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株扦插的三角梅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gshiza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孕育的三角梅甚为出名。无论你在城里的街头巷尾,还是在乡村的房前屋后,總能见到她绰约多姿的身影。因其刚柔并济,朴实无华,花色丰富,早年被厦门确定为市花名副其实。
  我2000年来到漳州,第一次见识三角梅。记得那个秋高气爽的清晨,跟友人一道去百花村赏花,一片争奇斗艳的三角梅花海着实令人倾倒。苍翠欲滴中红、橙、黄、白、紫等色泽妖姿艳丽,让人心花怒放。滑稽的是,当我津津乐道三角梅花时,园艺工人直言不讳告诉我,艳丽的苞片不是花,簇生于苞片内的才是花,尴尬中收获满满。
  如今回想起来,那一刻记忆犹新。或许像我一样初次见三角梅却不识三角梅花的爱花人大有人在。
  我爱三角梅,不止于它光泽亮绿的叶、艳丽夺目的花,还景仰和崇尚它战高温斗酷暑、朴实无华的品格,更因为远道而来的父亲也钟爱三角梅。
  那是2007年的深秋,父亲第一次从荆州来到千里之外的漳州。当时,闽南的三角梅正好进入盛花期,行走在漳州的每一寸土地上,目之所及随处可见争妍斗艳的三角梅花。紫色的最为常见,暗紫中略带红色,特别耐看。红色红得非常艳丽惹眼,大有与玫瑰斗艳的实力。黄色的略带玫瑰金色,高贵而又优雅。白色的格外清新淡雅,远看好似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时,倘若从空中俯瞰整个漳州平原,必将沉醉于色彩斑斓的花海而不能自已。看见父亲赏花后喜形于色,我心想一辈子与果蔬打交道的父亲肯定同我一样喜欢三角梅了。这个猜测在次年春天得到了验证。
  父亲在漳州的几个月里,看起来是快乐的,但又是不快乐的。快乐的是他可以经常跟母亲一起到周边的村庄散步。如果从农家田地里见识到果蔬新品种,或者在苗圃看到中意的苗木,又或者看到了老家没有的家禽等等,他都会好奇地跟我咨询,但我也是一知半解。短暂的几个月里,父亲多次提出要回去,说在这里既花钱又不习惯,还怕影响我工作,而且特别惦记家里那些早已与他年龄不相称且不再重要的农活。
  为了留父亲多住些日子,我和妻子暗自商量后,特地买来一盆紫色三角梅放在宿舍小院门前。接下来的日子里,父亲除了出去遛弯,主要的心思在这盆三角梅,就像几十年如一日呵护老家那片银杏树和桃园、桔园一样驾轻就熟,悉心琢磨它的生长习性、水肥管理、修枝剪叶等等,这或许正是父亲那代人一生养成的辛勤劳作习惯。不多久,那盆三角梅被打理得面貌一新,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不多见的笑容。
  刚过春分,山谷里四声杜鹃的鸣叫此起彼伏,一声更比一声高。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父亲回家的心情愈发急迫,就连那盆三角梅也留不住他了。父亲临走前,我特地从三角梅树上剪了一根拇指般粗细的枝送给他。母亲告诉我,历经近一昼夜舟车劳顿之后,父亲回家后第一件事便是扦插三角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那株扦插的三角梅顺利成活,虽然当年秋天没有开花,但也算枝繁叶茂。江汉平原的冬天下雪结冰很常见。那年初冬,细心的父亲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求助花农和度娘后告诉他越冬如何管理。从那以后,那株三角梅每年冬天被薄膜包裹严实与父亲同居一室,来年逢春便抽芽吐绿,夏秋时节花香满庭。
  几年后的一个春节,我回老家特地解开层层包裹,只见那株三角梅造型似龙,几乎完全落叶,但尚余几朵残花。母亲说,那几朵花是你父亲特地留给你看的,树的造型寓意你自己去想。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寡言少语的父亲的良苦用心。
  后来,那株三角梅成了村里的明星,摆在粉墙蓝瓦的四合院天井里,在蓝天白云掩映和绿植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盛花期不知喜迎多少过往的乡亲前来观赏。爱花的乡亲将修剪下来的枝拿回去扦插,一株,两株……如今已数不清有多少株三角梅花绽放在洪湖之滨那个美丽的小村里。
  我来漳州工作生活将近二十年,父亲只来过两次,除了带回三角梅的那次,另一次是探望小孙子短暂的三天。当我在寻找个中答案时,我忽然想起韩国纪录片《牛铃之声》,片中那位伟大的父亲含辛茹苦把九个子女抚养成人后,并没有进城生活,而是选择与老牛为伴,坚守在那片养育他们的土地上。那一代生在农村的父母们何尝不都是如此?!
  现在,那株三角梅母树跟随我辗转多地,已被我从单一紫色嫁接成为红白黄紫橙多色,长势很喜人,每逢花期团花簇锦,但最初剪切扦插枝的那个切口依然隐约可见。每当看着自家门前那棵五颜六色的三角梅,我的思绪不禁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惦记那株扦插三角梅的主人。
其他文献
一  不知是哪个朝代、哪位官吏在董凤山峦古道石壁上錾刻两字——官禁。  险峻嵯峨的董凤山你占据在哪里?镇锁在连绵起伏三百里的戴云山脉尽头;寄存在我陈旧的胶卷里。云雾山中有我青少年时期种下的十万八千棵柳杉马尾松,有我失意徬徨徘徊过的林中小道。  那年,全民砍树烧碳大炼钢开始后,村前厝后、山脚下那些古木老树先去做替死鬼。由于山高路远,董凤山上的树林躲避过一场浩劫。烧碳炼钢大生产运动很快偃旗息鼓了,得不
期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香与蛙声,都是诗做成的。诗人们只要拿过来便事半功倍。  这里蛙声出处显然是在田野,那里离自然最近,离人类相对较远,最适宜自由歌唱。而有一段时间,青蛙受到人类极不友好的对待,青蛙仙子和青蛙仙女这些可爱的精灵几乎绝迹,红尘之处,音讯全无,唯在穷乡僻壤,人迹罕见处偶有几声蛙鸣,也多是只言片语,那蛙声不仅战战兢兢,且多变调了,像第一次上台讲话,像第一次向情侣表白,也像在枪口
期刊
镜中  刀锋掠过疯长的麦田  收割了一大片日子  雨水冲刷被侵蚀的沟壑  山丘纵横  曾经翻越过的山顶  风吹草低  曾经一苇渡过的江河  半江瑟瑟  山海依旧  秋风劲吹  如今  是谁站在谁的面前  在悲欢离合之后  认不出自己  回乡偶书  管弦乐深入群山的腹地  红色黄色的柿子挂满枝头  等待飞鸟的侵袭  新时代的孩童对山果没有了欲望  他们喜爱的是一小块机器里预设的刺激程序  远山寂寂 
期刊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蓦然又是一年槐花香。闻着提神醒目、沁人心脾的花香,耳边萦绕着那首歌曲:槐花飘香,勾起童年纯真的向往,儿时的玩伴杳无音信,让人不由得黯然神伤……  记忆中的故乡,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会种着一棵或是几棵槐树。每当槐花绽放的时候,村庄上空弥漫甜甜的槐花香,那是一种令人沉迷和向往的味道,如今它已成为对故乡记忆里最深的念想。  我喜欢槐花,因为她天性淳朴,槐树的长相并不精致,粗糙的树皮
期刊
每年秋天,一群南迁的燕子筑巢在老家的屋檐下,洁白的墙壁上出现一个个泥土垒成的燕窝,实在有失雅观。让人更难堪的是每次进出家门,燕子的排泄物不偏不倚落在头上。许多亲朋好友来串门时,也经常遭此“厄运”,为此,大家颇有成见,认为这是倒霉的征兆,要求尽快处理它!在天怒人怨的情况下,终于忍无可忍,下定决心要铲平燕窝。  我找来木棍,捅向位于大门正上方的燕窝,巢穴里突然飞出两只燕子,叽叽喳喳鸣叫不停。一只燕子不
期刊
一  踏访平和土楼,黄田是绕不过去的一站。不久前举办的第十四届蜜柚节评选出了平和县“十佳名楼”,其中“咏春楼”“龙见楼”均在黄田村,可见黄田土楼群在平和县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田是个拥有近4000常住人口的大村,村民一色曾姓。从地理位置上看,黄田村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西南边,九峰自明正德十四年(1518)平和置县起即为县治所在地,至1949年7月县政府外迁小溪镇,长达四百余年的县治经历
期刊
亲爱的爸爸:  第一次当我的爸爸开心吗?很榮幸我也是第一次做您的小宝贝……  虽然我只有十个月这么大,可是我认得您是我的爸爸,也喜欢爸爸的抱抱,喜欢和爸爸在一起玩耍。喜欢爸爸的臂膀,喜欢爸爸的肩头,也喜欢爸爸的举高高,更喜欢爸爸温柔的言语,我最近已经差不多学会如何叫爸爸了……  我现在是个小淘气了,有时候不听使唤地就想调调皮,在您身上咬一咬抓一抓,但是别生我的气,我是因为跟您亲近爱您的呀!  虽然
期刊
在城里,吃什么都没了胃口,一日三餐的饭香味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心中便惦念起家乡的地锅菜。我越想越觉得,都市生活万不可缺少這一口。第二天,就找人在院子里支起了地锅。  我买了一口铁锅,找了一些干柴,还在地锅旁放置了一口大水缸,连烧地锅坐的小马扎,也是请邻居新做的。一应俱全之后,妻子来了精神头,一大早就赶到集市,买了几条活鱼放进水缸。临近中午,妻子忙开了,她一边忙,一边唱着《我们的日子》,声调一会儿上扬
期刊
清 源 翠 色 吟  彩色的阳光在枝头笑  彩色的和风在叶间游  一树又一树的新芽争相萌发  一枝又一枝的花蕾竞相怒放  夏日的清源一派生机勃发  尽情地坦露内心的奇秀瑰丽  山是那样绿,天是这样蓝  每一片花瓣都在阳光下撒欢  每一片樹叶都在风中抖擞  枝枝相倚,叶叶相扶  都在各自位置上自由地成长  不同科目属却构成奇特的和睦世界  那么融洽,又是那么和谐  于是,清源风姿更拥有非凡气度  翠
期刊
约翰洛克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他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随身都会带上几本书。  有一次,约翰洛克去外地讲学,在路过一个黑人贫民窟的时候,他看到了那里的孩子都没有书读,全身又脏又臭。约翰洛克非常同情他们,就蹲下来用小木棍教他们写字,等他想要离开的时候,那些小孩子都非常舍不得,而且都想要他口袋里的书。约翰洛克并不是舍不得把书送给他们,只是他只有三本书,这里的孩子却有十几个,把书送给谁好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