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民间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公开和隐蔽、简单和复杂、制度和随意性相结合等诸多特点,当其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时,将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大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任其在制度化外自由发展,大量的地下资金将会对农村经济产生极大的制约作用和不利影响。
【关键词】 民间金融;金融制度;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农村建设中民间金融的作用
(1)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不足,是解决金融脆弱性从而避免金融危机的有效方式。与银行信贷审批及办理担保等手续相比,民间金融手续简便、操作灵活、可快捷取得所需资金,对中小企业及农户来说,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民间金融在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农民生活性、生产性支出的需求。(2)民间金融有助于建立市场化利率水平,是稳定金融市场的一支力量。民间金融市场利率不受国家管制,由市场自主形成,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一定时间、空间内的资金供求关系,而且能充分利用其区域内的信息,对交易对象作出全面的判断和选择,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有效地配置了有限的金融资源。这对于国家制定利率政策,调整银行率水平及推动利率市场化具有积极的作用。(3)民间金融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及信息优势。民间金融使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得以重新配置与调剂,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民间金融一般是通过地缘、血缘关系以及人脉、商脉等社会网络关系建立起来,对借款人的信誉、借款人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交往圈都比较熟悉,并且对贷款过程中的风险能够有较及时的了解。(4)民间金融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口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民间金融在促进个体、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吸纳了部分剩余劳动人口,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大有益处。
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
(1)民间借贷的利率失控。目前,我国农村中的民间借贷市场还处于半地下状态,虽然高息借贷是明令禁止的但民间借贷的利率普遍不受约束。民间借贷利率通常是借贷双方之间相互商议决定,其中高息大部分高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有的甚至高出银行利率数倍,部分民间借贷演变为高利贷,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的因素。(2)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困难。民间借贷的自发性和不可控性,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不利于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民间金融机构本来就先天不足,脱离中央银行的监管,业务经营存在不规范,如高息揽存,盲目贷款。对一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限制发展的行业,当投资主体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时,便求助于民间金融来实现投资目的。(3)潜伏风险,影响社会稳定。首先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很强的制度风险。其次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大部分是乡村邻里,亲朋好友等社会小团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其信用域极其有限,资金规模往往很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差。
三、规范和发展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对策
1.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制定民间金融法规。农业本身是个弱质产业,风险比较大,正规金融主体不愿涉足农村金融,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关键在于让内生于农村经济的民间资金准入,打破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限制,从法律法规层面上正式承认农村民间金融,有条件地允许民间金融的合法化,营造宽松的金融竞争环境,扶持和引导发育比较完善运作比较规范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使其成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推进农村金融业产权多元化,增加农村资金的竞争程度。只有放开农村金融市场,放松管制,建立起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民间金融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短缺的局面。
2.加强和规范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将其纳入到国家宏观金融管理体系。政府必须建立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机制,把农村民间金融纳入到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对农村民间金融进行严格规范的监管,从而有效的控制农村民间金融的风险,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农民的需要。
3.引导民间金融机构走商业化的道路,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政府应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各种经济主体,通过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或商业取向的多种所有制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避免对农村民间金融组织进行直接地干预,让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在优胜劣汰中求得发展,既可消除政府官员在直接控制农村金融业而滋生的腐败及其引发的金融风险,也促进了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效益的提高,推动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农民意识。
4.建立农村产权市场,盘活农村资金。
5.建立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刘虹.我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太原大学学报》.2007(1)
[2]高发.中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4)
[3]胡德官.我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述评.《中国农村观察》.2005(5)
【关键词】 民间金融;金融制度;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农村建设中民间金融的作用
(1)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不足,是解决金融脆弱性从而避免金融危机的有效方式。与银行信贷审批及办理担保等手续相比,民间金融手续简便、操作灵活、可快捷取得所需资金,对中小企业及农户来说,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民间金融在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农民生活性、生产性支出的需求。(2)民间金融有助于建立市场化利率水平,是稳定金融市场的一支力量。民间金融市场利率不受国家管制,由市场自主形成,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一定时间、空间内的资金供求关系,而且能充分利用其区域内的信息,对交易对象作出全面的判断和选择,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有效地配置了有限的金融资源。这对于国家制定利率政策,调整银行率水平及推动利率市场化具有积极的作用。(3)民间金融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及信息优势。民间金融使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得以重新配置与调剂,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民间金融一般是通过地缘、血缘关系以及人脉、商脉等社会网络关系建立起来,对借款人的信誉、借款人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交往圈都比较熟悉,并且对贷款过程中的风险能够有较及时的了解。(4)民间金融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口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民间金融在促进个体、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吸纳了部分剩余劳动人口,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大有益处。
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
(1)民间借贷的利率失控。目前,我国农村中的民间借贷市场还处于半地下状态,虽然高息借贷是明令禁止的但民间借贷的利率普遍不受约束。民间借贷利率通常是借贷双方之间相互商议决定,其中高息大部分高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有的甚至高出银行利率数倍,部分民间借贷演变为高利贷,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的因素。(2)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困难。民间借贷的自发性和不可控性,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不利于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民间金融机构本来就先天不足,脱离中央银行的监管,业务经营存在不规范,如高息揽存,盲目贷款。对一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限制发展的行业,当投资主体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时,便求助于民间金融来实现投资目的。(3)潜伏风险,影响社会稳定。首先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很强的制度风险。其次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大部分是乡村邻里,亲朋好友等社会小团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其信用域极其有限,资金规模往往很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差。
三、规范和发展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对策
1.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制定民间金融法规。农业本身是个弱质产业,风险比较大,正规金融主体不愿涉足农村金融,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关键在于让内生于农村经济的民间资金准入,打破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限制,从法律法规层面上正式承认农村民间金融,有条件地允许民间金融的合法化,营造宽松的金融竞争环境,扶持和引导发育比较完善运作比较规范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使其成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推进农村金融业产权多元化,增加农村资金的竞争程度。只有放开农村金融市场,放松管制,建立起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民间金融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短缺的局面。
2.加强和规范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将其纳入到国家宏观金融管理体系。政府必须建立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机制,把农村民间金融纳入到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对农村民间金融进行严格规范的监管,从而有效的控制农村民间金融的风险,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农民的需要。
3.引导民间金融机构走商业化的道路,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政府应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各种经济主体,通过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或商业取向的多种所有制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避免对农村民间金融组织进行直接地干预,让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在优胜劣汰中求得发展,既可消除政府官员在直接控制农村金融业而滋生的腐败及其引发的金融风险,也促进了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效益的提高,推动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农民意识。
4.建立农村产权市场,盘活农村资金。
5.建立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刘虹.我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太原大学学报》.2007(1)
[2]高发.中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4)
[3]胡德官.我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述评.《中国农村观察》.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