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坠积性肺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患者长期卧床而形成的常见呼吸道并发症[1]。 具有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治疗效果欠佳的特点。由于肺部感染长期不愈,反复发作,成为重症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亡的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而需要引起患者和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认真防治,以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1 主要护理措施
1.1 湿化气道 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支气管及肺泡,达到抗感染,解痉平喘,稀释痰液及扩张支气管等目的[2],因而是臨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使用敏感抗生素和糜蛋白酶雾化吸入, 每日 2~4 次[3], 亦可采用中药雾化吸入,如清金化痰汤、桑杏汤等加减,将中药加水200 m,l煎3 h后,约剩20 m,l温度在30℃左右时,进行雾化吸入, 1 ~2次/d,每次雾化吸入30 min, 7 d为1个疗程,以稀释粘稠的分泌物,易于咳出。
1.2 正确吸痰:对于昏迷患者来说,吸痰是预防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首先要关注室内空气, 适当调节湿度( 60~70%) ,同时应注意保暖,病室温度保持在20℃~24℃。其次吸痰的顺序是:先吸气管内的痰,然后再吸口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顺序不可颠倒;吸痰时操作要轻柔, 插管深度不宜过长, 吸引时负压渐增, 并缓慢向上提升, 左右旋转, 吸引时间不超过 10s 为宜,吸痰时操作要轻柔,插管深度不宜过长,吸引时负压渐增,并缓慢向上提升,左右旋转,吸引时间不超过10 s为宜。另外吸痰管应每日更换1次,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切口局部应定期更换敷料、气管套管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并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或管道堵塞、脱落情况,从而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1.3 翻身拍背:对长期卧床患者, 要帮助翻身及拍背,每 2~3h 一次, 将患者床头摇高30°~45°,半卧位与卧位变换,利于排痰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4]。拍背时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力度应均匀一致,每次3~5 min。通过拍背,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内痰液因振动而产生咳嗽反射,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及深呼吸,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痰液随即咳出。
1.4 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是一种容易、有效的排痰方法,体位引流有时比应用抗生素更重要,采用体位引流,可使呼吸系统分泌物或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气道排出。引流期间配合拍胸、拍背的措施可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气管内的痰液松动脱落排出体外。早期使用体位引流使肺内分泌物及时排出体外,减少了深部吸痰的次数,减少将细菌带人肺内的机会,同时降低了深部感染率。而且体位引流操作简便可行,节省经济费用,临床效果较好[5]。
1.5 口腔护理 进行口腔护理时棉球不可过湿,并注意棉球不可遗留在口腔内,防止误吸。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致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并注意漱口液的选择,一般选用生理盐水,也可以根据pH值选用漱口液,以达到改变口腔酸碱环境,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同时对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指导患者作吞咽功能训练,防止误吸误咽,如有食物滞留口内,鼓励患者用舌头的运动将食物后送以利吞咽。
1.6 健康教育 在坠积性肺炎的防治中,有效控制感染和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是关键。应告知患者勤翻身、拍背的重要性,给患者家属讲解必要的知识、长期卧床患者护理的要点、康复指导,以取得配合,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时要注重合理的营养摄入,应多食高蛋白并加粗纤维的饮食。
2 护理体会
坠积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原因所致肺活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清理出呼吸道。而针对这些易发因素或病理生理改变,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性措施对稳定患者情绪,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坚持完善各项护理操作,并在操作前与患者沟通,使其最大限度获益,从而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这对提高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颖,顾娟.坠积性肺炎的成因及相关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50-51
[2] 锦燕,黄建芬,张正霞.急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雾化吸入选择及其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7): 4.
[3] 朱 玲.实用重症监护[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3) : 195- 196.
[4] 黄玲.老年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防治[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 2006, 4(7): 31-33.
[5] 范长在,马芳,申秀英.高位截瘫患者体位引流防治坠积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护理, 2001, 7(1): 15.
1 主要护理措施
1.1 湿化气道 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支气管及肺泡,达到抗感染,解痉平喘,稀释痰液及扩张支气管等目的[2],因而是臨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使用敏感抗生素和糜蛋白酶雾化吸入, 每日 2~4 次[3], 亦可采用中药雾化吸入,如清金化痰汤、桑杏汤等加减,将中药加水200 m,l煎3 h后,约剩20 m,l温度在30℃左右时,进行雾化吸入, 1 ~2次/d,每次雾化吸入30 min, 7 d为1个疗程,以稀释粘稠的分泌物,易于咳出。
1.2 正确吸痰:对于昏迷患者来说,吸痰是预防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首先要关注室内空气, 适当调节湿度( 60~70%) ,同时应注意保暖,病室温度保持在20℃~24℃。其次吸痰的顺序是:先吸气管内的痰,然后再吸口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顺序不可颠倒;吸痰时操作要轻柔, 插管深度不宜过长, 吸引时负压渐增, 并缓慢向上提升, 左右旋转, 吸引时间不超过 10s 为宜,吸痰时操作要轻柔,插管深度不宜过长,吸引时负压渐增,并缓慢向上提升,左右旋转,吸引时间不超过10 s为宜。另外吸痰管应每日更换1次,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切口局部应定期更换敷料、气管套管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并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或管道堵塞、脱落情况,从而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1.3 翻身拍背:对长期卧床患者, 要帮助翻身及拍背,每 2~3h 一次, 将患者床头摇高30°~45°,半卧位与卧位变换,利于排痰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4]。拍背时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力度应均匀一致,每次3~5 min。通过拍背,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内痰液因振动而产生咳嗽反射,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及深呼吸,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痰液随即咳出。
1.4 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是一种容易、有效的排痰方法,体位引流有时比应用抗生素更重要,采用体位引流,可使呼吸系统分泌物或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气道排出。引流期间配合拍胸、拍背的措施可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气管内的痰液松动脱落排出体外。早期使用体位引流使肺内分泌物及时排出体外,减少了深部吸痰的次数,减少将细菌带人肺内的机会,同时降低了深部感染率。而且体位引流操作简便可行,节省经济费用,临床效果较好[5]。
1.5 口腔护理 进行口腔护理时棉球不可过湿,并注意棉球不可遗留在口腔内,防止误吸。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致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并注意漱口液的选择,一般选用生理盐水,也可以根据pH值选用漱口液,以达到改变口腔酸碱环境,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同时对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指导患者作吞咽功能训练,防止误吸误咽,如有食物滞留口内,鼓励患者用舌头的运动将食物后送以利吞咽。
1.6 健康教育 在坠积性肺炎的防治中,有效控制感染和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是关键。应告知患者勤翻身、拍背的重要性,给患者家属讲解必要的知识、长期卧床患者护理的要点、康复指导,以取得配合,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时要注重合理的营养摄入,应多食高蛋白并加粗纤维的饮食。
2 护理体会
坠积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原因所致肺活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清理出呼吸道。而针对这些易发因素或病理生理改变,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性措施对稳定患者情绪,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坚持完善各项护理操作,并在操作前与患者沟通,使其最大限度获益,从而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这对提高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颖,顾娟.坠积性肺炎的成因及相关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50-51
[2] 锦燕,黄建芬,张正霞.急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雾化吸入选择及其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7): 4.
[3] 朱 玲.实用重症监护[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3) : 195- 196.
[4] 黄玲.老年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防治[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 2006, 4(7): 31-33.
[5] 范长在,马芳,申秀英.高位截瘫患者体位引流防治坠积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护理, 2001, 7(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