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材变革的现阶段,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变化,善于反思教材变化的内在原因和特色所在,从而更好低凸显教材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实验教材,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字】列表法、线形示意图、扇形示意图
苏科版《数学》又一次改版,對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是他们遇到的真正的难题。由于小学时对应用题的恐惧,对题意的把握不准,方法的不明确等,让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束手无措。笔者在教学时也深有感触。新授时,虽有一些难度,但是大部分学生还能“照葫芦画瓢”,当堂练习及反应也不错,而综合练习时,学生却无从下手,错误百出,甚至原来会解决的也都忘记而错误了。在略一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分析题意,缺少方法,导致抵触应用题,为了改进这些情况,笔者深入思考,虚心请教,有这样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抓住小学与初中的契入点,准确介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应用题,有了一定的解题经验,这为中学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些基础,借助于这个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经验入手,可以降低解题难度,如苏科版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某学生寄了2封信和一些明信片,一共用了5.6元。已知每封信的邮费为1.2元,每张明信片的邮费为0.8元,他寄了多少张明信片?”本题中,根据“一共用了5.6元”这句话,学生很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但是小学的解题经验也不全是正面的作用,有时会起到反面作用,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比较,从而明确题意中的数量关系。如:“某小组计划做一批中国结,如果每人做5个,那么比计划多39个;如果每人做4个,那么比计划少了15个,该小组共有多少人?计划做多少个中国结?”学生根据解题经验“多9个”应该“加”,那么此题就进入了误区,应该仔细分析谁多?谁少?实际上“少15个”应该“减”,比计划多9个,那么计划就比实际少9个,在表示计划时,应该是:“5X-9”,类似列出方程:5X-9=4X 15。
(二)、重视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授之以渔
苏科版教材中,与老教材的重要区别在于:老教材重视体型教学,将实际问题进行归纳、分类,讲授不同问题的列方程的方法;而新版教材重视解题方法的教学,在六节新授课中陆续讲解了列表法、线形示意图、扇形示意图等,笔者在教学中感受到了这些方法的特点,认为列表可以容易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而线形示意图可以简便地寻找比较题中的等量关系,两者结合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宝。如:“运动场环形跑道周长400米,小红跑步的速度是爷爷的5/3倍,他们从同一起点沿跑道的同一方向同时出发,5分钟后小红第一次与爷爷相遇,小红和爷爷跑步的速度各是多少?”若设爷爷的速度为X米/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列表分析题中的有关数量关系:
速度(M/MIN) 时间(MIN) 路程(M)
爷爷 X 5 5*X
小红 5/3X 5 5*5/3X
此时很容易得出本题的方程:5*5/3X 400=5X。
(三)、由方程返回实际问题,理解本质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大量的练习,固然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会列方程,但那是机械的,笔者在教学时,曾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给方程2X 1=5设计合适的情境。”生一看,来了精神,原来都是做别人出的题目,现在我也可以给别人出题了!于是,各种各样的答案出来了:(1)、明买了2支钢笔,付了5元,找回1元,钢笔每支多少元?(2)、小号从出版社邮购2本一样的杂志,包括邮费的总价为5元,如果邮费1元,那么每本杂志多少元?(3)、一块长为2米的长方形菜地,面积比5平方米少1平方米,求该菜地的宽是多少?――――――当学生会创造性得设计问题,他对这些问题还有什么不理解呢?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添加一些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更清楚的理解问题的本质。
其实,教学的本质和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即通过老师的教法与训练,学生离开老师后也能独立学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素材、创设一个氛围、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出问题的本质,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设计研究》 董林伟 主编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章飞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3]《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键字】列表法、线形示意图、扇形示意图
苏科版《数学》又一次改版,對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是他们遇到的真正的难题。由于小学时对应用题的恐惧,对题意的把握不准,方法的不明确等,让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束手无措。笔者在教学时也深有感触。新授时,虽有一些难度,但是大部分学生还能“照葫芦画瓢”,当堂练习及反应也不错,而综合练习时,学生却无从下手,错误百出,甚至原来会解决的也都忘记而错误了。在略一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分析题意,缺少方法,导致抵触应用题,为了改进这些情况,笔者深入思考,虚心请教,有这样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抓住小学与初中的契入点,准确介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应用题,有了一定的解题经验,这为中学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些基础,借助于这个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经验入手,可以降低解题难度,如苏科版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某学生寄了2封信和一些明信片,一共用了5.6元。已知每封信的邮费为1.2元,每张明信片的邮费为0.8元,他寄了多少张明信片?”本题中,根据“一共用了5.6元”这句话,学生很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但是小学的解题经验也不全是正面的作用,有时会起到反面作用,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比较,从而明确题意中的数量关系。如:“某小组计划做一批中国结,如果每人做5个,那么比计划多39个;如果每人做4个,那么比计划少了15个,该小组共有多少人?计划做多少个中国结?”学生根据解题经验“多9个”应该“加”,那么此题就进入了误区,应该仔细分析谁多?谁少?实际上“少15个”应该“减”,比计划多9个,那么计划就比实际少9个,在表示计划时,应该是:“5X-9”,类似列出方程:5X-9=4X 15。
(二)、重视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授之以渔
苏科版教材中,与老教材的重要区别在于:老教材重视体型教学,将实际问题进行归纳、分类,讲授不同问题的列方程的方法;而新版教材重视解题方法的教学,在六节新授课中陆续讲解了列表法、线形示意图、扇形示意图等,笔者在教学中感受到了这些方法的特点,认为列表可以容易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而线形示意图可以简便地寻找比较题中的等量关系,两者结合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宝。如:“运动场环形跑道周长400米,小红跑步的速度是爷爷的5/3倍,他们从同一起点沿跑道的同一方向同时出发,5分钟后小红第一次与爷爷相遇,小红和爷爷跑步的速度各是多少?”若设爷爷的速度为X米/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列表分析题中的有关数量关系:
速度(M/MIN) 时间(MIN) 路程(M)
爷爷 X 5 5*X
小红 5/3X 5 5*5/3X
此时很容易得出本题的方程:5*5/3X 400=5X。
(三)、由方程返回实际问题,理解本质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大量的练习,固然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会列方程,但那是机械的,笔者在教学时,曾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给方程2X 1=5设计合适的情境。”生一看,来了精神,原来都是做别人出的题目,现在我也可以给别人出题了!于是,各种各样的答案出来了:(1)、明买了2支钢笔,付了5元,找回1元,钢笔每支多少元?(2)、小号从出版社邮购2本一样的杂志,包括邮费的总价为5元,如果邮费1元,那么每本杂志多少元?(3)、一块长为2米的长方形菜地,面积比5平方米少1平方米,求该菜地的宽是多少?――――――当学生会创造性得设计问题,他对这些问题还有什么不理解呢?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添加一些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更清楚的理解问题的本质。
其实,教学的本质和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即通过老师的教法与训练,学生离开老师后也能独立学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素材、创设一个氛围、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出问题的本质,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设计研究》 董林伟 主编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章飞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3]《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