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的科目,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解文章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点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朗读能力
引言: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更有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进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師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提高学生们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朗读训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地位并不高,教学成果也非常有限,朗读教学没有起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1]。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朗读学习时间不足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应试教育模式,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就会针对考试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朗读并不在考试的范围内,所以,很少有教师会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做朗读练习。在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或者课后复习作业,课堂中的实时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2]。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朗读训练,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朗读学习内容与主体单一
朗读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其他教学内容一样,教师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方式组织小学生朗读,尊重每一位小学生的朗读权利,在课堂中调动小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使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语文学习内容。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目光放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上,认为它们是学生的唯一朗读对象,影响了朗读教学内容的丰富化[3]。此外,教师为了节约课堂的时间会加快朗读教学的进度,教师常常会选取一个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的学生进行朗读,忽略了其他的学生,不公平的对待就会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厌倦心理,失去朗读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能够得到应有的提升。
3.朗读评价过于死板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具有较强的竞争心理,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夸奖肯定,所以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朗读热情。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会组织学生做简短的朗读练习。但是在评价学生的朗读行为时,很多教师只会用“ 读得不错”“ 读得很好”“ 你读得很有感情”这样的评价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固定死板的评价难以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小学生失去朗读的热情,从而降低了小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利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随意,没有指出小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这就导致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朗读问题,最后形成错误的朗读习惯,阻碍了小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1.加强重视,扩充朗读学习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接受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创新教学观念,以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带动小学生的朗读学习,促进朗读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要合理分配课堂的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朗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有机会开口读课文,有机会将个人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讲解《父亲的菜园》时,在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利用 5 分钟的时间,将刚刚提炼出的文章主旨通过朗读整合到课文中去,利用个人朗读行为升华语文学习内容。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朗读教学方法
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是朗读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用多元化的朗读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激发起小学生的朗读学习积极情感。教师要关注多种朗读活动的开发,利用小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小学生自愿融入到朗读学习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表演朗读法实施教学,表演朗读法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文章故事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升个人朗读能力。像在讲解《小儿垂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朗读。教师还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法实施朗读教学,让学生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讲解有关写景的文章时,讲解完课程后,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向学生们播放与文章有关的图片,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向欣赏图片当中的景色。
3.重视积极引导,优化朗读评价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评价的正确实施,利用艺术性的评价语言与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实施朗读评价,有利于小学生朗读学习热情的保持。艺术性的朗读评价就是教师使用婉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要利用评价传递出客观且真实的信息,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个人朗读学习能力。比如,有的小学生朗读过快,教师可以这样评价“ 你读得很快,证明你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也一定在课前认真地预习过。为了让大家跟上你的朗读,你可以稍慢一点,等等大家”。这种评价方式既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伤害不到学生的自尊心。激励性的评价,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人语文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朗读评价标准。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朗读优点,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朗读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要有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识,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朗读训练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洁.做好口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 读与写,2015,(09):192.
[2]李良娟. 浅议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3,(21):173.
[3]刘雪飞.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01):231 -23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朗读能力
引言: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更有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进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師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提高学生们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朗读训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地位并不高,教学成果也非常有限,朗读教学没有起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1]。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朗读学习时间不足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应试教育模式,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就会针对考试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朗读并不在考试的范围内,所以,很少有教师会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做朗读练习。在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或者课后复习作业,课堂中的实时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2]。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朗读训练,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朗读学习内容与主体单一
朗读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其他教学内容一样,教师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方式组织小学生朗读,尊重每一位小学生的朗读权利,在课堂中调动小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使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语文学习内容。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目光放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上,认为它们是学生的唯一朗读对象,影响了朗读教学内容的丰富化[3]。此外,教师为了节约课堂的时间会加快朗读教学的进度,教师常常会选取一个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的学生进行朗读,忽略了其他的学生,不公平的对待就会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厌倦心理,失去朗读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能够得到应有的提升。
3.朗读评价过于死板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具有较强的竞争心理,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夸奖肯定,所以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朗读热情。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会组织学生做简短的朗读练习。但是在评价学生的朗读行为时,很多教师只会用“ 读得不错”“ 读得很好”“ 你读得很有感情”这样的评价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固定死板的评价难以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小学生失去朗读的热情,从而降低了小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利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随意,没有指出小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这就导致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朗读问题,最后形成错误的朗读习惯,阻碍了小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1.加强重视,扩充朗读学习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接受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创新教学观念,以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带动小学生的朗读学习,促进朗读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要合理分配课堂的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朗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有机会开口读课文,有机会将个人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讲解《父亲的菜园》时,在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利用 5 分钟的时间,将刚刚提炼出的文章主旨通过朗读整合到课文中去,利用个人朗读行为升华语文学习内容。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朗读教学方法
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是朗读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用多元化的朗读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激发起小学生的朗读学习积极情感。教师要关注多种朗读活动的开发,利用小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小学生自愿融入到朗读学习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表演朗读法实施教学,表演朗读法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文章故事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升个人朗读能力。像在讲解《小儿垂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朗读。教师还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法实施朗读教学,让学生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讲解有关写景的文章时,讲解完课程后,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向学生们播放与文章有关的图片,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向欣赏图片当中的景色。
3.重视积极引导,优化朗读评价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评价的正确实施,利用艺术性的评价语言与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实施朗读评价,有利于小学生朗读学习热情的保持。艺术性的朗读评价就是教师使用婉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要利用评价传递出客观且真实的信息,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个人朗读学习能力。比如,有的小学生朗读过快,教师可以这样评价“ 你读得很快,证明你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也一定在课前认真地预习过。为了让大家跟上你的朗读,你可以稍慢一点,等等大家”。这种评价方式既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伤害不到学生的自尊心。激励性的评价,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人语文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朗读评价标准。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朗读优点,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朗读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要有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识,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朗读训练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洁.做好口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 读与写,2015,(09):192.
[2]李良娟. 浅议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3,(21):173.
[3]刘雪飞.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01):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