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纲领”,涉及领域之广、任务之重、力度之大、措施之实,远远超出公众预期。紧随其后,中央政治局又决定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并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与此同时,地方层面也已相继跟进,浙江、湖北等地甚至公布了改革小组的运行思路。一场动真碰硬的改革攻坚战,已经箭在弦上、引弓待发。
为什么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这是因为,古往今来,每一次推动历史进步的改革,无不荆棘丛生、惊涛骇浪。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尽管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改革的航船似乎又驶入了一个浅滩。由于既得利益群体的干扰,当前改革格局逐渐趋于部门化、碎片化。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而总书记直接“挂帅亲征”,不仅展现出其“一肩扛”的魄力,还有助于树立领导小组权威,进而超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确保全面改革取得最大胜算。
由于任何变革都对领导和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成功变革往往由强势领导者和高效执行者共同完成。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结合当地实际,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公众对改革的期望值越高,就越需要强大、高效的执行力,越呼唤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行动派”。
所谓执行力,是指执行者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期目标的操作能力,把组织战略决策和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行为。回顾2013年,可以发现,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深圳商事制度试点、宿州土地流转信托试验、泉州金融改革、凤台农村金融改革等,都是在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授意、授权下推动的,并且完全契合“改革纲领”的部署和意图。
行动最有说服力,看准的事情就要抓紧去干。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人就已明白这个道理。汉武帝问申公治乱之事,申公只说:“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行胜于言,知易行难。治国理政,不在于标新立异的口号标语,只要在实践中抓好执行环节,点点滴滴地推动就行了。而且愈到地方、愈到基层,“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要求就愈加迫切。
但是,地方政府本身也有逐利冲动,这就容易导致阳奉阴违、自行其事。俄罗斯寓言《天鹅、梭子鱼和虾》,很能说明问题。一天,这三个家伙出去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但他们用足狠劲、青筋暴露,小车还是纹丝不动。原来不是小车太重,而是另有缘故:天鹅使劲往上向天空上提,虾一步一步向后倒拖,梭子鱼又向池塘拉去。显然,没有方向、没有合力,再多努力也是徒劳无益。而对地方进行指导、协调、督促,恰恰是改革领导小组的重要职能。
正因如此,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准确推进改革,认真执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地方不能做“自选动作”呢?当然不是。2013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整顿作风、反腐倡廉、强化市场、简政放权等为施政取向,开拓了一番新气象。此举也为地方治理改革,腾出了巨大空间。例如,渭南食品安全改革、中山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福州房屋“模拟征收”、南海“政经分离”、南京养老服务外包等,均已被各界广泛认可。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设立,就直接采用了“渭南模式”。
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会更困难。“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只要以更大勇气、智慧和决心推动改革,就一定能在改革与危机的赛跑中胜出。
为什么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这是因为,古往今来,每一次推动历史进步的改革,无不荆棘丛生、惊涛骇浪。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尽管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改革的航船似乎又驶入了一个浅滩。由于既得利益群体的干扰,当前改革格局逐渐趋于部门化、碎片化。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而总书记直接“挂帅亲征”,不仅展现出其“一肩扛”的魄力,还有助于树立领导小组权威,进而超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确保全面改革取得最大胜算。
由于任何变革都对领导和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成功变革往往由强势领导者和高效执行者共同完成。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结合当地实际,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公众对改革的期望值越高,就越需要强大、高效的执行力,越呼唤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行动派”。
所谓执行力,是指执行者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期目标的操作能力,把组织战略决策和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行为。回顾2013年,可以发现,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深圳商事制度试点、宿州土地流转信托试验、泉州金融改革、凤台农村金融改革等,都是在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授意、授权下推动的,并且完全契合“改革纲领”的部署和意图。
行动最有说服力,看准的事情就要抓紧去干。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人就已明白这个道理。汉武帝问申公治乱之事,申公只说:“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行胜于言,知易行难。治国理政,不在于标新立异的口号标语,只要在实践中抓好执行环节,点点滴滴地推动就行了。而且愈到地方、愈到基层,“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要求就愈加迫切。
但是,地方政府本身也有逐利冲动,这就容易导致阳奉阴违、自行其事。俄罗斯寓言《天鹅、梭子鱼和虾》,很能说明问题。一天,这三个家伙出去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但他们用足狠劲、青筋暴露,小车还是纹丝不动。原来不是小车太重,而是另有缘故:天鹅使劲往上向天空上提,虾一步一步向后倒拖,梭子鱼又向池塘拉去。显然,没有方向、没有合力,再多努力也是徒劳无益。而对地方进行指导、协调、督促,恰恰是改革领导小组的重要职能。
正因如此,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准确推进改革,认真执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地方不能做“自选动作”呢?当然不是。2013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整顿作风、反腐倡廉、强化市场、简政放权等为施政取向,开拓了一番新气象。此举也为地方治理改革,腾出了巨大空间。例如,渭南食品安全改革、中山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福州房屋“模拟征收”、南海“政经分离”、南京养老服务外包等,均已被各界广泛认可。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设立,就直接采用了“渭南模式”。
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会更困难。“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只要以更大勇气、智慧和决心推动改革,就一定能在改革与危机的赛跑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