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期。当前,脱贫攻坚战虽已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原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就业机制还不够稳定,部分脱贫人口还存在返贫风险。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仅要精准防控返贫风险,从根源上阻断其产生,更要强化提升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脱贫技能和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实际,浅谈几点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考。
一是健全完善防返贫风险监测机制。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生产经营、就业、股金分红等收入信息纳入返贫风险监测体系,借助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手段,综合利用金融、医疗、教育、电子支付等收支信息,筛查出收入骤减、支出暴增的风险群体,对照上年收支情况,研判返贫风险。进一步优化完善“自下而上”的村、镇、县多层级信息传递机制,畅通自申报渠道和快速研判机制;结合“自上而下”筛查机制和“自下而上”申报机制,及时全面识别风险群体。二是优化完善防返贫帮扶机制。把边缘易致贫户纳入“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救助范畴,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给予社会救助;优化分类精准帮扶机制,针对风险户及其关键返贫风险因素,精准施策,通过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社会救助等措施,对症下药消除致贫风险点。
一是紧抓党建,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乡镇、村集中换届契机,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认真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制度,压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二是推行公岗,充实治理队伍。推进公岗倍增计划,以评选上岗、按劳分配方式,统筹用好乡村保洁员、水管员、造林员、护林员、护路员和光伏扶贫等公益性岗位,不断扩充乡村治理队伍,健全乡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三是搭建平台,强化人才支撑。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完善育才、聚才、引才、用才机制,通过选派任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大力培育农村本土实用人才;以乡情为纽带,引导创业能人回归;通过技术培训、典型引导等,帮助农民增强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让脱贫户真正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一是壮大产业板块。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全要素配置,科学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一体系三驱动”(一体系即百亿绿松石产业、百亿农产品加工业、百亿园区轻工业和50亿生态文化旅游业1115产业体系,三驱动即乡村振兴驱动、融合发展驱动、绿色生态驱动)产业布局,系统化推进“1115”(即构建三个产值过100亿元的园区轻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绿松石产业和一个综合收入过50亿元的生态文化旅游业)产业体系建设,优化调整特色产业奖补政策,大力发展茶叶、烟叶、食用菌、生猪、竹产业、菜籽油、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二是提升加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宣传推广力度,坚持走生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路子,严把“绿色”质量关口,注重“两品一标”(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加快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巩固链。三是注重产业融合。着力培育50亿生态文化旅游业,打好乡村文旅、农旅、产旅“组合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休闲农庄、观光农业、采摘旅游等新业态,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产业发展。四是稳定利益联结;结合“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作坊)等主体培育作为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近增收主抓手,创新带贫益贫方式,稳固利益联结机制,把脱贫群众联接在产业链上,减少返贫风险。
一是全面提升劳动技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动向,以农业现代生产技能、实用务工经商技术、岗位适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灵活采用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预备培训与订单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方法,提升劳动技能和人力素质,增强脱贫人口发展致富能力。二是实施多方面举措,推动脱贫人口多渠道稳定持续增收。进一步完善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机制,深挖省外组织化劳务输出、省内结对就业帮扶、公益岗位安置、农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等就业潜力,推动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三是强化扶贫资本增值升值管理,健全完善扶贫资产益贫带贫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村企共建、组团发展、发展服务经济等方式做大做强,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其财产性收入多元化增长。四是提升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安置点社区服务体系,完善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保、法律咨询等服务体系,保障搬迁群众各项基本权益落实,确保和原住地居民共同享有优质的公共服务。五是做好安置区社会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职责,将党建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中。在搬迁安置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持续推进对群众的感恩、励志教育。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要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辉煌的成就。(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大常委会)
编辑/余弘阳
坚持动态管理,健全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一是健全完善防返贫风险监测机制。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生产经营、就业、股金分红等收入信息纳入返贫风险监测体系,借助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手段,综合利用金融、医疗、教育、电子支付等收支信息,筛查出收入骤减、支出暴增的风险群体,对照上年收支情况,研判返贫风险。进一步优化完善“自下而上”的村、镇、县多层级信息传递机制,畅通自申报渠道和快速研判机制;结合“自上而下”筛查机制和“自下而上”申报机制,及时全面识别风险群体。二是优化完善防返贫帮扶机制。把边缘易致贫户纳入“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救助范畴,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给予社会救助;优化分类精准帮扶机制,针对风险户及其关键返贫风险因素,精准施策,通过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社会救助等措施,对症下药消除致贫风险点。
强化人才管理,全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一是紧抓党建,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乡镇、村集中换届契机,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认真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制度,压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二是推行公岗,充实治理队伍。推进公岗倍增计划,以评选上岗、按劳分配方式,统筹用好乡村保洁员、水管员、造林员、护林员、护路员和光伏扶贫等公益性岗位,不断扩充乡村治理队伍,健全乡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三是搭建平台,强化人才支撑。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完善育才、聚才、引才、用才机制,通过选派任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大力培育农村本土实用人才;以乡情为纽带,引导创业能人回归;通过技术培训、典型引导等,帮助农民增强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让脱贫户真正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注重三产融合,做特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一是壮大产业板块。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全要素配置,科学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一体系三驱动”(一体系即百亿绿松石产业、百亿农产品加工业、百亿园区轻工业和50亿生态文化旅游业1115产业体系,三驱动即乡村振兴驱动、融合发展驱动、绿色生态驱动)产业布局,系统化推进“1115”(即构建三个产值过100亿元的园区轻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绿松石产业和一个综合收入过50亿元的生态文化旅游业)产业体系建设,优化调整特色产业奖补政策,大力发展茶叶、烟叶、食用菌、生猪、竹产业、菜籽油、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二是提升加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宣传推广力度,坚持走生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路子,严把“绿色”质量关口,注重“两品一标”(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加快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巩固链。三是注重产业融合。着力培育50亿生态文化旅游业,打好乡村文旅、农旅、产旅“组合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休闲农庄、观光农业、采摘旅游等新业态,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产业发展。四是稳定利益联结;结合“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作坊)等主体培育作为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近增收主抓手,创新带贫益贫方式,稳固利益联结机制,把脱贫群众联接在产业链上,减少返贫风险。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一是全面提升劳动技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动向,以农业现代生产技能、实用务工经商技术、岗位适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灵活采用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预备培训与订单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方法,提升劳动技能和人力素质,增强脱贫人口发展致富能力。二是实施多方面举措,推动脱贫人口多渠道稳定持续增收。进一步完善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机制,深挖省外组织化劳务输出、省内结对就业帮扶、公益岗位安置、农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等就业潜力,推动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三是强化扶贫资本增值升值管理,健全完善扶贫资产益贫带贫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村企共建、组团发展、发展服务经济等方式做大做强,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其财产性收入多元化增长。四是提升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安置点社区服务体系,完善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保、法律咨询等服务体系,保障搬迁群众各项基本权益落实,确保和原住地居民共同享有优质的公共服务。五是做好安置区社会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职责,将党建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中。在搬迁安置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持续推进对群众的感恩、励志教育。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要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辉煌的成就。(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大常委会)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