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陡河电厂李家峪灰场生态治理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以生态方法实现灰场和废弃冲灰水的综合利用治理,选择耐盐碱耐干旱植物适时种植,及时浇灌积沉的冲灰水,灰场表面形成植被覆盖,同时加强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使植物以强劲的根系固定灰粉,以其茎叶挡强风的侵蚀,从而利用植物的自身作用达到治理灰尘污染,改善灰场周边环境的目的,生态治理既可有效地控制灰渣污染,又可形成一定的绿色收益,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关键词】灰场污染;生态法治理;后期管理;绿色环保
【中图分类号】X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04-01
陡河发电厂李家峪灰场地处开平区双桥乡李家峪村,建成于1983年,1984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灰场面积为2.82km2,容积6800万fn3,现已储灰3247万一,灰面标高85m,灰面面积250万rn2约合3753亩,每年排放到灰场的灰、渣约200多万吨。
1、主要生态治理方案的确定与实施
1.1 种植防护林带
灰场植树是陡河发电厂李家峪灰场综合治理9项工程之一。治理理念是通过种植具有抗旱、抗沥涝浸泡、抗病虫害的树木,取得防尘效果,满足灰场防尘要求。要求种植的树木适用于运行、中转和期满灰场的扬尘治理并且不影响电厂的事故排灰和粉煤灰综合利用。树木经过一定时期的生长,既有效解决灰场扬尘污染,又绿化、美化灰场环境,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确定适合的树种,首先对灰场灰样进行成份分析、PH值测试。粉煤灰中的微量元素对养分的转化代谢起到激发作用,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其中粉煤灰磷、钾的含量比一般土壤含量高,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冲灰水经过在灰场中的存放,离子之间要进行一些化学反应,酸碱度逐渐降低,符合农用灌溉水标准,可以用来浇灌树木。根据灰份分析、PH值检测结果和以往在灰场内的树木种植的实验效果,经过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家论证,与园林专业设计人员一起设计共同确定方案及防尘林带布置图,选择耐盐碱、抗干旱耐涝、速生性强的乔木北国柳和白腊。苗木高度1.5m以上,直径2--2.5cm乔木株行距均为1.5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灰场内共布置主林带、副林带、环形林带等林带类型。主林带方向与2#副坝平行,林带宽25m,间距40m,林带树种以北国柳为主,为防治病虫害间种两条白腊林带。副林带方向与主林带垂直,林带宽度25m,间距lOOm,副林带与主林带交接处,留出10m宽防火间距。树木栽种时,密切关注栽种质量,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栽种树坑以0.4m见方为宜,苗木垂直放置树坑中央,周围应用灰掩埋踩实,低于灰面2cm左右,树苗栽种后及时利用冲灰水灌溉浇透。为保证灌溉质量,可采用分片筑坝的形式,确保每棵树苗浇透。通过实践,树苗种植的季节以早春、晚秋为宜。通过观察发现,由于粉煤灰具有保水性差的特性,秋季种植树木成活率高、长势良好,春季种植树木稍差,扦插苗在灰场相对缺水的条件下成活率较低,不宜采用。
1.2 灰场覆土
树木生长需要时间,为了立竿见影的抑制灰场扬尘,灰场治理方案之一就是在靠近2号付坝(坝体外为宋家峪、韩家哨村)约300m宽,25万fn2的区域内覆土,覆土厚度约40mm。为了防止覆土层被灰水淹没,在覆土区域外砌筑了长1650m的土灰结合坝,即坝体最外层用草袋装土砌筑,内部用编织带装灰砌筑,即节约资金又能达到隔绝灰水的作用。另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灰场东南端与甘雨沟村隔山相邻区域治理方案进行了修改,由于此区域浇树管网敷设较少且水压偏低,灰面扬尘情况为严重,为尽快解决扬尘问题,其行之有效而且效果明显的方法是采用灰面覆土,故采取了10万m2区域内覆土的方式进行治理。覆盖用土采用机械运输至现场,人工铺平。覆土厚度不小于40mm,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施工期间对已覆土区域二次破坏。为了保护覆土层不被破坏,经陡河厂设备部和实业公司有关人员多次讨论,确定将覆土区域内栽种树木改为栽种沙棘。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具有耐水湿、抗盐碱、抗干旱、耐瘠薄等优良性状,就其本身生物学物性而言,有一定的适应灰场水湿、碱性强、土壤肥力差等不良条件的能力,第二,沙棘根蘖能力强,四年后,沙棘即可通过根系,在四周2-3m内萌蘖新植株。第三,沙棘平茬后,自然萌生、萌蘖能力强,易更新复壮,对灰场治理有较大适应性和可塑性,是一種一劳永逸的生物治理方法,沙棘苗木较其他能在灰场生长的苗木价格低,种植方法简单,易掌握操作。因其枝上长有尖刺,能有效的防止人畜危害,成林后好管理,无需补植。所以在同样的治理效果下,降低了治理成本。沙棘按技术要求栽种后,在15-30天内可分辩成活情况,根据沙棘的生物学物性及栽植地的实际条件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单株造林成活率不低于75%,丛造林成活率不低于85%。李家峪灰场沙棘当年成活率在85%以上。
2、灰场生态治理后的维护
灰场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如何保护、保持治理效果也是一项不断完善的课题。从现有的情况看,灰场覆土区域完全起到了防尘、抑尘作用,达到了预期效果。植树区域(包括补种树木)种植树木长势好,整体效果明显。在后期管理中涉及树木的定期浇灌、修剪、看护,树木病虫害防治、打药,冬季防火等多项工作。其中、树木浇灌、病虫害防治和冬季防火尤为重要。由于粉煤灰的保水性差,一旦缺水,树木生长势必造成影响,因此在树木早期生长过程中,适时灌溉必不可少。病虫害防治是树木养护中较为重要的手段和内容。我国北方苗木防治病虫害的易发于4、5、8、9月份,因此根据灰场病虫害的特征,适时喷洒食心必杀、灭幼脲、锐杀、食心绝杀、定蛛五种农药。食心必杀、定蛛农药是拟虫菊酯类杀虫剂,加入了渗透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对树木上的桃小食心虫、梨木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冬季随着天气转凉,树木、杂草枯萎,灰场的防火形势日益严峻,灰场防火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一旦发生较大型的火灾,极有可能将治理成果毁于一旦。本着“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进入秋、冬季后,对灰场坝体、灰场周围干枯杂草搞好计划烧除,在点烧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采取得力的防控措施,落实好点烧队伍和看守人员,确保点烧的质量和安全,形成防火带。组建消防护林巡逻队,负责林区防火宣传和巡防,防人为纵火,防因烧纸、焚烧枯草、取暖、做饭飞火等因素导致的火情、并负责初始火险扑救。同时完善防火器材,为护林巡逻队员配置必要的通讯工具以及灭火时使用的防火、防毒面具、消防斧、伐木钜、风力灭火机等。
李家峪灰场的生态治理工程,自2007年至今,已历经三年多的时间,期间,领导们的高度关心与重视,电厂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使治理效果日益显现,周边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陡电人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创造了一个精品工程,一个绿色工程,全力以赴索住“灰龙”。如今,李家峪灰场已完成灰面覆土35万平方米,敷设浇树管网22000m,种植沙棘100万株,植树60万余棵,形成了2500多亩的防护林带,使绿化面积达250多万m2,昔日灰尘飞扬的灰场已变成一片天然林场。
【关键词】灰场污染;生态法治理;后期管理;绿色环保
【中图分类号】X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04-01
陡河发电厂李家峪灰场地处开平区双桥乡李家峪村,建成于1983年,1984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灰场面积为2.82km2,容积6800万fn3,现已储灰3247万一,灰面标高85m,灰面面积250万rn2约合3753亩,每年排放到灰场的灰、渣约200多万吨。
1、主要生态治理方案的确定与实施
1.1 种植防护林带
灰场植树是陡河发电厂李家峪灰场综合治理9项工程之一。治理理念是通过种植具有抗旱、抗沥涝浸泡、抗病虫害的树木,取得防尘效果,满足灰场防尘要求。要求种植的树木适用于运行、中转和期满灰场的扬尘治理并且不影响电厂的事故排灰和粉煤灰综合利用。树木经过一定时期的生长,既有效解决灰场扬尘污染,又绿化、美化灰场环境,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确定适合的树种,首先对灰场灰样进行成份分析、PH值测试。粉煤灰中的微量元素对养分的转化代谢起到激发作用,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其中粉煤灰磷、钾的含量比一般土壤含量高,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冲灰水经过在灰场中的存放,离子之间要进行一些化学反应,酸碱度逐渐降低,符合农用灌溉水标准,可以用来浇灌树木。根据灰份分析、PH值检测结果和以往在灰场内的树木种植的实验效果,经过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家论证,与园林专业设计人员一起设计共同确定方案及防尘林带布置图,选择耐盐碱、抗干旱耐涝、速生性强的乔木北国柳和白腊。苗木高度1.5m以上,直径2--2.5cm乔木株行距均为1.5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灰场内共布置主林带、副林带、环形林带等林带类型。主林带方向与2#副坝平行,林带宽25m,间距40m,林带树种以北国柳为主,为防治病虫害间种两条白腊林带。副林带方向与主林带垂直,林带宽度25m,间距lOOm,副林带与主林带交接处,留出10m宽防火间距。树木栽种时,密切关注栽种质量,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栽种树坑以0.4m见方为宜,苗木垂直放置树坑中央,周围应用灰掩埋踩实,低于灰面2cm左右,树苗栽种后及时利用冲灰水灌溉浇透。为保证灌溉质量,可采用分片筑坝的形式,确保每棵树苗浇透。通过实践,树苗种植的季节以早春、晚秋为宜。通过观察发现,由于粉煤灰具有保水性差的特性,秋季种植树木成活率高、长势良好,春季种植树木稍差,扦插苗在灰场相对缺水的条件下成活率较低,不宜采用。
1.2 灰场覆土
树木生长需要时间,为了立竿见影的抑制灰场扬尘,灰场治理方案之一就是在靠近2号付坝(坝体外为宋家峪、韩家哨村)约300m宽,25万fn2的区域内覆土,覆土厚度约40mm。为了防止覆土层被灰水淹没,在覆土区域外砌筑了长1650m的土灰结合坝,即坝体最外层用草袋装土砌筑,内部用编织带装灰砌筑,即节约资金又能达到隔绝灰水的作用。另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灰场东南端与甘雨沟村隔山相邻区域治理方案进行了修改,由于此区域浇树管网敷设较少且水压偏低,灰面扬尘情况为严重,为尽快解决扬尘问题,其行之有效而且效果明显的方法是采用灰面覆土,故采取了10万m2区域内覆土的方式进行治理。覆盖用土采用机械运输至现场,人工铺平。覆土厚度不小于40mm,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施工期间对已覆土区域二次破坏。为了保护覆土层不被破坏,经陡河厂设备部和实业公司有关人员多次讨论,确定将覆土区域内栽种树木改为栽种沙棘。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具有耐水湿、抗盐碱、抗干旱、耐瘠薄等优良性状,就其本身生物学物性而言,有一定的适应灰场水湿、碱性强、土壤肥力差等不良条件的能力,第二,沙棘根蘖能力强,四年后,沙棘即可通过根系,在四周2-3m内萌蘖新植株。第三,沙棘平茬后,自然萌生、萌蘖能力强,易更新复壮,对灰场治理有较大适应性和可塑性,是一種一劳永逸的生物治理方法,沙棘苗木较其他能在灰场生长的苗木价格低,种植方法简单,易掌握操作。因其枝上长有尖刺,能有效的防止人畜危害,成林后好管理,无需补植。所以在同样的治理效果下,降低了治理成本。沙棘按技术要求栽种后,在15-30天内可分辩成活情况,根据沙棘的生物学物性及栽植地的实际条件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单株造林成活率不低于75%,丛造林成活率不低于85%。李家峪灰场沙棘当年成活率在85%以上。
2、灰场生态治理后的维护
灰场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如何保护、保持治理效果也是一项不断完善的课题。从现有的情况看,灰场覆土区域完全起到了防尘、抑尘作用,达到了预期效果。植树区域(包括补种树木)种植树木长势好,整体效果明显。在后期管理中涉及树木的定期浇灌、修剪、看护,树木病虫害防治、打药,冬季防火等多项工作。其中、树木浇灌、病虫害防治和冬季防火尤为重要。由于粉煤灰的保水性差,一旦缺水,树木生长势必造成影响,因此在树木早期生长过程中,适时灌溉必不可少。病虫害防治是树木养护中较为重要的手段和内容。我国北方苗木防治病虫害的易发于4、5、8、9月份,因此根据灰场病虫害的特征,适时喷洒食心必杀、灭幼脲、锐杀、食心绝杀、定蛛五种农药。食心必杀、定蛛农药是拟虫菊酯类杀虫剂,加入了渗透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对树木上的桃小食心虫、梨木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冬季随着天气转凉,树木、杂草枯萎,灰场的防火形势日益严峻,灰场防火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一旦发生较大型的火灾,极有可能将治理成果毁于一旦。本着“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进入秋、冬季后,对灰场坝体、灰场周围干枯杂草搞好计划烧除,在点烧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采取得力的防控措施,落实好点烧队伍和看守人员,确保点烧的质量和安全,形成防火带。组建消防护林巡逻队,负责林区防火宣传和巡防,防人为纵火,防因烧纸、焚烧枯草、取暖、做饭飞火等因素导致的火情、并负责初始火险扑救。同时完善防火器材,为护林巡逻队员配置必要的通讯工具以及灭火时使用的防火、防毒面具、消防斧、伐木钜、风力灭火机等。
李家峪灰场的生态治理工程,自2007年至今,已历经三年多的时间,期间,领导们的高度关心与重视,电厂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使治理效果日益显现,周边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陡电人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创造了一个精品工程,一个绿色工程,全力以赴索住“灰龙”。如今,李家峪灰场已完成灰面覆土35万平方米,敷设浇树管网22000m,种植沙棘100万株,植树60万余棵,形成了2500多亩的防护林带,使绿化面积达250多万m2,昔日灰尘飞扬的灰场已变成一片天然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