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
女儿大学毕业了,那些憧憬还来不及梳理,如同当年我走出校门时一样,努力把每一朵花每一棵草都镌刻在记忆里。
让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沉淀的那些叫青春的岁月停下来。可以听得见生命拔节生长的声响,每一声都温柔如风。想起女儿小的时候,父女间的那些对话,如今都成为一个人时的失落和沉重,再也读不懂女儿的心思,如同看不明白那些折射的光。
仔细听,仔细听。有一种声音穿透神经在耳畔,演奏一份细腻、安谧,即使有狂风、即使有闪电,雨书写的文字,一句诉说着故事另一句诉说着光阴,定格在一幅长长画卷里,随着雨声泛黄。
一泻千里是一种气势,轻巧浮萍是一种心境,在女儿的青春里感受着灿烂,在自己的年轮里体会宁静。暴雨里,有生命的宣泄和驰骋,滑落的踪迹在平平仄仄的措辞中,把日子串联成一阙,那些声音是年少和年老思想碰撞融合时的共鸣。
一声呼喊,声音细微却可以漫过思绪的边缘,一种或隐约或磅礴的美,让我们躲在唯美神话里取暖或者怀念。
倾听,认真倾听。
青春让时间停留在此刻,涉足光阴的船只搁浅在雨季之外,泡杯茶,找个舒服的姿势躺在摇椅上看着书,享受着心灵的释放与欢乐,然后让时光催我入眠。我的头发在女儿的目光里一天天变白,窗外的这棵树,却不经意间全部披上春天的颜色。
此刻,我和女儿诉说青春,陶醉在或浓或淡的记忆里,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所有的光阴用丝丝的温润携香而来,那个年少的我正在柔柔的春光中调皮地微笑着,步入故乡的故事里。
青春在曲谱上自由抒写,越过的痕迹把偶尔一两声尖锐响亮的鸣叫抛予蓝穹,我看见那些美丽的翅膀,扑闪扑闪地镶嵌进精美的图画,然后绕过一道道田埂,趟过一条条小溪。
看见女儿幸福的样子,而我在一盏淡淡的茶里,静谧成青春的模样,打开的书籍,在记忆的不远处让思绪就有了味道,青春就像一连串符号,在春天的琴键上划过。
此刻,所有的年轻,都如同一缕风的美好,经过构思、酝酿、书写,在大幕拉开之前表白,现场呈现最美的主题,让日子具有了最初的场面感,女儿踩着欢快的脚步,追赶我渐行渐远的青春。
光阴的故事里情节依旧那么完整,每一个标点似乎都是岁月的心声,刻在光阴上的文字,谁能抹去。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的布娃娃,已经蒙上了一些灰尘。我知道女儿会在某个季节,把光阴装扮灿烂,如同小的时候她在阳光下奔跑,展着双手、银铃一样笑。
生活就是一首没写完的诗,如今女儿续写的句子总和我不一样,至于那些记录下女儿成长岁月中的点点滴滴的文字,应该是生活里最幸福的花朵吧。
让女儿成长的故事近一点再近一点,日子就像一个一个大大的逗号,一愣神皱纹就爬上我的额头。光阴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满世界都是你在我身边专心地看书的样子:或站或坐,或默然无声或念念有词。
一份乡愁浸染进我的血液
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就站在时光隧道里。
日子与久违的宁静链接起来,原汁原味的气息将浮躁淹没,诗意的色彩被镶嵌进逐渐深切的感情,光阴在慢慢地流露。老人们诉说着祖辈的故事和荣耀,眼睛里总是会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那些平淡的、忧伤的、喜悦的日子组成,淳朴古韵缠绕于沟沟壑壑,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故乡的温度。
高出了的是山,如屏障一般;低下去的是沟,以低垂的姿态存在。故乡安静地睡在深山,写意一份叫幽静的意境。视线之外的风景,在空间上拉长了与闹市的距离,遍野的绿,显露一种充满时光温存的味道。水涓涓地流,沿着街流淌、轻声细语地流淌,始终维系着固定的走向,或者忽略其表面的斑驳和沧桑,那些被记忆剪碎的旧事,让你可以目不斜视地穿行于浮生流年。
老屋已经不多,随意点缀着。层次错落成触手可及的民俗与世情,或高或低、或大或小,在时光里静静地沉淀出一种沧桑的质感,一些细微的动静,把一种远去的繁盛衍生通过这声响延伸到现在,山、水、走过的人恰到好处地互相映衬着,空气中也蕴含了独特的情感指向。
那棵屹立在村口的古树,顶端干枯的痕迹并没影响它的活力,有斑斑驳驳的树皮,却也有郁郁葱葱的枝条,古戏台在村子最顯眼的地方,这里应该是村民们全部精神生活的陈放容器
几个孩子追逐着,欢笑透过时空的隧道在故乡的上空流动、回荡。
村口的牌楼亮起金黄的灯光辉映着乡村中的红灯笼,一幅和谐宁静的世外桃源画卷,在岁月的印痕里如水印般地逐渐清晰,那些被淡忘在流年里的岁月过往,就被一一固定下来。
与一棵树独语,或与一间老屋对话,然后除了宁静就只是宁静,无遮无拦的院落拉长旅人我们的视野,主人端着冒着热气飘着清香的茶水,任生活暴露在光阴里,任所有的岁月在一望无遗里坦然,视线里的一砖一瓦,都足以触及灵魂最深处的柔软。
把故乡人的幸福覆盖在身上,然后让自己成为这里的一抹风景。
作者简介:胡庆军,笔名:北友。1969年12月出生。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散文诗》《人民日报》等报刊,被收入100余种文学选本。著有散文集、诗集多部。
女儿大学毕业了,那些憧憬还来不及梳理,如同当年我走出校门时一样,努力把每一朵花每一棵草都镌刻在记忆里。
让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沉淀的那些叫青春的岁月停下来。可以听得见生命拔节生长的声响,每一声都温柔如风。想起女儿小的时候,父女间的那些对话,如今都成为一个人时的失落和沉重,再也读不懂女儿的心思,如同看不明白那些折射的光。
仔细听,仔细听。有一种声音穿透神经在耳畔,演奏一份细腻、安谧,即使有狂风、即使有闪电,雨书写的文字,一句诉说着故事另一句诉说着光阴,定格在一幅长长画卷里,随着雨声泛黄。
一泻千里是一种气势,轻巧浮萍是一种心境,在女儿的青春里感受着灿烂,在自己的年轮里体会宁静。暴雨里,有生命的宣泄和驰骋,滑落的踪迹在平平仄仄的措辞中,把日子串联成一阙,那些声音是年少和年老思想碰撞融合时的共鸣。
一声呼喊,声音细微却可以漫过思绪的边缘,一种或隐约或磅礴的美,让我们躲在唯美神话里取暖或者怀念。
倾听,认真倾听。
青春让时间停留在此刻,涉足光阴的船只搁浅在雨季之外,泡杯茶,找个舒服的姿势躺在摇椅上看着书,享受着心灵的释放与欢乐,然后让时光催我入眠。我的头发在女儿的目光里一天天变白,窗外的这棵树,却不经意间全部披上春天的颜色。
此刻,我和女儿诉说青春,陶醉在或浓或淡的记忆里,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所有的光阴用丝丝的温润携香而来,那个年少的我正在柔柔的春光中调皮地微笑着,步入故乡的故事里。
青春在曲谱上自由抒写,越过的痕迹把偶尔一两声尖锐响亮的鸣叫抛予蓝穹,我看见那些美丽的翅膀,扑闪扑闪地镶嵌进精美的图画,然后绕过一道道田埂,趟过一条条小溪。
看见女儿幸福的样子,而我在一盏淡淡的茶里,静谧成青春的模样,打开的书籍,在记忆的不远处让思绪就有了味道,青春就像一连串符号,在春天的琴键上划过。
此刻,所有的年轻,都如同一缕风的美好,经过构思、酝酿、书写,在大幕拉开之前表白,现场呈现最美的主题,让日子具有了最初的场面感,女儿踩着欢快的脚步,追赶我渐行渐远的青春。
光阴的故事里情节依旧那么完整,每一个标点似乎都是岁月的心声,刻在光阴上的文字,谁能抹去。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的布娃娃,已经蒙上了一些灰尘。我知道女儿会在某个季节,把光阴装扮灿烂,如同小的时候她在阳光下奔跑,展着双手、银铃一样笑。
生活就是一首没写完的诗,如今女儿续写的句子总和我不一样,至于那些记录下女儿成长岁月中的点点滴滴的文字,应该是生活里最幸福的花朵吧。
让女儿成长的故事近一点再近一点,日子就像一个一个大大的逗号,一愣神皱纹就爬上我的额头。光阴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满世界都是你在我身边专心地看书的样子:或站或坐,或默然无声或念念有词。
一份乡愁浸染进我的血液
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就站在时光隧道里。
日子与久违的宁静链接起来,原汁原味的气息将浮躁淹没,诗意的色彩被镶嵌进逐渐深切的感情,光阴在慢慢地流露。老人们诉说着祖辈的故事和荣耀,眼睛里总是会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那些平淡的、忧伤的、喜悦的日子组成,淳朴古韵缠绕于沟沟壑壑,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故乡的温度。
高出了的是山,如屏障一般;低下去的是沟,以低垂的姿态存在。故乡安静地睡在深山,写意一份叫幽静的意境。视线之外的风景,在空间上拉长了与闹市的距离,遍野的绿,显露一种充满时光温存的味道。水涓涓地流,沿着街流淌、轻声细语地流淌,始终维系着固定的走向,或者忽略其表面的斑驳和沧桑,那些被记忆剪碎的旧事,让你可以目不斜视地穿行于浮生流年。
老屋已经不多,随意点缀着。层次错落成触手可及的民俗与世情,或高或低、或大或小,在时光里静静地沉淀出一种沧桑的质感,一些细微的动静,把一种远去的繁盛衍生通过这声响延伸到现在,山、水、走过的人恰到好处地互相映衬着,空气中也蕴含了独特的情感指向。
那棵屹立在村口的古树,顶端干枯的痕迹并没影响它的活力,有斑斑驳驳的树皮,却也有郁郁葱葱的枝条,古戏台在村子最顯眼的地方,这里应该是村民们全部精神生活的陈放容器
几个孩子追逐着,欢笑透过时空的隧道在故乡的上空流动、回荡。
村口的牌楼亮起金黄的灯光辉映着乡村中的红灯笼,一幅和谐宁静的世外桃源画卷,在岁月的印痕里如水印般地逐渐清晰,那些被淡忘在流年里的岁月过往,就被一一固定下来。
与一棵树独语,或与一间老屋对话,然后除了宁静就只是宁静,无遮无拦的院落拉长旅人我们的视野,主人端着冒着热气飘着清香的茶水,任生活暴露在光阴里,任所有的岁月在一望无遗里坦然,视线里的一砖一瓦,都足以触及灵魂最深处的柔软。
把故乡人的幸福覆盖在身上,然后让自己成为这里的一抹风景。
作者简介:胡庆军,笔名:北友。1969年12月出生。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散文诗》《人民日报》等报刊,被收入100余种文学选本。著有散文集、诗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