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并且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可以说,这是国家的指令性要求。但目前在普通中学物理课堂落实科学探究教学情况还很不好。为了在普通中学物理课堂全面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我们必须针对普通中学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实践摸索,探索出适合普通中学物理课堂科学探究的好模式。
一、普通中学科学探究教学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现象
1. 普通中学科学探究教学遇到的困难
普通中学在实施科学探究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除了学校教学设施如实验设备、计算机和网络配置,以及学生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教师对科学探究含义的理解还很不到位,师资水平也不尽如人意。目前,在科学探究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重点学校,承担研究任务的也是名校名师,用的“标的物”又都是这些重点校的优秀学生。这些基于名校名师研究出来的科学探究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普通中学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并不能真正适合。各普通中学又苦于师资力量不够,致使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能够很好地适合普通中学进行科学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也就无法真正有效开展。
2. 普通中学科学探究教学常见的现象
在物理课堂进行科学探究的形式还很单一,存在普遍的跑形式、走过场现象,很多老师在平常教学中其实根本就没有真正实施探究式教学。比如有老师说: “这节课不是探究课,没有探究活动,也不用进行探究性学习了。”他们将教材中有明确标示的探究作为探究课,而其他教学内容则视为非探究课。又如,很多老师认为物理课堂的科学探究必须要有实验,把探究的模式片面理解成只有实验探究这种单一模式。还如,科学探究有七个要素,很多老师错误理解为七个环节,每次探究都严格遵循这七个要素按部就班走一遍。但我们知道,这七个要素中,实际教学时最难把握的是提出问题这个要素,也就是第一个要素。由于学生基础较差,他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而且绝大多数问题与教学发展方向不一致,于是,老师们普遍感到无奈,从而失去信心。老师们认为,他们的学校设施差,学生基础差,学生能力跟不上,科学探究在他们的课堂搞不起来。因此,在通常情况下物理课堂几乎没有探究,偶尔进行也只是形式上效仿,基本脱离了学生实际,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二、在普通中学物理课堂进行探究课教学的策略
由于普通中学学生基础较差,接受知识也较慢,学校教学条件也普遍不足,所以在普通中学实施探究教学,就要充分结合这些特点。
1. 以部分探究为主,完全探究为辅
在探究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哪些环节作为探究内容,哪些还是应该以老师讲为主。比如,在实际教学时最难把握的是提出问题这个要素,教学中就可以由老师来提出问题。分析与验证、评估这两个要素也是学生感觉困难的地方,也主要应该由教师来讲。比如,在“探究单摆运动规律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中,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但在探究单摆周期与重力加速度关系时,学生很难设计出改变重力加速度的方案,就需要教师帮助引导。有些学习内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完成,就可以根据情况确定为完全探究。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由于学生有前面章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经历,其探究过程就可以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2. 利用科学史实培养探究精神
科学史能提供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方法以及技术发明的历史背景、现实来源和应用,这些内容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例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通过设置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路来进行思考和推理、分析,这其实就是很好的探究式教学,因为学生可以从前辈大师的工作中体会到科学探究。高中物理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
3. 化整为零,将部分探究安排到各个教学片段
每一节课有很多问题需要分析解答,许多问题的分析过程都具有科学探究的典型要素,因此也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对问题的结论进行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并且对不同的回答展开讨论与评价。这样的教学过程当然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就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4. 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发展探究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媒体中有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能引起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意识。针对这些问题,要求学生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这样的过程是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运用一些研究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针对我国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在学习完《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后,就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利用公共信息资源从物理学的角度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形成相关研究并交流。设置的问题如:如何计算卫星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要计算月球的质量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如何根据收集的信息计算出月球质量?根据收集的信息和已知的物理知识估算卫星将拍摄的月球表面的图文信息转输到地面的时间等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5.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一道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学生解答习题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由未知经过探索到已知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解答习题时,他们很多时候要象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和探求,这样才能得到结果。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在处理习题时,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说清楚他是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由未知探索到已知的思考过程。讲解习题时老师也要站在初学者的角度,象处理一个科学问题一样去思考推理,并将自己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要把精力放在思路展示上,而不是放在解题方法的总结上。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科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不是死套公式和结论的不良习惯。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一、普通中学科学探究教学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现象
1. 普通中学科学探究教学遇到的困难
普通中学在实施科学探究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除了学校教学设施如实验设备、计算机和网络配置,以及学生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教师对科学探究含义的理解还很不到位,师资水平也不尽如人意。目前,在科学探究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重点学校,承担研究任务的也是名校名师,用的“标的物”又都是这些重点校的优秀学生。这些基于名校名师研究出来的科学探究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普通中学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并不能真正适合。各普通中学又苦于师资力量不够,致使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能够很好地适合普通中学进行科学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也就无法真正有效开展。
2. 普通中学科学探究教学常见的现象
在物理课堂进行科学探究的形式还很单一,存在普遍的跑形式、走过场现象,很多老师在平常教学中其实根本就没有真正实施探究式教学。比如有老师说: “这节课不是探究课,没有探究活动,也不用进行探究性学习了。”他们将教材中有明确标示的探究作为探究课,而其他教学内容则视为非探究课。又如,很多老师认为物理课堂的科学探究必须要有实验,把探究的模式片面理解成只有实验探究这种单一模式。还如,科学探究有七个要素,很多老师错误理解为七个环节,每次探究都严格遵循这七个要素按部就班走一遍。但我们知道,这七个要素中,实际教学时最难把握的是提出问题这个要素,也就是第一个要素。由于学生基础较差,他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而且绝大多数问题与教学发展方向不一致,于是,老师们普遍感到无奈,从而失去信心。老师们认为,他们的学校设施差,学生基础差,学生能力跟不上,科学探究在他们的课堂搞不起来。因此,在通常情况下物理课堂几乎没有探究,偶尔进行也只是形式上效仿,基本脱离了学生实际,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二、在普通中学物理课堂进行探究课教学的策略
由于普通中学学生基础较差,接受知识也较慢,学校教学条件也普遍不足,所以在普通中学实施探究教学,就要充分结合这些特点。
1. 以部分探究为主,完全探究为辅
在探究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哪些环节作为探究内容,哪些还是应该以老师讲为主。比如,在实际教学时最难把握的是提出问题这个要素,教学中就可以由老师来提出问题。分析与验证、评估这两个要素也是学生感觉困难的地方,也主要应该由教师来讲。比如,在“探究单摆运动规律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中,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但在探究单摆周期与重力加速度关系时,学生很难设计出改变重力加速度的方案,就需要教师帮助引导。有些学习内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完成,就可以根据情况确定为完全探究。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由于学生有前面章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经历,其探究过程就可以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2. 利用科学史实培养探究精神
科学史能提供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方法以及技术发明的历史背景、现实来源和应用,这些内容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例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通过设置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路来进行思考和推理、分析,这其实就是很好的探究式教学,因为学生可以从前辈大师的工作中体会到科学探究。高中物理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
3. 化整为零,将部分探究安排到各个教学片段
每一节课有很多问题需要分析解答,许多问题的分析过程都具有科学探究的典型要素,因此也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对问题的结论进行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并且对不同的回答展开讨论与评价。这样的教学过程当然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就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4. 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发展探究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媒体中有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能引起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意识。针对这些问题,要求学生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这样的过程是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运用一些研究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针对我国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在学习完《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后,就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利用公共信息资源从物理学的角度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形成相关研究并交流。设置的问题如:如何计算卫星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要计算月球的质量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如何根据收集的信息计算出月球质量?根据收集的信息和已知的物理知识估算卫星将拍摄的月球表面的图文信息转输到地面的时间等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5.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一道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学生解答习题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由未知经过探索到已知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解答习题时,他们很多时候要象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和探求,这样才能得到结果。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在处理习题时,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说清楚他是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由未知探索到已知的思考过程。讲解习题时老师也要站在初学者的角度,象处理一个科学问题一样去思考推理,并将自己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要把精力放在思路展示上,而不是放在解题方法的总结上。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科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不是死套公式和结论的不良习惯。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