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语言活动中人们可以获得对方的思想活动信息,还可以把握其情感的脉搏。而词汇就是传递这种信息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对日语副词的分析,了解日语表达中的感性因素。本文主要列举了拟声拟态词与感性副词的相关实例,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实践中应当重视日语的感性表达这一观点。
关键词 日语表达 感性特征 副词词汇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8.075
Japanese Emotional Expression Analysis
——Take Onomatopoeia as an example
LIU Ch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Literatur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Abstract: People can get information about each other's ideological activities activities from the language, you can also take the pulse of their emotions. The vocabulary is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transfer of such information, the paper of Japanese adverbs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Japanese expression of emotional factors. This article lists the relevant examples of Onomatopoeia and emotional adverbs, which studies and propo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Japanese practice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to this view.
Keywords: Japanese expression; perceptual characteristics; adverbs vocabulary
1 问题的提出
所谓语言表达的感性特征,是指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随之而产生相应的情感触动,是语言的一种衍生功能。日语表达的感性特征可以说与其表达时所采用的词汇密切相关。在日语的实际运用中,我们不难发现,日语的副词、特别是拟声拟态词饱含着日本人所特有的情感,充溢着能激起对方听觉热情的形象语感。正是由于这种特点,使得人们对日语对话交流的倾听成为了一种享受。
从“听”这样的音声角度来探讨日语的情感表达是一种新的尝试,新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没有把对语言的研究作为了解人们深邃思想的途径,而主要是强调怎样通过“音声”去认知语言行为中潜藏的感性。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在其《言语行为》一书中表示,语言不是一个充斥着规则和表征的复杂心理结构,而是一种言语行为。①行为应该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因此,其理论对感性的日语表达之研究及对日语的学习和应用仍具有现实意义。
2 心理语言学原理与日语表达之感性特征
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被称为心理语言学。在研究日语表达的感性特点时,有必要提及心理语言学的某些理论。现代实验心理学之父威廉·冯特曾试图揭示人类在注意和记忆等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共有特征,认为这些特征会影响语言的产出和理解。众所周知,日本文字的创造与汉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习者如果对汉语非常熟悉,具备快速信息处理能力的话,在接触到与汉语词汇具有某些相似性的日语词汇时就会下意识地调动汉语习得中的记忆加以理解和处理,比如日语中的汉字词汇。
日语词汇中拟声拟态词的感性表达特征突出,情感效果显得尤其强烈,语感鲜明,或柔和甜美或刚劲有力,或排列工整或褒贬分明。相比之下,英语这种拼音文字在语感方面的象征能力则显得较弱,词汇的韵律感也没有日语词汇的强。
根据心理语言学的原理,日语表达之感性特征强烈的原因与复杂的感性认知相关,同时也与语言理解过程和语言经验密切相关。按照现有的研究推测,由听觉或视觉获得的信息通过神经传导通路投射到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经过Broca区和Wernicke区等语言高级中枢,形成丰富多彩的思维联想活动和语言形象;同时激发Papez回路等情绪系统,产生出情感体验。在这个情感认知过程中,人们会很容易调动潜意识中的听觉神经去获取语言交流中的情感信息。下面我们通过一些词例来分析比较日语拟声拟态词汇中的感性因素,了解词汇感性与音声的关系(图1、2、3)。
3 日本人的性格特征与日语表达的感性关系
从不同民族使用的语言的特征中可以大致推测出其性格特征。大和民族亦然。日本著名学者和辻哲郎在他的《风土》一书中将日本人的性格比作台风。通过这位学者对大和民族性格的刻画,人们可以知道大和民族是一个情绪型的民族,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精神结构中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缺陷。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认定日本人在精神年龄上“只是个十二岁的小孩”,恐怕与这种台风性格不无关系。②和辻哲郎的评价对认知日语的感性特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据有关语言学家说汉语是较理性的语言,而日语则是较感性的语言。这意味着,我们能更多更深地从日语表达中体会到与其相应的情感百态。尽管佐藤春夫说过大和民族“是一个既无思想又无哲学的民族”,可是这也意味着日本人倾向于以源于自然之本能的方式遣词造句,将感性词汇发挥到极致,从而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日语所营造的感性意境。
名词“静寂” 图1
副词“ふわふわ”
图2
副词“ぽかぽか”
图3
4 语言学概念的日语感性表达形式
基于语言学中的日语词汇使用规律,副词作为一种感性表达的绝佳方法,在日语口语中被广泛使用着。日本人常常只需运用一个副词便能完成本来需要一句话才可以明确传达出情感的过程,如表达“果然是这样啊!”这种感叹时,最好的词有“やっぱり”;作为表示感谢的话有“いつも”,通常用于说话者自言自语的确认有“まさか”、“なるほど”等,非常丰富。诸如此类,日语的情感副词能准确表达各种情绪、心境下的语气,其功能可见一斑。
拟声拟态词是日本人模仿万物灵动的敏锐表现。日语的拟声拟态词在表意的那一刻行声意俱全,可以迫使人们在思维的版图中描绘出具体的画面,而汉语副词的语感大多趋于理性而冷静。新井纪一的战争文学作品《怒れる高村軍曹》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宮崎はからだをくねくねと曲げて揺さぶりながら長く語尾をひつぱつて云つた。腰掛の両側からくすくすと笑ひ声が起こつた。”③
译:宮崎弯曲扭动着身体,一边摇来摇去一边拖长了话音说道。凳子的两侧响起了大家的窃笑声。
可见,如果想用汉语去描述当时的场景,其表达效果与用日语拟声拟态词描写出的感觉之间会出现明显的差别。由于拟声拟态词的出场,一群对战争持叛逆心理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微妙的是,拟声拟态词之感性表达作用的发挥充分利用了日语发音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日语发音中存在着清浊音的对立,清音给人以轻快、小巧、清爽、微弱等感觉,而浊音趋于引起沉重、粗大、粗糙、强硬等感受。④即使是在日本的社会生活中,拟声拟态词的身影也随处可见。例如糕点包装上的宣传语中会带有“ふかふか”等形容词的使用,如“ふかふかの肉饅頭”等;有的商品名称中甚至会直接加入拟声拟态词。可以说,拟声拟态词是最能体现日语表达之感性的词汇系统。
日语副词的感性特征有以下分类(表1)。
由于日语是黏着语,其动词、助词、助动词等都具有黏着性,因此不少助词也具有感性。我们从文学作品等的名称中能轻易地发现相关的例子:影视作品名《花ざかりの君たちへ》中的“へ”表示动作的对象;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名称《それから》中的“から”表示时间的起点;《子供の徴兵検査の日に》中的“に”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おまえ、正しい道を”,某位父亲在给孩子的信中这样写道。不把完整的话语写出来,留下空间让读者去揣摩,这样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感性效果。以这种形式写成的短句更是被频繁使用在具有号召性质的宣传话语中。日语助词的这种使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出现感知上的互动的机能是汉语等语言所没有的,是日语的重要特点之一。
5 如何把握日语的感性表达
(1)平时要注意各种日语副词词汇的积累,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和用法训练。而当我们阅读日本文学作品时,要留心各种副词的灵活运用。
(2)在阅读日本文学作品时,注意关注拟声拟态副词的特征及实践语义,找到学习的典型范例。鉴于现在影视作品的大量出现,不妨多利用影视教材,增强对日语拟声拟态词感性表达的学习感悟。
(3)在实际交流中注意把握机会认真实践,联系日本的民族文化及时代特点阅读相关作品,即把对语言的了解放在对日本文化的认知的大背景中进行解读。
6 结论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日语拟声拟态副词的探讨去认知感性的日语副词表达特征,通过几组对比力求加深日语学习者对日语感性副词词汇的了解。同时也借用了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一些定义对日语表达的感性加以分析,探究日本人的性格结构与其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的微妙关联。然而,由于文章所限,本文仅仅是对日语表达之感性的初探,研究也比较粗浅。有鉴于此,今后还须进一步从文化方面对拟声拟态副词的感性表达功能加以研究。
注释
① [美]考勒斯(Cowles, H. W.).心理语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② 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79.
③ 何建军.日本近现代战争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2.
④ 徐一平.学日语必读丛书——副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77.
关键词 日语表达 感性特征 副词词汇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8.075
Japanese Emotional Expression Analysis
——Take Onomatopoeia as an example
LIU Ch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Literatur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Abstract: People can get information about each other's ideological activities activities from the language, you can also take the pulse of their emotions. The vocabulary is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transfer of such information, the paper of Japanese adverbs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Japanese expression of emotional factors. This article lists the relevant examples of Onomatopoeia and emotional adverbs, which studies and propo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Japanese practice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to this view.
Keywords: Japanese expression; perceptual characteristics; adverbs vocabulary
1 问题的提出
所谓语言表达的感性特征,是指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随之而产生相应的情感触动,是语言的一种衍生功能。日语表达的感性特征可以说与其表达时所采用的词汇密切相关。在日语的实际运用中,我们不难发现,日语的副词、特别是拟声拟态词饱含着日本人所特有的情感,充溢着能激起对方听觉热情的形象语感。正是由于这种特点,使得人们对日语对话交流的倾听成为了一种享受。
从“听”这样的音声角度来探讨日语的情感表达是一种新的尝试,新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没有把对语言的研究作为了解人们深邃思想的途径,而主要是强调怎样通过“音声”去认知语言行为中潜藏的感性。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在其《言语行为》一书中表示,语言不是一个充斥着规则和表征的复杂心理结构,而是一种言语行为。①行为应该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因此,其理论对感性的日语表达之研究及对日语的学习和应用仍具有现实意义。
2 心理语言学原理与日语表达之感性特征
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被称为心理语言学。在研究日语表达的感性特点时,有必要提及心理语言学的某些理论。现代实验心理学之父威廉·冯特曾试图揭示人类在注意和记忆等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共有特征,认为这些特征会影响语言的产出和理解。众所周知,日本文字的创造与汉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习者如果对汉语非常熟悉,具备快速信息处理能力的话,在接触到与汉语词汇具有某些相似性的日语词汇时就会下意识地调动汉语习得中的记忆加以理解和处理,比如日语中的汉字词汇。
日语词汇中拟声拟态词的感性表达特征突出,情感效果显得尤其强烈,语感鲜明,或柔和甜美或刚劲有力,或排列工整或褒贬分明。相比之下,英语这种拼音文字在语感方面的象征能力则显得较弱,词汇的韵律感也没有日语词汇的强。
根据心理语言学的原理,日语表达之感性特征强烈的原因与复杂的感性认知相关,同时也与语言理解过程和语言经验密切相关。按照现有的研究推测,由听觉或视觉获得的信息通过神经传导通路投射到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经过Broca区和Wernicke区等语言高级中枢,形成丰富多彩的思维联想活动和语言形象;同时激发Papez回路等情绪系统,产生出情感体验。在这个情感认知过程中,人们会很容易调动潜意识中的听觉神经去获取语言交流中的情感信息。下面我们通过一些词例来分析比较日语拟声拟态词汇中的感性因素,了解词汇感性与音声的关系(图1、2、3)。
3 日本人的性格特征与日语表达的感性关系
从不同民族使用的语言的特征中可以大致推测出其性格特征。大和民族亦然。日本著名学者和辻哲郎在他的《风土》一书中将日本人的性格比作台风。通过这位学者对大和民族性格的刻画,人们可以知道大和民族是一个情绪型的民族,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精神结构中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缺陷。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认定日本人在精神年龄上“只是个十二岁的小孩”,恐怕与这种台风性格不无关系。②和辻哲郎的评价对认知日语的感性特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据有关语言学家说汉语是较理性的语言,而日语则是较感性的语言。这意味着,我们能更多更深地从日语表达中体会到与其相应的情感百态。尽管佐藤春夫说过大和民族“是一个既无思想又无哲学的民族”,可是这也意味着日本人倾向于以源于自然之本能的方式遣词造句,将感性词汇发挥到极致,从而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日语所营造的感性意境。
名词“静寂” 图1
副词“ふわふわ”
图2
副词“ぽかぽか”
图3
4 语言学概念的日语感性表达形式
基于语言学中的日语词汇使用规律,副词作为一种感性表达的绝佳方法,在日语口语中被广泛使用着。日本人常常只需运用一个副词便能完成本来需要一句话才可以明确传达出情感的过程,如表达“果然是这样啊!”这种感叹时,最好的词有“やっぱり”;作为表示感谢的话有“いつも”,通常用于说话者自言自语的确认有“まさか”、“なるほど”等,非常丰富。诸如此类,日语的情感副词能准确表达各种情绪、心境下的语气,其功能可见一斑。
拟声拟态词是日本人模仿万物灵动的敏锐表现。日语的拟声拟态词在表意的那一刻行声意俱全,可以迫使人们在思维的版图中描绘出具体的画面,而汉语副词的语感大多趋于理性而冷静。新井纪一的战争文学作品《怒れる高村軍曹》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宮崎はからだをくねくねと曲げて揺さぶりながら長く語尾をひつぱつて云つた。腰掛の両側からくすくすと笑ひ声が起こつた。”③
译:宮崎弯曲扭动着身体,一边摇来摇去一边拖长了话音说道。凳子的两侧响起了大家的窃笑声。
可见,如果想用汉语去描述当时的场景,其表达效果与用日语拟声拟态词描写出的感觉之间会出现明显的差别。由于拟声拟态词的出场,一群对战争持叛逆心理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微妙的是,拟声拟态词之感性表达作用的发挥充分利用了日语发音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日语发音中存在着清浊音的对立,清音给人以轻快、小巧、清爽、微弱等感觉,而浊音趋于引起沉重、粗大、粗糙、强硬等感受。④即使是在日本的社会生活中,拟声拟态词的身影也随处可见。例如糕点包装上的宣传语中会带有“ふかふか”等形容词的使用,如“ふかふかの肉饅頭”等;有的商品名称中甚至会直接加入拟声拟态词。可以说,拟声拟态词是最能体现日语表达之感性的词汇系统。
日语副词的感性特征有以下分类(表1)。
由于日语是黏着语,其动词、助词、助动词等都具有黏着性,因此不少助词也具有感性。我们从文学作品等的名称中能轻易地发现相关的例子:影视作品名《花ざかりの君たちへ》中的“へ”表示动作的对象;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名称《それから》中的“から”表示时间的起点;《子供の徴兵検査の日に》中的“に”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おまえ、正しい道を”,某位父亲在给孩子的信中这样写道。不把完整的话语写出来,留下空间让读者去揣摩,这样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感性效果。以这种形式写成的短句更是被频繁使用在具有号召性质的宣传话语中。日语助词的这种使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出现感知上的互动的机能是汉语等语言所没有的,是日语的重要特点之一。
5 如何把握日语的感性表达
(1)平时要注意各种日语副词词汇的积累,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和用法训练。而当我们阅读日本文学作品时,要留心各种副词的灵活运用。
(2)在阅读日本文学作品时,注意关注拟声拟态副词的特征及实践语义,找到学习的典型范例。鉴于现在影视作品的大量出现,不妨多利用影视教材,增强对日语拟声拟态词感性表达的学习感悟。
(3)在实际交流中注意把握机会认真实践,联系日本的民族文化及时代特点阅读相关作品,即把对语言的了解放在对日本文化的认知的大背景中进行解读。
6 结论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日语拟声拟态副词的探讨去认知感性的日语副词表达特征,通过几组对比力求加深日语学习者对日语感性副词词汇的了解。同时也借用了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一些定义对日语表达的感性加以分析,探究日本人的性格结构与其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的微妙关联。然而,由于文章所限,本文仅仅是对日语表达之感性的初探,研究也比较粗浅。有鉴于此,今后还须进一步从文化方面对拟声拟态副词的感性表达功能加以研究。
注释
① [美]考勒斯(Cowles, H. W.).心理语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② 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79.
③ 何建军.日本近现代战争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2.
④ 徐一平.学日语必读丛书——副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