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训练中的语感效应与思维定势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q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语感;思维定势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38—02
  
  要实现高效的阅读.主要在于对语感和思维的训练,而阅读技巧是次要方面。语感训练解决的是对信息接受和加工的问题.目的是从根本上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的有机结合。因此,语感和思维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是根本,解决了这个问题.阅读效率也就提高了。
  
  一、语感的含义及其特征
  
  语感是语言学习者对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敏感反应.反映了学习者对语言信息刺激的敏锐程度。语感是以感性为特征,是一种与有着逻辑思维的理性相统一的领悟和意会语言的能力。语感具有直觉性和超语言性。本质是“悟”,即我们常说的意会能力。许多语言专家强调语感的重要性.其实语感就是在大量接触和使用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直觉思维而达到的对语言的认识。当代美国语言学家Chomskv(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直觉能下意识地自觉识别和理解句子,并创造生成句子,没学过语法的人可以凭感觉和多次接触语言材料而体会语言的含义。
  
  二、语感形成的原理
  
  儿童早期是在反复感知、熟悉语音语调的基础上学会母语的。其原理是语调、节奏、语流对大脑的反复刺激.并在特定的神经元上留下“声音映象”,这样被感知的语言自然而然地被不断存储在记忆仓库里。人一呱呱坠地,就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在反复感受母语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培养了语句生成能力.逐渐形成了语感。这就体现了语感形成的原理。
  
  三、语感与阅读的关系
  
  阅读是培养语感和体现语感的最佳途径。速读和有声朗读是有区别的。有声朗读作为培养语感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音义结合.是一种相当复杂的音义同步感知的过程。其过程是:朗读时阅读者同时将输入的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转换为意义符号.大脑产生一系列活动,如思维、判断、推理.大脑中的语言机制以特定的方式.将信息以语音流或文字链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备随时提取,其媒介仍然是语感。在速读中,阅读速度与眼球移动是成正比的。速读增大了单位时间内的阅读信息量,也限制了心译和默诵的过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母语的介入。
  
  四、语感与思维定势的关系
  
  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形成语言习惯、获得语感的关键时期,这时学习者的语音基础尚薄弱.正确的语音输入有利于学生习得准确的语言,并在大脑中枢神经网中形成习惯反射动作,即“思维定势”。因此,思维定势就是指先前经验会影响后来的分析和判断活动。思维定势只有在输入新信息的时候才显示出来。违背语言和思维规律的思维定势会阻碍或误导语感的形成。在阅读训练中产生负效应。因此,在英语学习中会怎样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呢?一是要注重第一感知:二是要注意复习与归纳:三是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由于思维定势的形成。学生对一般语法规则掌握得较好。但对特殊语法规则就难以记住了,因而导致了负迁移的产生。针对这种情况.要正确处理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我们知道“too…to”是个否定概念.并把它牢牢地记在大脑中。依照这个思维定势去阅读其他类似的句子.如“He is tooeager to know about it.如果把其中的“too…to”当成否定含义.则会发生理解错误。其实这里的“too…to”不再是固定句型了.too相当于very mileh.此句相当于“He iseager to know about it very much”。这就是思维定势对语感产生的负效应。可见,“利用语感来接收新的语言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把新结构纳入旧结构.利用已知信息概念来感知未知新信息.来预测新的概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其特点是寻找新旧概念之间的结合点和不同点.把握其结合点.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思维定势带来的正效应.它是一个求同的过程。
  
  五、语感的培养和思维定势的优化
  
  语感培养是基于对语言的反复感知、熟练运用后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遇到相应的刺激便产生反应。它与思维定势的优化过程是一致的,呈现出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段性。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是单词、短语和句型结构,培养语感和优化思维定势应从这三方面入手。
  
  1.从词的复现率和功能词的习惯搭配入手。一般来讲.一个人拥有的词汇有接触性词汇、领会性词汇、记忆性词汇、使用性词汇。这四类词汇是相互包容的关系.前三类一般应达到识记,后一类要达到熟练运用。一方面,从识记角度来看,英语学习者应识记8000个左右的词汇.如果能超出8000个,就能充分满足阅读量。这就要求学习者要反复听读,经常阅读英语材料。另一方面,从复用角度看,学习者要经常运用最常见词(大约2500个)和次常见词(大约4500个)的特殊用法和习惯搭配。因为词是有生命力的,不是孤立的,所以要在词与词的联系即搭配上多下工夫。
  
  2.从短语动词和习惯用语入手。这些词在英语中非常活跃,而且包含着许多约定俗成的含义.英语学习者一定要记住它们。例如,“Sometimes boys and girls goDutch 0n dates”,此句中的goDutch如果仅从单词的表面含义上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各人各付各人的账”。
  
  3.从各种句型结构入手。判断、推理只能以句子为基本形式。所谓“用英语思考”也是指用英语句型去思考,而不是从形式上逐词肢解句子。因此。培养语感和优化思维模式要掌握好各种句型结构。
  
  4.从意群入手。在阅读过程中.将句子按意群分割成几个较大单位,能大幅度地扩大视域和提高阅读速度。如“It is far fromme to do anything to hurt you”被分割为两个板块.即“It is far fromme”和“to do anything to hurtyou”。这种大跨度的阅读方式完全依赖于已有的语感。意群的组块越大,眼球移动的速度就越快.阅读的速度自然会提高。这时阅读完全进入一种“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境地。
   以上三个方面是点(词汇、短语)线(句型)面(意群)相结合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培养语感和优化思维定势的基础。否则,谈语感和思维定势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语感的培养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关键.它的强有力的物质后盾是熟练的语言知识和相关的文化背景,抓住了这个核心,也就掌握了学习英语的方法。同时,英语阅读中对语感的培养及思维定势的优化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它们是实现高效阅读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利用龙血树产脂部位获得的真菌菌株和细菌菌株共同转化龙血树白木质,形成了木质成分中原来没有的黄酮类化合物,表明龙血树体内存在着一类能被转化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龙血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的排球教学方法与观念也发生了不同的改变,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一味地对学生做出强硬要求,应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
应用按氢分类的分子电距矢量(H-MEDV)对蒙椴树叶挥发油的45种组分的气相色谱保留时间(tR)进行了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QSRR)的研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的模型(M1)相关系
针对高职化工类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从选题、难易度、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实践性和应用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种适合高职化工类毕业设计的新模式.
通过研究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碳源、氮源、磷源的消耗,pH、电导率的变化,以及细胞的生长、胞内外蛋白质含量和次生代谢产物苯乙醇苷、总黄酮和多糖合成的情况,掌握了细胞生
应用水、乙醇和硫酸铵三者形成双水相系统,并利用黄酮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要大于水中的溶解度,以脱除其中一些易溶于水和在高浓度乙醇中溶解度低的物质。尝试了不同盐、不同体积比
王国维的文学观念具有十分独特的思想文化意义.西方人类学思想触发了他对文学的深层思考,从而把文学研究导向了关于人的生存意义的叩问,但他并没有盲目地随从,而是回到了本土
摘 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针对目前削球打法无法适应乒乓球的技术发展,已经退出主流打法,成为偏门打法,并且存在渐渐消失的危险,为了让乒乓球打法有更加全面的发展,发展削球打法刻不容缓。从削球打法的历史进程及发展历程、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削球选手技术打法单一,普遍存在主动进攻意识不强,反手环节薄弱,主要依靠搓球或削球,缺少反手进攻的问题。“全方位,无死角”的攻防全面型的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