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非环状亚硝胺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

来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DFT-B3LYP/6-311+G(d,p)水平对60种非环状亚硝胺分子结构进行几何全优化,通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MSR)分析筛选出9个量子化学描述符作为自变量,log LD50(lethal dose 50%,LD50:大鼠口服急性毒性)作为因变量,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构建QSAR模型.经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训练得到的隐含层为10个神经元节点的多层感知机ANN模型为最优结构.采用内外双重验证的方法,分析和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对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留一法(LOO)交叉验证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估,其结果为Q2LOO=0.9514,RMSEtrain=0.1534;外部验证结果为Q2ext=0.8842,RMSEtest=0.2948,因此构建的QSAR模型具有优秀的预测能力,为非环状亚硝胺结构和其急性毒性关系的深入理解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虾青素(astaxanthin)又名虾黄质、龙虾壳色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在自然界,虾青素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性,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虾青素合成国内外有几条路线,本文根据虾青素国内合成工艺对虾青素中间产物进行路线的优化,并对关键步骤α-紫罗兰酮选择性环氧化进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对多钨酸纳米团簇[XW12O40]n-(X=P,Si,Ge,B)的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子跃迁机理进行了模拟,并对其光催化劈裂水产氢气机理进行了计算.结果 显示,实验观测到紫外-可见吸收峰均来自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跃迁(LMCT),即电子由氧原子p轨道跃迁到金属钨的d轨道.因单电子还原(OER)中间体激发后总能量超过实验阈值(λ>300nm),催化剂通过能量弛豫回到基态成为有利途径.接下来的双电子还原(TER)和氢气产生均存在热力学有利的放热反
对海洋放线菌S592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体外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将菌株S592进行大量发酵,采用色谱方法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对所获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从海洋放线菌S592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含2个螺环抗生素lobophorin类化合物,1个环肽类化合物,2个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以及1个喹唑啉酮类化合物.这6个化合物对至少一种病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6个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8300)均具有抑制活性,4个化合物对耻垢分枝杆菌
以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氟硼酸盐与(NH4)3[FeMo6 O24 H6]·7H2 O多酸盐为原料,通过H管水溶液界面扩散方式合成一种新颖的Anderson型超分子化合物(H2 DABCO)2[FeMo6 O24 H4]·4H2 O(1).并通过红外光谱、单晶X衍射、元素分析、XRD粉末衍射、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介电常数测试等方式对化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及电学性质进行表征.单晶X衍射结果显示该晶体在低温-室温下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其多酸阴离子
综合2020年《海洋测绘》刊载的论文情况,立足海洋测绘学科发展分析海洋测绘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海洋大地测量、海岸地形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图制图、测量装备及仪器研究等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简要介绍了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存在的差距,以及作者如何借鉴和吸收已有理论,进而提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过程,旨在为广大海洋测绘科技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以硅胶为核,马来海松酸丙烯酸乙二醇酯和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涂覆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SiO2@松香基阳离子交换树脂(SiO2@RCER),研究了其对水中微量Cd2+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Cd2+溶液浓度为0.5 mg·L-1,pH=6.0,温度为303 K,吸附剂用量为10 g·L-1时,Cd2+去除率可达到100%;SiO2@RCER对Cd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及Langmuir吸附等温线,表明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吸附前后材料的XPS图谱表明:SiO2@RCER对Cd2+吸
采用一步水热后在氮气中进行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Ti和乳酸共改性的纳米花状α-Fe2 O3光阳极.对样品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电化学性能测试.与乳酸改性的纳米片状α-Fe2 O3光阳极相比,最优的Ti与乳酸共改性样品0.075LA-Fe2O3-0.75Ti光阳极的光电流密度从0.55mA·cm-2提高到1.39mA·cm-2.Ti改性明显减少了0.075LA-Fe2 O3膜的表面态,增加了表面载流子注入效率;同时Ti的掺入也增加了电极体内载流子浓度,增强了体内
对P25、P55及XN-90三种进口中间相沥青碳纤维3000℃石墨化处理前后的微观形貌、晶体尺寸、力学性能、导电导热性能及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 表明,三种碳纤维微观结构差异较大,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指纹”特征.三种碳纤维中XN-90热处理温度最高,晶体尺寸最大,石墨化程度最高,抗氧化性能最好.经过3000℃石墨化处理后,三种碳纤维的晶体尺寸、石墨化程度及导热性能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P25和P55纤维的拉伸强度显著提高,而XN-90纤维的拉伸强度有所降低,这与其石墨化后纤维芯部的孔洞变大有关.
本文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类似于氯虫苯甲酰胺的化合物——含硫氰基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并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予以表征.并且对这8个化合物针对小菜蛾和斜纹夜蛾的毒力进行测试并与氯虫苯甲酰胺进行对比,发现这8个化合物均对小菜蛾和斜纹夜蛾都具有较好的杀灭活性,尽管其活性比氯虫苯甲酰胺稍弱,但也非常接近,可以作为候选农药进行进一步考察.
本文运用静电自组装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元复合材料K8[Fe(H2O)W11MnO39]/PANI/V2O5,并采用IR、UV、XRD、XPS、SEM、氮气吸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然后,以龙胆紫为有机污染物进行光催化实验,对此三元复合催化剂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8[Fe(H2 O)W11 MnO39]/PANI/V2 O5已被成功复合,且仍然保持Keggin结构,稳定性能良好;在pH=2,龙胆紫C初=5 mg·L-1,此催化剂用量为5 mg的条件下,其脱色率高达93.09%.可见,此复合催化剂具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