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遵循的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总和[1]。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及工业文明后产生的一种新文明形态,相对比而言,生态文明更为有机和系统,将人类的新起点进一步提高,视野进一步开拓,关键点是将人的产生与生活放置于可持续发展的标尺下加以衡量和判断[2]。它是对以往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社会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3],并要求完成“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社会发展目标。此目标的提出,不仅对文明建设体系起到了显著深化巩固的作用,同时亦可促进加强发展科学发展观,奠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基调。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激发文明文化中的变革,促进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和谐全面发展,最终起到加快我国经济稳步健康发展[1]。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之一既为生态文明的成熟发展,一旦生态文明真正成为我国文明源流之一,其必将成为构成决定我国发展道路的指向标元素之一[2]。
1995年国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使全社会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者的物质基础之一既是身体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民健身工作[4]。生态文明不同于人类其他文明,涵盖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等方面建设的生态文明是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因此,建成脉络成熟的生态文明,首先就需要加强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的内容建设。
全民健身工作是当今中国社会体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体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人类文明正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今天,体育也应该以一种新的方式顺应社会发展继续强大发展下去,而生态体育的出现则可以满足这个要求。目前学术界对“生态体育”的概念界定仍未达成一致。但众所周知,生态体育作为生态文明的分支之一,其定义必衍生于生态文明的内涵。通过对文献材料等横观与纵观相结合,笔者较为认同“生态体育”的如下定义,“生态体育是指,体育主体树立生态意识和思维,遵从生态文明的要求,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自身、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三大整体动态和谐。本质为尊重自己,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尊重对手,实现人与人的交往和谐;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双赢[5]”。由以上可知,生态体育的内涵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人与自然的动态和谐
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劳动的摇篮,孕育着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必需品。其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必然与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切割的关联。在当代生态文明形态下,衡量体育健康持久发展的指标之一既其是否起到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因此,保持较高的生态意识,秉承“生态体育”理念,有效改善自然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动态和谐,促使我国体育健康持久发展下去。
二、人与人的动态和谐
生态体育使得人类更多的在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其环境因素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体现体育之和平、友谊、团结的宗旨,因此生态体育起到了凝聚人与人之间纯洁感情的作用,同时更多的促进人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包容。
三、人自身机体的动态和谐
人自身机体的和谐包括生理和谐、心理和谐以及身心和谐三个方面。生态体育在独有丰富内涵的前提下,必然会帮助人类实现具有强壮体魄、健全人格以及两者有机结合的动态和谐状态。
在促进人类进入生态文明形态下的社会的诸多因素中,生态体育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如何使生态体育这一新兴体育形式成熟化,则需要以下三方面的基础建设:
一、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
“以人为本”是生态体育的核心及宗旨。在进行生态体育的基础建设中,应把人的需求作为第一要素,将促进所有体育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努力将生态体育的奠基石打牢打稳。
二、全面形成生态体育意识
生态体育的建设中,重中之重即加强其中的文化建设,包括倡导宣传生态体育的真实价值体现。生态体育意识形成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如果不同政府的教育和健康政策相结合,体育就不能发展”,萨马兰奇如是说。而生态体育的发展更是如此。
三、重视生态管理应用与立法
构成体育发展史新篇章的生态体育,如若想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借助国家立法。通过对发展实践的充分了解和掌握,建立生态体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其最终起到保障生态体育健康发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作用。
生态体育作为一种新的体育形式,在社会向着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形态发展的背景下,如果想能够快速稳定的将中国当代体育内容丰富,体育参与者队伍不断壮大,中国人民体育素质进一步明显提高,最终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然需要坚定“以人为本”宗旨,全面形成生态体育意识,重视生态立法与管理等基础建设工作,使得稳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三大动态和谐,最终促进中国体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下去。(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柏.生态文明视野下体育内涵的再阐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 陈玉忠.论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当代中国体育发展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04)
[3]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20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年6月20日,第十七条
[5] 李文静,刘恒山.生态文明视阈中的现代体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社会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3],并要求完成“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社会发展目标。此目标的提出,不仅对文明建设体系起到了显著深化巩固的作用,同时亦可促进加强发展科学发展观,奠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基调。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激发文明文化中的变革,促进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和谐全面发展,最终起到加快我国经济稳步健康发展[1]。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之一既为生态文明的成熟发展,一旦生态文明真正成为我国文明源流之一,其必将成为构成决定我国发展道路的指向标元素之一[2]。
1995年国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使全社会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者的物质基础之一既是身体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民健身工作[4]。生态文明不同于人类其他文明,涵盖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等方面建设的生态文明是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因此,建成脉络成熟的生态文明,首先就需要加强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的内容建设。
全民健身工作是当今中国社会体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体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人类文明正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今天,体育也应该以一种新的方式顺应社会发展继续强大发展下去,而生态体育的出现则可以满足这个要求。目前学术界对“生态体育”的概念界定仍未达成一致。但众所周知,生态体育作为生态文明的分支之一,其定义必衍生于生态文明的内涵。通过对文献材料等横观与纵观相结合,笔者较为认同“生态体育”的如下定义,“生态体育是指,体育主体树立生态意识和思维,遵从生态文明的要求,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自身、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三大整体动态和谐。本质为尊重自己,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尊重对手,实现人与人的交往和谐;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双赢[5]”。由以上可知,生态体育的内涵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人与自然的动态和谐
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劳动的摇篮,孕育着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必需品。其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必然与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切割的关联。在当代生态文明形态下,衡量体育健康持久发展的指标之一既其是否起到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因此,保持较高的生态意识,秉承“生态体育”理念,有效改善自然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动态和谐,促使我国体育健康持久发展下去。
二、人与人的动态和谐
生态体育使得人类更多的在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其环境因素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体现体育之和平、友谊、团结的宗旨,因此生态体育起到了凝聚人与人之间纯洁感情的作用,同时更多的促进人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包容。
三、人自身机体的动态和谐
人自身机体的和谐包括生理和谐、心理和谐以及身心和谐三个方面。生态体育在独有丰富内涵的前提下,必然会帮助人类实现具有强壮体魄、健全人格以及两者有机结合的动态和谐状态。
在促进人类进入生态文明形态下的社会的诸多因素中,生态体育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如何使生态体育这一新兴体育形式成熟化,则需要以下三方面的基础建设:
一、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
“以人为本”是生态体育的核心及宗旨。在进行生态体育的基础建设中,应把人的需求作为第一要素,将促进所有体育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努力将生态体育的奠基石打牢打稳。
二、全面形成生态体育意识
生态体育的建设中,重中之重即加强其中的文化建设,包括倡导宣传生态体育的真实价值体现。生态体育意识形成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如果不同政府的教育和健康政策相结合,体育就不能发展”,萨马兰奇如是说。而生态体育的发展更是如此。
三、重视生态管理应用与立法
构成体育发展史新篇章的生态体育,如若想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借助国家立法。通过对发展实践的充分了解和掌握,建立生态体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其最终起到保障生态体育健康发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作用。
生态体育作为一种新的体育形式,在社会向着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形态发展的背景下,如果想能够快速稳定的将中国当代体育内容丰富,体育参与者队伍不断壮大,中国人民体育素质进一步明显提高,最终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然需要坚定“以人为本”宗旨,全面形成生态体育意识,重视生态立法与管理等基础建设工作,使得稳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三大动态和谐,最终促进中国体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下去。(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柏.生态文明视野下体育内涵的再阐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 陈玉忠.论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当代中国体育发展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04)
[3]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20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年6月20日,第十七条
[5] 李文静,刘恒山.生态文明视阈中的现代体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