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实施新课标的尝试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6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精神内核。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的“大统一”、模式化的局面下,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发展。
  教学中没有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播,学生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学习内容相同,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而且,教学过于注重学习的结果,不重视过程,考试追求标准化的答案。新课程能够保障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权力的实现,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求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要承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考试中采用A、B、C卷,试题设计开放化,使部分试题答案不唯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能得到不同的结果等,使学生在学习上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展其长。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应用与发展,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1.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
  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2.教学中还应让学生在多样活动中体验数学,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开一些实践课,让他们走入社会去调查,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大脑的整理,去发现数学问题、编写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通过问题解决,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与同学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友爱精神。
  比如我们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走入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自己建模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打折销售”、“股票涨跌”、“台风预报”等所隐藏的数学问题。
  
  三、创设问题,形成科学思维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有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同时数学教学中,滲透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依然十分重要。
  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有时更多的是使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
  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其感觉功能十分强烈。利用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很有实效。
  比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室的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用Excel软件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意学数学、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更重视新理念,吸收新思想、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自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或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增强他们走入社会的竞争能力。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三这一年,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磨砺。作为一名高三的英语老师,随着今年考试题型的突然变化,曾有一定的迷茫感,但同时这也是一件好事,促使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新题型和高考,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进入高三 ,学生对英语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   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踏实、理解
期刊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进行探索和发现。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1.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意识较弱的现象普遍存在。什么情况
期刊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全面、深入、迅速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与条件。但是,如果离开了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那就失去了主要的“阵地”和“空间”;如果课堂教学只成了教师的满堂灌,而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那就谈不上新课程改革,也不能实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从而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过因课堂教学气氛呆滞而苦恼
期刊
科学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科学教育绝不能仅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灌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领略科学探索者的人格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的科学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正是体现上述思想和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   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
期刊
所谓发散思维,它是从一特定的信息目标出发向外辐射,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方式。地理教学需要发散思维,地理教学也能够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知识、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我就“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谈谈一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
期刊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它广泛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各种计算,甚至还包括电解产物的计算。  例1.已知某强氧化剂[RO(OH)2]+能被亚硫酸钠还原到较低价态,如果还原含 2.4×10-3mol[RO(OH)2]+的溶液到低价态,需12mL0.2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那么R元素
期刊
近年来,随着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生产上对建筑施工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改进建筑施工测量的教学内容,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一、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现行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然以讲述光学仪器的测量方法为主。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式发展的需要。 
期刊
终身体育是指人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体育培养及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总和,即一个人从诞生开始到生命终结的完整的体育教育、体育活动的过程。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同时,努力渗透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从而提升人的终身身体素质。  一、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给学习带来很大帮助。兴趣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是一种个性
期刊
摘要:剖析了当前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演示实验有意出错、引导学生改进演示方案、对比不同演示实验设备与方案等三方面建议,并辅以具体案例。  关键词:物理演示实验 创新能力 实验改进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中,物理实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课堂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期刊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举其要有四:  1.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2.过程简化,即教师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体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  3.教法单一,即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