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色与亮点
1.内容丰富,操作便捷
作品能够较为全面地涵盖多方面的资源,导航一目了然,操作简单。
2.基于探索,重在创新
将各种知识以任务的方式呈现,并给学生提供任务分析提示和视频等,通过资源的使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学会“任务分析→程序设计→仿真测试→实际演练”的学习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大胆创新,去设计各种答案。
3.工具性强,全面有效
作品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安排各种相关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4.任务驱动,贯穿始终
作品提供的大量资源都是以任务方式呈现,而且在相应的知识解析中提供了分析方法、参考程序、视频演示等,因此学生可以方便地对所提的任务进行探究学习。
5.科学评价,即时到位
我设定了两个评价内容:一个是评价表单,学生可以通过评价表单即时评价自己和他人;另一个是学生的学习体会,它是学生自己对课堂学习的总结,与学生的课后学习形成有效联系,是课堂的延伸。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五年级智能机器人校本教材第4课《蹒跚学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基本命令,灵活使用wait命令和左转右转命令,编写机器人走图形的程序。学生将程序上传到机器人上,通过机器人进行实践,根据机器人运行的实际情况对程序进行调整以完成既定任务,即完成机器人行走简单图形的任务。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我围绕“蹒跚学步”这个教学主题,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入手,确立了教学并重的7个板块,尝试从理论分析、课时备课、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课后练习、课堂评价、课堂延伸等多方面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
1.理论依据
本板块出示的是本课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及以此为依托的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
2.教学设计
本板块展示的是我所编写的教学设计,并分解为内容概述、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五部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为备课提供了方便(如下页图2)。
3.教学资源
本板块由三部分组成,它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使用资源,学生既可以集体学习使用,也可以分组探究学习。
(1)教学课件
此环节包括教学课件、学件和学生活动报告单,它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用鼠标轻轻点击即可进行本课的教学。
学件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其中提供了各种线条和箭头。学生可以使用学件来进行机器人行走任务路线的设定,只要点击鼠标拖拽组建即可完成。
学生活动报告单记录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它不仅能记录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而且能显示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收获。教师则能够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以便因材施教(如图3)。配合这一环节,我在学校的智能机器人学习平台上建立了相应的学习区,学生在课下还可以继续上网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
(2)知识解析
此环节设定了三个任务解析,即机器人画正方形、小椅子和小桌椅。从机器人画图命令的基本使用到灵活运用,进行了逐层递进的解析。每一个解析中都包含了机器人仿真运行视频、参考程序、文字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可以参考这一资源,自发进行小组协作或个人独立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如图4)。
(3)虚拟现实
此环节旨在以任务的方式进行综合练习。以机器人走“十”字为例,分层次提供了三组资源,从任务的分析、任务完成的虚拟与现实的效果对比、课堂完成任务的实录三方面进行展示,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
第一层次是任务分析,它提供了两个课堂学生分析任务的实录,通过观看实录学生会看到不同的分析思路,以此激发他们的思维(如图5)。
第二层次是任务完成的虚拟与现实的对比,它共提供了六组资源,包括三个虚拟的效果和三个真实的效果,在资源中提供了机器人运行的视频、参考程序,而且还有的放矢地设置了一些引导性问题,使学生在发现规律、学会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如下页图6)。
第三层次是任务完成的课堂实录展示,展示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成功完成任务的案例。学生通过观看可以看到其他同学在课堂上完成这一任务的视频,切实感受到机器人完成任务的情境,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图7)。
4.教学启示
这一板块主要是呈现了我的教学反思,供教师备课借鉴。
5.大显身手
本板块提供了改一改、试一试、想一想、冲一冲、编一编、我能行六关,每关都是一项或多项任务。从任务程序的改写,到任务的变式练习,一题多解,再由视频引入的逆向类推,到最后知识的综合运用,形成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练习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实现分层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第一关——改一改。本关的设计在于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画图命令的使用方法,并初步学会对程序进行优化的方法,渗透程序设计最优化的思想(如图8)。
1.内容丰富,操作便捷
作品能够较为全面地涵盖多方面的资源,导航一目了然,操作简单。
2.基于探索,重在创新
将各种知识以任务的方式呈现,并给学生提供任务分析提示和视频等,通过资源的使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学会“任务分析→程序设计→仿真测试→实际演练”的学习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大胆创新,去设计各种答案。
3.工具性强,全面有效
作品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安排各种相关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4.任务驱动,贯穿始终
作品提供的大量资源都是以任务方式呈现,而且在相应的知识解析中提供了分析方法、参考程序、视频演示等,因此学生可以方便地对所提的任务进行探究学习。
5.科学评价,即时到位
我设定了两个评价内容:一个是评价表单,学生可以通过评价表单即时评价自己和他人;另一个是学生的学习体会,它是学生自己对课堂学习的总结,与学生的课后学习形成有效联系,是课堂的延伸。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五年级智能机器人校本教材第4课《蹒跚学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基本命令,灵活使用wait命令和左转右转命令,编写机器人走图形的程序。学生将程序上传到机器人上,通过机器人进行实践,根据机器人运行的实际情况对程序进行调整以完成既定任务,即完成机器人行走简单图形的任务。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我围绕“蹒跚学步”这个教学主题,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入手,确立了教学并重的7个板块,尝试从理论分析、课时备课、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课后练习、课堂评价、课堂延伸等多方面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
1.理论依据
本板块出示的是本课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及以此为依托的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
2.教学设计
本板块展示的是我所编写的教学设计,并分解为内容概述、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五部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为备课提供了方便(如下页图2)。
3.教学资源
本板块由三部分组成,它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使用资源,学生既可以集体学习使用,也可以分组探究学习。
(1)教学课件
此环节包括教学课件、学件和学生活动报告单,它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用鼠标轻轻点击即可进行本课的教学。
学件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其中提供了各种线条和箭头。学生可以使用学件来进行机器人行走任务路线的设定,只要点击鼠标拖拽组建即可完成。
学生活动报告单记录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它不仅能记录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而且能显示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收获。教师则能够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以便因材施教(如图3)。配合这一环节,我在学校的智能机器人学习平台上建立了相应的学习区,学生在课下还可以继续上网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
(2)知识解析
此环节设定了三个任务解析,即机器人画正方形、小椅子和小桌椅。从机器人画图命令的基本使用到灵活运用,进行了逐层递进的解析。每一个解析中都包含了机器人仿真运行视频、参考程序、文字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可以参考这一资源,自发进行小组协作或个人独立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如图4)。
(3)虚拟现实
此环节旨在以任务的方式进行综合练习。以机器人走“十”字为例,分层次提供了三组资源,从任务的分析、任务完成的虚拟与现实的效果对比、课堂完成任务的实录三方面进行展示,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
第一层次是任务分析,它提供了两个课堂学生分析任务的实录,通过观看实录学生会看到不同的分析思路,以此激发他们的思维(如图5)。
第二层次是任务完成的虚拟与现实的对比,它共提供了六组资源,包括三个虚拟的效果和三个真实的效果,在资源中提供了机器人运行的视频、参考程序,而且还有的放矢地设置了一些引导性问题,使学生在发现规律、学会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如下页图6)。
第三层次是任务完成的课堂实录展示,展示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成功完成任务的案例。学生通过观看可以看到其他同学在课堂上完成这一任务的视频,切实感受到机器人完成任务的情境,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图7)。
4.教学启示
这一板块主要是呈现了我的教学反思,供教师备课借鉴。
5.大显身手
本板块提供了改一改、试一试、想一想、冲一冲、编一编、我能行六关,每关都是一项或多项任务。从任务程序的改写,到任务的变式练习,一题多解,再由视频引入的逆向类推,到最后知识的综合运用,形成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练习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实现分层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第一关——改一改。本关的设计在于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画图命令的使用方法,并初步学会对程序进行优化的方法,渗透程序设计最优化的思想(如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