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情节,“逼”显英雄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跌宕起伏的情节“摇摆”中塑造了血肉丰满的林冲形象,于层层紧“逼”中彰显人物性格发展过程,有力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情节的“摇摆”体现了林冲性格演变的复杂过程。他乡遇旧知是情节的开端。旧知李小二曾得到过林冲的救助,而此时的林冲却担心拖累李小二夫妻俩,其善良秉性可见一斑; “我因恶了高太尉……未知久后如何”,可见他此时的忍受屈辱、软弱动摇。买刀寻敌是情节的发展。高俅对林冲步步紧“逼”,林冲也知道陆谦等人的到来,勃然大怒,买刀寻敌,矛盾冲突顿时紧张起来。但“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刚刚点燃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仍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看管草料场,情节进一步发展。林冲从草料场去沽酒时将草厅内“火炭盖了”,可见他性格的谨慎。情节发展至此,刀光剑影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可局势的平缓,却于无声处波涛汹涌,暗蓄惊雷。林冲被派看管草料场,平白得到一个“好差使”,见到摇摇欲坠的草厅,还在幻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只要形势再趋平缓,其随遇而安的性格又占了上风。直到陆虞候步步紧逼,林冲忍无可忍,终于雪夜杀敌。小说于情节发展高潮中尽显林冲耿直磊落、血气方刚、嫉恶如仇的英雄本色。
  小说就是通过这跌宕起伏的情节“摇摆”,完成对林冲复杂性格的刻画,把他“逼上梁山”的曲折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精巧合理,从而完成了对这个圆形人物复杂性格的刻画的。
  多层次刻画描写林冲多样性性格是小说的另一大亮点。林冲本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衣食无忧,这一独特身份,使他不会像李逵一样毫无顾忌毅然决然走上造反的道路;直到家破人亡,才被逼上梁山,成就了他逆境中的人格尊严和勇于反抗的强者风范。小说通过对林冲性格的多层次性刻画,使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首先,作者把林冲放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和发展轨迹。沧州旧知李小二经营的小酒店,为陆谦等人伤天害理的卑劣行径提供活动空间;摇摇欲坠的草料场茅屋,让读者见证林冲内心的侥幸与幻想;走投无路之下,林冲风雪夜借宿的破庙,又为林冲后来的快意恩仇创设绝佳地点。小说借小酒店、草料场、山神庙这些“场面”来展现人物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反映了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制度性腐败、个人功利向往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拓展了人物活动范围,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表现了人物的复杂性格,推动了故事情节向更深层次“摇摆”。
  同时,作者紧扣“风雪”渲染气氛,与社会环境形成合力,来突出其对林冲性格的影响。林冲初到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暗示矛盾冲突的风云开始涌起;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只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是作者有意悬置紧张;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着紧张气氛在逐渐增浓;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预示林冲处境更加艰危。对此鲁迅有评:“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那彤云密布,朔风怒号,大雪飞扬,草场破败,古庙空寂,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落的氛围,同样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摇摆”,烘托了人物形象。
  其次,圆熟灵动、细腻精微的细节描写,准确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细节描写常常能让读者见微知著,透视人物的性格特征。林冲在离开草料场时,“将炭火盖了”,“拿了钥匙,把草厅门拽上;出了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等细节描写,表现林冲细心谨慎的性格。而在山神庙中,把门“掩”上,用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的细节描写,就为下文陆谦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为“逼”林冲奋起反抗,手刃仇敌提供了行动的注脚。“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这些不急于打草惊蛇而出敌不意的动作,使林冲精于谋略的性格跃然纸上。
   金圣叹曾说,林冲是一个“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的人物,这准确道出了林冲性格的丰富性。施耐庵用他的如神妙笔,精心设计跌宕起伏的情节“摇摆”,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塑造出极具个性化的典型人物,使林冲这一人物形象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练习
   一、阅读下列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①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② 林冲回到草料场时,“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③ 林冲“向了一会火,觉得身上寒冷”。④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⑤(林冲)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玉琼浆,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⑥白布衫“早有五分湿了”,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子”。
  1. 直接描写风雪的句子是________,间接描写风雪的句子是_________。
  2. 请说说这些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①“这条计好么?” ②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③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④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⑤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 ” ⑥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⑦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⑧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⑨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1. 结合文本判断①⑤⑦“一个”是______,②④⑨“一个”是_______,③⑥⑧“一个”是_______ 。(填人名)
  2. 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详细描写庙外三人的这些对话?
  参考答案
  一、1. ① ④ ⑤;② ③ ⑥
  2. 作用:①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境和危机四伏的处境,写出了林冲在大风雪中的身世之悲。②伏笔暗示,推动情节发展: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因风大雪紧,林冲才去买酒,路上看到山神庙,回来发现草厅倒塌,无奈之下才去山神庙过夜,也就碰巧听到陆虞候的谈话,风雪夜报仇也就显得水到渠成。
  二、1. 差拨;陆虞候;富安。
  2. 这是促使林冲思想性格发生剧变的关键,因此要详细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对以前的情节进行了补充,并交代了整个阴谋的策划过程,由陆虞候等人亲口说出,就比别人介绍更易于使林冲认识到敌人的凶残,更易于激起他满腔怒火,从而促使他完成手刃仇敌的壮举。
其他文献
谈到答题误区,语言运用似乎是重“灾区”,其误区种类多。表现如下:  内容偏离题旨 不少同学在表述时,忽视对题目的审读,答题内容偏离题旨。
期刊
写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阐明自己对人生世相中某一问题的观点态度,方式大致可分两种,一是证明,一是反驳。“证明”,就是从正面确立一个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这种方法也叫立论;“反驳”,就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观点,这种方法又叫驳论。无论是正面直接证明,还是通过反面批驳来证明,都是常见的论证方法。当我们要表明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时,可以写一篇立论文章,也可以写一篇驳
期刊
一、频率分布直方图
期刊
考点一:事件的判断
期刊
1.正确认识雌、雄配子的比例  “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1”是指同种性别的两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比,即“两种雄配子之比为1∶1”或“两种雌配子之比为1∶1”,而不是雄配子和雌配子之比。在自然界中雄配子的数量远比雌配子的多。
期刊
悲秋是一种流传千年的“感冒”,文人雅士则是易感人群。这不,公元1169年的秋天,悄悄潜入金国打探敌情又返回到南宋建康(今南京)的一代词人辛弃疾很快就“伤了风”。本来是一个和往年并无二致的大好秋天,在他眼里却全成了愁。他登上千古名亭——赏心亭,左顾右盼: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是青山依旧,无奈仅存半壁;而反观朝廷却力求主和,志士不得其位,虽思进取却力不得伸……那个恨,
期刊
热点回放 应国家文化部邀请,2102年8月13日、14日晚,临沂市柳琴剧团携现代柳琴戏《沂蒙情》晋京参加“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沂蒙情》不仅获得了观众的热捧,也获得首都专家的一致好评。《沂蒙情》是一台较好传承了传统地方戏剧艺术和表演艺术的优秀剧目,是当下红色现代题材剧中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影响的优秀剧目,突出了柳琴戏的艺术性、观赏性,主题深刻鲜明,情节生动感人,唱腔优美动听,舞
期刊
人文精神是人类思想文化领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滥觞于希腊的智者运动,复兴于文艺复兴,成熟于启蒙运动。人文精神不仅在当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且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生活。在注重提高人文素养的今天,这一知识点也成为新高考常考常新的热点,因此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领会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实质,也是我们历史学习的应有之义。  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考点和同学们在训练过程中的易错
期刊
任何一件作品总会留下当时的时代特征和人生境遇的烙印。无可否认,鉴赏诗歌必须从诗歌本身入手,从语言文字入手,从作者所选取的意象和营造的意境分析,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绪或诗旨。但在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中,我们会发现,诗风的变化跟作者的人生阅历有密切关系。《醉花阴》与《声声慢》即为如此。二词虽同出李清照之手,却是作者不同时期思想变化的深刻体现。  初读《醉花阴》,有种迷蒙清丽之感。虽说这首词
期刊
一、 “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希腊先哲  例1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 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 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 解答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