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发展史中一部划时代的经典著作,这本著作一直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现实意义也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变化而不断变化着。在进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其现实意义也更新着,在深层次探究后,希望中国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更多的发展启示。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新时代;现实意义
《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2月24日正式出版的由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等,这一系列的阐述都对之后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提出了理论依据。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中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核心理论思想中依然保持着《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内核,在新中国70周年的历史长河中,其实质也在不断地随着时代在变化着。在中国进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新时代背景下,《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共产党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为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供了理论依据
《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关于阶级与阶级斗争的理论是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的实践指南,指出了社会基本矛盾出现变化的根本源于在于执政阶级更替和阶级斗争激化。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带动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矛盾的激化,社会矛盾出现变化,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这种矛盾的变化也适用于解释我国从近代以来的社会制度变化与统治阶级变化的原因,也就可用于解释为什么说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社会矛盾的变化说明我国原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组成要素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和变化了,于是便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在这个新时代中,我国的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我国也需要进行社会大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变迁。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需要我们正视社会矛盾,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进取的稳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二、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了理论根源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了共产主义要“共”的只是资本, 而不是个人消费品;“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 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共产主义“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为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够单凭自己的劳动生存和发展, 而不能凭占有别人劳动或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謀生。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的共产主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人民为中心”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时代体现,这为我们新时代下所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还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些话语都说明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的7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新时代中,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着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远依靠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永远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毕竟“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这一在毛泽东时期就总结出来的三个活的灵魂之一,使我们党在新中国建国后的改革和建设中一直紧紧抓住不放的工作准则,也只有紧紧抓住群众路线不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才能一直得民心顺民意,从而得到人民的理解与拥护。
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提供了理论保障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点明了共产主义(即社会主义)要由无产阶级进行领导,强调“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而作为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承担起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旗,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担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历史责任。这些《共产党宣言》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提供了不可否认的理论保障,让中国共产党可以牢牢的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的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这便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在新时代中,我们要牢牢握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权,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切事项的要求便是中国共产党要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要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多元化的浪潮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永远把握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贸易全球化的问题讲到了“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了”等观点,揭示了贸易全球化具有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民族隔绝逐渐消失、维持资本主义秩序等作用。这就要求各国在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的前提里,顺应全球化趋势,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结合之中,去发展本国的经济。这种全球化思想,也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改革开放思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提供了理论来源。
2019年6月,习近平在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曾说:“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中国是全球化最坚定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之一”,就在这种大国担当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指出了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要想在新时代中更好的推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务必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还需要在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之中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都需要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之中去,才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正所谓: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面向未来,中国必须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中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这一切丰硕成果的取得都得益于《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斗争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把这些《共产党宣言》中的基础理论与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以更好的把《共产党宣言》中的理论实质贯彻到我们的现实实践中,让我们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大步迈进,实现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中央宣傳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6.
[3]王飞霞.《共产党宣言》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7).
[4]马拥军.《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18(05).
[5]仰义方、戴立兴.论《共产党宣言》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启示意义[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6]朱廷岚.《共产党宣言》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作者简介:苟才益(1995年12月-),男,彝族,四川省攀枝花市,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新时代;现实意义
《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2月24日正式出版的由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等,这一系列的阐述都对之后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提出了理论依据。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中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核心理论思想中依然保持着《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内核,在新中国70周年的历史长河中,其实质也在不断地随着时代在变化着。在中国进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新时代背景下,《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共产党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为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供了理论依据
《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关于阶级与阶级斗争的理论是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的实践指南,指出了社会基本矛盾出现变化的根本源于在于执政阶级更替和阶级斗争激化。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带动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矛盾的激化,社会矛盾出现变化,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这种矛盾的变化也适用于解释我国从近代以来的社会制度变化与统治阶级变化的原因,也就可用于解释为什么说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社会矛盾的变化说明我国原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组成要素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和变化了,于是便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在这个新时代中,我国的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我国也需要进行社会大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变迁。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需要我们正视社会矛盾,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进取的稳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二、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了理论根源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了共产主义要“共”的只是资本, 而不是个人消费品;“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 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共产主义“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为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够单凭自己的劳动生存和发展, 而不能凭占有别人劳动或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謀生。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的共产主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人民为中心”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时代体现,这为我们新时代下所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还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些话语都说明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的7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新时代中,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着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远依靠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永远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毕竟“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这一在毛泽东时期就总结出来的三个活的灵魂之一,使我们党在新中国建国后的改革和建设中一直紧紧抓住不放的工作准则,也只有紧紧抓住群众路线不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才能一直得民心顺民意,从而得到人民的理解与拥护。
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提供了理论保障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点明了共产主义(即社会主义)要由无产阶级进行领导,强调“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而作为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承担起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旗,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担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历史责任。这些《共产党宣言》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提供了不可否认的理论保障,让中国共产党可以牢牢的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的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这便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在新时代中,我们要牢牢握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权,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切事项的要求便是中国共产党要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要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多元化的浪潮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永远把握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贸易全球化的问题讲到了“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了”等观点,揭示了贸易全球化具有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民族隔绝逐渐消失、维持资本主义秩序等作用。这就要求各国在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的前提里,顺应全球化趋势,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结合之中,去发展本国的经济。这种全球化思想,也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改革开放思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提供了理论来源。
2019年6月,习近平在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曾说:“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中国是全球化最坚定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之一”,就在这种大国担当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指出了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要想在新时代中更好的推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务必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还需要在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之中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都需要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之中去,才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正所谓: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面向未来,中国必须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中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这一切丰硕成果的取得都得益于《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斗争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把这些《共产党宣言》中的基础理论与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以更好的把《共产党宣言》中的理论实质贯彻到我们的现实实践中,让我们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大步迈进,实现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中央宣傳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6.
[3]王飞霞.《共产党宣言》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7).
[4]马拥军.《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18(05).
[5]仰义方、戴立兴.论《共产党宣言》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启示意义[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6]朱廷岚.《共产党宣言》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作者简介:苟才益(1995年12月-),男,彝族,四川省攀枝花市,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