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由经合组织(OECD)启动的面向即将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素养评估项目PISA 成为推动各国课程改革的指向标和未来人才培养的趋势与规格。本文比较与分析国际阅读素养测评定义与框架,为我国目前初中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提供宝贵经验,为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
关键词:PISA2018 初中英语 阅读素养
2014 年正式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将核心素养正式纳入学校课程标准体系中。以英语学科为例,英语是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语言之一,也是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英语学科素养的培养不容忽视。同时,阅读作为语言习得与运用的重要途径,是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必备能力,在英语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阅读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基于素养的学科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借鉴国际优秀成果为我国课程改革添砖加瓦。虽然PISA 以独特的视角和评估方式对各国学生进行测评,但是PISA 并未直接给出课程改革的指向,通过分析国际阅读素养测评定义及测评框架,能够为我国初中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PISA 评估框架的发展变化
PISA2018 测评的开展意味着阅读素养第三次成为主要测评领域,此次阅读素养框架得到充分修订,这样的修订反映了国际形势对阅读素养提升的迫切要求。本次评估能更好地反映过去几年阅读素养的变化与发展,评估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否更好地培养个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各国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教育目标提供导向作用。
PISA2018 阅读素养的测评通过试题测验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学生的阅读表现,测评的维度集中在学习策略、文本和情境三方面。
从评估框架可以看出,学习策略一直处在变化发展之中,说明文本的处理方式应处于不断学习和改进之中,不能因循守旧。文本从形式、类型逐渐增加到媒介和环境,说明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文本的呈现方式。虽然阅读情境的框架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但在测评中依然占据较大比例。
这些国际标准化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虽然前几轮着眼于测试和甄别考生个人学业成就,但近几年PISA 测评更注重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个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原因,为教育决策者推进教育改革和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了合理的数据支撑。
尽管我国在PISA2018 中的综合成绩均在前列,但是参加此次测评的仅有经济较领先的北京、上海、浙江及江苏四个省市,对于其他省市而言,此次测评结果提供了反思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我国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参与度不高
阅读参与度一般指学生的阅读动机和行为表现,考查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和兴趣,对所阅读内容的控制感及阅读中的社交互动等实践。首先,PISA2009 和PISA2018 都强调了提高阅读参与度。由于课堂教学选取的教材多是为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因此缺乏趣味性,部分教材使用时间过长,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阅读参与度不高。其次,英语阅读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需要教师和家长提供多样化、趣味性的阅读文本。受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部分学校无法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学生只能利用课堂教材,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参与阅读。
(二)文本选择缺乏多样化
根据PISA 阅读素养的要求,对于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才能为未来的个人生活、教育学习、公共职责和职业岗位做准备。从这些阅读目的出发,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阅读文本的选择着眼于个人生活和教育学习两方面,缺乏公共职责和职业岗位相关阅读文本的呈现。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文本的多样化,诸如视频、音频、图表等,对传统文本造成了冲击,也对阅读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地区受教育资源和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所有学生多样化文本的阅读需求。[1]但是从2015 年开始PISA 对阅读素养的评估全面启动电子文本,至2018 年呈现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我国目前阅读文本的选择缺乏多样化,电子文本的使用不尽如人意。面对瞬息变化的社会和纷繁复杂的信息,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能否妥善处理,对目前英语教学中文本的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英语阅读策略不佳
首先,一直以来,英语阅读教学大都是教师讲解,学生作 为“听众”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充分时间和空间思考。PISA 对阅读策略的测评对象是学生,应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反思。其次,部分学生习惯逐字逐句阅读,努力将英语中的一词一句与汉语相对应,却缺乏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的能力,影响阅读速度和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同时,教师的讲解只停留在表面,过于注重语言组织形式、语法和词组的固定搭配,把原本完整的文本内容剖析得支离破碎,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文本整体的把握和深层理解,摒弃了对阅读文本内容所包含的文化理念的传授。最后,初中英语阅读多以客观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定位与文本的理解,缺乏学生对文本主观性的評价。这就是过于注重任务型阅读策略,忽视处理文本过程中个体的评价与反思。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阅读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印刷材料,年轻一代学习阅读和参与阅读的方式在悄然发生变化,阅读技能和策略仍旧墨守成规, 造成阅读策略的不佳,难以满足阅读素养提升的要求。[2]
(四)忽视阅读情境的创设
当前,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在一些传统的阅读评估中,考生面对的是一系列不相关的段落,涉及一系列普通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经历和日常生活脱离,无益于为积极参与未来生活做准备。PISA 测评中的“情境”与平常提及的情境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指的是作者在创作文本时提及或建构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人或事,只有真实的阅读情境才会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阅读积极性。但目前初中英语阅读中对文本的解读和阅读能力的评估早已背道而驰,更多地关注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将一个完整的段落或句子进行拆分,最终导致在阅读教学时讲授语言点,忽略阅读文本的整体把握与充分解读。尽管评估试题提供丰富的阅读情境,但教师对阅读情景的评价缺乏深度的反馈理答,学生不能有效利用文本构建的情境成为培养英语阅读素养的主要障碍。 三、对培养我国英语阅读素养的启示
(一)鼓励学生阅读参与
在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往往过于关注英语成绩的发展和提高,忽视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要求,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即教师、家长及学生的阅读观, 把阅读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度。首先,教师应在坚持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多重文本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连续文本的阅读,只有提供符合学生兴趣和需要的阅读文本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家长是影响学生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态度与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在家庭或生活中为学生提供帮助,只有真正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最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发挥学习积极性,探索其中,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二)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文本
首先,在精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单元整合的思路,以教材为依托,整体把握教材文本,同时教师可根据单元主题发挥创造性思维,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文本,借此学生能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掌握面向未来学习、工作及公共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次,尽管课内阅读在培养阅读素养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阅读目的出发,教材文本的选取依然摆脱不了考试测验的结果。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课外阅读丰富多样的内容与形式,成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其推荐恰当的书目、电影、歌曲等,不仅可以从视觉、听觉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阅读方式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对数字文本的检索、解读、评价及反思能力,并且电子文本的使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响应电子文本走进课堂。
(三)形成良好的阅读策略
掌握合理恰当的阅读策略是提高阅读素养的必备要素。学生只有在掌握系统的阅读策略之后才能在閱读过程中相对独立于老师,并且熟练地将该策略运用到相应的阅读情境中,最终取得理想成绩。良好阅读策略的形成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初中英语阅读材料大多以书本、试题本形式呈现,学生只需要根据题目及时准确地定位信息、找到问题关键、理解文本大意并给予合理评价。要经过反复训练及发挥高级心智技能的作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而不是机械地训练。其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最大的困境在于语言文化的障碍,英语阅读要秉持渐进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只有足够的语言基础才能体现阅读的流畅度,能够流利地阅读文章才是合理运用阅读策略的前提,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熟练运用并掌握适切的阅读策略。因此,阅读策略的形成离不开英语词汇的积累,学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作合理的词汇表并记忆。最后,阅读策略的熟练掌握是为知识的检索与定位服务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练习机会是提高阅读素养的路径之一。同时,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应适当加入同等难易程度的文章,以培养阅读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合理利用并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
英语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离不开有效的阅读文本。[3]PISA对阅读情境的不同分类为阅读文本的选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指标。同时,阅读情境设计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因此,阅读文本的选择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并面向未来生活、教育、工作及社会参与。首先,英语课文的选择应该基于学生目前的身心发展水平,教师合理利用阅读材料深化拓展,引导学生将阅读文本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其次,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阅读教材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阅读情境,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内涵,体验其中的社会文化情境,教师应善用提问技巧引发学生思考,将文本中的情境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最后,阅读情境的内化学习最终转化成阅读素养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将阅读情境的学习转化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如以写作文、课堂角色扮演或辩论等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根据对现存困境的分析,强化
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阅读观念,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文本,采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合理利用阅读情境有效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培养英语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万灿娟.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变革——基于PISA 阅读素养测评文本的分析[J]. 教学研究,2019(4).
[2]俞向军,宋乃庆,王雁玲.PISA2018 阅读素养测试内容变化与对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J]. 比较教育研究, 2017(5).
[3]胡芬琴. 英语阅读教学中情境设计探索[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6).
关键词:PISA2018 初中英语 阅读素养
2014 年正式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将核心素养正式纳入学校课程标准体系中。以英语学科为例,英语是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语言之一,也是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英语学科素养的培养不容忽视。同时,阅读作为语言习得与运用的重要途径,是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必备能力,在英语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阅读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基于素养的学科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借鉴国际优秀成果为我国课程改革添砖加瓦。虽然PISA 以独特的视角和评估方式对各国学生进行测评,但是PISA 并未直接给出课程改革的指向,通过分析国际阅读素养测评定义及测评框架,能够为我国初中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PISA 评估框架的发展变化
PISA2018 测评的开展意味着阅读素养第三次成为主要测评领域,此次阅读素养框架得到充分修订,这样的修订反映了国际形势对阅读素养提升的迫切要求。本次评估能更好地反映过去几年阅读素养的变化与发展,评估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否更好地培养个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各国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教育目标提供导向作用。
PISA2018 阅读素养的测评通过试题测验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学生的阅读表现,测评的维度集中在学习策略、文本和情境三方面。
从评估框架可以看出,学习策略一直处在变化发展之中,说明文本的处理方式应处于不断学习和改进之中,不能因循守旧。文本从形式、类型逐渐增加到媒介和环境,说明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文本的呈现方式。虽然阅读情境的框架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但在测评中依然占据较大比例。
这些国际标准化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虽然前几轮着眼于测试和甄别考生个人学业成就,但近几年PISA 测评更注重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个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原因,为教育决策者推进教育改革和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了合理的数据支撑。
尽管我国在PISA2018 中的综合成绩均在前列,但是参加此次测评的仅有经济较领先的北京、上海、浙江及江苏四个省市,对于其他省市而言,此次测评结果提供了反思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我国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参与度不高
阅读参与度一般指学生的阅读动机和行为表现,考查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和兴趣,对所阅读内容的控制感及阅读中的社交互动等实践。首先,PISA2009 和PISA2018 都强调了提高阅读参与度。由于课堂教学选取的教材多是为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因此缺乏趣味性,部分教材使用时间过长,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阅读参与度不高。其次,英语阅读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需要教师和家长提供多样化、趣味性的阅读文本。受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部分学校无法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学生只能利用课堂教材,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参与阅读。
(二)文本选择缺乏多样化
根据PISA 阅读素养的要求,对于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才能为未来的个人生活、教育学习、公共职责和职业岗位做准备。从这些阅读目的出发,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阅读文本的选择着眼于个人生活和教育学习两方面,缺乏公共职责和职业岗位相关阅读文本的呈现。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文本的多样化,诸如视频、音频、图表等,对传统文本造成了冲击,也对阅读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地区受教育资源和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所有学生多样化文本的阅读需求。[1]但是从2015 年开始PISA 对阅读素养的评估全面启动电子文本,至2018 年呈现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我国目前阅读文本的选择缺乏多样化,电子文本的使用不尽如人意。面对瞬息变化的社会和纷繁复杂的信息,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能否妥善处理,对目前英语教学中文本的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英语阅读策略不佳
首先,一直以来,英语阅读教学大都是教师讲解,学生作 为“听众”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充分时间和空间思考。PISA 对阅读策略的测评对象是学生,应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反思。其次,部分学生习惯逐字逐句阅读,努力将英语中的一词一句与汉语相对应,却缺乏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的能力,影响阅读速度和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同时,教师的讲解只停留在表面,过于注重语言组织形式、语法和词组的固定搭配,把原本完整的文本内容剖析得支离破碎,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文本整体的把握和深层理解,摒弃了对阅读文本内容所包含的文化理念的传授。最后,初中英语阅读多以客观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定位与文本的理解,缺乏学生对文本主观性的評价。这就是过于注重任务型阅读策略,忽视处理文本过程中个体的评价与反思。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阅读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印刷材料,年轻一代学习阅读和参与阅读的方式在悄然发生变化,阅读技能和策略仍旧墨守成规, 造成阅读策略的不佳,难以满足阅读素养提升的要求。[2]
(四)忽视阅读情境的创设
当前,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在一些传统的阅读评估中,考生面对的是一系列不相关的段落,涉及一系列普通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经历和日常生活脱离,无益于为积极参与未来生活做准备。PISA 测评中的“情境”与平常提及的情境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指的是作者在创作文本时提及或建构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人或事,只有真实的阅读情境才会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阅读积极性。但目前初中英语阅读中对文本的解读和阅读能力的评估早已背道而驰,更多地关注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将一个完整的段落或句子进行拆分,最终导致在阅读教学时讲授语言点,忽略阅读文本的整体把握与充分解读。尽管评估试题提供丰富的阅读情境,但教师对阅读情景的评价缺乏深度的反馈理答,学生不能有效利用文本构建的情境成为培养英语阅读素养的主要障碍。 三、对培养我国英语阅读素养的启示
(一)鼓励学生阅读参与
在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往往过于关注英语成绩的发展和提高,忽视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要求,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即教师、家长及学生的阅读观, 把阅读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度。首先,教师应在坚持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多重文本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连续文本的阅读,只有提供符合学生兴趣和需要的阅读文本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家长是影响学生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态度与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在家庭或生活中为学生提供帮助,只有真正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最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发挥学习积极性,探索其中,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二)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文本
首先,在精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单元整合的思路,以教材为依托,整体把握教材文本,同时教师可根据单元主题发挥创造性思维,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文本,借此学生能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掌握面向未来学习、工作及公共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次,尽管课内阅读在培养阅读素养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阅读目的出发,教材文本的选取依然摆脱不了考试测验的结果。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课外阅读丰富多样的内容与形式,成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其推荐恰当的书目、电影、歌曲等,不仅可以从视觉、听觉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阅读方式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对数字文本的检索、解读、评价及反思能力,并且电子文本的使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响应电子文本走进课堂。
(三)形成良好的阅读策略
掌握合理恰当的阅读策略是提高阅读素养的必备要素。学生只有在掌握系统的阅读策略之后才能在閱读过程中相对独立于老师,并且熟练地将该策略运用到相应的阅读情境中,最终取得理想成绩。良好阅读策略的形成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初中英语阅读材料大多以书本、试题本形式呈现,学生只需要根据题目及时准确地定位信息、找到问题关键、理解文本大意并给予合理评价。要经过反复训练及发挥高级心智技能的作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而不是机械地训练。其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最大的困境在于语言文化的障碍,英语阅读要秉持渐进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只有足够的语言基础才能体现阅读的流畅度,能够流利地阅读文章才是合理运用阅读策略的前提,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熟练运用并掌握适切的阅读策略。因此,阅读策略的形成离不开英语词汇的积累,学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作合理的词汇表并记忆。最后,阅读策略的熟练掌握是为知识的检索与定位服务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练习机会是提高阅读素养的路径之一。同时,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应适当加入同等难易程度的文章,以培养阅读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合理利用并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
英语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离不开有效的阅读文本。[3]PISA对阅读情境的不同分类为阅读文本的选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指标。同时,阅读情境设计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因此,阅读文本的选择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并面向未来生活、教育、工作及社会参与。首先,英语课文的选择应该基于学生目前的身心发展水平,教师合理利用阅读材料深化拓展,引导学生将阅读文本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其次,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阅读教材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阅读情境,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内涵,体验其中的社会文化情境,教师应善用提问技巧引发学生思考,将文本中的情境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最后,阅读情境的内化学习最终转化成阅读素养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将阅读情境的学习转化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如以写作文、课堂角色扮演或辩论等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根据对现存困境的分析,强化
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阅读观念,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文本,采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合理利用阅读情境有效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培养英语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万灿娟.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变革——基于PISA 阅读素养测评文本的分析[J]. 教学研究,2019(4).
[2]俞向军,宋乃庆,王雁玲.PISA2018 阅读素养测试内容变化与对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J]. 比较教育研究, 2017(5).
[3]胡芬琴. 英语阅读教学中情境设计探索[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