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20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亲身体验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实行开放型作文,训练学生自由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保证学生习作的主体地位。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内容,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
给学生观察和选材的自由
过去进行的作文教学都是“统一命题,统一指导,统一写作”,由于过死的命题作文,好多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写。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观察和选材的方法之后,根据作文训练的重点,只给他们划出一定的范围,提出相关的要求,不再命死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十分活跃,表达的情感也非常丰富。于是在此后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只划范围,不死命题,给学生观察和选材的自由,学生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作文命题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根据学生的需要允许换题 比如在七年级教材中有半命题作文“……高兴”,要求学生围绕题目写谁高兴,为什么高兴就可以了,但习作时有的学生提出能不能把作文中的“高兴”改为“流泪”“委屈”等词?经师生讨论,一致认为可以改。这样题目中的中心词变了,选材的范围也随之拓宽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浓厚了。
根据学生的实际选题、补题在一次作文练习中,笔者出了“我需要……”这一文题让学生习作,要求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缺少什么或有没有感到不满意的人和事,题目自己补充完整,并由此展开联想来写。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笔者深深地感到,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当题目适时适度地叩响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大门时,他们会真诚地敞开心扉。在这次习作中,有的学生写我需要帮助、理解、父爱、母爱,这是学生在呼唤人间真情;有的学生写我需要毅力、勇敢、信心、诚实,这是他们愿意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还有的学生写我需要报纸、书刊、美丽的书包、文具等,这又表达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这些均体现了选材的广泛性。
偶尔让学生自拟题目习作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习作范围或话题自己命题,教师不给任何指导提示,完全由学生“直抒我心”。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一定十分完美,但情感真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克服了文章千人一面、构思雷同的弊病。
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自由
教学生写作文,要求学生讲真话、写实情,这是无可非议的。但还应该逐步让学生懂得不受“真实”的限制,要在精心选材、巧妙构思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学生的文章才会“活”起来。例如引导学生观察冰凌花,通过观察,一般的学生都能写出:寒冷的清晨,玻璃上冻下了美丽的冰凌花,有的像枝叶繁茂的大树,有的像绽放的花朵等等。在笔者的启发下,还有许多学生很善于联想,有的写严寒像一个顽皮的魔术师,时时编出新节目来,玻璃就是他演出的舞台;有的写冰雪覆盖了大地,然而春花夏草并不愿意离去,常悄悄地把自己的剪影托寒风送到窗上来,唤起人们对夏日的留恋。一次中秋节即将来临时,笔者让学生就中秋节望月展开联想。一名学生写全家人团坐在自家的小院里,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谈论着团聚的快乐,可她想到不能与家人团聚的边防战士,他们为了祖国千千万万的家人能更好的团聚,牺牲了太多;她还想到了港、澳、台的同胞。文章可谓真情实感,丰富、合理的想象使文章表达的思想得以升华。
给学生构思和表达的自由
初中作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入门。当学生初步找到门径之后,教师就应当允许并鼓励他们大胆构思,随意表达,只要立意新颖、富于创造,就应该给予鼓励。如写“雪”,既可赞雪的洁白晶莹、大公无私,亦可贬雪的冰封万物、残酷无情……还比如写《母爱》,大多数学生可能写的都是母亲如何关心照料自己,如何教育督促自己,而2名平常成绩很一般的学生却独辟蹊径,一个写妈妈平时总打他、骂他,他一直认为妈妈不爱他,但在一次他生病时,却深深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神圣;另一名同学更独特,写的是一只老母鸡如何在老鹰的袭击下保护小鸡的事,以此突出母爱的伟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思维活动,精心呵护他们的创新意识,更应注重以自身的创新思维去激发这种意识,挖掘这种意识。
给学生推敲和修改的自由
写作文限定时间,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给足时间则可以让学生反复推敲,提高文章的质量。如果二者交叉进行,就可以两利兼得。不过平时的训练还是应该时间服从质量,时间放长一点儿,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写,有足够的时间修改,同时把教师的点拨指导和学生的互改互评相结合,这样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文开放式教学就是要建立开放型、发展式、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动性,激励学生想说就说,鼓励学生爱说就说,帮助学生会说会写,并引导学生说好、写好,让学生真正把作文看成一件快乐的、温暖的、令人需要的、愿意挑战的事情来做。这样,学生不可估量的无限的创造力就会蕴藏其间。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桥东二中)
给学生观察和选材的自由
过去进行的作文教学都是“统一命题,统一指导,统一写作”,由于过死的命题作文,好多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写。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观察和选材的方法之后,根据作文训练的重点,只给他们划出一定的范围,提出相关的要求,不再命死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十分活跃,表达的情感也非常丰富。于是在此后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只划范围,不死命题,给学生观察和选材的自由,学生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作文命题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根据学生的需要允许换题 比如在七年级教材中有半命题作文“……高兴”,要求学生围绕题目写谁高兴,为什么高兴就可以了,但习作时有的学生提出能不能把作文中的“高兴”改为“流泪”“委屈”等词?经师生讨论,一致认为可以改。这样题目中的中心词变了,选材的范围也随之拓宽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浓厚了。
根据学生的实际选题、补题在一次作文练习中,笔者出了“我需要……”这一文题让学生习作,要求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缺少什么或有没有感到不满意的人和事,题目自己补充完整,并由此展开联想来写。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笔者深深地感到,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当题目适时适度地叩响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大门时,他们会真诚地敞开心扉。在这次习作中,有的学生写我需要帮助、理解、父爱、母爱,这是学生在呼唤人间真情;有的学生写我需要毅力、勇敢、信心、诚实,这是他们愿意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还有的学生写我需要报纸、书刊、美丽的书包、文具等,这又表达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这些均体现了选材的广泛性。
偶尔让学生自拟题目习作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习作范围或话题自己命题,教师不给任何指导提示,完全由学生“直抒我心”。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一定十分完美,但情感真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克服了文章千人一面、构思雷同的弊病。
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自由
教学生写作文,要求学生讲真话、写实情,这是无可非议的。但还应该逐步让学生懂得不受“真实”的限制,要在精心选材、巧妙构思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学生的文章才会“活”起来。例如引导学生观察冰凌花,通过观察,一般的学生都能写出:寒冷的清晨,玻璃上冻下了美丽的冰凌花,有的像枝叶繁茂的大树,有的像绽放的花朵等等。在笔者的启发下,还有许多学生很善于联想,有的写严寒像一个顽皮的魔术师,时时编出新节目来,玻璃就是他演出的舞台;有的写冰雪覆盖了大地,然而春花夏草并不愿意离去,常悄悄地把自己的剪影托寒风送到窗上来,唤起人们对夏日的留恋。一次中秋节即将来临时,笔者让学生就中秋节望月展开联想。一名学生写全家人团坐在自家的小院里,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谈论着团聚的快乐,可她想到不能与家人团聚的边防战士,他们为了祖国千千万万的家人能更好的团聚,牺牲了太多;她还想到了港、澳、台的同胞。文章可谓真情实感,丰富、合理的想象使文章表达的思想得以升华。
给学生构思和表达的自由
初中作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入门。当学生初步找到门径之后,教师就应当允许并鼓励他们大胆构思,随意表达,只要立意新颖、富于创造,就应该给予鼓励。如写“雪”,既可赞雪的洁白晶莹、大公无私,亦可贬雪的冰封万物、残酷无情……还比如写《母爱》,大多数学生可能写的都是母亲如何关心照料自己,如何教育督促自己,而2名平常成绩很一般的学生却独辟蹊径,一个写妈妈平时总打他、骂他,他一直认为妈妈不爱他,但在一次他生病时,却深深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神圣;另一名同学更独特,写的是一只老母鸡如何在老鹰的袭击下保护小鸡的事,以此突出母爱的伟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思维活动,精心呵护他们的创新意识,更应注重以自身的创新思维去激发这种意识,挖掘这种意识。
给学生推敲和修改的自由
写作文限定时间,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给足时间则可以让学生反复推敲,提高文章的质量。如果二者交叉进行,就可以两利兼得。不过平时的训练还是应该时间服从质量,时间放长一点儿,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写,有足够的时间修改,同时把教师的点拨指导和学生的互改互评相结合,这样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文开放式教学就是要建立开放型、发展式、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动性,激励学生想说就说,鼓励学生爱说就说,帮助学生会说会写,并引导学生说好、写好,让学生真正把作文看成一件快乐的、温暖的、令人需要的、愿意挑战的事情来做。这样,学生不可估量的无限的创造力就会蕴藏其间。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桥东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