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安堂(002433.SZ)3月10日发布的2014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当期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56.35%、40.19%,业绩继续实现高增长。
不过业绩靓丽的背后却迷雾重重,太安堂不仅对巨额存货未计提任何跌价准备,而且巨资涉足商业地产却未做任何公告,信披及投资决策涉嫌违规。此外,公司2014年首次披露的中药材种植业务毛利率远高于同行,颇为蹊跷,而且巨额商誉也存在减值风险。
存货暴增之谜
财报显示,太安堂2014年末存货账面余额高达14.48亿元,同比增长149.6%,远超56.35%的收入增幅。
不过令人蹊跷的是,公司却未对如此巨额存货计提任何跌价准备。
从存货分类来看,太安堂2014年末原材料、在产品、库存产品账面余额分别为4.42亿元、1.18亿元、1.89亿元。
对此,《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致电公司董秘办,但截至发稿仍未收到相关回复。不过与中成药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太安堂的会计政策明显较为激进。
太安堂主要从事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皮肤病类药品、心血管病类和不孕不育症类药品为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依据申万三级行业分类,同样从事中成药行业的康美药业(600518.SH)、天士力(600535.SH)、吉林敖东(000623.SZ)、华润三九(000999.SZ)、中恒集团(600252.SH)等药企均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例如天士力2014年上半年末存货账面价值14.17亿元,存货跌价准备为2184.63万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除此之外,《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还注意到,太安堂存货中2014年首次出现“健康产业开发成本”,期末余额高达5.4亿元。
对此,公司2014年年报没有给出任何解释。不过,太安堂2014年3月新成立了子公司太安(亳州)置業有限公司(下称“太安置业”),主要从事健康地产开发。
亳房网(http://www.bofangw.com/house/110/xinxi.html)显示,太安置业开发的楼盘是太安堂(亳州)广场,地处亳州市谯城区南部新区,总投资20亿元,占地总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
但是,太安堂对此却没有发布任何公告,对于高达20亿元的投资支出,公司难道不需要及时公告吗?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对外投资涉及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10%以上,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
财报显示,太安堂2013年末总资产为25.56亿元,按照20亿元总投资额计算,这一比例高达78.25%,即使按照公司目前实际投资额(健康产业开发成本)计算,这一比例也高达21.13%,也远高于10%的披露标准。
而且,《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还规定,对外投资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 50%以上,上市公司除应当及时披露外,还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按照太安堂(亳州)广场计划投资额计算,太安堂理应将这一事项提交给股东大会审议,不过《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并没有找到审议的相关公告。
亳房网介绍称,太安堂广场主要由商业贸易区、商务办公区、居住休闲区组成。
商业贸易区包括中药材交易中心、中药饮片厂等,商务办公区提供现代化、多功能的办公用地和设施,居住休闲区集生活、休闲、旅游、娱乐于一体。
有投资人士称,这是商业地产的一种“擦边球”形式,“在单纯住宅房地产遭到打压后,更多企业开始转型做商业地产,一是容易得到当地政府支持,二是可获得更多现金流。”
打着中药城的招牌,做着“商务旅游综合体”的买卖,太安堂究竟是想好好做中药生意,还是倒腾商业地产,一切不言而喻。
毛利率远超同行
太安堂以前年报均按照“皮肤病类、心脑血管类、不孕不育类、中药材类、其他”披露各产品的主营收入,不过公司2014年改变了以往的做法,首次按照“中成药制造及其他、中药材种植、药品批发零售”披露。
财报显示,太安堂2014年中药材种植收入1.69亿元,毛利率高达54.81%,但中成药制造及其他业务的毛利率仅49.11%,公司种植环节的毛利率何以能够取得比制造环节还要高的毛利率呢?
根据Wind资讯,贵州百灵(002424.SZ)、益盛药业(002566.SZ)、太极集团(600129.SH)、昆药集团(600422.SH)、康美药业等医药类上市公司均有中药材种植业务,但只有振东制药(300158.SZ)披露了中药材种植业务的毛利率,其2014年上半年的收入、成本分别为1760.34万元、1480.16万元,对应毛利率为15.92%;2013年的收入、成本分别为2503.17万元、1812.92万元,毛利率为27.58%。无论是2013年还是2014年上半年,振东制药中药材种植业务的毛利率均明显低于太安堂。
根据年报,振东制药子公司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药材种植业务,不过并不赚钱,2013年营业利润亏损97.14万元,2014年上半年没有披露营业利润,但净利润仍然为亏损60.93万元。
太安堂在2014年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在继续做好中成药药品生产销售、中药饮片生产销售、人参种植加工销售的基础上,拓展了医药电子商务,进行公司现有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以及经营布局的优化。
由此可以看出,太安堂中药材种植品种应该主要为人参,医药上市公司中,紫鑫药业(002118.SZ)也主要经营人参业务,不过其集人参种植加工于一体的2014年毛利率也仅为37.80%,显著低于太安堂。 此外,紫鑫藥业旗下子公司吉林紫鑫红石种养殖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人参种植业务,不过该业务也不赚钱,2014年主营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为2171.4万元、-430.47万元、-431.6万元。
收购乱象
截至2014年年底,太安堂账面商誉4.45亿元,较期初大幅增加242.31%,主要是新收购的两家公司并表所致。
太安堂2014年9月18日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3.5亿元收购广东康爱多连锁药店有限公司(下称“康爱多”)100%股权。
康爱多2010年7月成立,致力于医药OTC及保健品线上销售及服务,公司旗下拥有康爱多网上药店(自建平台)、康爱多大药房旗舰店(天猫)及移动互联网Web端。
资料显示,康爱多2014年7月末净资产仅2625.8万元,净利润626.76万元,由此可以看出此次收购对价并不便宜。
根据财报,太安堂收购康爱多形成的商誉高达3.15亿元,此外公司收购的上海太安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太安堂”)形成商誉711.89万元,《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同样没有查到太安堂关于此次收购事项的公告。
上海太安堂于2014年四季度并表,不过太安堂2014年年报就对上海太安堂商誉计提了减值准备,金额为711.89万元,也就是对上海太安堂形成的商誉全额计提了减值准备。
对此,太安堂解释称,主要是因为上海太安堂实体药店的零售竞争激烈,而且受到网上药店的冲击。太安堂2014年年报显示,上海太安堂2014年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812.24万元、-675.93万元,截至2014年年末已经资不抵债,净资产为-434.18万元。
“刚收购来就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对投资者也太不负责了,公司的前期尽职调查工作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有投资者质疑。
那么,康爱多的经营情况怎么样呢?财报显示,康爱多2014年的收入、净利润分别为8321.52万元、51.27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太安堂在收购康爱多时签署有对赌协议,康爱多管理层股东承诺其2014-2017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不低于2.8亿元、6.4亿元、11.5亿元和1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00万元、800万元、2000万元和3000万元。
前后对比发现,康爱多2014年业绩并没有达标,那么公司为何没有对康爱多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呢?
根据会计准则,期末公司以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为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经测试存在减值的,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若标的资产未来经营中收益不达预期,那么收购标的资产所形成的商誉将会有减值风险,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一位会计人士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不过业绩靓丽的背后却迷雾重重,太安堂不仅对巨额存货未计提任何跌价准备,而且巨资涉足商业地产却未做任何公告,信披及投资决策涉嫌违规。此外,公司2014年首次披露的中药材种植业务毛利率远高于同行,颇为蹊跷,而且巨额商誉也存在减值风险。
存货暴增之谜
财报显示,太安堂2014年末存货账面余额高达14.48亿元,同比增长149.6%,远超56.35%的收入增幅。
不过令人蹊跷的是,公司却未对如此巨额存货计提任何跌价准备。
从存货分类来看,太安堂2014年末原材料、在产品、库存产品账面余额分别为4.42亿元、1.18亿元、1.89亿元。
对此,《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致电公司董秘办,但截至发稿仍未收到相关回复。不过与中成药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太安堂的会计政策明显较为激进。
太安堂主要从事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皮肤病类药品、心血管病类和不孕不育症类药品为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依据申万三级行业分类,同样从事中成药行业的康美药业(600518.SH)、天士力(600535.SH)、吉林敖东(000623.SZ)、华润三九(000999.SZ)、中恒集团(600252.SH)等药企均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例如天士力2014年上半年末存货账面价值14.17亿元,存货跌价准备为2184.63万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除此之外,《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还注意到,太安堂存货中2014年首次出现“健康产业开发成本”,期末余额高达5.4亿元。
对此,公司2014年年报没有给出任何解释。不过,太安堂2014年3月新成立了子公司太安(亳州)置業有限公司(下称“太安置业”),主要从事健康地产开发。
亳房网(http://www.bofangw.com/house/110/xinxi.html)显示,太安置业开发的楼盘是太安堂(亳州)广场,地处亳州市谯城区南部新区,总投资20亿元,占地总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
但是,太安堂对此却没有发布任何公告,对于高达20亿元的投资支出,公司难道不需要及时公告吗?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对外投资涉及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10%以上,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
财报显示,太安堂2013年末总资产为25.56亿元,按照20亿元总投资额计算,这一比例高达78.25%,即使按照公司目前实际投资额(健康产业开发成本)计算,这一比例也高达21.13%,也远高于10%的披露标准。
而且,《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还规定,对外投资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 50%以上,上市公司除应当及时披露外,还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按照太安堂(亳州)广场计划投资额计算,太安堂理应将这一事项提交给股东大会审议,不过《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并没有找到审议的相关公告。
亳房网介绍称,太安堂广场主要由商业贸易区、商务办公区、居住休闲区组成。
商业贸易区包括中药材交易中心、中药饮片厂等,商务办公区提供现代化、多功能的办公用地和设施,居住休闲区集生活、休闲、旅游、娱乐于一体。
有投资人士称,这是商业地产的一种“擦边球”形式,“在单纯住宅房地产遭到打压后,更多企业开始转型做商业地产,一是容易得到当地政府支持,二是可获得更多现金流。”
打着中药城的招牌,做着“商务旅游综合体”的买卖,太安堂究竟是想好好做中药生意,还是倒腾商业地产,一切不言而喻。
毛利率远超同行
太安堂以前年报均按照“皮肤病类、心脑血管类、不孕不育类、中药材类、其他”披露各产品的主营收入,不过公司2014年改变了以往的做法,首次按照“中成药制造及其他、中药材种植、药品批发零售”披露。
财报显示,太安堂2014年中药材种植收入1.69亿元,毛利率高达54.81%,但中成药制造及其他业务的毛利率仅49.11%,公司种植环节的毛利率何以能够取得比制造环节还要高的毛利率呢?
根据Wind资讯,贵州百灵(002424.SZ)、益盛药业(002566.SZ)、太极集团(600129.SH)、昆药集团(600422.SH)、康美药业等医药类上市公司均有中药材种植业务,但只有振东制药(300158.SZ)披露了中药材种植业务的毛利率,其2014年上半年的收入、成本分别为1760.34万元、1480.16万元,对应毛利率为15.92%;2013年的收入、成本分别为2503.17万元、1812.92万元,毛利率为27.58%。无论是2013年还是2014年上半年,振东制药中药材种植业务的毛利率均明显低于太安堂。
根据年报,振东制药子公司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药材种植业务,不过并不赚钱,2013年营业利润亏损97.14万元,2014年上半年没有披露营业利润,但净利润仍然为亏损60.93万元。
太安堂在2014年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在继续做好中成药药品生产销售、中药饮片生产销售、人参种植加工销售的基础上,拓展了医药电子商务,进行公司现有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以及经营布局的优化。
由此可以看出,太安堂中药材种植品种应该主要为人参,医药上市公司中,紫鑫药业(002118.SZ)也主要经营人参业务,不过其集人参种植加工于一体的2014年毛利率也仅为37.80%,显著低于太安堂。 此外,紫鑫藥业旗下子公司吉林紫鑫红石种养殖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人参种植业务,不过该业务也不赚钱,2014年主营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为2171.4万元、-430.47万元、-431.6万元。
收购乱象
截至2014年年底,太安堂账面商誉4.45亿元,较期初大幅增加242.31%,主要是新收购的两家公司并表所致。
太安堂2014年9月18日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3.5亿元收购广东康爱多连锁药店有限公司(下称“康爱多”)100%股权。
康爱多2010年7月成立,致力于医药OTC及保健品线上销售及服务,公司旗下拥有康爱多网上药店(自建平台)、康爱多大药房旗舰店(天猫)及移动互联网Web端。
资料显示,康爱多2014年7月末净资产仅2625.8万元,净利润626.76万元,由此可以看出此次收购对价并不便宜。
根据财报,太安堂收购康爱多形成的商誉高达3.15亿元,此外公司收购的上海太安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太安堂”)形成商誉711.89万元,《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同样没有查到太安堂关于此次收购事项的公告。
上海太安堂于2014年四季度并表,不过太安堂2014年年报就对上海太安堂商誉计提了减值准备,金额为711.89万元,也就是对上海太安堂形成的商誉全额计提了减值准备。
对此,太安堂解释称,主要是因为上海太安堂实体药店的零售竞争激烈,而且受到网上药店的冲击。太安堂2014年年报显示,上海太安堂2014年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812.24万元、-675.93万元,截至2014年年末已经资不抵债,净资产为-434.18万元。
“刚收购来就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对投资者也太不负责了,公司的前期尽职调查工作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有投资者质疑。
那么,康爱多的经营情况怎么样呢?财报显示,康爱多2014年的收入、净利润分别为8321.52万元、51.27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太安堂在收购康爱多时签署有对赌协议,康爱多管理层股东承诺其2014-2017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不低于2.8亿元、6.4亿元、11.5亿元和1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00万元、800万元、2000万元和3000万元。
前后对比发现,康爱多2014年业绩并没有达标,那么公司为何没有对康爱多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呢?
根据会计准则,期末公司以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为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经测试存在减值的,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若标的资产未来经营中收益不达预期,那么收购标的资产所形成的商誉将会有减值风险,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一位会计人士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