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要形式,地理人文资源对小学生素质教育能产生很好的影响,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特点、思维习惯、兴趣爱好方面存在自身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地理人文资源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渗透路径,希望能为其他老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理人文资源;小学素质教育;渗透路径
素质教育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它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都十分重视,而同应试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地理人文资源作为基础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是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的,选择合适的渗透途径,是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像白纸一样,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完全可以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例如,在给学生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相关知识时,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而如果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那么效果便会事半功倍。以小学生感兴趣的足球和篮球为例,为什么欧洲的足球比赛多是在晚上,而国内的足球比赛多是在下午,而美国的篮球比赛却是在上午呢?这些时间段的区别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引导学生来探索这个问题,可以举一些其他实例譬如酒店一般会挂好几座钟表,每座钟表下面会写上北京时间、东京时间、纽约时间等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些生活的具体人文现象,可以让学生对区时和时区有基本的认识,在了解区时和时区之后,再分析时区和区时产生的原因,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同时昼夜交替也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现象来产生的;而世界划分为南北半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等等产生的原因则是由于地球公转的原因,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恰当地设置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地理人文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
传统的课堂教学,侧重于对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在教材的学习下能够了解基本的常识和浅显的规律,并不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而课堂教学中包含的地理人文资源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同枯燥的课堂知识相比,地理人文资源多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情感陶冶和能力培养具有独到之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伟大祖国的秀丽山河,一些人文景观则蕴藏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譬如中国的长城、故宫、颐和园、苏州园林等,这些地理人文景观正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他们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都不是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地理人文资源来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中华文化的向往,进而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这对小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 教师要因材施教,把握教学内容的被接受程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历能力,合理教学,对地理人文资源的使用也要恰到好处,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影响整体的教学进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多是直线思维和感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点带面,以课程的目标为标准,以地理人文资源为辅助材料,切勿喧宾夺主,在材料的选取上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知识技能的训练效果,达到能力培养、兴趣激发和知识教学的统一,逐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極性和动力。
四、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教学也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不仅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而且还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中国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考试的重点还是考知识。传统的评价标准就是谁的学生考的分高,谁的学生就是最好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最棒的,但这些已经过时了。在现阶段,素质教育强调的是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了,地理人文资源就相当于打开了学生认识世界、观察生活的另一扇窗户,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之外,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创新意识挖掘、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地理人文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知识载体,它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应该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推广开来。
五、 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居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师生关系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关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双方的沟通和活动,对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将地理人文资源渗透进小学素质教育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求知的欲望,学生则需要对教师的教学重点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地理人文资源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在师生关系的互动之中达到完美契合,实现教学目标和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作者简介:
罗家敏,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荔波县第二小学。
关键词:地理人文资源;小学素质教育;渗透路径
素质教育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它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都十分重视,而同应试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地理人文资源作为基础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是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的,选择合适的渗透途径,是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像白纸一样,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完全可以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例如,在给学生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相关知识时,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而如果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那么效果便会事半功倍。以小学生感兴趣的足球和篮球为例,为什么欧洲的足球比赛多是在晚上,而国内的足球比赛多是在下午,而美国的篮球比赛却是在上午呢?这些时间段的区别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引导学生来探索这个问题,可以举一些其他实例譬如酒店一般会挂好几座钟表,每座钟表下面会写上北京时间、东京时间、纽约时间等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些生活的具体人文现象,可以让学生对区时和时区有基本的认识,在了解区时和时区之后,再分析时区和区时产生的原因,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同时昼夜交替也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现象来产生的;而世界划分为南北半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等等产生的原因则是由于地球公转的原因,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恰当地设置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地理人文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
传统的课堂教学,侧重于对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在教材的学习下能够了解基本的常识和浅显的规律,并不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而课堂教学中包含的地理人文资源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同枯燥的课堂知识相比,地理人文资源多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情感陶冶和能力培养具有独到之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伟大祖国的秀丽山河,一些人文景观则蕴藏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譬如中国的长城、故宫、颐和园、苏州园林等,这些地理人文景观正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他们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都不是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地理人文资源来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中华文化的向往,进而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这对小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 教师要因材施教,把握教学内容的被接受程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历能力,合理教学,对地理人文资源的使用也要恰到好处,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影响整体的教学进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多是直线思维和感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点带面,以课程的目标为标准,以地理人文资源为辅助材料,切勿喧宾夺主,在材料的选取上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知识技能的训练效果,达到能力培养、兴趣激发和知识教学的统一,逐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極性和动力。
四、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教学也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不仅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而且还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中国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考试的重点还是考知识。传统的评价标准就是谁的学生考的分高,谁的学生就是最好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最棒的,但这些已经过时了。在现阶段,素质教育强调的是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了,地理人文资源就相当于打开了学生认识世界、观察生活的另一扇窗户,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之外,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创新意识挖掘、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地理人文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知识载体,它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应该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推广开来。
五、 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居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师生关系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关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双方的沟通和活动,对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将地理人文资源渗透进小学素质教育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求知的欲望,学生则需要对教师的教学重点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地理人文资源的作用最大化,才能在师生关系的互动之中达到完美契合,实现教学目标和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作者简介:
罗家敏,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荔波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