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的画还是画出来的运动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n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画是动态的艺术,从艺术起源、东西方艺术史、动画本体论来看,动画都是以关注动的美感为其研究根基。所以,动画是纯艺术的研究范畴,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设计、传媒的方向去研究它的特性。
  【关键词】动画;新媒体;本体论
  100多年前,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连续拍摄下马的奔跑姿态,从而发现了动画拍摄与播放的秘密。在动画之初的实验阶段,能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确实是动画的主要诉求。1909年动画之父温瑟·麦凯制作动画《恐龙葛蒂》,用屏幕里的手绘恐龙动画与真人互动表演,最后实现了“真人骑上恐龙”的奇迹表演,引起轰动。当时的观众惊异于手绘形象的动态奇观,却没有真正意识到赋予他们奇妙感受的,不只是“动起来的画”而已;恐龙憨傻可爱的表演,动态线条抖动的朴实,画面运动创造的真实感,才是他们受到强烈感染的原因。华特·朗兹在影片中所作的一些大胆尝试开始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商业动画短片制胜的法宝。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规律就是.动作永远比语言重要。动画师应该全力描绘角色的行动而不应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大量的对话上,这在当时的动画电影界绝对是超前的观念。那时的动画制作者们完全按照拍摄真人电影的规律来制作动画片,而大量的动画片也只不过是会活动的连环画而已。加拿大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说:“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所以,在这位NBF(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动画部的创始人,一个赢得过147个国际动画奖项的动画大师来说,对动画的主要贡献,就是他众多作品都是在研究动画中运动感本质表现方法,而不仅仅是角色如何让观众好笑。如他的《彩色鸡尾酒》《马赛克》等作品。综上所述,如果说动画从最开始的实验阶段,仅仅是动起来的画,但是当其独立成艺术学科时,它的主要宗旨不是“动起来”,而是怎样展现“动的美感”。那么如何“动”,成了判断动画是否具有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
  艺术源于游戏说,是人类过剩精力的发泄,这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动画的艺术取向更趋向于动态的游戏感而不是单张画面的美感,所以动画作为艺术形式的产生,基于人们对于其“动态艺术”的选择,而不是“静态艺术”;从动画的本体来看,快速的播放速度更趋向于使得观众关注动态而不是静态的单幅画面,其对单帧的关注,也是基于其在动态效果上所营造的相对静止的感觉。
  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来看,从顾恺之的传神论——写形的目的是为了写神,再到吴道子被评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吴带当风”,再到宋代崔白的花鸟画中描绘动态中的动物的运动表达,中国视觉艺术的内在追求是“意在画外”,一直在“动起来”“生动”的工夫上玩味与琢磨;再到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中“不似之似”,又提出超越生活真实的思考,那就是说不仅要“生动”得颇有生趣,还必须得超越现实,按照这个脉络来思考,不仅需要“动”起来,而且对动的艺术性表达更是中国视觉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动画这门艺术上来看,正如中国早期的动画家,都是出身于国画家、连环画家等,他们是本着丰富和提升国画的“超越的生动性”,去进行动画研究的,所以,“动”的意趣、“动”的情调,才是动画追求的根本。
  而无独有偶,西方的艺术发展从动感表达的侧面来看,也是符合了从静到动的发展线索,从埃及时期的全景布局式构图,到希腊化时期雕塑的动态表达,从古典时期的稳定构图,再到浪漫主义的激烈动感表现,从摄影术发明以后的特殊角度取景,一直到当代电影动感视效层出不穷的年代,也是充分证明了动的意趣,也是西方视觉艺术追求的内在线索之一。从西方动画史来看,自摄影术发明以来,真人表演的电影已经喜闻乐见,动画不仅作为真实世界的补充,更应成为真实世界向想象世界延伸的桥梁。白雪公主当时就应用了“转描”手法,将真人演员表演的拍摄画面转绘为动画,所以受到了一些动画家的质疑,讽刺其为动画家的“拐杖”。正是因为缺乏对动画是一门动态艺术的认知,所以导致了这一现象。
  再从动画本体来看。动画艺术家都发现,在连续运动的动画序列帧中,单帧的效果(除了极张帧)是相当无力的,如果按一拍二来算,在十二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单帧除了能够造成画面的残影印象,没有任何实在的影像要素会存留在观众眼中。所以动画师需要控制一整套(也许是几百张)画面的整体运动轨迹,而不是单张画面效果,来控制动作的艺术表达。所以动画是关于动的艺术。
  其中,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卡通形象也许作为动画明星,会凸显出来成为动画的主要形象产品,它是静态的。可是它们给人的印象难道不是跃然于纸上,表演着他们的标志性动作吗?它们因动而生,它们的魅力也主要在于他们的精彩表演留下的印象而非形体本身,消费者买它们就是消费动态艺术。所以无论如何,“动”的影响才是动画对观众的本质影响力。
  那么动画对“动”最有效的本质研究应该着眼于哪方面呢?作为欣赏者可能会更强烈的关注动画角色表演和故事情节发展的讯息:作为创作者可能更专注塑造动画视觉的节奏,如起承转接、角色表演滑稽感与力量感表现;这些讯息都揭示一个原则,动画的动态研究应着眼于最能体现画面本质美学特征的方面,即两方面:视觉构成的运动与角色表演的运动。
  视觉构成的运动,是从整体布局去安排一段动画时间,元素在画面里划过的轨迹,与其他轨迹构成的搭配美感,相当于平面构成的动态化。在这一方面,动画要求动画师对构成知识有相当理解。
  角色表演的运动包含的方面,包括角色如何动得合理、如何动得有感情、如何动得有风格化,共三个层级。动得合理,在动画课题里叫做运动规律:动得有感情,在动画课题里是熟知运动规律后对表演学的融入;动得有风格化,是在前两基础上对当代艺术的融入。风格化包括多种方式,第一是美术风格造成的运动风格,如亚历山大·佩特罗夫的《老人与海》中缓慢细腻、光影迷幻的油彩运动,与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苍蝇》中疯狂粗犷的素描笔触运动:第二是材料选择造成的运动特征,如《两姐妹》中胶片直接动画的眩晕感运动;第三是创意表达,如比尔·普林顿的《你的脸》中一镜到底的镜头中线条的连续感运动等。
  那么正是因为“动”的终极里有当代艺术的研究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动画不仅要研究本体表现方法,在外部播放方式和呈现手段上也有了很多相关研究,其中并不一定是用视频播放,它也许是现场表演,也许是科技媒介营造的新媒体作品,也许是光媒介,也许是临时性无法保存的绘制过程,从这些意义上来讲,动画并不从属于影视学科的视频播放局限,从其独立艺术性来讲也并不从属于传媒学科,从其创作手法的多样性也不属于设计学科,所以笔者认为影视、传媒、设计,只是在某些动画的特性上对其进行了诠释。从其研究动态美感的本质研究诉求上,应属于纯艺术的研究范畴。
  动画艺术创作的根本,在于如何使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文学手法,对它的动态表演性进行无止境想象力的创造性表达。诺曼·麦克拉伦在上个世纪就对动画的本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将其与其他时间艺术链接起来,研究其动态规律,如《彩色鸡尾酒》《马赛克》:英国动画大师菲尔·莫洛伊通过简陋的形象,以及生动诡谲的动作与叙事表达,传达了对人性深入的思考和辛辣的讽刺,如他的作品《十诫》等。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动画作为影视、设计、传媒的方面去研究其叙事性、画面形态构成,传播美学,但是究其本质,动画是动的艺术,对于其“动态”这个表现媒体,应该摆在动画艺术的研究首位,这样才能在动画艺术的本体论研究上有长足的进展。
其他文献
黄国存是刚过而立之年的“80后”画家。从非国画专业到获得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硕士学位,一路走来,得益于两位国画专业教授:钦州学院美术系的闭宗庭和广西艺术学院的阳山。然真正叩开国画艺术之门,还得依靠个人的天赋与努力,依靠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和造化。值得庆幸的是,2008年,素有人杰地灵美称的中国荔枝之乡——灵山,以巨大的热情接纳了国存,使他成为县内唯一一个专职画家。  也正是这个机缘,我才结识了国存。 
期刊
【摘要】师徒相授是传统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更替,西方教育思想的涌入与融合,21世纪,西方学院教育逐步在中国迅速发展,各地纷纷组建高等教育学校,学院教育替代师徒制教育而成为中国画传承的主要方式。两种方法在当下时代各有优劣,学院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师徒制符合传统中国画的传承方式,如何吸收与平衡两种教学方式关系到中国画在当下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师徒相授
期刊
苏旅在文章中说:“有时我甚至想,黄菁自己一个人就能开一个也叫‘南方的风景’的画展,而且绝对的风格多样。”这并非夸张之辞。黄菁在油画风格上的多变,由来已久。  我大致归纳了一下黄菁各个时期的风格:一、1978年至1984年。从1978年大二下乡体验生活创作出《苗岭艳阳天》至1984年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前,基本上为写实风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有的作品是堪比照片的超写实,也有古典主义风格的肖像。期间,197
期刊
王界山/会同村古韵中国画69cm×44cm  丁杰/大地旋律之三中国画366cm×116cm 2011年  李翔/山雨才歇天地清中国画68cm×45cm  骆根兴/祈祷的藏民系列之一纸本色粉49cm×39cm 2014年  关宏臣/万代子孙织锦绣油画204cm×67cm 2015年  邢俊勤/跃障碍油画160cm×130cm  秦文清/退潮油画2015年  邵亚川/石窑2油画60cm×73cm×2
期刊
【摘要】橄榄核雕是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一支奇葩,属于微雕类,历史悠久,现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简要介绍了橄榄核雕的历史、各种分类、雕刻工具和如何鉴赏核雕。希望通过这些介绍,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热爱和学习橄榄核雕。  【关键词】橄榄核雕;核雕工具;鉴赏  一、核雕的历史和代表人物  用橄榄的核为原料雕刻创作的核雕是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一支奇葩,属于微雕类,历史悠久,现已被列入第二批国
期刊
在经受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冲击和对传统绘画价值予以反思重估的背景下,当代山水的探求和构建走向两极态势:一是重建写实主义山水秩序,并结合运用制作、构成等西方技法形式语汇,走向写实主义;二是回归传统,从传统绘画的内部寻找突破口,形成传统文人山水画的新格局。前者以贾又福为代表,后者以龙瑞为楷模,都以工作室的形式聚集了一批致力于山水画研究的学者,给山水画审美领域的深化扩大和艺术手段的丰富完善带来了重要的契机。
期刊
“写意一族”是我的一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他们有的还在读,有的已经毕业,大家能够为艺术聚到一起,是缘分。之所以叫“写意一族”,因为大家都崇尚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从制作层面将“工笔”与“写意”分为精细和粗放两个品种是一个误区,中国画都应该是写意的,写意就是艺术表现,“工”与“写”是可以交融的,不宜分割。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艺术个性,反对盲从和模仿,鼓励同学们在追求中外传统经典
期刊
【摘要】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中国画雕刻的新工艺和新的作品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风格。文章通过对国内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玉雕作者及作品的分析,对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中国画雕刻现象的出现以及此类作品在当代玉器艺术中的地位给予肯定。  【关键词】玉器;玉雕艺术;中国画  一、关于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中国画雕刻现象  所谓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中国画雕刻,是指将中国画效果呈现在玉器作品上的雕刻方式。2014年11月15日,第十三
期刊
随着80年代大美学的热潮渐趋退却,学人们纷纷转向各自的专业美学建树,在西学风涌、后现代解构思潮和先锋艺术甚嚣尘上的时代,以叶朗先生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中国美学和书画美学一脉,历经30余年的艰苦开掘和默默耕耘,不断发扬国学的人文内涵和真精神。樊波先生承师门复兴传统之大任,既深入史料勾玄抉微,又纵横捭阖总其大要,不仅在中国书画美学理论领域卓有建树,贡献了《董其昌研究》《中国书画美学史纲》《中国画艺术专史—
期刊
【摘要】在满足人们精神文明需要的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绘画专业及视觉传达专业已经不能满足我省艺术类人才的培养需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发展的新专业,依托创意思维的表现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在高校建立数字艺术专业,大力开展交叉性学科建设,培养适合我省区域经济增长的人才,促进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是高校迫在眉睫的工作。  【关键词】高校;数字艺术;文化创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