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抗御今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洪水的斗争中,各地水利专家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各级领导出谋划策,和广大抗洪军民一道,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洪峰,筑起了一道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水利专家,你们辛苦了!
你们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治水经验,不仅能战,而且善战。与洪水作斗争,你们的作用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汛前,你们察看江河湖库堤防,督促水毁工程修复,落实防洪预案,缜密部署,积极备汛。在抗击南北水患斗争中,你们再立新功。从党中央、国务院的宏观决策到每一个重大行动的部署和实施;从水情、汛情测报到洪水科学调度:从巡堤查险到险工险段抢险排险,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展示着你们的智慧。哪里有水利专家,哪里的抗洪军民就吃了定心丸:哪里有水利专家,哪里的抗洪抢险就事半功倍。面对今年如此严重的洪涝灾害,如果没有你们这些有勇有谋的水利专家,就无法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掌握主动。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重大胜利。今年抗洪抢险斗争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科学技术的威力是巨大的,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搞好科教兴水。
指挥员正确的判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依靠一支支善断天脉、水脉的科技奇兵:水文工作者是默默无闻的抢画战洪图第一笔的弄潮人,气象工作者是一群识天律、窥天机、保证抗洪决策者心中有数的把住“天脉”者;技术专家深入前线,既是决策者,又是实践者,既是参谋,又是尖兵;更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尖兵们,他们把实验室里的高、精、尖设备搬到两江战场上,勘测险情,屡建奇功。
从寸滩到三峡再到荆江,从长江支流到大大小小的湖泊水库,凡是有洪魔肆虐的地方,就有水文战士忙碌的身影,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领导、老专家,也有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受责任心的驱使,水边蚊虫叮咬,老鼠、毒蛇乱窜,他们没有退缩:站房被淹,断路、断粮、断水,他们没有怨言,四段制、八段制、逐时制,乃至8月份以来每半小时观测发报,水文观测密度不断加大,他们一丝一毫不懈怠;测高洪流量,测强降雨量,时刻都有生命危险,他们迎险而上。在迎接第六次洪峰的关键时刻,坐镇省防汛指挥部的王生铁副省长向省水文局下达紧急任务,以最快速度作出沙市水位预报,省水文局的专家们深知责任重大:水情预报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到上堤人力、物力的投入,关系到省甚至中央的决策。局长虞志坚领命后,立即召集全局人员迅速摆开了沙市最高洪峰水位预报的战场,他要求:“一定要向全省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决不能有丝毫闪失。”由于预估洪水将要突破原有预报方案的预报范围,他们不得不采用超常规的多种方法反复计算、比较综合。在干流洪水与三峡区间洪水难以准确定位的情况下,先预报出宜昌洪峰流量,然后进行沙市流量增量趋势推算和现实水位相关分析,并与历史记载中多场次洪水相似分析和比较分析,充分考虑清江、沮漳河和宜昌至沙市小区间入流的细微影响,不放过洪水变化的任何一个蛛丝马迹。专家们将洪水预报方案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将水雨情数据计算了一遍又一遍。对计算结果又群策群力地一次次会商,最后征求了退休老局长兰学诚和总工程师蔡贤儒的意见后,达成了一致预报,于8月16日21时将正式预报单送达省防汛指挥部:第六次洪峰水位45.20米。他们提前一天,以预报值与实测值仅差0.02米的结果逮住了“世纪洪魔”。
8月19日,武汉获悉:两天后武汉关将出现今年入汛以来的最高水位29.47米,这一次次警报都是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拉响的。这里每天要预报出长江沿线17个主要水文站未来5天内的水位涨落,分别传给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和抗洪前线。
进入汛期,降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长江水位的涨落。而水文气象预报如果只停留在大雨或中雨这个程度还远远不够,必须告诉人们到底会降多少毫米水,而这种预报国内还不具备这种条件,通过与丹麦国家气象局协议,由水文气象预报处的两位技术人员,先后飞赴哥本哈根,把影响长江流域降水的主要因素告诉每秒可运算100多亿次的巨型机,每天通过这台巨型机为长江防汛提供降水预报。有了这个数据,再根据来水情况,先对上游寸滩做出预测,以此为起点,依次推算下一个水文站的水位,但是预测第六次洪峰时,算到武汉突然遇到梗阻,因为它不仅考虑上游因素还要考虑汉江来水和鄱阳湖的顶托两个因素。专家们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武汉关的水位变化趋势,采用了两种方案同时预报:一种是几代科学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教授级高工葛守西根据现代控制理论潜心设计的。然后结合区间降水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
隔河岩水库1987年破土动工,1998年5月主体工程才通过国家验收,没想到水库刚一建成就立奇功。汛期中,在湖北宜都与长江汇合的清江流量达到了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每10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就能使长江沙市段水位上涨6-10厘米。清江隔河岩水库最高蓄水水位200米,面对长江防汛的严峻形势,“老水利”、老专家与领导们一起紧急会商,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也火速赶到隔河岩水库,经过反复测量、推敲、论证,最后确定:水库的限值水位可争取到204米。第四次洪峰过境时,隔河岩水库水位接近202米,第六次洪峰过境时,水库挡洪水位高达203.85米,距极限值仅差15厘米。整个汛期隔河岩水库接受省防指25道命令科学蓄洪,在峰连峰的间隙中,抓住时机迅速泄洪,一次次成功地将清江洪峰与长江洪峰交错而过,有效地降低了荆江的水位,为长江防汛作出了重要贡献。
8月初,省防指派往荆江抗洪前线50名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参与或独立处理大小险情50多处、重大险情40多处,在长江抗洪斗争中发挥着排险、整险的重要作用。这批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和省水利厅及直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有博士、硕士,他们在荆江分洪区208.38公里圩堤和虎西备蓄区38.5公里的虎西干堤上,参与了13个乡、镇、场,26个堤防段的抗洪斗争。公安县扬厂镇南王洲长江村五组堤段出现洞径30厘米、泥沙不断向上翻涌的浑水漏洞,季庆辉、张运建、李名中等3名工程师火速赶往现场,确定了堤外抛土压盖、堤内围井反滤、蓄水反压的技术方案,并及时指导实施,终使险情化险为夷。藕池镇杨林寺安全圩堤出现大面积脱坡后,长江委的彭劳生、邹启新和水利工程二处的丁宁川遇险不乱,迅速制定抢险方案,并和当地领导一起指挥800名解放军指战员奋战三天三夜,战胜险情,省水文资源局熊敬安工程师主动请战,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水下,探明险情,并采取正确措施,及时排除了险情。而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工程技术人员,更是各级指挥机构的重要力量,坚持抗洪抢险41昼夜的枝江市江口镇水利站助理工程师邹开清,因疲劳过度,突发脑溢血,于8月15日1时20分在防汛抗洪岗位上以身殉职,走完了他41个年头的平凡一生。
百万防汛大军中,有一支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尖兵。武汉市勘测设计院的科研人员活跃在龙王庙码头和中华路江堤险段,他们不背麻袋,不挑泥土,而是蹲在防水墙脚鼓捣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精密仪器,对两处大堤在洪水高水位运行期间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防水墙裂缝、地面裂缝等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尖端科学明察秋毫,能测出大堤2-3毫米的变形和位移。按常规,当武汉关水位达到29米,有关险段便需要构筑子堤。而在专家的精确监诊下,虽然武汉关水位居高不下,仍未发现堤段异常,武汉关水位高达29.43米,也未建子堤,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稳定了三镇市民的心。冶金部中南地勘局的科技人员闻险出动,携带价值100多万元的地质雷达、地下管线探测仪、电子听漏液等尖端武器赶到江岸区朱家河附近。探测铁路路基两侧严重渗水,仅用2个小时就查明了渗水原因。保卫了京广大动脉的安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气象卫星、雷达卫星和遥感飞机对受灾地区进行24小时监测,先后制作出了武汉、洞庭湖、九江等重灾区的雷达卫星洪涝淹没分布图。图片和数据通过因特网及时传输给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和国务院,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决策及指挥,提供了科学依据。
湖北省内4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向防汛一线派遣了科技人员1000多人,出动了高精尖设备300多台套。在抗洪抢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们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治水经验,不仅能战,而且善战。与洪水作斗争,你们的作用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汛前,你们察看江河湖库堤防,督促水毁工程修复,落实防洪预案,缜密部署,积极备汛。在抗击南北水患斗争中,你们再立新功。从党中央、国务院的宏观决策到每一个重大行动的部署和实施;从水情、汛情测报到洪水科学调度:从巡堤查险到险工险段抢险排险,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展示着你们的智慧。哪里有水利专家,哪里的抗洪军民就吃了定心丸:哪里有水利专家,哪里的抗洪抢险就事半功倍。面对今年如此严重的洪涝灾害,如果没有你们这些有勇有谋的水利专家,就无法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掌握主动。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重大胜利。今年抗洪抢险斗争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科学技术的威力是巨大的,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搞好科教兴水。
指挥员正确的判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依靠一支支善断天脉、水脉的科技奇兵:水文工作者是默默无闻的抢画战洪图第一笔的弄潮人,气象工作者是一群识天律、窥天机、保证抗洪决策者心中有数的把住“天脉”者;技术专家深入前线,既是决策者,又是实践者,既是参谋,又是尖兵;更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尖兵们,他们把实验室里的高、精、尖设备搬到两江战场上,勘测险情,屡建奇功。
从寸滩到三峡再到荆江,从长江支流到大大小小的湖泊水库,凡是有洪魔肆虐的地方,就有水文战士忙碌的身影,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领导、老专家,也有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受责任心的驱使,水边蚊虫叮咬,老鼠、毒蛇乱窜,他们没有退缩:站房被淹,断路、断粮、断水,他们没有怨言,四段制、八段制、逐时制,乃至8月份以来每半小时观测发报,水文观测密度不断加大,他们一丝一毫不懈怠;测高洪流量,测强降雨量,时刻都有生命危险,他们迎险而上。在迎接第六次洪峰的关键时刻,坐镇省防汛指挥部的王生铁副省长向省水文局下达紧急任务,以最快速度作出沙市水位预报,省水文局的专家们深知责任重大:水情预报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到上堤人力、物力的投入,关系到省甚至中央的决策。局长虞志坚领命后,立即召集全局人员迅速摆开了沙市最高洪峰水位预报的战场,他要求:“一定要向全省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决不能有丝毫闪失。”由于预估洪水将要突破原有预报方案的预报范围,他们不得不采用超常规的多种方法反复计算、比较综合。在干流洪水与三峡区间洪水难以准确定位的情况下,先预报出宜昌洪峰流量,然后进行沙市流量增量趋势推算和现实水位相关分析,并与历史记载中多场次洪水相似分析和比较分析,充分考虑清江、沮漳河和宜昌至沙市小区间入流的细微影响,不放过洪水变化的任何一个蛛丝马迹。专家们将洪水预报方案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将水雨情数据计算了一遍又一遍。对计算结果又群策群力地一次次会商,最后征求了退休老局长兰学诚和总工程师蔡贤儒的意见后,达成了一致预报,于8月16日21时将正式预报单送达省防汛指挥部:第六次洪峰水位45.20米。他们提前一天,以预报值与实测值仅差0.02米的结果逮住了“世纪洪魔”。
8月19日,武汉获悉:两天后武汉关将出现今年入汛以来的最高水位29.47米,这一次次警报都是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拉响的。这里每天要预报出长江沿线17个主要水文站未来5天内的水位涨落,分别传给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和抗洪前线。
进入汛期,降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长江水位的涨落。而水文气象预报如果只停留在大雨或中雨这个程度还远远不够,必须告诉人们到底会降多少毫米水,而这种预报国内还不具备这种条件,通过与丹麦国家气象局协议,由水文气象预报处的两位技术人员,先后飞赴哥本哈根,把影响长江流域降水的主要因素告诉每秒可运算100多亿次的巨型机,每天通过这台巨型机为长江防汛提供降水预报。有了这个数据,再根据来水情况,先对上游寸滩做出预测,以此为起点,依次推算下一个水文站的水位,但是预测第六次洪峰时,算到武汉突然遇到梗阻,因为它不仅考虑上游因素还要考虑汉江来水和鄱阳湖的顶托两个因素。专家们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武汉关的水位变化趋势,采用了两种方案同时预报:一种是几代科学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教授级高工葛守西根据现代控制理论潜心设计的。然后结合区间降水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
隔河岩水库1987年破土动工,1998年5月主体工程才通过国家验收,没想到水库刚一建成就立奇功。汛期中,在湖北宜都与长江汇合的清江流量达到了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每10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就能使长江沙市段水位上涨6-10厘米。清江隔河岩水库最高蓄水水位200米,面对长江防汛的严峻形势,“老水利”、老专家与领导们一起紧急会商,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也火速赶到隔河岩水库,经过反复测量、推敲、论证,最后确定:水库的限值水位可争取到204米。第四次洪峰过境时,隔河岩水库水位接近202米,第六次洪峰过境时,水库挡洪水位高达203.85米,距极限值仅差15厘米。整个汛期隔河岩水库接受省防指25道命令科学蓄洪,在峰连峰的间隙中,抓住时机迅速泄洪,一次次成功地将清江洪峰与长江洪峰交错而过,有效地降低了荆江的水位,为长江防汛作出了重要贡献。
8月初,省防指派往荆江抗洪前线50名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参与或独立处理大小险情50多处、重大险情40多处,在长江抗洪斗争中发挥着排险、整险的重要作用。这批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和省水利厅及直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有博士、硕士,他们在荆江分洪区208.38公里圩堤和虎西备蓄区38.5公里的虎西干堤上,参与了13个乡、镇、场,26个堤防段的抗洪斗争。公安县扬厂镇南王洲长江村五组堤段出现洞径30厘米、泥沙不断向上翻涌的浑水漏洞,季庆辉、张运建、李名中等3名工程师火速赶往现场,确定了堤外抛土压盖、堤内围井反滤、蓄水反压的技术方案,并及时指导实施,终使险情化险为夷。藕池镇杨林寺安全圩堤出现大面积脱坡后,长江委的彭劳生、邹启新和水利工程二处的丁宁川遇险不乱,迅速制定抢险方案,并和当地领导一起指挥800名解放军指战员奋战三天三夜,战胜险情,省水文资源局熊敬安工程师主动请战,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水下,探明险情,并采取正确措施,及时排除了险情。而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工程技术人员,更是各级指挥机构的重要力量,坚持抗洪抢险41昼夜的枝江市江口镇水利站助理工程师邹开清,因疲劳过度,突发脑溢血,于8月15日1时20分在防汛抗洪岗位上以身殉职,走完了他41个年头的平凡一生。
百万防汛大军中,有一支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尖兵。武汉市勘测设计院的科研人员活跃在龙王庙码头和中华路江堤险段,他们不背麻袋,不挑泥土,而是蹲在防水墙脚鼓捣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精密仪器,对两处大堤在洪水高水位运行期间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防水墙裂缝、地面裂缝等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尖端科学明察秋毫,能测出大堤2-3毫米的变形和位移。按常规,当武汉关水位达到29米,有关险段便需要构筑子堤。而在专家的精确监诊下,虽然武汉关水位居高不下,仍未发现堤段异常,武汉关水位高达29.43米,也未建子堤,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稳定了三镇市民的心。冶金部中南地勘局的科技人员闻险出动,携带价值100多万元的地质雷达、地下管线探测仪、电子听漏液等尖端武器赶到江岸区朱家河附近。探测铁路路基两侧严重渗水,仅用2个小时就查明了渗水原因。保卫了京广大动脉的安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气象卫星、雷达卫星和遥感飞机对受灾地区进行24小时监测,先后制作出了武汉、洞庭湖、九江等重灾区的雷达卫星洪涝淹没分布图。图片和数据通过因特网及时传输给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和国务院,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决策及指挥,提供了科学依据。
湖北省内4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向防汛一线派遣了科技人员1000多人,出动了高精尖设备300多台套。在抗洪抢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