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深入曾经的僰人地带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2001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筠连,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曾经是僰人之地。僰人,这个悲壮的民族,除了把他们的棺木悬挂在高高的崖壁上,仿佛什么也没有留下。虽然我没有见过珙县麻塘坝270多具“僰人悬棺”,但在筠连,当我看见风中仅存的那一具悬棺,以及那密密麻麻的悬棺桩洞的时候,同样感到震撼。
  两千多年前,他们就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煮盐炼铁、种地酿酒,他们会做竹工艺品,他们民风淳朴,他们是勤劳剽悍的背夫,在西南的山梁上,是他们连接了一条“南丝绸之路”。然而,在历朝历代,这个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都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他们不屈的性格招致了朝廷一次次的军事围剿,仅明朝,就曾经遭受“数百次征剿”——“明兴二百年间,王师西下讨罪,前数百战,迄无成功。盖九丝天险,大军每望而不敢进”。到了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僰人最终遭到十万大军的血腥屠杀。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官兵先后攻下灵霄山,奇袭都都寨,激战九丝城,僰人终于如烟花一样灿烂而悲壮地消逝了。只以一个个悬棺的符号,在高高的悬崖上,诉说一首不屈的挽歌。
  至今,在筠连县域大地新民村的陈家洞,还留下僰人被围剿时,官兵用火攻烟熏的遗痕,以及民间流传的僰人数百人全部在洞内战死的传说。僰人,真的就这样灭绝了吗?一个也不曾留下?
  带着疑问,我们走进筠连。
  


  在筠连县域的最高峰、海拔1770米的大雪山上听当地的一位老者唱山歌。“送郎送到屋当头,手把屋角眼泪流。娘问女儿哭啥子,渣渣落到眼睛头。”那歌声苍凉,直逼人心灵。而我,从他的歌声中,看见了远方,看见了很干净的天空,那下面,是一个个青瓦灰墙的村庄。
  在筠连腾达镇的一个桑茧收购站前,我们看见一个个喜笑颜开的蚕农。这里曾经是南丝绸之路上,由川入滇西道的必经之地,至今依然保留着种桑养蚕的遗风。腾达镇上王爷庙的石门框上,还镌刻着两行字:僰道乐中流圣泽光昭符黑水;西山遥珙翠神光显赫镇腾龙。我把两只洁白的茧装进了包里,好使自己记得一个地方,一条南方的丝绸之路,一条僰人走过的路。
  不屈的僰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在他们走过的地方,我们领略了无数的美食,精致而丰富,充满了秘密的想象和向往。糟黄瓜、荷叶鲜、月亮草、豆腐卷、扣肉、杠子鱼、红压鸡、曲鳝子滚沙、烧辣、黄粑、白水菜……就连定水河边一家家卖冷啖杯的店家,也有一些奇怪的名字,比如西部刀办,让你琢磨和冥想。这里许多地方还有家庭酒作坊,酿制玉米酒。在筠连龙镇,有一种泡酒,分红和白两种。据说,就来自僰人的酿酒技术。那酒,总是两瓶相随,泥瓦罐,红封纸,一瓶白,一瓶红,白酒微苦,红酒略甘,像极了一种美的极致,像极了这个民族的性格,抑或我们的人生。
  筠连还有许多比较特别的姓氏,不知是否也和僰人有关。如母、郝(当地人念黑)等等,几乎每一个姓氏就是一个村子。每一个姓氏都修有厚厚的家谱,那上面记载着支流字辈,记载着千年祖训。每一家堂屋里,都供奉着神龛,墙上贴着神对,高高敬奉着青花香碗。他们在神龛下杀鸡,并且虔诚地把一根鸡毛贴在神龛上方,好祈求祖先和神灵的归位。每每春来,他们要在所有的门窗上贴满春联。不管再穷再苦,这点钱是舍得的。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内心里珍藏着的欢喜。
  在以前,筠连还有许多住在溶洞中的人家。据说曾有一户在洞中世居了300多年,达近20代人。在双腾大兴村,我们沿着一条青石板路,走进了筠连最后的洞居人家。这个叫飞龙洞的溶洞,现在还住着两叔侄。皆为母姓。他们在这个洞内已经延续了四代人。他们分别养着几头牛和猪。牛帮人犁田,猪自家吃。两束山泉从洞上方滴下,注入他们的水缸中,终日滴答,声如天籁,加上虫鸣鸡闹,可看远山近水,恍若世外桃源。在山洞中,白沙木皮盖的房子,冬暖夏凉。洞内四处放置着石磨、鸡罩、木盆、背篼、宏桶、木甑、蒸笼、犁头、斗笠、蓑衣。叔叔叫母庄佑,会竹蔑手艺,经常帮人打蒸笼甑子、用竹子做桌椅碗柜。母庄佑的手艺让人想起那些会做竹杖的僰人,也许他编织的就是他们的传承。母庄佑的幺儿还在读书,已经成家的大儿子、二女儿都到广州打工去了,小孩留在了老家。侄儿叫母前和,有四个孩子,从10多岁到几个月大。他们就在这洞里生活着,做着梦,春日看屋前的一棵桃花灼灼,夏夜乘凉听星星月亮偷偷地叫。问他们,会搬吗?他们回答,住惯了。可是,我知道他们终有一天会搬出去的。就像他们的孩子会一个个走向远方。
  战争和杀戮曾经毁灭了一个叫“僰人”的民族,但是,却无法毁灭一个地方的美。筠连,是这样的美,美得晶莹剔透、雨润烟笼。
其他文献
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的四川大渡河峡谷是一个旷世深峡,两侧壁立千仞,千姿百态,如画如雕。峡谷东西宽17公里,南北长26公里,谷底宽70~200米,局部小于50米,谷肩最大宽度约8公里。从海拔3225米的毛壳山一泻直下海拔550米的白熊沟,落差达2675米,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还深542米。  大渡河峡谷宛如一部“地质天书”,记录了10多亿年来地壳神秘演进的过程。世代居住在峡谷深处的人们,至今还依靠跨江
期刊
如果你认为河源只有绿色这一种颜色,那你肯定没去过河源。绿色只是它作为园林城市的颜色,河源绿极了的历史,一直有它秀美山林的光彩伴随。河源的“绿色之旅”,如今已变幻成“五彩之旅”。不久前,广州大学新闻中心采风团16名师生来到河源,感受这座城市的古老和现代。采风期间,河源市市委书记陈建华还与采风团畅谈了河源的改革和发展。  不同的人到了河源可能有不同的感受,也可以说出不同的故事。透过大学生们的镜头,你又
期刊
白玉位于金沙江上游,与西藏一江之隔,从白茫茫的雪山延伸到河谷,将黃金般的绚丽色彩铺满大地。清澈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宁静的藏寨尽在眼中,美得令人发呆。  穿越沙鲁里雪山,翻过海子山,我们与甘孜州最大的草原牧场——一望无际的昌台大草原如期相遇。这里是进入亚青寺的大门,正逢初冬,艳丽阳光照耀雪地,成千上万只牦牛悠闲行走,湛蓝的天空下河水弯弯曲曲流向远方,耳边不断传来悠扬的牧歌。  白玉的初冬,没有一丝喧
期刊
12世纪以前,阿姆斯特丹只是一个小渔村。当时居民们为了防范洪水侵犯,在阿姆斯特尔河(Amstel)上建起了水坝,所以有了“Amsterdam”一名,其中“dam”这个字在荷兰语中就是“水坝”的意思。165条运河、1200多座桥梁,将城市分隔成90多个大小岛屿,共同打造出这座奇特的水上城市。    运河人家窗户的作用比门大    乘玻璃船游览阿姆斯特丹才能真正体会水城的独特韵味。游船穿行在典型的荷兰
期刊
德格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在沙鲁里横断山脉怀中,位于四川甘孜州西北部,国道317线上,与西藏昌都地区隔金沙江相望。  走317国道从川藏北线进西藏,德格是最后的一站,也是自然风光最美的一站。沙鲁里雪山下的新路海,汇集了数十条河谷冰川,它的美又一次把我们震住了。这里是一片文化底蕴厚重、四周充满神秘色彩的高原圣地,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就是创作于德格阿须草原,传遍整个藏区,使德格与西藏拉萨、甘肃夏
期刊
南迦巴瓦峰也叫那木卓巴尔山,藏语意为“雷电如火燃烧”,直译“直刺天空的长矛”,是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的山峰,直接面对印度洋,海拔7787米,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素有“冰山之母”的美称。  在我眼里,南迦巴瓦是非常有个性和影响力的雪山。在它脚下,雅鲁藏布江突发奇想,穿越茫茫林海,在落差5000米的大峡谷中掉头而去,形成巨大的马蹄形大拐弯,如此气势磅礴的景色,令世人叹为观止。绝妙的是,在其山脚
期刊
7000公里大香格里拉全线考  文/卢海林 杏子图/卢海林    大香格里拉地区不是“香格里拉县”,后者只是前者的一小部分。大香格里拉地区西至西藏的林芝地区,东到四川的泸定包括岷江的上游,北至四川最北部的若尔盖及石渠县最北端包括青海果洛州及甘肃最南端一部分,南到云南丽江一线。若用经纬度来表示,则是东经94度~102度,北纬26度~34度围成的一个大三角区域,其自然和人文风貌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内涵
期刊
第一次打量樱桃酒的尊容,是在瑞士一位牧人家。那天我和那家人坐在厨房喝下午茶,一屋子的女性都对我带去的野生菊米大感兴趣,纷纷拿杯子来试,唯独男主人——一位老牧人,从柜子里摸出一个无色透明、印着樱桃图案和Kirsch字样的酒瓶子,问:“这个小花儿能配樱桃酒来喝吗?”  “啊?”我想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怕是不合适。”    “那么我还是喝咖啡”。老牧人说。他将樱桃酒慢慢加入热咖啡中。  “爱德蒙一天也
期刊
“玉树”藏文译音为“遗址”,音意相连,则是“在故址上盛开的美玉之树”。因玉树地区海拔高,植物少,过去人们也称其为“树贵如玉”的地方。玉树自古就是唐蕃古道的重镇,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文化—南部的卡若文化与北部的卡约文化交汇之地。  玉树许多地方海拔在4000米以上,就在玉树县结古镇新寨村,我们有幸膜拜了世界最大的玛尼石堆。车到玉树附近,沿路便出现了很多顶礼膜拜的藏民,都向着一个方向涌去,那里就是世界最大
期刊
触摸即将消逝的容颜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黄磊 李宁 潘敏  撰稿、摄影/剑君 于晓江 周一 雨蔚 平措 余耀明     在960万平方公里浩瀚国土上,有多少深藏在崇山峻岭的村寨,依然沉浸在宁静、安详中,亲吻着源远流长的岁月。随时光的推移和现代文明的侵入,那些只属于当地居民的古老多彩的习俗,逐渐在日复一日的岁月中褪色,成为博物馆里展示的图片资料,成为一个又一个遥远不可及的传奇。  在独龙江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