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實施中的國家意識培養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3683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近期發生的抵制國民教育事件,表明香港在回歸十五周年後,基本法的實施中還存在一個很大的薄弱環節,那就是國家意識的培養。當今世界,教育作為培育愛國思想的主要管道仍在很多國家奉為圭臬。香港回歸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不可分離的部分,推行國民教育應該是份內之事,也是一種憲制責任。然而,香港在回歸十五年後,特區政府推行國民教育竟被貼上“洗腦”的標簽,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以此為鑒,在基本法實施過程中,重視國家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國家意識事關
  “一國”原則的落實
  國家意識是一個涵蓋國家政治、社會和自然屬性的統一體,是一定土地上的人對建立在這塊土地上的享有主權的國家的認同和向心力,是人們對國家這一統一體的認知和心理狀態。英國學者約翰斯頓曾指出,在某種意義上,國家就是通過意識形態促進社會一致的聚合力量。這一界定充分說明了國家意識作為一個國家維繫紐帶的作用。
  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立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為前提條件的,因此,港澳兩部基本法的內容格外突出並強調“一國”原則。兩部基本法的第一條開宗明義地宣示,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這是國家主權和國家意識在基本法中的最高體現。不僅如此,港澳兩部基本法在序言中明確規定,“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保持港澳的繁榮穩定和發展。從整體上看,港澳兩部基本法的內容也自始至終貫穿了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並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和發展這樣一條主線。港澳兩部基本法之所以如此突出“一國”原則,根本原因就在於“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因此,“一國”原則是我們理解和實施基本法時必須牢牢把握的。而要達至這一目標,培養並增強基本法實施中的國家意識就是不二的選擇。可以說,國家意識是保證基本法實施的理念基礎。離開了國家意識,基本法的實施就會走樣,就會偏離基本法本身所設計好的軌道和方向。
  其實,港澳基本法的條文規定中,有關“國家”和“國家意識”的表達是顯而易見的,且形式多樣化,相關的詞匯包括: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全國、國防、國籍等等。這些詞匯主要是在政治統一體和與地方相對應的意義上使用。不僅如此,綜觀港澳基本法全文,不難發現,基本法中“國家”一詞的使用,在涵義上是與國家憲法的規定一脈相承的,充分體現了憲法中的國家意識在基本法中的具體貫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了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我們在理解和實施基本法過程中貫徹國家意識時,既要注意到基本法的規定內容,更要從整個憲法所體現的國家意識這一角度進行思考。因為,憲法是最集中體現一國的國家意識和國家認同的法律文件。特別行政區制度作為我國的一項特殊制度,其背景首先是對整個國家核心價值的認同。我們在理解規範特別行政區所實行的制度的基本法時,不能僅僅把憲法第三十一條作為憲法根據,而要以整個憲法文本,以憲法文本中體現的整體的國家意識為背景。港澳兩部基本法序言第三段開宗明義地表明根據憲法來制定基本法,其意義也就在於要體現憲法中的國家意識。鑒此,我們必須以憲法確立的國家意識為指導,並在中國憲法文本中體現的國家意識這一框架內來理解和實施基本法。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準確地理解並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從而確保“一國”原則的落實。由此可見,國家意識的培養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如何做好的問題,它直接事關“一國”原則的落實。
  國家意識事關“港人治港”
  和“澳人治澳”的實施
  香港和澳門回歸後,實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其中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國家意識的培養同樣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國家意識是實現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可靠保障。因為,愛國從字面涵義看,就是指熱愛自己的國家,它是國家認同感和國家意識的最集中的體現和反映。
  愛國是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素養,是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全體炎黃子孫的優良歷史傳統。香港和澳門回歸後,雖然實行與內地不同的制度和政策,但港澳回歸後,凡是中國人,無論生活在內地還是港澳地區,都應該愛我們的大家庭,愛我們的祖國,這是不言而喻的。儘管我們的國家可能還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絕對不能成為一個人不愛國的理由和藉口。就這個意義而言,可以說,愛國是“一國兩制”的政治基礎。
  其實,在特別行政區,愛國也並非一個泛泛的空洞概念,而是有其特定內涵的。在談到“港人治港”時,鄧小平曾明確指出:“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鄧小平關於愛國者的上述論述,實際上已表明了愛國與愛港密不可分,共同構成“愛國愛港”的完整整體。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慶祝澳門回歸十周年大會的講話中直接提出,要把愛國與愛澳有機統一起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紀念《澳門基本法》實施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更是將“愛國愛澳”作為一個完整概念加以闡述:“愛國愛澳就是要尊重自己的民族,熱愛自己的祖國,誠心誠意地擁護我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一心一意地維護澳門的繁榮穩定。”國家領導人的上述講話雖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講出來,但都適用於香港和澳門。任何將愛國與愛港、愛澳分割甚至對立起來的觀點,都是有違“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基本要求,不符合“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愛國”就必然要求“愛港”、“愛澳”,因為香港、澳門屬祖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否則,就不是真正的“愛國”;“愛港”、“愛澳”也同樣要求愛香港和澳門所屬的國家,否則,也不是真正的“愛港”、“愛澳”,更不是“一國兩制”下的“愛港”、“愛澳”,而祇能是自認為的所謂“愛港”、“愛澳”。愛國與愛港、愛澳的有機統一關係,實際上正是“一國”與“兩制”之間的辯證關係在民族理念領域的折射和縮影,也是國家意識在特別行政區制度中的充分體現和反映,它對於保障“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國家意識的培養任重道遠
  香港和澳門由於長期處於外國的殖民統治之下,回歸後又實行與內地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這些都會對香港和澳門居民的國民身份認同發生影響。不過,在澳門,國民身份認同的情況還是比較理想的。據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近三年所作的民調,對自己作為中國公民感到自豪的比例始終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然而,在香港,國民身份認同卻始終是困惑香港人的一個現實問題。香港社會中出現的將“香港人”與“中國人”並列並讓受訪者選擇其一的做法,其本身便已充分反映出香港居民中的國家意識的淡薄甚至缺位。雖然在這一設計下所得到的結果未必能反映香港人的真實意願,但有關的數據還是表明,在香港,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要低於認同自己是香港人。英國人扭轉香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用了150多年的時間,我們要重塑香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感、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樣需要較長時間的耐心培養。因此,在香港基本法實施中,重視並做好香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和國家意識的培養,將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當然,在澳門,繼續培育並鞏固居民的國民身份認同感,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對於在港澳地區更好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其實,港澳兩部基本法實施十多年來的實踐中,國家意識其實是貫徹始終的。儘管在一些問題上,我們未必習慣於從國家意識這一相對抽象的角度進行理解,但中央和特區的很多舉措施是充分體現了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尊嚴、促進國家共識等國家意識的。在未來的基本法實踐中,如何貫徹國家意識依然是一個重要的理論與實踐課題。
  為此,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應該牢固樹立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特別行政區憲制基礎的觀念,把憲法和基本法共同作為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這是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應有之義和必然結果。祇有這樣,才能在基本法的實施中,把“一國兩制”事業作為特別行政區和祖國內地共同發展的事業,並把它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祇有這樣,在基本法的實施中,香港和澳門同胞才會把自己既作為特別行政區的主人,也作為國家的主人,在建設好特區的同時,積極參與國家的發展建設以及和平統一大業;祇有這樣,才能在基本法的實施中,充分認識到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並不是特區固有的,而是來源於中央的授權,從而正確處理好中央和特別行政區的關係,充分尊重中央對特別行政區依法所享有的憲制性權力;祇有這樣,港澳才能將特別行政區制度置於國家管理制度中加以實施,並充分尊重國家主體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祇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優勢,把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發展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並從祖國內地快速發展中獲取源源不竭的發展動力和發展機遇。
  適度開展形式多樣的
  國情教育
  在國家意識的形成和培養過程中,國情教育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國情教育是增強對國家的認知、認同,形成共同體觀念的客觀基礎,是民族情感的載體,是培養共同的國家意識的必要載體。因此,在基本法的實施中,開展國情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然,在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進行國情教育,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一方面,我們既然以“一國兩制”的方針和平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那麽對於生活在不同制度下的香港同胞和澳門同胞便不能要求他們人人都贊成社會主義制度,但是港澳同胞不能破壞社會主義制度。對此,《憲法》第一條第二款明確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這當然包括了香港和澳門社會的組織和個人。港澳地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正是以一個中國、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為前提條件的,這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根本,也是基本法的根本。因此,港澳地區的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破壞國家主體所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另一方面,在香港和澳門進行國情教育,也要考慮到香港和澳門長期在外國殖民統治下所形成的與內地隔閡以及港澳部分居民對內地社會發展的不瞭解甚至種種誤解等情形,採取適當有效的形式。這一點,在香港尤其要更加注意。
  香港和澳門回歸以來,在落實基本法的過程中,中央和特區政府以及香港、澳門社會有關社團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國情教育活動,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成功做法,例如邀請香港和澳門居民尤其是學生到內地參觀考察,瞭解內地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安排航天英雄及奧運冠軍等到香港和澳門與當地人交流;開放駐軍軍營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後,在實施基本法的過程中,還要不斷根據新情況,採取更靈活的方式,不斷改進國情教育,尤其是要注重在學生中開展國情教育,培養學生服務國家社會的責任意識,讓學生對國家有著高度的認知和情感,並感受到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自豪感,進而增強國家意識。
其他文献
由亞洲高爾夫職業巡迴賽(簡稱:亞巡賽)及澳門高爾夫球總會共同授權主辦的2012澳門高爾夫球公開賽,於10月11日至14日在澳門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舉行。今年澳門威尼斯人首次冠名贊助職業高爾夫賽事,嶄新的“威尼斯人澳門高爾夫球公開賽”將步上新台階。  澳門高爾夫球公開賽自1998年舉辦以來, 已吸引了不少世界級國際球星包括英國球星韋士活(Lee Westwood)、蘇格蘭球員蒙哥馬利(Colin Mo
期刊
四年一度的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於9月8日至18日在天津舉行,來自全國各省區市的34個代表團參加了本次大運會的12個競賽項目,本澳派出共61名成員組成的體育代表團參與其中5項,包括:田徑、游泳、乒乓球、毽球及排球。  澳門體育代表團合共奪得一金兩銀兩銅共五面的獎牌,並錄得四項打破澳門紀錄、七項打破澳門大學生紀錄的好成績。利安琪憑著游泳項目出色的表現,繼在200米蛙泳賽事收穫1銀,女子100米蛙泳賽
期刊
政府應強化  立法計劃的執行力  貴刊總第190期發表的“政府應強化立法計劃的執行力”時評文章,文中對澳門政府與立法機關甚至與施法執法部門均有不同層面的見解,應該說既具有可操作性,也符合澳門社會發展及政府施政的目標。文中簡列了政府部門認為其絕不會刻意拖延立法進程,但多份計劃中的法案仍積壓在立法會這一客觀實事等點評。因此,該作者對“立法計劃的執行力事關依法施政” “立法計劃的執行力量在統籌與細化相結
期刊
由澳门文化局主办的第二十六届澳门国际音乐节,即将於10月5日至11月7日举行。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葡萄牙、立陶宛,还有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的优秀音乐家及团体,将呈现包括歌剧、音乐剧、爵士乐、合唱、独奏等23场精彩节目。  踏入十月初,本届音乐节率先迎来的开幕篇百老汇音乐剧《小飞侠》,这项曾两度夺得艾美奖及东尼奖提名的名剧,以“追寻梦想、勇於历险”的主题历演不衰、大
期刊
李鴻章於清同治11年(1872年)提出,歐洲諸國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國,闖入邊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載,亙古所未通,可謂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話被人認為是19世紀中國人看世界眼界最高、看得最遠的一句話。現在看來,這個“大變局”在晚清時才剛剛拉開序幕,此後經歷帝制終結、北洋共和、國民政府和共產黨易幟大陸,社會變遷前赴後繼,波瀾壯闊,勢不可擋。而最近的這30年,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領
期刊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來,中日邦交的路途並不平坦,期間多有磕磕絆絆,其中釣魚島問題始終如影相隨,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近期這個問題被激化。2012年9月11日,日本國政府經過長期的精心策劃和準備,與所謂的釣魚島“擁有者”栗元家族正式簽訂購島協議。其實在此前長達半年的時間裡,日本政府的購島計劃已被多次曝光,並受到中方多種級別的反對和抗議,甚至在剛剛閉幕的APEC非正式會議上,中方領導人在
期刊
立法議員陳明金、吳在權在上月舉行一年一度的會期總結時表示,無論是立法、為民服務還是直接把聲音帶給行政當局,三者之間是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未來將一如既往地認真履行議員職責,在堅持力所能及、務實地服務市民的同時,力求在制定法律、完善政策、反映社情民意、支持及監督政府依法施政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一、立法工作,  應加快完善澳門法律制度  作為一個法治社會,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依法施政的前提。作為
期刊
2012年11月13日,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立法會全體會議上宣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二0一三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以下簡稱《施政報告》),一年一度的《施政報告》照例在特區內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評議。本次《施政報告》的主要內容為民生福祉、經濟建設和施政能力三大版塊,且以施政長效機製作為主線貫穿始終。  構建施政長效機制確實是關乎施政能力與施政效果的重要主題,對這一問題的重視體現了特區政府秉
期刊
鴉片戰爭後,葡人開始向中國澳門的主權發起新的挑戰。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唐娜·瑪利亞二世公然宣佈澳門為“自由港”,任命狂熱的殖民主義分子海軍上校亞馬勒(Amara1)為澳門總督。1846年4月21日,亞馬勒到達澳門出任總督後,首先是頒佈澳門殖民地徵稅法,向在澳門居住的中國商人徵收土地稅和商稅,並向停泊澳門的中國商船徵收貨稅。其次是採取一系列殖民擴張措施挑釁中國:拘捕澳門海關南環關口的中
期刊
澳門政府政策研究室公佈《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政策框架》諮詢文本,推算2036年澳門人口規模可能達至75.4至85.2萬人,當中外地僱員約15至20萬。引發社會各界對當中人口規模、輸入外僱尤其是引入專才等恐慌性的議論。雖然,政府為納民意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行政長官亦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對此作了明確的澄清:人口政策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澳門宜居,並讓澳人到發展……但是這並未逹到穩定民心的效應。  澳門是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