疗效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49-50.
[7] 支珍.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两种术式的临床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9):239-240.
[8] 骆伟,何俊华.全胃切除术后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64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67.
(收稿日期: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