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 通过对《星洲日报》近两年半的实证数据统计,本文分析了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情况,试图揭示马来西亚华社对此所持的态度及所思所虑,进而有的放矢地思考如何提升“一带一路”软实力,助推中马两国互联互通、互利共赢。
[关键词] 华人社会;“一带一路”;态度;质疑;建议
[作者简介] 骆立: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中关系。
一 研究背景
面对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1世纪,国际和地区局面纷繁复杂,寻求一条包容、共赢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已显得日益重要。对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在当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两次提议汇成了“一带一路”的概念。及相关的“五通”思路
2013年9月3日至13日,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即要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倡议发布以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但是,由于受当前国际上复杂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以及缺乏有效沟通平台,“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政府、企业和民间还存在不少疑虑。
现今相关务虚研究文章很多,都称海外华人是中国在外的“天然桥梁和纽带”,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和受益者,那么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海外华人社会(即海外华人形成的相依群体,简称华社)响应情况到底如何?海外华社又存在哪些质疑?了解这些,无疑会有助于中国和海外华社的互联互通。
马来西亚位居“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2016年总人口已经达到3170万人,其中华人人口有664万余人,
取自马来西亚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占总人口的23.4%。如此多的华人一直对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该书指出:“华人对马来西亚进展最大的贡献在于經济的领域。”“从国际与区域贸易,港口的建设,土地的开垦,经济农作物的生产,锡矿业的开采,和树胶的种植到现代工商业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如何落地马来西亚也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将马来西亚华社作为重点调查对象,了解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情况,所持态度及所思所虑,然后有针对性地思考如何帮助提升中国和马来西亚华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软实力,其结果无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一)数据来源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从1929年创刊以来就一直坚守岗位,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服务。纵观英国殖民地时代、抗日时期、独立运动,以及建国之后的发展路程,《星洲日报》都扮演着见证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基于《星洲日报》在全马的发行量和影响力①,本文选取该报2015、2016年份全年度和2017年上半年出版的报纸,搜集了1610条涉及华人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个案②,并借助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马来西亚华社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情况。
(二)数据建库和结果说明
基于调查对象和实证研究的需要,设计了四类变量:一是新闻发布背景变量(日期、详细来源、新闻标题、摘要、回应地点、回应场合);二是新闻主体变量(各界人士);三是新闻内容变量(内容类别、五通分类);四是华社回应变量(所持态度、问题质疑),并将1610条个案录入建库。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反映《星洲日报》相关回应的有关态度、行动和质疑等情况,但是本研究结果并不能全面代表马来西亚华社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回应状况,只能够反映近两年半《星洲日报》上的华社回应内容;调查结论不一定能够代表华社的整体的意见(虽不一定代表全体华社的意见,但作为马来西亚第一大中文报、华社重要的社会喉舌,《星洲日报》回应内容所呈现的意义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研究这些回应,我们至少可以查有实据地发现一些现象和问题,并可进行针对性地研究。
三 调查结果
(一)回应背景和回应个案
1.回应的时间和场合
在这1610条回应个案中,2015年全年的个案占了11.1%,2016年全年的个案占了17.3%,2017年上半年的个案占了71.7%。但2015年、2016年搜集到的资料不排除或有缺失,或会导致这两个年度个案所占百分比的减少,但仍然可以看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特别是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相关回应的数量在与日俱增,2017年5月份的回应个案数量就多达425条,占比26.4%。
本研究把个案回应时的场合分为官方交流的场合、经贸交流的场合、文化交流的场合、学术交流的场合、民间团体的布告和评论。根据统计,回应个案中有58.3%发生在文化交流的场合,35.3%发生在经贸交流场合,3.3%在官方交流的场合,1.4%在学术交流场合,0.9%在民间团体布告上,0.8%体现在一些评论上。由此可见,文化交流场合是人们对“一带一路”发表见解的重要地方。
2.不同身份的回应情况
本研究把回应个案的不同人士按照其身份所属的各界社会划分为社团人士、政界人士、商界人士、学界人士、宗教界人士和其他人士。统计得到图1所示结果,可以看到,回应人士主要来自商界和政界,这说明海外华社中的商界和政界人士相比其他阶层更加关注“一带一路”。 (二)回应涉及的内容
本研究依照个案回应的内容分为如下五类,即:政治、经贸、文化、学术和其他。按此归类统计得到,涉及经贸方面的回应内容占68.0%,可见人们最关注的还是“一带一路”有关经济贸易的问题;其次是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占19.2%;而政治方面的内容占11.7%,学术方面的内容占0.8%。看来“一带一路”的关注点,仍然以经贸为主,文化为次(详见图2)。可见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学术交流意见,仍然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实施途径的“五通”来看,超过一半的回应是关注贸易畅通(994条),以及民心相通(378条)和政策沟通(178条)的内容(详见图3)。
(三)个案回应中呈现的态度①
把握和理解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所持的态度和质疑,对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十分有用。笔者根据个案内容中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和其文字表述来判定其所持态度,可大体分为很赞成、赞成、赞成但有疑虑、不看好、很不看好和不清楚六类。
1.总体反映出的态度
总体上看,对“一带一路”倡议,《星洲日报》上的回应中表示很赞成和赞成的百分比占81.1%,赞成但存在疑虑的占15.5%;不看好的占1.7%,很不看好的占0.2%,有1.4%的回应看不出态度。这个结果说明,总的說来,马来西亚华社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绝大多数回应,是持拥护态度的(详见图4)。然而,为了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分析回应中提出的质疑,就显得尤为宝贵,相关分析见后。
另外,统计显示,很赞成和赞成的数量及所占百分比都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在2017年上半年,其数量和百分比都有显著增加。但不容忽视的是,2017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时间段内的质疑数量和百分比也有明显增加。这反映出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持有积极和慎重的态度,人们在越来越意识到“一带一路”可能带来的机遇之外,也在慎重思考所面临的挑战(详见表1)。
2.不同身份回应所反映出的态度
按所属社会身份统计回应反映的态度,政界人士、商界人士和社团人士持很赞成和赞成的百分比分别是91.7%、82.4%和81.6%;而学界人士用研究的眼光来看待,其中表示很赞成的占13.0%;赞成的占41.7%,赞成但存在质疑的百分比高达38.6%;不看好的占2.7%,还有4.0%的个案看不出什么态度。
可见学界人士持赞成态度的百分比低于其他身份人士,且带有更多的质疑。为了把握问题,看来有必要多听听学界人士的意见。为此,可以多组织学界人士进行研讨和交流,也可以设立相关的国际研究基金,公开招标一些研究课题,组织学界人士参与研究。
3.不同层面回应所反映出的态度
从不同层面的回应来考察所持态度:文化方面、经贸方面和政治方面持很赞成和赞成的百分比分别是96.1%、80.8%、57.8%;从学术层面的回应内容看,其结果全部表示肯定和支持,表示很赞成的占46.2%;赞成的占53.8%。这些结果显示,华社各界人士从学术理论角度做出回应时,都表示赞同“一带一路”倡议,可见“一带一路”倡议是以理服人的。但是由于受各国政治体制不同和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等等因素影响,赞同的百分比在政治方面的回应就不高了,对此,需要各方及时沟通和答疑解惑。
从对“五通”的响应态度来看:在民心相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三个方面,持很赞成和赞成的百分比分别是93.4%、81.4%、77.5%;在政策沟通方面,显示很赞成的不多,只占7.5%;赞成的占47.3%,表示赞成但存在质疑的占29.6%,不看好和很不看好的,分别是7.5%、1.1%,还有7.0%的个案看不出什么态度。可见相对其他方面,对政策沟通持负面态度的比较多,说明当前需要对政策沟通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对于双方合作的项目,需要充分了解彼此相关的政策、法规,也需要对项目本身做出详细的说明。另外设施联通的回应中,有22.5%的虽然赞成但存在质疑,也需要给予关注。有关金融流通的回应个案仅有10条。
以上统计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对“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和贸易畅通最为肯定,但是还存有疑问;同时还反映出当前政策沟通和设施联通方面的问题较多,需要很好地针对解决。
(四)疑虑情况分析
针对《星洲日报》报道中所提出的质疑作分析,有助于解决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方面的问题,这对落实互联互通很有好处。在本调研所收集到的1610条回应个案中,共有258条个案包含了质疑的内容。从表2可以看出,在如何认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上,人们主要关心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对该倡议的必要性和风险性只提出了少量问题。表中还显示,有关如何落实“一带一路”的问题最多,特别是在2017年上半年,关于中国和马来西亚如何落实倡议的问题大幅增加,其中对马来西亚如何实践“一带一路”方面显示了更多的担心。这个统计结果说明,进入2017年后,马来西亚华社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舆论猛增,人们在基本肯定“一带一路”积极意义的同时,更关注如何去实施。
1.对“一带一路”质疑观点的分析
综合起来,提出质疑的场合多在文化交流的时候,占比达到58.3%,经贸交流场合占35.3%,在官方交流和学术交流提出的百分比,分别占3.3%和1.4%。可见文化交流和生意场合是了解疑问的好地方。
从各界人士的质疑百分比看,商界人士占38.5%,政界人士占38.2%,学界人士占13.9%,社团人士占6.4%,宗教界人士占0.7%,不清楚身份的有2.3%。这个结果也验证了上面的情况。
提出的质疑内容中,多半涉及经贸,占68.0%,其次是有关文化的占19.2%,有关政治的占11.7%,涉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很少。看来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生意、文化和政治方面的问题。 涉及“五通”各方面的疑问,主要是在贸易畅通方面,占61.7%;其次是民心相通方面,占23.5%;政策沟通方面占11.6%;在设施联通方面只占2.5%,金融流通的问题更少,占0.6%。人们在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方面还存在较多的疑问,需要答疑解惑。
归纳所有回应中所反映出的质疑,我们可以发现问题集中在倡议的落实和对倡议的认识这两个方面。对如何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疑问,又可分为中、马两方面的问题。有关中方问题,比如能否汲取古丝绸之路精神;能否使用当地语言交流;能否尊重当地文化习俗
统计结果显示:关于马方如何落实倡议的问题占42.2%;关于中方如何落实倡议的问题占31.0%;关于倡议可行性问题占17.8%;关于倡议的必要性问题和可能存在的危害问题占比较少,分别占3.9%和3.1%。
2.重点分析
从回应场合来看,回应发生在文化交流的场合最多,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丝绸之路古已有之,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交往历史中写下重要篇章。正是在絲绸之路的引领推动下,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开始影响世界。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追求,“一带一路”倡议被赋予新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所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文化先行,必须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作用,以期提高地区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水平。从回应人士的身份来看,商界和政界人士比较关注“一带一路”。这是因为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是马来西亚一贯的国家外交政策。支持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对马来西亚的整体发展尤为重要。而从内容类别统计情况来看,贸易类占比最多,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涉及经济建设,这和马来西亚华社的利益息息相关。从质疑内容看,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贸易、文化和国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所以疑问多属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范围。特别是因国际关系的影响和两国发展历程和管理制度有所不同,以及“一带一路”迅速推进而市场资讯等服务跟不上,所以产生了一些担心和疑虑。
回应调查还反映出,有关民心相通的问题很受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在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占有一定的先天机缘,更有助于实现“民心相通”,进而推动中国、东盟和马来西亚实现互联互通。只有“民心相通”,中国才能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将区域经贸关系提升至更高层次。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华社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时,已经开始重视人文交流和相互理解。
总体上看,马来西亚华社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绝大多数回应是持拥护态度的,华社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是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途径,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所以很赞成和赞成的百分比也在逐年增加。
从《星洲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情况看,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作为华社的舆论工具,是天然的马中交流的双向桥梁,也是华人行业社团、党团组织和学界团体发挥自我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四 几点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是个促进“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构想、新事物,自然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磨合。马来西亚华人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在当地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华社中的华人社团、华文媒体和华文学校,与马中双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脉丰富,政商通达,完全可为促进两国间的交流理解起到润滑作用,为互联互通发挥“桥梁”作用。为了凝聚力量,更好地引导华社各界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特别是帮助提高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方面的软实力,本文提出四点建设性意见。
1.建议设置“一带一路”国际研究基金,以支持和鼓励海外华人社团中的人士进行“一带一路”研究。“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急需切实的资讯调查,而海外华人在当地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调研优势,但需要科研经费的支持。
2.需多设立一些针对性强的课题,进行更严谨的探讨,以便切实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目前中马双方更需要结合“一带一路”具体合作项目的市场调研,为相互理解、政策对接、项目落地来服务。
3.平时多举办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有关“一带一路”的研讨活动,以创造更多的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的机会。
4.中马双方都要抓紧设置高水平的人才与资讯的服务机构,以适应“一带一路”市场发展急需,提高互联、互通、共赢能力。
[关键词] 华人社会;“一带一路”;态度;质疑;建议
[作者简介] 骆立: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中关系。
一 研究背景
面对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1世纪,国际和地区局面纷繁复杂,寻求一条包容、共赢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已显得日益重要。对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在当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两次提议汇成了“一带一路”的概念。及相关的“五通”思路
2013年9月3日至13日,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即要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倡议发布以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但是,由于受当前国际上复杂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以及缺乏有效沟通平台,“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政府、企业和民间还存在不少疑虑。
现今相关务虚研究文章很多,都称海外华人是中国在外的“天然桥梁和纽带”,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和受益者,那么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海外华人社会(即海外华人形成的相依群体,简称华社)响应情况到底如何?海外华社又存在哪些质疑?了解这些,无疑会有助于中国和海外华社的互联互通。
马来西亚位居“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2016年总人口已经达到3170万人,其中华人人口有664万余人,
取自马来西亚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占总人口的23.4%。如此多的华人一直对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该书指出:“华人对马来西亚进展最大的贡献在于經济的领域。”“从国际与区域贸易,港口的建设,土地的开垦,经济农作物的生产,锡矿业的开采,和树胶的种植到现代工商业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如何落地马来西亚也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将马来西亚华社作为重点调查对象,了解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情况,所持态度及所思所虑,然后有针对性地思考如何帮助提升中国和马来西亚华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软实力,其结果无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一)数据来源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从1929年创刊以来就一直坚守岗位,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服务。纵观英国殖民地时代、抗日时期、独立运动,以及建国之后的发展路程,《星洲日报》都扮演着见证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基于《星洲日报》在全马的发行量和影响力①,本文选取该报2015、2016年份全年度和2017年上半年出版的报纸,搜集了1610条涉及华人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个案②,并借助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马来西亚华社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情况。
(二)数据建库和结果说明
基于调查对象和实证研究的需要,设计了四类变量:一是新闻发布背景变量(日期、详细来源、新闻标题、摘要、回应地点、回应场合);二是新闻主体变量(各界人士);三是新闻内容变量(内容类别、五通分类);四是华社回应变量(所持态度、问题质疑),并将1610条个案录入建库。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反映《星洲日报》相关回应的有关态度、行动和质疑等情况,但是本研究结果并不能全面代表马来西亚华社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回应状况,只能够反映近两年半《星洲日报》上的华社回应内容;调查结论不一定能够代表华社的整体的意见(虽不一定代表全体华社的意见,但作为马来西亚第一大中文报、华社重要的社会喉舌,《星洲日报》回应内容所呈现的意义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研究这些回应,我们至少可以查有实据地发现一些现象和问题,并可进行针对性地研究。
三 调查结果
(一)回应背景和回应个案
1.回应的时间和场合
在这1610条回应个案中,2015年全年的个案占了11.1%,2016年全年的个案占了17.3%,2017年上半年的个案占了71.7%。但2015年、2016年搜集到的资料不排除或有缺失,或会导致这两个年度个案所占百分比的减少,但仍然可以看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特别是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相关回应的数量在与日俱增,2017年5月份的回应个案数量就多达425条,占比26.4%。
本研究把个案回应时的场合分为官方交流的场合、经贸交流的场合、文化交流的场合、学术交流的场合、民间团体的布告和评论。根据统计,回应个案中有58.3%发生在文化交流的场合,35.3%发生在经贸交流场合,3.3%在官方交流的场合,1.4%在学术交流场合,0.9%在民间团体布告上,0.8%体现在一些评论上。由此可见,文化交流场合是人们对“一带一路”发表见解的重要地方。
2.不同身份的回应情况
本研究把回应个案的不同人士按照其身份所属的各界社会划分为社团人士、政界人士、商界人士、学界人士、宗教界人士和其他人士。统计得到图1所示结果,可以看到,回应人士主要来自商界和政界,这说明海外华社中的商界和政界人士相比其他阶层更加关注“一带一路”。 (二)回应涉及的内容
本研究依照个案回应的内容分为如下五类,即:政治、经贸、文化、学术和其他。按此归类统计得到,涉及经贸方面的回应内容占68.0%,可见人们最关注的还是“一带一路”有关经济贸易的问题;其次是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占19.2%;而政治方面的内容占11.7%,学术方面的内容占0.8%。看来“一带一路”的关注点,仍然以经贸为主,文化为次(详见图2)。可见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学术交流意见,仍然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实施途径的“五通”来看,超过一半的回应是关注贸易畅通(994条),以及民心相通(378条)和政策沟通(178条)的内容(详见图3)。
(三)个案回应中呈现的态度①
把握和理解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所持的态度和质疑,对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十分有用。笔者根据个案内容中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和其文字表述来判定其所持态度,可大体分为很赞成、赞成、赞成但有疑虑、不看好、很不看好和不清楚六类。
1.总体反映出的态度
总体上看,对“一带一路”倡议,《星洲日报》上的回应中表示很赞成和赞成的百分比占81.1%,赞成但存在疑虑的占15.5%;不看好的占1.7%,很不看好的占0.2%,有1.4%的回应看不出态度。这个结果说明,总的說来,马来西亚华社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绝大多数回应,是持拥护态度的(详见图4)。然而,为了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分析回应中提出的质疑,就显得尤为宝贵,相关分析见后。
另外,统计显示,很赞成和赞成的数量及所占百分比都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在2017年上半年,其数量和百分比都有显著增加。但不容忽视的是,2017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时间段内的质疑数量和百分比也有明显增加。这反映出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持有积极和慎重的态度,人们在越来越意识到“一带一路”可能带来的机遇之外,也在慎重思考所面临的挑战(详见表1)。
2.不同身份回应所反映出的态度
按所属社会身份统计回应反映的态度,政界人士、商界人士和社团人士持很赞成和赞成的百分比分别是91.7%、82.4%和81.6%;而学界人士用研究的眼光来看待,其中表示很赞成的占13.0%;赞成的占41.7%,赞成但存在质疑的百分比高达38.6%;不看好的占2.7%,还有4.0%的个案看不出什么态度。
可见学界人士持赞成态度的百分比低于其他身份人士,且带有更多的质疑。为了把握问题,看来有必要多听听学界人士的意见。为此,可以多组织学界人士进行研讨和交流,也可以设立相关的国际研究基金,公开招标一些研究课题,组织学界人士参与研究。
3.不同层面回应所反映出的态度
从不同层面的回应来考察所持态度:文化方面、经贸方面和政治方面持很赞成和赞成的百分比分别是96.1%、80.8%、57.8%;从学术层面的回应内容看,其结果全部表示肯定和支持,表示很赞成的占46.2%;赞成的占53.8%。这些结果显示,华社各界人士从学术理论角度做出回应时,都表示赞同“一带一路”倡议,可见“一带一路”倡议是以理服人的。但是由于受各国政治体制不同和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等等因素影响,赞同的百分比在政治方面的回应就不高了,对此,需要各方及时沟通和答疑解惑。
从对“五通”的响应态度来看:在民心相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三个方面,持很赞成和赞成的百分比分别是93.4%、81.4%、77.5%;在政策沟通方面,显示很赞成的不多,只占7.5%;赞成的占47.3%,表示赞成但存在质疑的占29.6%,不看好和很不看好的,分别是7.5%、1.1%,还有7.0%的个案看不出什么态度。可见相对其他方面,对政策沟通持负面态度的比较多,说明当前需要对政策沟通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对于双方合作的项目,需要充分了解彼此相关的政策、法规,也需要对项目本身做出详细的说明。另外设施联通的回应中,有22.5%的虽然赞成但存在质疑,也需要给予关注。有关金融流通的回应个案仅有10条。
以上统计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对“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和贸易畅通最为肯定,但是还存有疑问;同时还反映出当前政策沟通和设施联通方面的问题较多,需要很好地针对解决。
(四)疑虑情况分析
针对《星洲日报》报道中所提出的质疑作分析,有助于解决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方面的问题,这对落实互联互通很有好处。在本调研所收集到的1610条回应个案中,共有258条个案包含了质疑的内容。从表2可以看出,在如何认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上,人们主要关心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对该倡议的必要性和风险性只提出了少量问题。表中还显示,有关如何落实“一带一路”的问题最多,特别是在2017年上半年,关于中国和马来西亚如何落实倡议的问题大幅增加,其中对马来西亚如何实践“一带一路”方面显示了更多的担心。这个统计结果说明,进入2017年后,马来西亚华社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舆论猛增,人们在基本肯定“一带一路”积极意义的同时,更关注如何去实施。
1.对“一带一路”质疑观点的分析
综合起来,提出质疑的场合多在文化交流的时候,占比达到58.3%,经贸交流场合占35.3%,在官方交流和学术交流提出的百分比,分别占3.3%和1.4%。可见文化交流和生意场合是了解疑问的好地方。
从各界人士的质疑百分比看,商界人士占38.5%,政界人士占38.2%,学界人士占13.9%,社团人士占6.4%,宗教界人士占0.7%,不清楚身份的有2.3%。这个结果也验证了上面的情况。
提出的质疑内容中,多半涉及经贸,占68.0%,其次是有关文化的占19.2%,有关政治的占11.7%,涉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很少。看来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生意、文化和政治方面的问题。 涉及“五通”各方面的疑问,主要是在贸易畅通方面,占61.7%;其次是民心相通方面,占23.5%;政策沟通方面占11.6%;在设施联通方面只占2.5%,金融流通的问题更少,占0.6%。人们在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方面还存在较多的疑问,需要答疑解惑。
归纳所有回应中所反映出的质疑,我们可以发现问题集中在倡议的落实和对倡议的认识这两个方面。对如何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疑问,又可分为中、马两方面的问题。有关中方问题,比如能否汲取古丝绸之路精神;能否使用当地语言交流;能否尊重当地文化习俗
统计结果显示:关于马方如何落实倡议的问题占42.2%;关于中方如何落实倡议的问题占31.0%;关于倡议可行性问题占17.8%;关于倡议的必要性问题和可能存在的危害问题占比较少,分别占3.9%和3.1%。
2.重点分析
从回应场合来看,回应发生在文化交流的场合最多,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丝绸之路古已有之,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交往历史中写下重要篇章。正是在絲绸之路的引领推动下,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开始影响世界。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追求,“一带一路”倡议被赋予新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所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文化先行,必须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作用,以期提高地区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水平。从回应人士的身份来看,商界和政界人士比较关注“一带一路”。这是因为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是马来西亚一贯的国家外交政策。支持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对马来西亚的整体发展尤为重要。而从内容类别统计情况来看,贸易类占比最多,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涉及经济建设,这和马来西亚华社的利益息息相关。从质疑内容看,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贸易、文化和国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所以疑问多属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范围。特别是因国际关系的影响和两国发展历程和管理制度有所不同,以及“一带一路”迅速推进而市场资讯等服务跟不上,所以产生了一些担心和疑虑。
回应调查还反映出,有关民心相通的问题很受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在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占有一定的先天机缘,更有助于实现“民心相通”,进而推动中国、东盟和马来西亚实现互联互通。只有“民心相通”,中国才能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将区域经贸关系提升至更高层次。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华社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时,已经开始重视人文交流和相互理解。
总体上看,马来西亚华社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绝大多数回应是持拥护态度的,华社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是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途径,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所以很赞成和赞成的百分比也在逐年增加。
从《星洲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情况看,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作为华社的舆论工具,是天然的马中交流的双向桥梁,也是华人行业社团、党团组织和学界团体发挥自我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四 几点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是个促进“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构想、新事物,自然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磨合。马来西亚华人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在当地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华社中的华人社团、华文媒体和华文学校,与马中双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脉丰富,政商通达,完全可为促进两国间的交流理解起到润滑作用,为互联互通发挥“桥梁”作用。为了凝聚力量,更好地引导华社各界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特别是帮助提高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方面的软实力,本文提出四点建设性意见。
1.建议设置“一带一路”国际研究基金,以支持和鼓励海外华人社团中的人士进行“一带一路”研究。“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急需切实的资讯调查,而海外华人在当地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调研优势,但需要科研经费的支持。
2.需多设立一些针对性强的课题,进行更严谨的探讨,以便切实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目前中马双方更需要结合“一带一路”具体合作项目的市场调研,为相互理解、政策对接、项目落地来服务。
3.平时多举办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有关“一带一路”的研讨活动,以创造更多的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的机会。
4.中马双方都要抓紧设置高水平的人才与资讯的服务机构,以适应“一带一路”市场发展急需,提高互联、互通、共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