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精神内核。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的“大统一”、模式化的局面下,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发展。
教学中没有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播,学生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学习内容相同,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而且,教学过于注重学习的结果,不重视过程,考试追求标准化的答案。新课程能够保障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权力的实现,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求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要承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考试中采用A、B、C卷,试题设计开放化,使部分试题答案不唯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能得到不同的结果等,使学生在学习上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展其长。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应用与发展,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1.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
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2.教学中还应让学生在多样活动中体验数学,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开一些实践课,让他们走入社会去调查,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大脑的整理,去发现数学问题、编写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通过问题解决,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与同学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友爱精神。
比如我们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走入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自己建模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打折销售”、“股票涨跌”、“台风预报”等所隐藏的数学问题。
三、创设问题,形成科学思维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有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同时数学教学中,滲透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依然十分重要。
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有时更多的是使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
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其感觉功能十分强烈。利用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很有实效。
比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室的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用Excel软件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意学数学、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更重视新理念,吸收新思想、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自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或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增强他们走入社会的竞争能力。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中学)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精神内核。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的“大统一”、模式化的局面下,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发展。
教学中没有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播,学生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学习内容相同,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而且,教学过于注重学习的结果,不重视过程,考试追求标准化的答案。新课程能够保障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权力的实现,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求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要承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考试中采用A、B、C卷,试题设计开放化,使部分试题答案不唯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能得到不同的结果等,使学生在学习上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展其长。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应用与发展,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1.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
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2.教学中还应让学生在多样活动中体验数学,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开一些实践课,让他们走入社会去调查,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大脑的整理,去发现数学问题、编写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通过问题解决,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与同学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友爱精神。
比如我们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走入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自己建模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打折销售”、“股票涨跌”、“台风预报”等所隐藏的数学问题。
三、创设问题,形成科学思维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有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同时数学教学中,滲透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依然十分重要。
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有时更多的是使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
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其感觉功能十分强烈。利用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很有实效。
比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室的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用Excel软件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意学数学、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更重视新理念,吸收新思想、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自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或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增强他们走入社会的竞争能力。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