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炖蘑菇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j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我人在广州,可家却在东北。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这路一去就是六千多里,乘高铁也要整整三十六个小时,即便亲眼看着窗外风景被列车呼啸着“撕碎”,也总让人觉得自己是在铁轨上逡巡不前,慢若蜗牛。遥远的路程、高昂的票价,像我这种长期纵跨南北地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回家永远是奢望,能吃到家乡菜的机会更是屈指可数。
  因此,我一到假期恨不得一步跨到家里的饭桌旁,用尽全力深吸一口氤氲着的、久违了的幸福温暖的滋味。还有什么比这更有吸引力的事情了吗?很显然没有。只要我一回来,满座都是亲人的笑脸,频频问候、声声祝福始终萦绕在耳边,融合着菜品的腾腾热气,一个温馨的夜晚便浑然而成。
  若问我要把什么菜摆在桌子正中间,一吃之下就可以洗脱掉异乡的风尘和疲惫,那我必答是“小鸡炖蘑菇”。把剁成块状的鸡肉用开水焯至泛白,齐备佐料后再放进铁锅中小火慢炖,期间加入切好的黑蘑菇或者秋天晒好的蘑菇干,看着汤汁“咕嘟咕嘟”冒着泡泡,一股股奢华的酱香味儿扑鼻而来。那一瞬间足以令你忘记一切,只剩下焦急地等待着鸡肉出锅,然后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
  话说东北人的口味并不刁钻,一道菜只要足够香就满足了。香的标准是什么?在东北人看来,就是油量大、调料全、口感好,若是在冰天雪地的三九隆冬,还要加上足够的热意,火候要足。如此看来,给口味并不刁钻的东北人做菜,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再说东北人讲究团圆,尤其是春节这种一年仅仅一次的“大節日”,要尽量把亲朋好友凑到一起。那凑到一起了,没几个拿得出手的“硬菜”怎么能说的过去?年夜饭若是成色不好、拿不出手,过完一个年很有可能就把亲戚朋友“过丢了”,把自己的面子也“过丢了”。东北人讲究面子,注重排场,但又不想下馆子,所以大家欢聚一堂把酒言欢的时候,必须要在家中拿出好酒、“硬菜”来“压场子”。而小鸡炖蘑菇毫无疑问是位居东北人“味蕾榜”和“面子榜”双榜首的头等好菜,一入口就能让宾客赞不绝口。
  其实不用说吃,对于我来说,只要在头脑中想想做菜的场面,就足以令我垂涎欲滴了。把名为“小鸡”实际上又肥又壮的大公鸡用开水褪毛,剁掉鸡头挖出内脏,把肉切成大块儿,再迅速下锅一焯,此时香味儿就已经冒了出来。然后用花生油爆锅,将准备好的调料按次序放入,再放肉放蘑菇,加水慢炖,这一个过程真是足够诱人。与此同时,还要再备一份调料,以便随时加入来调香、调色、调味儿。等到挥勺出锅,这一大盘里面装着的可不仅仅是鸡肉蘑菇,还有心意,还有情怀,还有视觉盛宴。看一家做的小鸡炖蘑菇就能看出他家的年夜饭水平,也能看出看出他家女主人的个人能力,更能看出他家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情调。没想到吧,一盘小鸡炖蘑菇也能“炖”出检验生活的有力标准。
  开锅之后,撒上最后一遍调料,微微焖一下,就可以端上桌了。别人家不敢说,我家的小鸡炖蘑菇一上桌,连邻居家养的宠物狗都跟着流口水,那就更别提早就被勾出一肚子馋虫的我了。等到桌上人齐之后动筷子,问题就来了:餐桌上什么时候可以喝大酒、吹大牛呢?答案很简单,先把小鸡儿吃完了再干别的。在小鸡儿没吃完之前放下筷子,那就等于浪费了肉香弥漫的大好韶华。等到小鸡儿吃完了,正好聊兴大开,这个时候大声豪气地说话喝酒才是“正道”,刚好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当然了,上面提到的是我家这种小康家庭的比较精细的做法。若是家住在农村,没那么多食材或也那么好的技术,那么只需要多放油、多放盐、多放酱、多放葱姜,抓住“香味儿的精髓”,那么出了锅同样是一道佳肴。有些人家甚至直接把焯鸡肉的水也倒进锅中炖,那样虽然容易起沫,在鸡汤上面浮着一层“浮渣”,但是味道往往更鲜美、更滋润,也更“厚”。还有的人家把鸡头鸡内脏什么的也一并炖上,那么就可以品尝到另一种风味儿,比较老土,但是非常直截了当,而且毫无浪费。
  这么多年过去了,东北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在改变,地区在崛起,人民在富强,但小鸡炖蘑菇的做法和内涵始终没啥变化。豪爽大气又直接的东北人,还是喜欢在九州同庆的日子里吃上这么一大盘儿,让鸡肉和蘑菇伴随着浓浓的亲情和喜庆一起入肚。毕竟说到底,食材什么的都是外物,炖的是小鸡、鸭子还是大鹅也都关系不大,最重要的是跟你一起吃年夜饭的人都是谁。就算面前摆着惊天美食,若独在异乡为异客,也不会吃出什么滋味;若是哪怕胡乱炖炖,五味不全,但是跟前坐着的是自己最亲的人,那同样可以吃出“人间至味”。归根结底,吃的是什么并不重要,跟谁吃才重要,跟一个对的人一起去吃香的喝辣的最重要。
  除了小鸡炖蘑菇,东北还有其他美食,什么酸菜炖粉条、酸菜汆白肉、白菜炖豆腐,只要精心烹制,都可以作为逢年过节的美食。无论是自家享用,还是用来迎宾招待,它们都能让人品出浓浓的乡情和满满的诚意。从小到大,我已经吃了无数顿的小鸡炖蘑菇,但无论怎么吃、吃多少也不不会觉得腻。尤其是现在更不会腻,因为无论离家多远,也无论离家多久,我的脚下总沾着故乡的泥土,嘴里总哼着故乡的旋律,心底也总是剪不断那绵长的乡愁。只要舌尖的味蕾微微一颤动,就仿佛整个四肢百骸都浸透在了小鸡炖蘑菇的绵长滋味之中。
  作者简介
  王秋实(1998.11—),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广州市番禺区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以三毛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解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语言文化发展趋势为依据,从明朗坦率、活泼幽默;浅显易懂、思想丰富;真实朴素,含有悲情意味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说明并探讨,进一步对三毛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加以解读,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三毛散文作品;语言特色;解读  著名的三毛为成出生在台湾省的一个女作家,《我的宝贝》《哭泣的骆驼》《月季不再来》等皆是三毛的代表作品,
摘 要:《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1877年完成的长篇小说,作者在小说中深刻地展现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社会生活全貌。1910年,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并在一月后病逝。托尔斯泰晚年的生活状态和他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的列文颇为相似。本文将从托尔斯泰的“出走”出发,对《安娜·卡列尼娜》作出解读。  关键词:托尔斯泰;列文;《安娜·卡列尼娜》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塑造了一个自传式的人
我姥爷姓铁,名成钢,老家在黄河故道乡下,是豫北平原的沙乡.rn姥爷祖籍河南省内黄县东庄镇大(dai)村,生于1941年农历二月二十,因承“堂”字辈,家人寓以勤勤恳恳、堂堂正正之意
期刊
大变革是农村广播复兴的支点上海嘉定人民广播电台施心超,钱明二千二百多年以前.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举起整个地球。”大变革,是我们长江三角洲
尘与土  张东勤  心是盲的,戴上眼镜又何妨?  己坏的东西,不要再修了,它只是换一种方式而己,它还是它。  己走的路,若不能在心里感悟,就不要在时间里去回味。  痛苦,不是用来放大,而是用来品尝的。  时间,不会为谁停下,它有它自己的路要走。  叶子的坠落不是风的呼唤,而是它根茎的泪被风干。  不甘平庸的血流干了,他的灵魂还在继续奋斗着。  身体的寒冷,人间的玻璃阻挡不了,  人生的路,脚下的步
期刊
文学作品的存在价值,就是提供一个别样的人生,让我们从中体验,并获得独特的感受,给我们的人生以指引.本文从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红楼巨著的关键人物性格入手,解读其社会意义
在作品中,作者以他生活的时代为参照,向读者给出了他对未来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面貌的预言性质的描述。同其他反乌托邦小说一样,作品笔调充斥着荒诞与冷静共存的色彩。从其思想内核来看,它的理念是独到而深刻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消费主义的发展上。(事实上“发展”一词就是被它们赋予了更深层的内涵)对于生产的狂热势必以消化其产物为前提,因此在一个以发展本身为发展动力的社会(即现代社会)中,开发大众各方面的消
期刊
今天学校为了解决看书问题举行了一次辩论赛,题目是:“开卷是否有益”。  辩论赛分成两队,一对为正方,一队为反方,两方各4人。无可厚非这将一场难分胜负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可双方还没开始“开炮”我们就先争起来了,有的说:“我觉得正方能胜,如果不读书哪里来的知识?”有的说:“我觉得反方能胜,因为他们看起来气势汹汹,正方一定挡不住他们。”还有的说:“光看表面上是不行的,要的是真才实干。”我们窃窃私语地议论
期刊
作为《水浒传》的一个精彩段落,《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仅把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更能极有代表性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深深扎根于民间的善恶有报的观念,这一
期刊
大豆杂种F2—F5代间脂肪含量的遗传与选择研究潘荣春高敏李楠(通化市种子公司134001)(吉林市农科院132101)对大豆脂肪含量遗传变异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导,Johnsin等(1955)、陈恒鹤(1987)、宋启建等都曾对脂肪含量在早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