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域文献导读课是新疆师范大学对西域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笔者以西域文献发展史作为贯穿于整个课程的主线,同时在讲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西域文献时,引导学生去读各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西域文献,这样使学生窥其全貌而又有重心。以此,力求建立起一套实践与理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西域文献;历史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6-0155-02
西域文献导读课程是新疆师范大学对西域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学位课程。这门课程没有现成的专著作为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笔者一直从事中国史学史与西域文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故在本课程教学中,试着结合研究专长与本课程的特点对教学模式作了初步探讨。
一、从西域历史到西域文献
历史上的西域范围广袤,土地辽阔,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复杂,加上地理位置要冲,处于亚欧大陆心脏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古往今来一直是国际纷争之地;同时,连接中西方的古丝绸之路贯穿其全境,从而使历史上的西域成为中西经济、多种民族、多元文化交汇之地,这是西域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历史上,中央与地方政权在西域的擘画经营,奠定了这里不断发展的基础,使其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地区。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有关西域描述的典籍也颇多见。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对公元前3世纪以前西域情势有所报导外,①中国先秦时期的《禹贡》、《穆天子传》、《竹书纪年》、《山海经》等典籍对西域之况都有涉及。特别是秦汉以后,尤其是“张骞凿空(即开通西域之道)”以后,有关西域的撰述记载已成为中国许多史书中一项经常保有的内容。这是西域与内地民族关系史发展的结果。具体而言,即从《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以后,记载西域的地理环境、历史演变、聚落城邑、风俗习惯、民族宗教、人物掌故、交通物产等文献,一代一代不断地涌现,广泛流传。有的早已亡佚,有的至今尚存,成为关于这个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②近代伴随着帝国主义的蚕食鲸吞,一些西方学者和探险家之流,也在这里进行各种活动,写出不少关于该地区的专著、调查报告和论文。故西域虽地处边陲,但与我国其他边远地区相比,从古至今,中外各种历史文献资料,确实堪称丰富。在众多史学遗产中,中国部分处于“首富”地位,举世公认,这当然是客观历史发展的结果与反映。
据上可知,西域文献即指关于西域的撰述记载,包括专著、专篇,也包括分散于其他文献中的撰述记载。西域文献导读课的基本工作,就是使学生从文献内容本身了解到以上谈到的西域历史风貌。
二、从西域文献史到西域文献导读
西域文献历代都有,数量众多,故通过本课程教学,也要使学生了解到西域文献发展总貌,即西域文献史。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西域文献有个贯通性的认识,而且对从事不同西域历史研究阶段的学生来说,也会受益匪浅。
关于西域文献史目前既没有专著,也没有专篇进行过探讨。因此,在备课中,笔者对其作了初步探讨。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笔者试着以粗线条的讲述方式,将西域文献史贯穿于始终,即作为本课程的主线、纵轴;同时,在讲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西域文献时,引导学生去读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西域文献,以此作为横轴。这样经纬交织,使学生窥其全貌而又有重心。
西域文献史所呈现的主要特点是文献的多样性与阶段性发展脉络。
首先,就多样性而言,以文献原语种来看,有汉文文献,也有少数民族文与外文文献。从数量来看,汉文献居多;其次是维吾尔语文献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献和外国文献,有许多已被译介为汉文。就原汉文西域文献本身而言,多样性则更突出,其种类繁多,包含于纪传体正史、编年体史书、典志体史书、会要、实录、方志、游记、古诗、奏章、书信、报刊以及其他各种别史与杂史、杂记之中。而正史③居于首位,涉及的篇目,如《史记·大宛列传》、《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西域传》、《汉书·张骞李广利传》、《汉书·匈奴传》、《后汉书·班梁传》、《后汉书·西域传》、《后汉书·南匈奴传》、《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列传》、《晋书·西戎传》、《晋书·吕光载记》、《魏书·西域传》、《魏书·高昌传》《、魏书·车伊洛传》、《梁书·西北诸戎传》、《周书·异域传下》、《周书·突厥传》、《北史·西域传》、《北史·铁勒传》、《南史·西域诸国传》、《隋书·西域传》、《隋书·音乐志》、《旧唐书·西戎传》、《旧唐书·吐蕃传》、《旧唐书·回纥传》、《新唐书·西域传》、《新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吐蕃传》、《新唐书·回鹘传》、《新唐书·食货志》、《旧五代史·外国传二》、《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宋史·外国传六》、《辽史·帝四·本纪三十》、《元史·地理志六·西北地附录》、《元史·世祖纪》、、《元史·百官志》、《明史·西域传》、《清史稿·兵志八》、《清史稿·属国传》等。除此,就别史类的含有西域内容的历代文献来看,其中会要为代表性的如《唐会要》、《宋会要》等;典志体史书如《通典》、《文献通考》等;编年体史书主要为《资治通鉴》、《晋记》等;纪事本末体史书,如《通鉴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等;类书如《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而实录则基本为明清两代所修的,如《明太祖实录》、《明宪宗实录》、《清高宗实录》、《清宣宗实录》、《清穆宗实录》、《清文宗实录》等,都含有丰富的关乎西域的记载。其他杂史或杂记类的包含西域历史的文献则更多,如东晋法显的《佛国记》、北魏宋云的《宋云行记》、隋代裴矩的《西域图记》、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宋代王延德的《高昌行记》、元代李常志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刘郁的《西使记》等。其中一些原本已遗失,而被他书所转载。再者就地方志而言,除《沙州伊州地志》外,主要为清代所修的《回疆通志》、《西域总志》、《新疆图志》等。
从以上所引诸多汉文献名目、体裁、种类、数量相结合看,突出反映了三个显著特点:记载的连续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西域文献导读课上在西域文献发展史讲述中,通过理论阐述与文献实例之举,要具体展现出这三个特点。 其次,从汉文西域文献的名目、体裁、种类,特别是产生年代及内容来看,它们又呈现出明显的历史阶段性或者说分期性特点。关乎先秦时期的西域内容,涉及的典籍,如先秦的《山海经》、《穆天子传》、《管子》等。谈到汉代时期的西域,涉及的历史文献几乎不出“前三史”,即成书于西汉的司马迁之《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和南朝刘宋范晔的《后汉书》。论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所涉及的历史文献则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除纪传体正史《后汉书》,北齐魏收的《魏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唐代修的《晋书》、《梁书》、《周书》、《北史》、《南史》外,还有编年体史书《晋记》、典志体史书《通典》等。说到隋唐五代时期的西域,涉及的文献、正史主要有唐代所修的《隋书》、《北史》,五代时修的《旧唐书》,宋时修的《新唐书》、新旧《五代史》等;编年体史书有《资治通鉴》,会要为《唐会要》,以及《大唐西域记》、《酉阳杂俎》等杂史。关于宋元明时期的西域,涉及的史籍、正史主要为元代修的《宋史》、《辽史》、《金史》,明代修的《元史》,清代修的《明史》等;除此,还有纪传体史书《蒙兀儿史记》和实录《明太祖实录》、《明宪宗实录》等;地方志则有《回疆通志》,以及其他杂记《长春真人西游记》、《藩部要略》等。言及清朝时期的西域,涉及的文献种类则更杂,如《清史稿》、《清实录》、《圣武记》、《蒙古游牧记》等,其中地方志居首位,有《西域总志》、《回疆通志》等。从上引历史文献看,基本展现了中国古代有关西域史记载的阶段性特点。这不仅反映出新疆与内地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关系;而且反映出随着历史的发展,新疆与内地关系越来越紧密的发展趋势。
除此,相对汉文历史文献来说,新疆少数民族所撰述的与外国人所记载的有关西域历史的文献,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年代大都不久远;二是年代越靠后,相关历史文献越多。这也是客观历史发展的一个反映。特别是就目前译介的这两种情况的西域文献来看,主要是涉及隋唐以后的西域内容。如米儿咱·海答儿用波斯文写的《拉失德史》(又称《中亚蒙兀儿史》)、沙·马赫德穆·贾格斯的《编年史》(《拉失德史》的续编)、木萨·赛拉米的《伊米德史》、维吾尔族穆罕默德·沙迪克·喀什葛尔的《和卓传》,以及俄国塔格聂夫的《在耸入云霄的地方》和《帕米尔远征》、英国包罗杰的《阿古伯伯克传》等。这些相关撰述记载的是中外民族或者说新疆与周边民族间历史、文化的碰撞、交流及相融的表现。
总之,在教学中,根据上述西域文献发展情况阐述之余,指导学生去读一些代表性的原汉文西域文献,同时,根据不同时段西域文献发展特点,相应地安排一些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和外国西域文献来读。这样,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到西域文献总貌;与此同时,也可指导研究西域历史不同阶段的学生,去重点读相应阶段的代表性文献。当然,在对每个时期西域文献导读之后,也要总结中国西域历史文献所呈现出的发展特点与中国史学史本身发展特点所具有的相似性,这是新疆自古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融合在整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反映与体现。故通过西域文献导读课,对学生增强新疆多民族历史认同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认同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注 释]
①余太山:《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7页。
②苏北海:《西域历史地理》,新疆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③为贯通性考察,这里正史范围除了二十四史外,也将《清史稿》纳入其中。
[关键词]西域文献;历史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6-0155-02
西域文献导读课程是新疆师范大学对西域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学位课程。这门课程没有现成的专著作为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笔者一直从事中国史学史与西域文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故在本课程教学中,试着结合研究专长与本课程的特点对教学模式作了初步探讨。
一、从西域历史到西域文献
历史上的西域范围广袤,土地辽阔,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复杂,加上地理位置要冲,处于亚欧大陆心脏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古往今来一直是国际纷争之地;同时,连接中西方的古丝绸之路贯穿其全境,从而使历史上的西域成为中西经济、多种民族、多元文化交汇之地,这是西域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历史上,中央与地方政权在西域的擘画经营,奠定了这里不断发展的基础,使其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地区。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有关西域描述的典籍也颇多见。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对公元前3世纪以前西域情势有所报导外,①中国先秦时期的《禹贡》、《穆天子传》、《竹书纪年》、《山海经》等典籍对西域之况都有涉及。特别是秦汉以后,尤其是“张骞凿空(即开通西域之道)”以后,有关西域的撰述记载已成为中国许多史书中一项经常保有的内容。这是西域与内地民族关系史发展的结果。具体而言,即从《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以后,记载西域的地理环境、历史演变、聚落城邑、风俗习惯、民族宗教、人物掌故、交通物产等文献,一代一代不断地涌现,广泛流传。有的早已亡佚,有的至今尚存,成为关于这个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②近代伴随着帝国主义的蚕食鲸吞,一些西方学者和探险家之流,也在这里进行各种活动,写出不少关于该地区的专著、调查报告和论文。故西域虽地处边陲,但与我国其他边远地区相比,从古至今,中外各种历史文献资料,确实堪称丰富。在众多史学遗产中,中国部分处于“首富”地位,举世公认,这当然是客观历史发展的结果与反映。
据上可知,西域文献即指关于西域的撰述记载,包括专著、专篇,也包括分散于其他文献中的撰述记载。西域文献导读课的基本工作,就是使学生从文献内容本身了解到以上谈到的西域历史风貌。
二、从西域文献史到西域文献导读
西域文献历代都有,数量众多,故通过本课程教学,也要使学生了解到西域文献发展总貌,即西域文献史。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西域文献有个贯通性的认识,而且对从事不同西域历史研究阶段的学生来说,也会受益匪浅。
关于西域文献史目前既没有专著,也没有专篇进行过探讨。因此,在备课中,笔者对其作了初步探讨。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笔者试着以粗线条的讲述方式,将西域文献史贯穿于始终,即作为本课程的主线、纵轴;同时,在讲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西域文献时,引导学生去读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西域文献,以此作为横轴。这样经纬交织,使学生窥其全貌而又有重心。
西域文献史所呈现的主要特点是文献的多样性与阶段性发展脉络。
首先,就多样性而言,以文献原语种来看,有汉文文献,也有少数民族文与外文文献。从数量来看,汉文献居多;其次是维吾尔语文献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献和外国文献,有许多已被译介为汉文。就原汉文西域文献本身而言,多样性则更突出,其种类繁多,包含于纪传体正史、编年体史书、典志体史书、会要、实录、方志、游记、古诗、奏章、书信、报刊以及其他各种别史与杂史、杂记之中。而正史③居于首位,涉及的篇目,如《史记·大宛列传》、《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西域传》、《汉书·张骞李广利传》、《汉书·匈奴传》、《后汉书·班梁传》、《后汉书·西域传》、《后汉书·南匈奴传》、《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列传》、《晋书·西戎传》、《晋书·吕光载记》、《魏书·西域传》、《魏书·高昌传》《、魏书·车伊洛传》、《梁书·西北诸戎传》、《周书·异域传下》、《周书·突厥传》、《北史·西域传》、《北史·铁勒传》、《南史·西域诸国传》、《隋书·西域传》、《隋书·音乐志》、《旧唐书·西戎传》、《旧唐书·吐蕃传》、《旧唐书·回纥传》、《新唐书·西域传》、《新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吐蕃传》、《新唐书·回鹘传》、《新唐书·食货志》、《旧五代史·外国传二》、《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宋史·外国传六》、《辽史·帝四·本纪三十》、《元史·地理志六·西北地附录》、《元史·世祖纪》、、《元史·百官志》、《明史·西域传》、《清史稿·兵志八》、《清史稿·属国传》等。除此,就别史类的含有西域内容的历代文献来看,其中会要为代表性的如《唐会要》、《宋会要》等;典志体史书如《通典》、《文献通考》等;编年体史书主要为《资治通鉴》、《晋记》等;纪事本末体史书,如《通鉴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等;类书如《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而实录则基本为明清两代所修的,如《明太祖实录》、《明宪宗实录》、《清高宗实录》、《清宣宗实录》、《清穆宗实录》、《清文宗实录》等,都含有丰富的关乎西域的记载。其他杂史或杂记类的包含西域历史的文献则更多,如东晋法显的《佛国记》、北魏宋云的《宋云行记》、隋代裴矩的《西域图记》、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宋代王延德的《高昌行记》、元代李常志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刘郁的《西使记》等。其中一些原本已遗失,而被他书所转载。再者就地方志而言,除《沙州伊州地志》外,主要为清代所修的《回疆通志》、《西域总志》、《新疆图志》等。
从以上所引诸多汉文献名目、体裁、种类、数量相结合看,突出反映了三个显著特点:记载的连续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西域文献导读课上在西域文献发展史讲述中,通过理论阐述与文献实例之举,要具体展现出这三个特点。 其次,从汉文西域文献的名目、体裁、种类,特别是产生年代及内容来看,它们又呈现出明显的历史阶段性或者说分期性特点。关乎先秦时期的西域内容,涉及的典籍,如先秦的《山海经》、《穆天子传》、《管子》等。谈到汉代时期的西域,涉及的历史文献几乎不出“前三史”,即成书于西汉的司马迁之《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和南朝刘宋范晔的《后汉书》。论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所涉及的历史文献则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除纪传体正史《后汉书》,北齐魏收的《魏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唐代修的《晋书》、《梁书》、《周书》、《北史》、《南史》外,还有编年体史书《晋记》、典志体史书《通典》等。说到隋唐五代时期的西域,涉及的文献、正史主要有唐代所修的《隋书》、《北史》,五代时修的《旧唐书》,宋时修的《新唐书》、新旧《五代史》等;编年体史书有《资治通鉴》,会要为《唐会要》,以及《大唐西域记》、《酉阳杂俎》等杂史。关于宋元明时期的西域,涉及的史籍、正史主要为元代修的《宋史》、《辽史》、《金史》,明代修的《元史》,清代修的《明史》等;除此,还有纪传体史书《蒙兀儿史记》和实录《明太祖实录》、《明宪宗实录》等;地方志则有《回疆通志》,以及其他杂记《长春真人西游记》、《藩部要略》等。言及清朝时期的西域,涉及的文献种类则更杂,如《清史稿》、《清实录》、《圣武记》、《蒙古游牧记》等,其中地方志居首位,有《西域总志》、《回疆通志》等。从上引历史文献看,基本展现了中国古代有关西域史记载的阶段性特点。这不仅反映出新疆与内地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关系;而且反映出随着历史的发展,新疆与内地关系越来越紧密的发展趋势。
除此,相对汉文历史文献来说,新疆少数民族所撰述的与外国人所记载的有关西域历史的文献,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年代大都不久远;二是年代越靠后,相关历史文献越多。这也是客观历史发展的一个反映。特别是就目前译介的这两种情况的西域文献来看,主要是涉及隋唐以后的西域内容。如米儿咱·海答儿用波斯文写的《拉失德史》(又称《中亚蒙兀儿史》)、沙·马赫德穆·贾格斯的《编年史》(《拉失德史》的续编)、木萨·赛拉米的《伊米德史》、维吾尔族穆罕默德·沙迪克·喀什葛尔的《和卓传》,以及俄国塔格聂夫的《在耸入云霄的地方》和《帕米尔远征》、英国包罗杰的《阿古伯伯克传》等。这些相关撰述记载的是中外民族或者说新疆与周边民族间历史、文化的碰撞、交流及相融的表现。
总之,在教学中,根据上述西域文献发展情况阐述之余,指导学生去读一些代表性的原汉文西域文献,同时,根据不同时段西域文献发展特点,相应地安排一些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和外国西域文献来读。这样,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到西域文献总貌;与此同时,也可指导研究西域历史不同阶段的学生,去重点读相应阶段的代表性文献。当然,在对每个时期西域文献导读之后,也要总结中国西域历史文献所呈现出的发展特点与中国史学史本身发展特点所具有的相似性,这是新疆自古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融合在整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反映与体现。故通过西域文献导读课,对学生增强新疆多民族历史认同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认同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注 释]
①余太山:《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7页。
②苏北海:《西域历史地理》,新疆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③为贯通性考察,这里正史范围除了二十四史外,也将《清史稿》纳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