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柔性版印刷在中国”装机量调查报告

来源 :印刷技术·包装装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lan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九月,新鲜出炉的《“2014柔性版印刷在中国”装机量调查报告》又如期与大家见面了。这已是《印刷技术》杂志连续9年发布《“柔性版印刷在中国”装机量调查报告》,每一年的数据都真实记录了我国柔性版印刷业的成长轨迹,客观描绘了我国柔性版印刷业格局的发展进程。今年,我们依然本着“科学、公正、严谨、求实”的态度,用最接近市场真实情况的数据和客观的分析,为业界呈上一份真实、可信的报告,并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成为您把握机遇、开拓市场的“好帮手”。
  对本次调查的几点说明
  (1)本次调查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6月30日。调查和统计的范围是销售到中国内地的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不包括销售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出口到国外的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
  (2)本次调查仅统计分析了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装机量及增量情况,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和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未在统计分析范围之内。并且,未统计用于涂布上光的单色柔性版印刷机组。
  (3)与往年相同,本次调查仍主要采取直接向柔性版印刷机供应商发送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得相关数据,截至发稿前,共收到7家供应商反馈的调查问卷。除问卷调查外,我们还咨询了行业协会、业内专家、部分参与调查的供应商,并对信息进行了对比、统计和分析。
  (4)西安德鑫和上海紫光因故未参与2013年的调查,但在本次调查时,均及时补充了上年度的装机量数据。因此,我们将截至2013年6月30日中国内地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装机增量由152台修正为160台;装机总量由1417台修正为1425台,其中,国产机装机量由1057台修正为1065台,进口机装机量不变,仍为360台。
  (5)捷拉斯提供了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装机总量及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汇总得出了2007~2013年间捷拉斯柔印机的装机量分布。所以,我们将上年度统计报告中已知明确地区分布的装机量由1373台修正为1392台,其中,珠三角地区(广东)的装机量由233台修正为236台,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的装机量由464台修正为465台;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山东、河北、辽宁)的装机量由237台修正为240台。
  装机量 逼近1600台大关
  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又有156台全新的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在中国内地的17个地区投入使用。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共安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1581台,总量逼近1600台大关,增长率达10.9%。这已是自2006年《印刷技术》杂志开展调查以来,中国内地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装机量连续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也是连续6年实现“增量过百”。2006~2014年中国内地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装机量及增长率见图1和表1。
  在1581台装机总量中,国产机为1200台,占75.9%,增量为135台;进口机为381台,占24.1%,增量为21台。提供反馈数据的柔性版印刷机供应商和各品牌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装机量及增量(截至2014年6月30日)详见表2。
  从国产品牌装机量座次来看,意高发以471台的成绩仍稳居榜首,这已是其连续8年排在榜单首位,其装机量占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装机总量(1581台)的29.8%,占国产机总量(1200台)的39.3%;东航名列第二,装机量为398台,占装机总量(1581台)的25.2%,占国产机总量(1200台)的33.2%;接下来是德鑫和紫光,分别占装机总量(1581台)的5.0%和4.5%,占国产机总量(1200台)的6.6%和5.9%。在装机量增长率方面,排在首位的仍是东航,增长率为23.2%;其次是西安德鑫,增长率为17.9%;意高发名列第三,增长率为10.6%;紫光增长率为4.4%。
  从进口品牌来看,在装机量方面,位列第一的依然是麦安迪,这已是其连续9年蝉联夺冠,装机量为110台,遥遥领先于其他进口品牌,占进口机总量(381台)的28.9%,这与其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较早且性能较高有关;捷拉斯以66台的成绩名列第二,占进口机总量(381台)的17.3%;欧米特排名第三,装机量为40台,占进口机总量(381台)的10.5%。在装机量增长率方面,欧米特为14.3%,麦安迪和捷拉斯均为10.0%。
  区域格局 稳定集中
  在本次统计的1581台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中,除33台设备的安装地区不明确外,其余1548台设备均有十分明确的分布,各地区的装机、增量及排名情况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与往年一样,中国内地已安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省、市、自治区为30个,西藏自治区装机量仍未突破零点。其中,广东省以269台的装机量(进口机89台,国产机180台)遥遥领先,连续9年雄踞榜首,约占装机总量的17.0%;位列第二的是上海,装机量为202台,占装机总量的12.8%;浙江紧追其后,装机量为198台。上述3个省市的装机量均已非常接近或超过200台,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一梯队”。身居“第二梯队”的省份江苏和山东,装机量均已突破100台,分别为129台和117台。
  对比2006~2014年的区域装机量排名,我们可以发现,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5省市已连续9年占据区域装机量前5名,而北京和四川则已连续9年位列前10名。也就是说,这7个省市的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装机量一直排在前10名,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值得关注的是,安徽排名从2012年的第14名跃居至2013年的第11名,今年又升至第10名。而连续7年排在区域装机量最后3位的始终是西藏、青海和新疆,这与这3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是分不开的。   装机增量方面,自2010年以来,广东、上海、浙江一直稳居装机增量前茅。在本次调查中,广东以30台的成绩拔得头筹,浙江和上海分别为23台和20台的成绩入围前三甲,江苏(16台)和山东(12台)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


  如图2所示,将三大印刷产业带进行对比,珠三角地区(广东)装机量为269台,约占装机总量的17.4%,增量为30台;以上海、浙江、江苏为主体的长三角地区装机量为529台,约占装机总量的34.2%,增量为59台;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山东、河北、辽宁)装机量为271台,约占装机总量的17.5%,增量为28台。从整体来看,三大印刷产业带的装机量累计为1069台,占装机总量的69.1%,装机增量为117台,占装机增量的75.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三大印刷产业带仍以绝对优势继续引领中国内地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以59台装机增量的成绩第8次荣登三大印刷产业带装机增量之首。
  从传统的地理分区来看,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仍然排在首位,装机量为706台(以上海和浙江为首,分别为202台和198台),占装机总量的45.6%,增量为78台;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的装机量为368台(以广东为首,269台),占23.8%,增量为41台;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的装机量为162台(以北京为首,57台),占10.5%,增量为15台;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的装机量为119台(以四川和云南为首,分别为55台和44台),占7.7%,增量为6台;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的装机量为115台(以湖北为首,63台),占7.4%,增量为9台;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装机量为53台(以陕西为首,39台),占3.4%,增量为4台;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的装机量为25台(以辽宁为首,9台),占1.6%,增量为3台。2014年国内各地区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装机量占比如图3所示。


  幅面与应用
  与去年一样,本次调查进行了针对不同幅面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装机增量的统计,参与本次调查的7家供应商中,意高发、东航和德鑫三家供应商能够提供窄幅、中幅和宽幅三种不同幅面的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欧米特能够提供窄幅、中幅两种幅面的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其余几家供应商目前仅提供窄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但是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东航没有提供不同幅面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装机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在中国内地新增的81台(156台增量中去除东航75台增量后的数据)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中,窄幅机为27台,占装机增量的33.3%;中幅机为29台,占装机增量的35.8%;宽幅机为25台,占装机增量的30.9%,如图4所示。由于东航本年度的装机增量较大(75台),而且,东航在中宽幅机方面实力要较窄幅机更强一些,所以在缺少东航相关数据的情况下,对各种幅面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占比趋势分析也会受到限制。
  但可以肯定的是,窄幅机在标签印刷领域正获得较快增长,国内相当一部分标签印刷企业开始关注并引进窄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以替代传统的凸版印刷方式。特别是华东、华南地区的标签印刷企业,理念先进,对于柔性版印刷的认可度较高。同时,中宽幅机在纸杯、纸碗、纸盒、纸袋、瓦楞纸箱预印等领域的应用也正在迅速兴起。特别是对卫生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快餐食品包装(如肯德基、麦当劳的纸袋、纸杯、餐盘纸、汉堡盒等)的印刷领域,柔印正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信赖。


  总体看来,2014年中国内地柔性版印刷市场的增速比前几年略有放缓,这主要是受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印刷业整体上处于比较艰难的调整期。但是,我们相信,在国家大力推行绿色印刷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柔印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柔印市场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其他文献
目前,固定污染源的管理体系分为两个方面,即行政性法规和技术性法规。其中,行政性法规规定了主要达到的治理目标和任务,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那么,如何达到目标,就需要一系列技术性法规来作支撑。关于VOCs综合治理的技术性法规于2013年9月就已颁布实施,包括重点行业污染控制,其中就有包装印刷行业,在工程技术规范方面,吸附法和催化法是目前VOCs综合治理的主流技术。  正在制定中的包装印刷行业VOCs
期刊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复合膜制品专业委员会今年的工作重点是VOCs排放的综合治理,为了制定出复合膜软包装行业VOCs最佳控制战略和技术路线,并吸取国外VOCs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复合膜专业委员会于 2014年5月分别组织了两个赴欧洲考察团参观、考察、学习与交流,对我国复合膜软包装行业VOCs综合整治的最佳路线图逐渐有了比较清晰的概念。  欧洲企业注重节能、减排、创新、绿色,尽可能采用新技术,以
期刊
同期活动 精彩纷呈  中国国际全印展自举办以来,每届展会同期都会组织30~50场次的高端论坛及活动,包括“中国印刷论坛暨两岸四地印刷业交流联谊会”“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太阳杯’亚洲标签大奖颁奖典礼”等。展览、论坛相互结合,相得益彰,极大地丰富了展会的内容。  第五届中国国际全印展将延续以往国际化、高端的风格,展会期间将举办丰富的同期活动,聚集专业人士,就行业发展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第
期刊
9月2~3日,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荣股份”)客户面对面活动第四站来到了广东汕头,为汕头地区的印刷包装客户举办了长荣股份最新印后解决方案专场推介会。本次活动专注为汕头地区印刷包装客户提供高效、完善的印后解决方案,吸引了50多名客户前来参加,取得了良好的推介效果。  此次长荣股份客户面对面活动在汕头帝豪酒店举行,推介内容包含长荣股份卷筒纸技术解决方案、荣彩智能工控管理系统、烫金模
期刊
华为公司研制的通信类电子设备主要面向全球电信运营商,即CT领域客户,电子设备从生产发货到工程安装现场的物流路径很长,需要经历多次中转和装卸,且安装场景复杂,分布于城市大厦、居民楼顶或乡村山头,因此要求其包装以满足运输安全防护为首要功能。长期以来,电子设备采用胶合板木箱和EPE(发泡聚乙烯)作为主流包装材料,其兼具适中的防护性能和采购成本,以及灵活的产品适应性。  伴随华为公司业务从CT向ICT领域
期刊
济南征图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刚刚成立半年、主要生产药盒的印刷企业,但公司上下都是有着多年药包生产经验的“老资格”。总经理于柯,从潍坊工业技师学院印刷专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济南一家著名的药包印刷企业操作糊盒机。从业17年来,从一线操作人员到车间主任、生产经理,再到自己创业,成立济南征图,于柯从来没有离开过药包行业。  做药包自然要涉及赋码,作为业内最早接触药监码的“老人”,于柯在为济南征图
期刊
为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对包装印刷业有机废气(VOCs)的治理要求,推动全国塑料彩印复合软包装行业VOCs治理工作全面展开,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复合膜制品专业委员会于7月26~27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了“全国塑料彩印复合软包装行业VOCs综合整治交流会”。中山市副市长冯煜荣,国家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处长逯世泽,广东省环保厅大气处处长陈文韬,中山市环保局局长郭卫华,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研究员、中
期刊
8月9日,绵绵细雨为骄阳似火的陕西渭南带来阵阵清爽,在这舒适宜人的一天,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北人”)厂区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设备演示会—“2014陕西北人凹印设备创新成果展示暨绿色智能印刷技术高端论坛”隆重上演。来自国内知名凹印企业,以及越南、泰国等国家的客户代表200余人共同见证了陕西北人众多技术创新成果在FR250电子轴凹印机上的完美呈现,共同探讨软包装
期刊
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兰利控股有限公司近日公布的2014年度中期运营报告显示,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上半年业绩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连续两年保持盈利运营。而大中华区作为曼罗兰一直以来的核心市场之一,对公司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贡献巨大。为此,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庞睿凡先生再度访华,一方面,感谢大中华区客户长期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另一方面,感激全体大中华员工的齐心协力,并承诺一
期刊
8月15日,杭州康得新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康得新”)在郑州CBD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电子监管赋码系统应用暨经验交流会,结合杭州康得新多年的市场经验和用户需求,就赋码系统的选择、构架、应用等环节做了细致的分析,本次交流会主要为河南地区相关包装印刷企业量身打造,现场吸引了来自河南省包装印刷行业约50名专业人士前来听会。  会议开始,由杭州康得新销售总监邵志元致欢迎辞,他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喷码机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