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铁-超镁铁质岩成岩成矿过程中的锂同位素地球化学:回顾与展望

来源 :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ju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Li)同位素体系是示踪镁铁-超镁铁质岩成岩成矿过程(如结晶分异、地壳混染和熔/流体-矿物相互作用等)的全新工具.通过实例研究综述了原位Li同位素在镁铁-超镁铁质岩中应用的主要进展,主要包括:(1)美国Yellow Hill阿拉斯加型杂岩体Li同位素研究揭示弧岩浆早期堆晶过程可发生明显的Li同位素分馏;(2)土耳其和西藏蛇绿岩的Li同位素研究证明其在示踪蛇绿岩地幔序列岩石成因及豆荚状铬铁矿演化过程中的潜力;(3)Stillwater层状岩体超镁铁岩带Li同位素研究揭示流体对于大型层状岩体各矿物形成及铬铁岩中矿物元素交换的作用;(4)橄榄石Li含量与同位素分析在揭示岩浆铜镍矿床成矿过程的应用.
其他文献
城市网络紧凑性指区域紧凑在城市网络空间结构上的呈现形态,城市网络组织语境下,指各级城市在网络空间中的协同互补关系.为了探究此关系的影响因素,论文选取多元流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节点和连接边属性指标,运用一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网络紧凑度,并构建网络紧凑度的空间关联图谱,引人指数随机图模型(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ERGM)定量分析江苏省城市网络紧凑性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江苏省网络紧凑性具有显著的三角闭合结构,局部紧凑水平的提升并不依赖第三方城市的组织协调;网络紧凑性表现出
经济复杂度是近年来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议题之一,其关注产业结构转型和内生增长路径,有助于理解区域经济结构转型过程,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学等理论深化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介绍了经济复杂度的理论背景,梳理了演化经济地理视角下经济复杂度的内涵、概念及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回顾了经济复杂度的主流测度方法,并基于产业多样化与产品空间理论探究了经济复杂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而回顾了经济复杂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区域收入差异和创新等方面的实证研究进展,发现绝大多数文献证明了经济复杂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区域可以从
针对室内定位中仅使用PDR定位时出现的误差较大,以及PDR地磁组合定位实时匹配中存在的处理运算量大、实时性差、地磁采集耗时长,过于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等问题,文中提出通过稀疏的地磁点位辅助PDR进行室内定位,采集地磁时仅采集具有代表性地方的地磁定位,其余地方仅使用PDR定位,当在室内行走时行进到事先采集好的关键点时对PDR进行矫正,误差被矫正清零后继续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定位方法比单纯使用PDR定位的误差改善了52%,并且与完整的地磁辅助PDR相比较,处理速度以及采集量上节省了42% 和55%,但整体误
念青唐古拉山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重要山古冰川分布区,受季风影响,各区域冰川变化特征差异明显.论文通过Landsat TM/ETM+/OLI资料、ASRTMGDEM与气象数据,采用比值一阈值法、目视解译和VOLTA模型,结合实地考察,对1990-2020年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边坝地区现代冰川进退状况、面积变化、冰储量变化以及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2020年5条冰川(玉贡拉冰川、玛拉波冰川、祥格拉冰川、孔嘎冰川、贡日—庚东冰川)末端高程逐渐升高,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30.3
水分利用效率是衡量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而下垫面因素通过影响局部气候进而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喀斯特地区生态缺水严重且下垫面情况复杂,但目前该区域多个下垫面因素对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影响仍不明晰.论文利用MODIS GPP和ET数据集计算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水分利用效率,结合岩性组合、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及地表粗糙度,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揭示了下垫面因素对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分利用效率受海拔和喀斯特发育程度综合影响,在空间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下垫面因素中岩性组合对水分利
海岸沙丘系统脆弱性评价揭示海岸沙丘系统脆弱性的基本特征,为海岸沙丘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是海岸沙丘研究近期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论文基于国内外海岸沙丘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相关概念、发展历程、评价指标及技术方法等的回顾,概括了其在概念内涵深化、指标体系完善、脆弱性因子辨识、技术方法发展以及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针对当前概念定义难以共识、指标体系争议较大、评价方法存在局限性和理论基础略显薄弱等研究不足,提出明晰相关概念、完善指标体系、改进评价方法、强化机理研究及增强趋势研判等海岸沙丘系统脆弱性近期
再分析资料能有效弥补实际观测数据时空分布不均的缺陷,开展再分析资料区域适应性评估对地气过程研究、气候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宁夏24个气象观测站的平均气温,从2种空间尺度(0.5°×0.5°和0.1°×0.1°)和2种时间尺度(年、月),采用偏差、绝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等多个统计指标,评估了再分析资料对宁夏地区地面气温的反映能力.结果表明:① GHCN-CAMS(Global Historical Climatology Network and the Climate Anomaly Moni
畜牧业雪灾是牧区冬、春季节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会造成大量牲畜伤亡,严重威胁和制约了牧区畜牧业生产和高质量发展,未来气候变化使得畜牧业雪灾风险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论文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梳理了畜牧业雪灾致灾成害过程和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今后畜牧业雪灾研究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①增强草高估算和雪深反演精度研究;②深化积雪分配过程研究及多致灾因子与孕灾环境耦合的危险性分析;③强化缺氧环境对畜牧业雪灾致
流域输沙量变化是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与区域水资源、土壤管理、甚至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紧密联系,因而如何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相对贡献率成为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主要系统总结了流域输沙量变化归因分析的9种方法: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双累积曲线法、泥沙归因诊断分析法、库坝拦沙量法、SEDD模型、SWAT模型、弹性系数法、相似天气条件法和水保法,阐述了各方法的计算过程及其适用性,并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同时对未来的流域输沙量变化归因分析方法进行展望:①尝试新方法的应用,以探索更为适当的输沙量预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政治生态学以关注造成环境问题的政治因素为研究内核,成为不同学科共同探索的研究领域.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立足点,深化政治生态学研究的空间性和政治性.论文首先通过对西方政治生态学理论脉络进行梳理,发现政治生态学根源于早期环境批判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人类主义理论,并与地理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其次,对近30年西方地理学与政治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的研究议题主要聚焦于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生态治理与环境保育、生态身份与微观政治及生态客体与能动性4个方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