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请以“熟悉的风景”为题写一篇写景类文章,描绘自己喜爱的风景,抒发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仿作,字数在600字以上。
熟悉的风景
一考生
如果你来到我们学校参观的话,你会发现,我们校园的风景非常美,无论春夏,还是秋冬,一年四季都会让你感到——绿!(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校园景色的特点,可惜没有点题。)
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花坛里,是那嫩叶。各种树儿都穿着绿装,披着融融春光,站在你面前。(一个“穿”字,将景物拟人化了,非常形象。但这段描写角度单一,显得很单薄,不够生动。)
春去夏来,校园是一片绿。校园的道路两旁,直立着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松树。在火辣辣的太阳炙烤下,松树依旧挺拔地屹立在那里。还有其他的一些树,披着绿衣,共同经受烈日的考验,阳光透过茂密的绿叶,形成一片绿荫,微风一吹,令人神清气爽。(这段写景采用了白描的方法,原汁原味,简洁明了。但写得同样很单调,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
春夏的校园是那么新鲜、妩媚,秋天的校园同样有绿。当秋风吹来时,有些树虽然落了一些叶,但它们依然绿着,在和秋风抗争。不过,松树却仍然昂首直立在那儿,似乎是越长越绿,也仿佛越来越挺拔,或许是更加坚强地在迎接寒冷的冬天吧!(本段没有能把校园景物绿得“深沉、苍劲”这一特点表现出来。)
当严冬来临,许多树和小草都无可挽回地凋零,整个校园的绿色便集中在那些傲霜的青松和越长越绿的冬青树上。冬青树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要把自己的绿献给校园。再看那北风吹不动、大雪压不倒的青松,你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岁寒三友:竹、松、梅。因为他们都是不畏严寒的。也许有人会嫌这时的绿色太少,不引人注目。但是,当你在冰雪中看到那苍翠欲滴的青松时,难道你不感觉到温暖与希望吗?尽管冰封雪压,它那青春的血液照样流动,生命的力量照样不可抗拒!(本段缺少一个中心句。同时,对冬青树、松树的描写不够细致,缺少角度上的变化和手法的创新,难以让读者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永远都充满勃勃生机的绿!(结尾过于草率,没有呼应文题。)
点评:这篇文章写了作者自己最熟悉的风景——校园里的绿,开篇点出“绿”。然后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这些绿,将校园里花草树木呈现在读者面前,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激励。最后再写绿,结束全文。
不过,本文也明显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是没有点题,使得文题与内容有一种分离感;二是在写景过程中,都是直笔描写,笔法单一,缺乏角度的变换;三是写冬景时,少了中心句,影响了文章的结构美;四是结尾仓促,没有形成呼应之势。
升格建议:
一、修改文章首尾,点题并形成首尾响应之势。
二、增补和修改各段中心句,形成上下呼应之势。
三、对文中的部分描写进行增删润色,多角度、多层次展现景物特点。
熟悉的风景
一考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风景,我最熟悉的风景是校园里的绿。无论春夏秋冬,校园里的绿总是让我陶醉!(开篇点题,自然引发下文。)
春天,校园里是一片熟悉的绿。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花坛里同学们播下的种子,正生根发芽,探出嫩嫩的脑袋。远看,像一块绿毯,像一方大手帕;近看,那些毛茸茸的嫩叶随风摇摆。不经意间,各种树儿也都穿上了绿装,披着融融春光,迎着习习春风,翩翩舞出嫩绿的倩影。(这段描写,有远有近,有静有动,非常生动传神。)
夏天,校园里是一片熟悉的绿。最矮的,是那些小花小草,它们拼命吐着绿色,浓得不能再浓。再高一点的,是小银杏、小桃树,它们披着绿衣,共同经受烈日的考驗,阳光透过茂密的绿叶,形成一片绿荫,微风一吹,令人神清气爽。最高的,则是道路两旁直立着的那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松树,它们在火辣辣的太阳炙烤下,高高挺立着。(这段描写,由矮到高,从不同观察角度写了多种植物,特征鲜明,引人入胜。)
秋天,校园还是一片熟悉的绿。当秋风吹来时,银杏、桃树们身上,有些叶子黄了,随风飘落;有些半黄,依然没有离开树枝;有些依然是绿的,它们抖动着长长的枝条,似乎不愿意脱去身上的绿装,它们渴望继续成长。那可爱的松树继续昂首直立在那儿,仿佛越来越挺拔,越长越绿,那绿,愈发深沉、苍劲,充满着一种抗争的力量。(这一段在写银杏、桃树们的叶子时,注意了色彩变化,观察仔细,描写传神。)
冬天,校园里依旧是一片熟悉的绿。这时候,银杏、桃树,还有樱花、杜鹃,以及那些花花草草,都无可挽回地凋零,有的留下枯黄,有的无影无踪。整个校园的绿色便集中在那些越长越绿的冬青树和傲雪而立的青松上。你看,冬青树正伸展着绿得发亮的叶子,仿佛要把自己的绿全部献给校园,献给冬天,献给我们。你再看那北风吹不动、大雪压不倒的青松,从那尖尖的树顶,到伸出无数手臂的树身,无不绿出一种坚强。也许有人会嫌这时的绿色太少了,不引人注目,其实,在冰天雪地中,有这些苍翠欲滴的青松就足够了,它足以让你感到温暖与希望。(本段写了冬青树和松树,描写冬青树时抓住它“绿得发亮”这一特点,描写松树时抓住它“不畏严寒”这一特点,写得都非常生动。青松人人熟悉,如果作者在此处能进行适当的联想和引用,那就更加完美了。)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这就是我最熟悉的风景,这就是我永远都忘不了的绿!(点题,呼应开头,完美作结。)
点评:经过第一次升格,文章主题突出,首尾呼应,结构整齐,对景物的描写角度多变,鲜活生动,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纵观全文,仍有不足的地方。一是各段的中心句在语义上重复,没有能够点出本段“绿”的特点;二是在描写一些景物时,没有能够展开联想,做到实中有虚,进一步拓展文章的表达空间。
升格建议:
一、修改四个中心句,让这些中心句能点出每个季节绿的特征。 二、对部分景色描写进行润色,增加一些想象性描写。
熟悉的风景
一考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熟悉的风景,我最熟悉的风景是校园里的绿。无论春夏秋冬,校园里的那些绿总是让我陶醉!
春天,校园里是一片熟悉的嫩绿。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在花坛里播下的种子,正生根发芽,探出嫩嫩的脑袋。远看,像一块绿毯,又像一方大手帕;近看,那些毛茸茸的嫩叶随风摇摆,闭上眼,仿佛无数只小手在热情地向人们招手致意呢。(想象性描写,充满诗意。)不经意间,各种树儿也都穿上了绿装,披着融融春光,迎着习习春风,翩翩舞出嫩绿的倩影。
夏天,校园里是一片熟悉的深绿。最矮的,是那些小花小草,它们拼命吐着绿色,浓得不能再濃。再高一点的,是小银杏、小桃树,它们披着绿衣,共同经受烈日的考验,阳光透过茂密的绿叶,形成一片绿荫,微风一吹,令人神清气爽。最高的是道路两旁直立着的那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松树,它们在火辣辣的太阳炙烤下,高高挺立着。只要和它们稍稍对视,你似乎就能感到有一种凉意,直入你的眼睛和心灵。(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想象之中的“凉意”,非常传神。)
秋天,校园里是一片熟悉的苍劲之绿。当秋风吹来时,银杏、桃树们身上,有些叶子黄了,随风飘落;有些半黄,依然没有离开树枝;有些依然是绿的,它们抖动着长长的枝条,似乎不愿意脱去身上的绿装,它们渴望继续成长。那可爱的松树继续昂首直立在那儿,仿佛越来越挺拔,越长越绿,那绿,愈发深沉、苍劲,充满一种抗争的力量。
冬天,校园里依旧是一片熟悉的坚强之绿。这时候,银杏、桃树,还有樱花、杜鹃,以及那些花花草草,都无可挽回地凋零,有的留下枯黄,有的无影无踪。整个校园的绿色便集中在那些越长越绿的冬青树和傲雪而立的青松上。你看,冬青树正伸展着绿得发亮的叶子,仿佛要把自己的绿全部献给校园,献给冬天,献给我们。你再看那北风吹不动、大雪压不倒的青松,从那尖尖的树顶,到伸出无数手臂的树身,无不绿出一种坚强。也许有人会嫌这时的绿色太少了,不引人注目,其实,在冰天雪地中,有这些苍翠欲滴的青松就足够了,它足以让你感到温暖与希望。不信,请闭上眼睛,“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那是何等的壮观景象呀!(展开联想,巧妙引用,增强了表达效果,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这就是我最熟悉的风景,这就是我永远都忘不了的绿!
点评:经过第二次升格,文章四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得到了修改,虽然只是每句增加了一个字或一个词,却点出了不同季节校园绿色的特点,形成了呼应之势,巧妙点出了文题。与此同时,文中增加了一些想象描写,还引用了一些诗句,使得作文的表达角度更丰富,更生动,更完美。
请以“熟悉的风景”为题写一篇写景类文章,描绘自己喜爱的风景,抒发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仿作,字数在600字以上。
熟悉的风景
一考生
如果你来到我们学校参观的话,你会发现,我们校园的风景非常美,无论春夏,还是秋冬,一年四季都会让你感到——绿!(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校园景色的特点,可惜没有点题。)
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花坛里,是那嫩叶。各种树儿都穿着绿装,披着融融春光,站在你面前。(一个“穿”字,将景物拟人化了,非常形象。但这段描写角度单一,显得很单薄,不够生动。)
春去夏来,校园是一片绿。校园的道路两旁,直立着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松树。在火辣辣的太阳炙烤下,松树依旧挺拔地屹立在那里。还有其他的一些树,披着绿衣,共同经受烈日的考验,阳光透过茂密的绿叶,形成一片绿荫,微风一吹,令人神清气爽。(这段写景采用了白描的方法,原汁原味,简洁明了。但写得同样很单调,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
春夏的校园是那么新鲜、妩媚,秋天的校园同样有绿。当秋风吹来时,有些树虽然落了一些叶,但它们依然绿着,在和秋风抗争。不过,松树却仍然昂首直立在那儿,似乎是越长越绿,也仿佛越来越挺拔,或许是更加坚强地在迎接寒冷的冬天吧!(本段没有能把校园景物绿得“深沉、苍劲”这一特点表现出来。)
当严冬来临,许多树和小草都无可挽回地凋零,整个校园的绿色便集中在那些傲霜的青松和越长越绿的冬青树上。冬青树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要把自己的绿献给校园。再看那北风吹不动、大雪压不倒的青松,你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岁寒三友:竹、松、梅。因为他们都是不畏严寒的。也许有人会嫌这时的绿色太少,不引人注目。但是,当你在冰雪中看到那苍翠欲滴的青松时,难道你不感觉到温暖与希望吗?尽管冰封雪压,它那青春的血液照样流动,生命的力量照样不可抗拒!(本段缺少一个中心句。同时,对冬青树、松树的描写不够细致,缺少角度上的变化和手法的创新,难以让读者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永远都充满勃勃生机的绿!(结尾过于草率,没有呼应文题。)
点评:这篇文章写了作者自己最熟悉的风景——校园里的绿,开篇点出“绿”。然后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这些绿,将校园里花草树木呈现在读者面前,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激励。最后再写绿,结束全文。
不过,本文也明显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是没有点题,使得文题与内容有一种分离感;二是在写景过程中,都是直笔描写,笔法单一,缺乏角度的变换;三是写冬景时,少了中心句,影响了文章的结构美;四是结尾仓促,没有形成呼应之势。
升格建议:
一、修改文章首尾,点题并形成首尾响应之势。
二、增补和修改各段中心句,形成上下呼应之势。
三、对文中的部分描写进行增删润色,多角度、多层次展现景物特点。
熟悉的风景
一考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风景,我最熟悉的风景是校园里的绿。无论春夏秋冬,校园里的绿总是让我陶醉!(开篇点题,自然引发下文。)
春天,校园里是一片熟悉的绿。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花坛里同学们播下的种子,正生根发芽,探出嫩嫩的脑袋。远看,像一块绿毯,像一方大手帕;近看,那些毛茸茸的嫩叶随风摇摆。不经意间,各种树儿也都穿上了绿装,披着融融春光,迎着习习春风,翩翩舞出嫩绿的倩影。(这段描写,有远有近,有静有动,非常生动传神。)
夏天,校园里是一片熟悉的绿。最矮的,是那些小花小草,它们拼命吐着绿色,浓得不能再浓。再高一点的,是小银杏、小桃树,它们披着绿衣,共同经受烈日的考驗,阳光透过茂密的绿叶,形成一片绿荫,微风一吹,令人神清气爽。最高的,则是道路两旁直立着的那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松树,它们在火辣辣的太阳炙烤下,高高挺立着。(这段描写,由矮到高,从不同观察角度写了多种植物,特征鲜明,引人入胜。)
秋天,校园还是一片熟悉的绿。当秋风吹来时,银杏、桃树们身上,有些叶子黄了,随风飘落;有些半黄,依然没有离开树枝;有些依然是绿的,它们抖动着长长的枝条,似乎不愿意脱去身上的绿装,它们渴望继续成长。那可爱的松树继续昂首直立在那儿,仿佛越来越挺拔,越长越绿,那绿,愈发深沉、苍劲,充满着一种抗争的力量。(这一段在写银杏、桃树们的叶子时,注意了色彩变化,观察仔细,描写传神。)
冬天,校园里依旧是一片熟悉的绿。这时候,银杏、桃树,还有樱花、杜鹃,以及那些花花草草,都无可挽回地凋零,有的留下枯黄,有的无影无踪。整个校园的绿色便集中在那些越长越绿的冬青树和傲雪而立的青松上。你看,冬青树正伸展着绿得发亮的叶子,仿佛要把自己的绿全部献给校园,献给冬天,献给我们。你再看那北风吹不动、大雪压不倒的青松,从那尖尖的树顶,到伸出无数手臂的树身,无不绿出一种坚强。也许有人会嫌这时的绿色太少了,不引人注目,其实,在冰天雪地中,有这些苍翠欲滴的青松就足够了,它足以让你感到温暖与希望。(本段写了冬青树和松树,描写冬青树时抓住它“绿得发亮”这一特点,描写松树时抓住它“不畏严寒”这一特点,写得都非常生动。青松人人熟悉,如果作者在此处能进行适当的联想和引用,那就更加完美了。)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这就是我最熟悉的风景,这就是我永远都忘不了的绿!(点题,呼应开头,完美作结。)
点评:经过第一次升格,文章主题突出,首尾呼应,结构整齐,对景物的描写角度多变,鲜活生动,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纵观全文,仍有不足的地方。一是各段的中心句在语义上重复,没有能够点出本段“绿”的特点;二是在描写一些景物时,没有能够展开联想,做到实中有虚,进一步拓展文章的表达空间。
升格建议:
一、修改四个中心句,让这些中心句能点出每个季节绿的特征。 二、对部分景色描写进行润色,增加一些想象性描写。
熟悉的风景
一考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熟悉的风景,我最熟悉的风景是校园里的绿。无论春夏秋冬,校园里的那些绿总是让我陶醉!
春天,校园里是一片熟悉的嫩绿。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在花坛里播下的种子,正生根发芽,探出嫩嫩的脑袋。远看,像一块绿毯,又像一方大手帕;近看,那些毛茸茸的嫩叶随风摇摆,闭上眼,仿佛无数只小手在热情地向人们招手致意呢。(想象性描写,充满诗意。)不经意间,各种树儿也都穿上了绿装,披着融融春光,迎着习习春风,翩翩舞出嫩绿的倩影。
夏天,校园里是一片熟悉的深绿。最矮的,是那些小花小草,它们拼命吐着绿色,浓得不能再濃。再高一点的,是小银杏、小桃树,它们披着绿衣,共同经受烈日的考验,阳光透过茂密的绿叶,形成一片绿荫,微风一吹,令人神清气爽。最高的是道路两旁直立着的那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松树,它们在火辣辣的太阳炙烤下,高高挺立着。只要和它们稍稍对视,你似乎就能感到有一种凉意,直入你的眼睛和心灵。(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想象之中的“凉意”,非常传神。)
秋天,校园里是一片熟悉的苍劲之绿。当秋风吹来时,银杏、桃树们身上,有些叶子黄了,随风飘落;有些半黄,依然没有离开树枝;有些依然是绿的,它们抖动着长长的枝条,似乎不愿意脱去身上的绿装,它们渴望继续成长。那可爱的松树继续昂首直立在那儿,仿佛越来越挺拔,越长越绿,那绿,愈发深沉、苍劲,充满一种抗争的力量。
冬天,校园里依旧是一片熟悉的坚强之绿。这时候,银杏、桃树,还有樱花、杜鹃,以及那些花花草草,都无可挽回地凋零,有的留下枯黄,有的无影无踪。整个校园的绿色便集中在那些越长越绿的冬青树和傲雪而立的青松上。你看,冬青树正伸展着绿得发亮的叶子,仿佛要把自己的绿全部献给校园,献给冬天,献给我们。你再看那北风吹不动、大雪压不倒的青松,从那尖尖的树顶,到伸出无数手臂的树身,无不绿出一种坚强。也许有人会嫌这时的绿色太少了,不引人注目,其实,在冰天雪地中,有这些苍翠欲滴的青松就足够了,它足以让你感到温暖与希望。不信,请闭上眼睛,“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那是何等的壮观景象呀!(展开联想,巧妙引用,增强了表达效果,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这就是我最熟悉的风景,这就是我永远都忘不了的绿!
点评:经过第二次升格,文章四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得到了修改,虽然只是每句增加了一个字或一个词,却点出了不同季节校园绿色的特点,形成了呼应之势,巧妙点出了文题。与此同时,文中增加了一些想象描写,还引用了一些诗句,使得作文的表达角度更丰富,更生动,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