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以县级文化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对于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以海珠区文化馆分馆副馆长的视角,探索不断完善分馆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建设;特色;素质;问题
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公共发[2016]38号〕,明确指出推进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对于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广州市以海珠区、黄埔区文化馆为试点,海珠区文化馆把南华西文化站作为试点分馆之一。2017年,南华西分馆作为广州第一批分馆试点单位,在海珠区文化馆总馆的关怀和指导下,贯彻落实《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珠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海府办函〔2017〕15号),对照总分馆建设标准,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和方法开展海珠区文化馆南华西分馆的试点工作,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9月中旬,广东省文化馆、市文广新局领导在区文化总馆馆长的带领下到南华西分馆、社区“一站两点”场地建设、街坊会所等居民服务场所进行实地视察,充分肯定了区、街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分馆获得的成绩以及文化特色给与高度的评价,并对日后的发展方向给予了指导。
在实践中,笔者以海珠区文化馆分馆副馆长的视角,探索不断完善分馆建设的途径,同时也发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抓好团队建设,活动丰富多彩
南华西文化站是个基础很好的文化站,是国家和省级的模范单位,是省级挂牌“粤曲之乡”,省市有关部门每次来海珠区调研都是首选南华西。
南华西文化站文化设施完善,室内活动场地3779平方米,设有展览厅、综合演艺厅、卡拉OK歌舞厅、电化教育中心、社区教育活动中心、培训中心、少年之家、文化走廊及科普文化康乐活动中心等。辖内社区文化室12个,设有14个组织机构、19个活动阵地、20支活动团队。有文化广场4个,宣传橱窗、文化走廊250多平方米,12条健身路径,期刊300多种(包括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赠刊)。
南华西文化分馆工作人员共4名,大家各司其职,团结协作,重点抓团队建设及活动,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周一至周日免费为艺术团队提供排练场地,吸引了多支素质较高的队伍扎根南华西文化分馆。2017年在原有20支高素质文体团队基础上,新吸收了拉丁舞队、粤曲私伙局、旗袍走秀队,较全面地涵盖了舞蹈、合唱、粤曲、小品、书画、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太极扇、柔力球等方面的文体项目。分馆在区文广新局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为区文化总馆、街计生办等分别举办了8场大型主题活动,其中“高雅艺术进社区”珠江交响乐团室内乐普及展演、“五·一”粤曲专题展演、《欢乐时光》街坊同乐会等多场文艺专场演出都充分展现了南华西分馆的文化特色,吸引了1.2万多人次参加。为丰富干部职工、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南华西分馆联合华仁社工中心、妇联举办了每周一次的社区瑜伽班、妇女大讲堂、插花讲座等活动,免费为女职工、居民开班授课,还于中秋节前邀请辖区知名书画家举办书画挥毫雅集,于每周三开展书画进社区活动,全年共举办专题培训班20场。
二、突出特色文化,擦亮“粤曲之乡”品牌
在抓好团队建设、组织各种丰富多彩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尤其注重抓本地的特色文化。粤剧、粤曲活动是南华西街的文化特色品牌,在省内享有“粤曲之乡”的美誉。早在2013年,南华西街就在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举办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基地暨2013年“羊城之夏”暑期活动启动仪式、“追忆粤剧大师红线女弘扬民俗艺术不停步”专场粤曲欣赏会等社区文化活动120多场次,惠及1万多人次。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基地建设五年以来,每个星期六免费为区内的学生培训编排节目,并聘请何笃忠、卢海潮、蒋文端等粤剧名伶担任基地艺术顾问,培养青少年粤剧粤曲爱好者1200多人次。
为进一步擦亮南华西粤曲之乡品牌,2017年,分馆副馆长为粤剧粤曲少儿基地的孩子编导了少儿曲目《月儿彩云心中飘》,参加了2017年广州市粤剧私伙局大赛(少儿组),获得优秀奖,晋级省粤曲私伙局复赛。本馆的少儿参赛者只有6岁,是全场年龄最小的参赛者,但是获得掌声最多,评价最高。青少年粤曲基地《虞姬巡营》、《飞兵奇袭沙家滨》两个特色品牌节目参加海珠区文广新局主办的“百姓大舞台 快乐展风采”海珠区社区优秀团队文艺展演,少儿们的出色演出,获得了台下掌声无数,彰显了南华西青少年粤剧粤曲品牌特色。
三、在实践中注重方式方法
分馆的业务干部,不仅独当一面,还要一专多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例如分馆副馆长为粤剧粤曲少儿基地的孩子们辅导时,注重方式方法,针对青少年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他们学习粤剧的兴趣。
(一)从讲故事入手
青少年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往往静不下心来,分馆副馆长就把粤剧剧目和诗词典故、三字经、百家姓中惩恶扬善、尊老爱幼,讴歌爱国、正义、礼仪、诚信的丰富内涵,编成饶有趣味、通俗易懂的课本剧,在节目辅导前讲述,以提起学生的兴趣,继而引发他们的表演欲望。
(二)结合武术、舞蹈元素施教
粤剧包含了唱、做、念、打四种表演形式,首先要练习基本功。好动、模仿性强,是青少年的天性。不少男生喜欢武术,女生喜欢舞蹈,而粤剧许多基本功充满武打、歌舞元素,可以结合施教,使学生觉得很好玩,有兴趣学习。还教一些最基本的粤剧简单动作,如:形体、扇功、圆场、指法、拉山、水袖、云手等,這些动作优美易学、内涵丰富、寓教于乐,表演空间大,可较好地满足青少年的表演欲望。 (三)从生活出发
在培训辅导中,注意从生活出发,将某些平时常见的动作和生活形态加以提炼,并以戏曲特有的技艺给予美化。譬如手指动作,可以表现许多内涵,在锣鼓的配合下,用手部程式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各种情绪,没有严格固定的规范表演程序,凭着演员对事物的理解自由发挥。
(四)编排辅导新节目
如果来来去去总是表演几个固定的节目,势必会影响青少年的积极性。只有经常编排辅导新节目,才能常学常新,焕发朝气。2017年分馆副馆长为粤剧粤曲少儿基地的孩子们编导了少儿曲目《月儿彩云心中飘》、《虞姬巡营》等特色品牌节目,其中《虞姬巡营》参加海珠区文广新局主办的“百姓大舞台 快乐展风采”演出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四、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馆的工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场地、经费、队伍、排练、演出、后勤事务等方方面面缺一不可,有时候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会影响全局。万事开头难,工作千头万绪存在问题不足为怪,就目前来看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场地稀缺
由于南华西文化站驻场团队众多,导致场地供不应求,很多优秀的团队因没有固定的排练场地以供节目的打磨、提升,从而影响了节目质量。遇到备战比赛阶段,场地更是紧张。
(二)经费不足
由于经费短缺,各个团队只能完成基本的节目编排。建议文化站选拔有特色的优秀节目进行资金扶持。
(三)师资不足
粤剧培训师资的短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粤剧粤曲师资严重短缺,普通的音乐教师大多数是音乐学院毕业,对粤剧唱腔了解不多。现在各文化馆受过粤剧专门训练的专业干部有限,往往一人担任多项组织、策划、培训、编导、比赛活动及日常工作,个人进修学习、更新知识的时间捉襟见肘。建议今后文化馆、文化站在引进专业干部时,注重引进粤剧粤曲人才。
(四)重视程度不够
文化分馆的活动不能只是停留在普及的水平上,更要不断提高,走出去、引进来,让各分馆多开展交流活动,并定期给各门类如音乐、舞蹈、曲艺、小品等团队聘请专家老师培训提高。建议有关部门多搭建演出平台,给予基层文艺团队尽可能多的演出实践机会,现在很多团队都有保留和创新的节目,若水平得不到提高,表演机会也会随之减少。在剧本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在社会上广泛征集面向青少年和面向基层文艺团队的题材新颖、积极向上、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粤剧粤曲脚本等,常演常新。
结语
文化馆分馆工作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全民文化自信的有效形式,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持之以恒的努力。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要充分发挥文化馆的优势,用文艺的力量增强基层民众的文化自信,在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中,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使文化馆分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文公共.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38号);
[2]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海珠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2017(15号)。
作者简介:陈丽霞(1978--),女,本科,館员。现任职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
[关键词]建设;特色;素质;问题
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公共发[2016]38号〕,明确指出推进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对于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广州市以海珠区、黄埔区文化馆为试点,海珠区文化馆把南华西文化站作为试点分馆之一。2017年,南华西分馆作为广州第一批分馆试点单位,在海珠区文化馆总馆的关怀和指导下,贯彻落实《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珠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海府办函〔2017〕15号),对照总分馆建设标准,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和方法开展海珠区文化馆南华西分馆的试点工作,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9月中旬,广东省文化馆、市文广新局领导在区文化总馆馆长的带领下到南华西分馆、社区“一站两点”场地建设、街坊会所等居民服务场所进行实地视察,充分肯定了区、街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分馆获得的成绩以及文化特色给与高度的评价,并对日后的发展方向给予了指导。
在实践中,笔者以海珠区文化馆分馆副馆长的视角,探索不断完善分馆建设的途径,同时也发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抓好团队建设,活动丰富多彩
南华西文化站是个基础很好的文化站,是国家和省级的模范单位,是省级挂牌“粤曲之乡”,省市有关部门每次来海珠区调研都是首选南华西。
南华西文化站文化设施完善,室内活动场地3779平方米,设有展览厅、综合演艺厅、卡拉OK歌舞厅、电化教育中心、社区教育活动中心、培训中心、少年之家、文化走廊及科普文化康乐活动中心等。辖内社区文化室12个,设有14个组织机构、19个活动阵地、20支活动团队。有文化广场4个,宣传橱窗、文化走廊250多平方米,12条健身路径,期刊300多种(包括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赠刊)。
南华西文化分馆工作人员共4名,大家各司其职,团结协作,重点抓团队建设及活动,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周一至周日免费为艺术团队提供排练场地,吸引了多支素质较高的队伍扎根南华西文化分馆。2017年在原有20支高素质文体团队基础上,新吸收了拉丁舞队、粤曲私伙局、旗袍走秀队,较全面地涵盖了舞蹈、合唱、粤曲、小品、书画、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太极扇、柔力球等方面的文体项目。分馆在区文广新局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为区文化总馆、街计生办等分别举办了8场大型主题活动,其中“高雅艺术进社区”珠江交响乐团室内乐普及展演、“五·一”粤曲专题展演、《欢乐时光》街坊同乐会等多场文艺专场演出都充分展现了南华西分馆的文化特色,吸引了1.2万多人次参加。为丰富干部职工、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南华西分馆联合华仁社工中心、妇联举办了每周一次的社区瑜伽班、妇女大讲堂、插花讲座等活动,免费为女职工、居民开班授课,还于中秋节前邀请辖区知名书画家举办书画挥毫雅集,于每周三开展书画进社区活动,全年共举办专题培训班20场。
二、突出特色文化,擦亮“粤曲之乡”品牌
在抓好团队建设、组织各种丰富多彩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尤其注重抓本地的特色文化。粤剧、粤曲活动是南华西街的文化特色品牌,在省内享有“粤曲之乡”的美誉。早在2013年,南华西街就在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举办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基地暨2013年“羊城之夏”暑期活动启动仪式、“追忆粤剧大师红线女弘扬民俗艺术不停步”专场粤曲欣赏会等社区文化活动120多场次,惠及1万多人次。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基地建设五年以来,每个星期六免费为区内的学生培训编排节目,并聘请何笃忠、卢海潮、蒋文端等粤剧名伶担任基地艺术顾问,培养青少年粤剧粤曲爱好者1200多人次。
为进一步擦亮南华西粤曲之乡品牌,2017年,分馆副馆长为粤剧粤曲少儿基地的孩子编导了少儿曲目《月儿彩云心中飘》,参加了2017年广州市粤剧私伙局大赛(少儿组),获得优秀奖,晋级省粤曲私伙局复赛。本馆的少儿参赛者只有6岁,是全场年龄最小的参赛者,但是获得掌声最多,评价最高。青少年粤曲基地《虞姬巡营》、《飞兵奇袭沙家滨》两个特色品牌节目参加海珠区文广新局主办的“百姓大舞台 快乐展风采”海珠区社区优秀团队文艺展演,少儿们的出色演出,获得了台下掌声无数,彰显了南华西青少年粤剧粤曲品牌特色。
三、在实践中注重方式方法
分馆的业务干部,不仅独当一面,还要一专多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例如分馆副馆长为粤剧粤曲少儿基地的孩子们辅导时,注重方式方法,针对青少年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他们学习粤剧的兴趣。
(一)从讲故事入手
青少年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往往静不下心来,分馆副馆长就把粤剧剧目和诗词典故、三字经、百家姓中惩恶扬善、尊老爱幼,讴歌爱国、正义、礼仪、诚信的丰富内涵,编成饶有趣味、通俗易懂的课本剧,在节目辅导前讲述,以提起学生的兴趣,继而引发他们的表演欲望。
(二)结合武术、舞蹈元素施教
粤剧包含了唱、做、念、打四种表演形式,首先要练习基本功。好动、模仿性强,是青少年的天性。不少男生喜欢武术,女生喜欢舞蹈,而粤剧许多基本功充满武打、歌舞元素,可以结合施教,使学生觉得很好玩,有兴趣学习。还教一些最基本的粤剧简单动作,如:形体、扇功、圆场、指法、拉山、水袖、云手等,這些动作优美易学、内涵丰富、寓教于乐,表演空间大,可较好地满足青少年的表演欲望。 (三)从生活出发
在培训辅导中,注意从生活出发,将某些平时常见的动作和生活形态加以提炼,并以戏曲特有的技艺给予美化。譬如手指动作,可以表现许多内涵,在锣鼓的配合下,用手部程式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各种情绪,没有严格固定的规范表演程序,凭着演员对事物的理解自由发挥。
(四)编排辅导新节目
如果来来去去总是表演几个固定的节目,势必会影响青少年的积极性。只有经常编排辅导新节目,才能常学常新,焕发朝气。2017年分馆副馆长为粤剧粤曲少儿基地的孩子们编导了少儿曲目《月儿彩云心中飘》、《虞姬巡营》等特色品牌节目,其中《虞姬巡营》参加海珠区文广新局主办的“百姓大舞台 快乐展风采”演出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四、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馆的工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场地、经费、队伍、排练、演出、后勤事务等方方面面缺一不可,有时候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会影响全局。万事开头难,工作千头万绪存在问题不足为怪,就目前来看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场地稀缺
由于南华西文化站驻场团队众多,导致场地供不应求,很多优秀的团队因没有固定的排练场地以供节目的打磨、提升,从而影响了节目质量。遇到备战比赛阶段,场地更是紧张。
(二)经费不足
由于经费短缺,各个团队只能完成基本的节目编排。建议文化站选拔有特色的优秀节目进行资金扶持。
(三)师资不足
粤剧培训师资的短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粤剧粤曲师资严重短缺,普通的音乐教师大多数是音乐学院毕业,对粤剧唱腔了解不多。现在各文化馆受过粤剧专门训练的专业干部有限,往往一人担任多项组织、策划、培训、编导、比赛活动及日常工作,个人进修学习、更新知识的时间捉襟见肘。建议今后文化馆、文化站在引进专业干部时,注重引进粤剧粤曲人才。
(四)重视程度不够
文化分馆的活动不能只是停留在普及的水平上,更要不断提高,走出去、引进来,让各分馆多开展交流活动,并定期给各门类如音乐、舞蹈、曲艺、小品等团队聘请专家老师培训提高。建议有关部门多搭建演出平台,给予基层文艺团队尽可能多的演出实践机会,现在很多团队都有保留和创新的节目,若水平得不到提高,表演机会也会随之减少。在剧本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在社会上广泛征集面向青少年和面向基层文艺团队的题材新颖、积极向上、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粤剧粤曲脚本等,常演常新。
结语
文化馆分馆工作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全民文化自信的有效形式,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持之以恒的努力。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要充分发挥文化馆的优势,用文艺的力量增强基层民众的文化自信,在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中,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使文化馆分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文公共.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38号);
[2]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海珠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2017(15号)。
作者简介:陈丽霞(1978--),女,本科,館员。现任职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