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梨黑星病及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 :吉林农业·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1984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梨树生产危害较大,发生较普遍的病害有梨黑星病、梨轮纹病、梨锈病、梨黑斑病及梨树腐烂病等。这些病害对梨的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文章主要针对梨黑星病的发病及防治加以论述,望对梨园的生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梨黑星病;菌丝体;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94-1
  1 发病症状
  梨黑星病又叫疮痂病,俗称黑霉病、雾病、乌码、荞麦皮,是我国梨树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
  症状:梨黑星病能够侵害梨树所有的绿色幼嫩组织,如叶片及叶柄、芽、花序、新梢及一年生枝条等部位,其中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为常见。该病症状的主要特点是受害部位产生墨绿色至黑色,有时呈银灰色的霉状物;病部初期变黄,后期枯死,病部组织不会腐烂。
  叶片:沿叶脉长出星状放射的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与背面黑霉对应的叶片正面开始出现不规则形黄斑;最后,病斑逐渐变褐枯死。叶柄和叶脉也可受害,叶柄受害常造成早期落叶。
  果实:幼果受害后在果柄或果面形成黑色或墨绿色的近圆形霉斑,往往造成果实早落。成果期受害形成圆形凹陷斑,病斑表面木栓化、开裂,呈“荞麦皮”状,这类病果不会畸形。近成熟期果实受害形成淡黄绿色病斑,稍凹陷,有时病斑上产生稀疏的霉层。病果或带菌果实冷藏后,在病斑上产生浓密的银灰色霉层。芽部:芽部发病极难辨认。病芽的主要特征是鳞片变黑并产生黑霉。在一个枝条上,顶芽基本不受害,亚顶芽最易受害,亚顶芽往下3~4个芽也较易受害。病芽绝大部分是叶芽,花芽发病极为少见。病梢:病芽萌发形成病梢,俗称“乌码”,又称“病芽梢”。一般年份从4月下旬开始出现,几乎全为病芽萌发而成。
  病梢的主要特点是从新梢基部开始,逐渐向上产生一层浓密的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一直向上可扩展到叶柄甚至叶片基部。病梢叶片初变红,再变黄,最后干枯脱落,只留下一个“黑橛”。
  2 病害发生及传播
  发病时间: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芽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第二年病芽萌发长出病梢(乌码、病芽梢),病梢上产生分生孢子,成为该病的主要初侵染來源。病菌的分生孢子及未成熟的假囊壳也可在带病落叶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来源。河北省中南部,一般年份病梢最早出现在4月23日前后,个别年份可提前到4月18日;5月5~15日是病梢的集中出现期,此期出现的病梢可占当年病梢总量的90%左右;5月25日前后是病梢出现的最后时期,进入6月田间极少出现新病梢。在一个一年生枝上,顶芽萌发不会形成病梢;亚顶芽萌发长出的病梢最多,约占病梢总量的85%左右;再往下三个芽萌发的病梢可占10%左右;再往下也有长出病梢的可能,但为数极少。
  传播:病菌主要依靠风雨传播,传播距离一般为10~30m。然而,据作者实地调查表明,病菌也有可能通过气流传播,传播距离超过100m。侵入与发病:病菌直接侵入,潜育期一般为10~20d。黑星病的潜育期长短与环境温度有关。初侵染期气温较低,潜育期大约为20~35d;夏秋季节一般为7~15d。多年调查证明,在河北省中南部,幼叶幼果发病最早为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普遍发病。环境条件合适,该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发病条件品种抗病性:目前主要的栽培品种大都是感病品种。鸭梨、京白梨最感病;雪花梨、酥梨较抗病;蜜梨抗病性最强,其中的一些品系几乎近于免疫。
  阶段抗病性:叶片的阶段抗病性表现最为明显。幼叶高度感病,展叶一个月以上的叶片极难受病菌侵害。对果实来说,阶段抗病性不甚明显。幼果及成果均感病,但果实越近成熟,抗病性越差。
  气候条件:在各种气候因素中,降雨对该病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多雨年份病重,干旱年份病轻。发芽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多雨潮湿,有利于初侵染的发生,早期积累一定数量的病菌,为以后病害流行提供菌原。采收前一个半月,果实逐渐进入高度感病期,若遇阴雨连绵的气候条件,近成熟果的发病率或带菌率将明显增加。
  3 病害控制
  防治此病主要注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清除病菌,减少初侵染及再侵染的病菌数量,降低病菌的侵害几率;二是药剂防治,抓住关键时机,及时喷洒有效药剂,防止病菌侵害和病害蔓延。
  3.1 搞好果园卫生
  ①清除园中落叶。集中销毁,以防止带菌叶传到来年。
  ②芽萌动时喷药,有效药剂为:40%福星、12.5%特谱唑(速保利、烯唑醇)、12.5%腈菌唑等。试验证明,在开花前、开花期或落花后喷药1~2次,可将病梢总量减少60%左右。另外,发芽前喷1~3oBe石硫合剂或5%~10%的硫酸铵溶液,也有一定效果。
  ③彻底摘除病梢。从5月初开始到5月底结束,5~10d一次,巡视果园,仔细寻找,发现病梢,彻底摘除。
  ④及时摘除病叶及病果。6月以后导致黑星病扩大和流行的病菌只能来源于病叶及病果。因此,结合其他农事活动,及时摘除病叶及病果并集中处理,可大大降低病害的流行程度。
  ⑤搞好幼树防治。防病要及早,消灭在萌芽之中。
  3.2 生长期药剂防治
  用药时期、有效药剂及施药技术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
  3.2.1 用药时期及次数 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一是落花后30~45d内的幼叶幼果期,山海关以内梨区在麦收前后,重点是麦收前;二是采收前30~45d内的成果期,多数地区是7月下旬至9月中旬。
  幼叶幼果期:这个时期是药剂防治的第一个关键时期,一般年份和地区,从初见病梢开始喷药,麦收前用药三次,即5月初、5月中下旬及6月上中旬。
  成果期:采收前30~45d内,必需抓紧药剂防治,防治果实发病或带菌,保证丰产丰收。根据当年的气候(主要是降雨)条件,此时一般需喷药3~4次,采收前7~10d,必须喷药一次。
  3.2.2 有效药剂 40%福星、10%世高、12.5%特谱唑、12.5%腈菌唑、40%博舒等,这些药剂均为内吸性杀菌剂,防病效果优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关键时期应当选用。80%超邦生、80%大生M-45、80%喷克、62.25%仙生等药剂为保护性药剂,且几乎没有药害,不会损伤叶片及果面,应在发病前和在幼果期使用。
  作者简介:马志莲(1979-),女, 汉族,双辽市林业局工程师,从事基层林业生产及技术推广工作。
其他文献
该文研究了不同金霉素浓度下畜禽养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COD去除率和产甲烷量,运用PCR—DGGE及差异DNA片段回收克隆测序的方法分析了金霉素对该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细菌多样
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高产田实行适当追肥等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后期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大大增加玉米的产量。
文章叙述了语音在互联网络上传输VoIP(Voice over IP network)的关键技术、国际标准以及VoIP的应用和发展状况。文章对VoIP的技术体系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介绍了语音在IP
采用实验室分离筛选的酸性红B降解菌(假单胞菌)对水中酸性红B等偶氮染料进行脱色处理。考察了酸性红B初始浓度、pH、盐浓度、温度等因素对酸性红B脱色效果的影响,对菌株降解酸性
一家公司的老总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在办公室里大动肝火,恰好部门经理来汇报工作,他不分青红皂白对部门经理大声呵斥。  部门经理回到家对妻子大声呵斥,说她太浪费了,因为她今天买了一件新衣服。  妻子对儿子大声呵斥,因为他吃饭磨磨蹭蹭,还把桌上弄得满是饭菜。  儿子对保姆大声呵斥,因为她不小心打碎了一只饭碗。  保姆没好气地随手把碎片扔出窗外,正好落在一个行人的头上。  行人是一位衣着考究的女士,一番争吵
模拟不同2-MIB浓度水平,探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2-MIB去除效果.研究表明,臭氧氧化对2-MIB具有较好去除效果,臭氧投加量在0.8 ~1.5 mg/L,预臭氧工艺段对2-MIB去除率可达25%~
文套袋技术已经成为富士果实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加强套袋富士果的果实增色技术,是提高果农收入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