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有效 有色 有味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GFD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课的标准,见仁见智。在30余年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如下的好课标准:有趣;有效;有色;有味。有趣,即有兴趣、有乐趣、有志趣;有效,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色,即有特点、有特征、有特色(风格);有味,即有滋味、有韵味、有回味。教师的“教”要得“法” ,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效;教师的“教”要有特色,成风格,让学生“学”有味道、有品位,愿学、乐学、会学。教师的“教”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和谐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有趣;有效;有色;有味;素养
  好课的标准,众说纷纭,因人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学识阅历,个人喜好等不同,见仁见智,各赋春秋。评判标准不同,尽在情理之中。如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这么多年来,课堂教学呈现了众多精彩场景和喜人局面,课堂教学模式纷呈繁多,教育质量大幅提高,教育成果硕果累累。不同教育思想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审视,好课的标准理所当然众多,评价丰富多元,此乃教育发展之必然。
  我的好课标准,“四有”八字:有趣;有效;有色;有味。教师的“教”要得法,教师的“教”应对学生的“学”有发展促进作用,应教在学生需“教”之处,应“教”在思维发展“断路”之时、问题疑惑之瞬,教师的“教”是引发学生更好的“学”,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教师的“教”要有特色,形成风格,让学生“学”有味道,精进发展,提升品位,愿學、乐学、会学。教师做到“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招”,当好学生的“脚手架”,指导、引导、辅导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任务驱动学,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练就必备品质,形成关键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树立核心观念,成全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课堂灵动幸福,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顶天立地”的新人。
  一、有趣:有兴趣、有乐趣、有志趣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什么样的课有趣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方法的获得构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些对学生学习实效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越愉悦,学生就会越来越爱学习,学习的成效就会越好。由此可知,有趣的教学是学生梦寐以求的幸福课堂。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乐趣是使人快乐的情趣,志趣是志向和情趣,即心意所向。兴之本,得其乐,存其志,志高远。我们具体以一件事情说明兴趣、乐趣、志趣的层级:兴趣是你对这件事情是否有感觉,是否想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做事的冲动感;乐趣是能去做事,能做好并享受做事过程中的快乐;志趣是不仅能做好,且能做到最好达到极致,在做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并能为之努力奋斗。即学生上你的课很愿意,有一种冲动的欲望想上课叫兴趣;上你的课是一件愉悦快乐之事叫乐趣;上你的课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并渴望着、为之克服一切困难地去上课就成为了志趣。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要用真实情景问题、正能量的积极心态,用自己的教育情怀、教学激情、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形成“学习场”,去感染触动学生,“心动于人,莫先乎情”,去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乐趣,形成志趣,唤醒学生学习的自觉与潜能,形成学习内驱力,使学不可以已,这就是终生学习的原动力。如果一个老师的课,学生很期盼,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说明你上的课很有趣,不仅有兴趣、乐趣,甚而至于有志趣。若你的课上到这个程度或境界,那就很了不起了,应该说很有魅力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老师走进学生心田,让学生热爱自己的老师,这是一个老师上好课的前提。一个人要成就一件事或一项事业往往从兴趣开始,然后变成乐趣,最后形成志趣。经过教师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让学生学习成为志趣,最终让学生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成为学生人生的自觉,成全学生发展,成就学生未来。这就是教化于人的真谛,教育的使命在于提升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二、有效: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学者认为,从教育经济学的层面探索有效教学,可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之间的关系界定有效教学。教师要有“课堂成本意识”,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长效”与“短时”、“可持续发展”与“暂时利益”的关系[1]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认为:“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学情和教学规律,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获取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而实现特定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个人教育价值和社会需求。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有三重性: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教学有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的评价,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衡量标准是课标。教学有效率是指单位时间的产出(效果)。通俗地说,同一教学目标,别的教师用5分钟完成且达成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我用10分钟完成才达成教学效果,这说明我的教学效率低。可用两个公式来定量说明。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或=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教学有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价值的实现[2]。我们不仅仅重视一节课的即时即效的评价,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当堂评价(一下子有效),让学生“学会”;更应重视知识、技能以外的过程、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一阵子有效),让学生“会学”;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一辈子有效),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更应测评非智力因素(长效),如学习兴趣,人生态度,内驱力,意志力、好奇心、好胜心、责任感、使命感、担当精神等,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改变”的本领,善于质疑、敢于创新。这样的教学效益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这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真正核心素养。   三、有色:有特点、有特征、有特色
  所谓特就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色即风格。特点是独特的地方,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是特点的征象、标志;“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特色就是獨树一帜的教学套路,独特的教学风格。何为教学风格?《教育大辞典》曰:教学风格是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程少堂说:教学风格就是教师有意无意地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艰苦地反复实践,而最终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魅力又具有稳定性的教学风貌。由此可见,“个性”是教学风格的重要特征;自主学习提升和反复实践反思是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路径;教学风格不是预设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特色(风格)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锤炼而成。一个教师的课堂首先是从入格、合格、好课到优课,从而实现“合格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卓越课堂”的递变,作为一个教师,将不尽人意的“课堂”转变为学生需要的、满意的“好课堂”,就是一种变革,一种转型,也是教育的“供给侧改革”[3],也是教师永恒不变地追求。漫长打磨践行,逐渐形成有特点、有特征,然后有特色的“好课”,形成自成一体之教学风格,这是一个教师嬗变成好老师,历练的过程。
  四、有味:有滋味、有韵味、有回味
  有滋味,津津有味;有韵味,韵味悠长;有回味,回味无穷。倘若师以生为器,填鸭灌输,学而不思,墯而不活,犹如一潭死水,水波不兴,干瘪枯燥,味同嚼蜡,索然无味,生甚为苦,谓之“无味”;假如生自主修行,吐故纳新,主动获取知识,自主合作探究,以问题为导向,充满激情,深度参与,讨论互动,发表见解,活化思维,发展能力,习得有滋有味、津津有味,谓之学有“滋味”;假如以已有生活经验、认知结构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创生新方法,让学生体察体验体悟,感知世间万物,感受世界变化,质疑思辨,富含哲理,学有神韵,谓之“韵味”;假如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之时,能联系社会现象、生活事件,针砭时事,品味人生,触及灵魂,启人智慧,迪筑未来,味外有味,余味绵长,言有尽而意无穷,五味杂陈,人生百味,谓之学有“回味”。好老师的课,有浓浓的学科味、学习味、生活味,有书卷味,有文化味;让人津津乐道,让人回味无穷,赋予人生哲理,给人启迪,让教学上档次、有品位。
  这样的课,惟有不断学习积累内化,不断实践总结反思,经历炼狱般地磨练,脱胎换骨,革物鼎新,不断修为,方可修炼而成。如此之课为好课。有趣的课是教师德艺俱佳,博学多才之彰显;有效的课是教师专业功底,教学艺术的张扬;有色的课是教师沉淀结晶,教学风格的凸显;有味的课是教师人文情怀,教育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徐世贵,董玮著. 有效教学难点突破与教学对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009.
  [2]朱学清,黄爱兵主编.为孩子幸福奠基的有效教学研究(上)[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15:80-81.
  [3]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著. 重庆市教研科研工作年度报告2016[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108.
  作者简介:黎志魁(1965—),男,重庆石柱人,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特别需要学生的具有一定的数学思考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怎样培养一个学生的数学思考方式是一名老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绩,也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实。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各个方面深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灵活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措施;改变方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及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关注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小学课本中的古诗文都是我国教育部门在经过层层筛选后选出的,最适合我国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要突破古诗文教学的难点,让小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不会觉得古诗文枯燥、难懂,从而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学习效率
期刊
摘要:小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是无法避免的,这是验证学生知识接受程度最直观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正确的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通过有效地方法手段将错误有效利用。本文主要阐述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  1.利用错误资源的意义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其实错误比正确的价值要高,因为正确的答案表明学生已经
期刊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化学,沉浸其中,这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化学实验  “兴趣”一种积极的态度和对事物的特殊倾向,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求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当人们的活动得到直接和间接兴趣的支持时,才能实现高效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
期刊
摘要:本文以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创新教学模式、教师提升自身技能,运用任务教学法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师提升自身素养,开展个性阅读活动等几方面重要措施。希望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优秀人格,促进学生全面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小说教学;小说阅读教学;实践探讨  引言:核心素养的培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充分注重朗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在语文朗读教学中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文化素养。基于此,本文谨就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及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分角色朗读  前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有所不足,针对这种问题,在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幼儿心理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喜欢玩乐,其展开活动的基础形式之一便是游戏。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往往会将自身本性展露无遗。不仅如此,游戏也可以激发婴幼儿的潜质,使得幼儿身心均得到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形式之一。  关键词:幼儿;游戏;影响;运用  幼儿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于事物往往新鲜劲一过便很难再集中,并且情绪化严重,对于老师的教导往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自控能力较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受到了普遍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学源于生活,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教给学生一般的数学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我们所说,数学来自于生活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传统知识灌输转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下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数学思维模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对此展开研究,以期强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科学教学,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的过程。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盛行,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媒介为科研教学提供了巨大帮助,不仅使教师更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还让学生们有了新鲜的课堂体验,从而打破了从前固守的传统教学模式,更调动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敢于尝试积极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大脑。因此,多媒体教学对科学教学起到了极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