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定人寿极限的生命时钟
上世纪中叶前,法国的诺贝尔奖得主阿莱克西斯·科列尔做了细胞培养实验,认为如果培养得当,细胞可以一代又一代永久繁殖下去。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既然细胞可以长生,人当然也可以长生了;人之所以不能够超过120岁,那是由于外来因素造成疾病所致,如射线、不当饮食、感染、身心过劳和伤残等。当年的科列尔是科学明星,所以大家对此都深信不疑。美国费城大学的海弗利克也是科列尔的粉丝之一。但是当他用正常人体的胚胎成纤维细胞重复科列尔实验时,却发现到了三四十代以后,细胞分裂就慢下来并渐渐死去。无论他怎么改善培养条件,最多不超过60代。
怀着困惑的心情,海弗利克又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把比较年轻的只分裂数次的女性成纤维细胞和比较老年的已经分裂了40次的男性成纤维细胞混合培养。结果男性的细胞只分裂一二十次就逐渐老化死亡,而女性的细胞则继续分裂到50~60代以后老化和死亡。实验二:把分裂了几十次的成纤维细胞冷冻保存,期间细胞停止分裂;等到相当长的时间以后,再化冻重新培养。结果细胞好像存在记忆似的,其分裂的总数达到50~60次就老化死亡。
这两个实验充分说明了人体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够分裂50~60代是一个客观规律,因而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海弗利克的实验结果在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全世界许多科学家纷纷重复他的实验,结果完全一致。于是大家就把这个现象命名为“海弗利克极限”,并且把它比喻为“生命的时钟”,到寿终正寝的时候,时钟停止走动,生命也就停止了。
生命时钟的分子本质是什么
10 年后的1975年,耶鲁大学的年轻博士后研究生布莱克伯恩发现了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这个结构大约有几千个碱基长,细胞每分裂一次,它就脱落缩短50~100碱基,缩短到一定程度,大约相当于细胞分裂50~60次左右,细胞就停止分裂而凋亡了。布莱克伯恩在DNA的水平上证明了海弗利克极限,因此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进一步的研究使科学家们发现了端粒酶,这个酶的作用是把脱落的端粒重新补上去,使端粒保持一定的长度,细胞就可以继续分裂和避免老化与凋亡。正常成人体内各种组织分化成熟以后,制造端粒酶的基因就关闭了,只有造血组织、肠黏膜细胞等生长旺盛的组织保留端粒酶的活性,保证这类细胞的分裂能力。癌细胞普遍含有端粒酶,所以癌细胞可以长生。科学大师科列尔当初的错误,就是由于应用了肿瘤细胞株,其中含有端粒酶的缘故。
人可以突破生命时钟吗
目前,对人类寿命的极限,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似乎都已经得到完满解释。但是如果我们再细想一下的话,就可以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1.人的寿命长短不一,是不是和端粒的长短不一有关?若是如此,那么我们只要测定端粒的长度,岂不就可以预测人的寿命了吗?
2.有什么办法让端粒缩短慢一些?若是如此,我们就有可能人为地延长人的寿命。
问题一:初步认为答复是肯定的。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几年前刊登了一篇论文,对143例60岁以上的人测定端粒长度,结果发现端粒较短的人,在以后17年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端粒比较长的人。动物研究发现,雌性动物端粒脱落的速度比雄性慢一些,这也可能是雌性动物寿命比雄性动物长的一个客观指标。
问题二:大量散在的观察说明,许多“养生的方法”有助于保持端粒的长度。如合理的营养、抗氧化剂、运动、缓解身心压力、气功、瑜伽等。也有人建议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启动端粒酶的基因,正在研究之中。
有没有什么药物呢?一个好消息是,科学家发现当今唯一能够激活端粒酶的药物-TA65,可以从中药黄芪中提取。但是依靠进食大量黄芪,并不能够使人体得到足够抗衰老的TA65,所以必须提纯和浓缩,才能够达到延长细胞寿命的目的。
相关链接
2011年5月,国外有数家公司宣布,今年秋季,端粒长度测定的方法可能上市。该法可以预测你的寿命,报告你的一般健康情况,指明你患诸多老年性疾病的风险程度。然而,你相信吗?
上世纪中叶前,法国的诺贝尔奖得主阿莱克西斯·科列尔做了细胞培养实验,认为如果培养得当,细胞可以一代又一代永久繁殖下去。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既然细胞可以长生,人当然也可以长生了;人之所以不能够超过120岁,那是由于外来因素造成疾病所致,如射线、不当饮食、感染、身心过劳和伤残等。当年的科列尔是科学明星,所以大家对此都深信不疑。美国费城大学的海弗利克也是科列尔的粉丝之一。但是当他用正常人体的胚胎成纤维细胞重复科列尔实验时,却发现到了三四十代以后,细胞分裂就慢下来并渐渐死去。无论他怎么改善培养条件,最多不超过60代。
怀着困惑的心情,海弗利克又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把比较年轻的只分裂数次的女性成纤维细胞和比较老年的已经分裂了40次的男性成纤维细胞混合培养。结果男性的细胞只分裂一二十次就逐渐老化死亡,而女性的细胞则继续分裂到50~60代以后老化和死亡。实验二:把分裂了几十次的成纤维细胞冷冻保存,期间细胞停止分裂;等到相当长的时间以后,再化冻重新培养。结果细胞好像存在记忆似的,其分裂的总数达到50~60次就老化死亡。
这两个实验充分说明了人体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够分裂50~60代是一个客观规律,因而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海弗利克的实验结果在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全世界许多科学家纷纷重复他的实验,结果完全一致。于是大家就把这个现象命名为“海弗利克极限”,并且把它比喻为“生命的时钟”,到寿终正寝的时候,时钟停止走动,生命也就停止了。
生命时钟的分子本质是什么
10 年后的1975年,耶鲁大学的年轻博士后研究生布莱克伯恩发现了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这个结构大约有几千个碱基长,细胞每分裂一次,它就脱落缩短50~100碱基,缩短到一定程度,大约相当于细胞分裂50~60次左右,细胞就停止分裂而凋亡了。布莱克伯恩在DNA的水平上证明了海弗利克极限,因此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进一步的研究使科学家们发现了端粒酶,这个酶的作用是把脱落的端粒重新补上去,使端粒保持一定的长度,细胞就可以继续分裂和避免老化与凋亡。正常成人体内各种组织分化成熟以后,制造端粒酶的基因就关闭了,只有造血组织、肠黏膜细胞等生长旺盛的组织保留端粒酶的活性,保证这类细胞的分裂能力。癌细胞普遍含有端粒酶,所以癌细胞可以长生。科学大师科列尔当初的错误,就是由于应用了肿瘤细胞株,其中含有端粒酶的缘故。
人可以突破生命时钟吗
目前,对人类寿命的极限,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似乎都已经得到完满解释。但是如果我们再细想一下的话,就可以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1.人的寿命长短不一,是不是和端粒的长短不一有关?若是如此,那么我们只要测定端粒的长度,岂不就可以预测人的寿命了吗?
2.有什么办法让端粒缩短慢一些?若是如此,我们就有可能人为地延长人的寿命。
问题一:初步认为答复是肯定的。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几年前刊登了一篇论文,对143例60岁以上的人测定端粒长度,结果发现端粒较短的人,在以后17年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端粒比较长的人。动物研究发现,雌性动物端粒脱落的速度比雄性慢一些,这也可能是雌性动物寿命比雄性动物长的一个客观指标。
问题二:大量散在的观察说明,许多“养生的方法”有助于保持端粒的长度。如合理的营养、抗氧化剂、运动、缓解身心压力、气功、瑜伽等。也有人建议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启动端粒酶的基因,正在研究之中。
有没有什么药物呢?一个好消息是,科学家发现当今唯一能够激活端粒酶的药物-TA65,可以从中药黄芪中提取。但是依靠进食大量黄芪,并不能够使人体得到足够抗衰老的TA65,所以必须提纯和浓缩,才能够达到延长细胞寿命的目的。
相关链接
2011年5月,国外有数家公司宣布,今年秋季,端粒长度测定的方法可能上市。该法可以预测你的寿命,报告你的一般健康情况,指明你患诸多老年性疾病的风险程度。然而,你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