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泰勒规则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并被美联储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所接受,对各国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重点讨论泰勒规则理论以及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与实际应用上所面临的阻碍,望能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使用泰勒规则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泰勒规则 相机抉择 规则行事 货币政策
一、引言
泰勒规则自1993年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各界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美联储等超过20多家央行所采用,对各国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规则行事中工具规则的典型代表,泰勒规则挑战了相机抉择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重要地位,对推动货币政策操作理念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20多年的发展,泰勒规则被逐渐优化,越来越适应当下经济发展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而言,还不完全具备适用泰勒规则的前提条件,但这不妨碍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泰勒型规则的理论基础。
二、泰勒规则及其发展
(一)泰勒规则的提出
泰勒规则是新凯恩斯主义代表学者泰勒在综合“单一规则”和“相机抉择”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利率规则,他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经济表现情况,结合宏观经济学家的主流倾向总结出泰勒规则,描述短期利率如何针对通胀率和产出变化调整的准则,对后来的货币政策规则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被看成是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一次突破。
泰勒规则事实上是一项以公开市场操作为操作工具,以短期利率为操作目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以通货膨胀和经济稳定作为政策目标,以“逆风向行事”作为基本原则的一种货币政策当局的行动指南。Hetzel(2000)认为泰勒规则既是规范性的又是描述性的货币政策规则。说它是描述性的政策规则是因为该规则是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操作行为中提炼出来的,它很好地总结了其行为模式;说它是规范性的是因为政策制定者在实践中可以把泰勒规则在更大程度上看做是一项系统性的指南而不是理想化的抽象模型。
(二)简单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是一种简单工具规则。泰勒认为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标准应考虑三个变量——当期产出缺口、当期通货膨胀偏差以及均衡实际利率,并符合以下公式:
it=r* +πt+α(πt-π*)+βyt(1)
其中,i表示名义联邦基金利率, r*表示均衡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πt表示当期平均通货膨胀水平, π*表示目标通货膨胀水平, yt表示实际GDP偏离其目标水平的百分比,即产出缺口,α、β均为正的系数,联邦基金利率与通胀水平偏差和产出缺口正呈相关。
泰勒在研究中发现,π*=r*=2,并设α=β= 0.5时,公式计算出的联邦基金利率在1987年至1992年这段时间内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实际运行轨迹拟合得最好,公式转化为:
it=πt+α(πt-2)+βyt+2(4)
但这种代数形式形式只是简洁参考,各国取值都会存在偏差。
(三)泰勒规则的扩展:泰勒型规则
随着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深人,泰勒规则衍生出了一系列旁支,这些泰勒规则的扩展型都被统称为泰勒型规则,其中包括后顾型泰勒规则,即央行依据前一期的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来设定当期的利率;前瞻型泰勒规则,即使用预期通胀水平来设定当期的利率;动态泰勒规则,即允许利率进行动态缓慢调整;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泰勒规则,暗示名义利率不仅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敏感,而且对实际汇率的变化也有反应;光滑的泰勒规则,即设定央行考虑利率的光滑行为
三、泰勒型规则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泰勒规则虽能够可靠解释美国的历史经济情况,但在其他场景的应用中会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学者们在对泰勒型规则的研究过程中揭示了许多在设计和应用泰勒型规则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泰勒规则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其实施和适用与否是会受到一定限制的,同时在实证上还涉及一些技术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影响到结果的可信度。
(一)前提限制
1.双重目标制。泰勒规则假定政策当局是以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的,显然对于美国而言这一条件是满足的,但其他国家诸如英国或新西兰,这些国家都只重点关注某一特定目标,在泰勒规则的适用性方面则有待商榷。
2.浮动汇率制度。泰勒规则的适用前提之一包括实施浮动汇率制。泰勒指出,只有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央行才能够依据一国产出和通胀水平调整短期利率,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则无法做到,这其实也反映了“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
3.利率传导机制和交流机制。泰勒规则能否发挥作用不仅依赖于利率传导机制是否顺畅,还要辅以完善的交流机制,调整公众对未來利率走势的预期,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才能最终作用于宏观经济。但当出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当局并无利率调整的空间,央行的政策利率调控机制将失效。
(二)实证问题
1.通货膨胀和产出的权重确定问题。泰勒规则对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加以赋值,但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依据计量结果估值,而非直接给定一个先验值。但美国对通货膨胀实行隐性承诺制,若经济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一般会被赋予较高权重。
2.取值问题。在取值方面,泰勒本意使用当期值,但数据的即时可得性是一个问题。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时滞,美联储更倾向于使用预期值,但预测偏差又会产生其他问题。另外,在对基准利率的选择方面,基准利率仅具有概念上的理论意义,其量化估算方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3.通货膨胀的和产出缺口的测算问题。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有很多,各国实际使用的物价指数无法统一,计算结果迥异。另外,对产出缺口的核算方法众多,基于不同方法估计的产出缺口差别很大,将其用于泰勒规则的估算,即使运用同样模型也会得出相差很大的测算结果,因此饱受争议。 四、泰勒型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在我国的现行金融体制下,尽管泰勒规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尺度,但该规则的有效实施还存在一定阻碍,泰勒规则适用的前提条件还不够满足,现有的研究方法和变量的选择与估计也存在挑战。
(一)泰勒规则适用前提的考察情况
1.双重货币政策目标。泰勒规则实施的前提之一是实施双重目标制,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理论界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重点放在本国是单一目标制还是双重目标制上,但从理解就看看上来说,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若普遍认可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则满足泰勒规则适用的前提。
2.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泰勒规则要求一国施行浮动汇率制,而我国明确提出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水平相对稳定,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资本项目管制导致的资本自由流动受限为我国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条件。因此,汇率制度差异不会造成我国适用泰勒规则的阻碍。
3.利率传导机制不完善。泰勒规则强调以利率为工具影响预期进而开展宏观经济调控,因此要求一国拥有完善的市场和通畅的利率传导机制。然而,我国市场经济尚在发展当中,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还还在路途,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利率传导机制,从这一点来看,泰勒规则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指导意义不大。
(二)面临的挑战
1.通货膨胀和产出的权重确定问题。权重设置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十年来我国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从8%下调到7%左右,通货膨胀控制在3%左右,这就是一种平衡。然而我国学者在实证检验上面临公式确定问题,不能直接套用美联储所使用的公式,其通胀和产出缺口系数应有中国的独特性,但实际操作困难重重。
2.数据与基准利率的选择问题。货币政策应该具有前瞻性,政策当局建议使用前瞻性数据,但前瞻预测偏差往往难以把握,使用预期值往往衍生出众多问题,因此要等到国家统计局发布相关数据后才可进行下一步行动。中国的大部分利率由政府管制,实际上也并未形成一致公认的基准利率,对于构建模型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数据支持。
3.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的测算问题。在测算产出缺口时,往往牵涉到潜在产出的测度问题,若估值过高,则可能得到偏低的利率标准,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则导致抑制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于如何测算产出缺口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使用不同模型测算出的结果往往也各不相同。对通货膨胀的测算也面临相似阻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
五、展望与总结
毫无疑问,泰勒规则挑战了相机抉择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重要地位,对各国货币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泰勒规则被逐渐扩展优化,也越来越适应当下经济发展情况,被越来越多的央行所接受,虽然其在实证分析上还面临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界会找到更加优化、更加普适的泰勒型规则。
我国政策环境改变已为适用泰勒规则创造了一些基本条件,但利率市场机制、貨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一些不可避免的技术性问题还阻碍着泰勒规则在我国的直接运用,未来我们还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泰勒型规则,使得该规则成为建立我国中央银行最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 卞志村,毛泽盛.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发展回顾[J].世界经济,2005(12):64-80.
[2] 刘明月.泰勒规则在我国的实践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J].上海金融,2003,(9).
[3] 陆晓明.从泰勒规则到伊文思规则——美联储利率决策框架的演变及未来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2013(4):4-12.
【关键词】 泰勒规则 相机抉择 规则行事 货币政策
一、引言
泰勒规则自1993年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各界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美联储等超过20多家央行所采用,对各国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规则行事中工具规则的典型代表,泰勒规则挑战了相机抉择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重要地位,对推动货币政策操作理念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20多年的发展,泰勒规则被逐渐优化,越来越适应当下经济发展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而言,还不完全具备适用泰勒规则的前提条件,但这不妨碍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泰勒型规则的理论基础。
二、泰勒规则及其发展
(一)泰勒规则的提出
泰勒规则是新凯恩斯主义代表学者泰勒在综合“单一规则”和“相机抉择”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利率规则,他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经济表现情况,结合宏观经济学家的主流倾向总结出泰勒规则,描述短期利率如何针对通胀率和产出变化调整的准则,对后来的货币政策规则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被看成是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一次突破。
泰勒规则事实上是一项以公开市场操作为操作工具,以短期利率为操作目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以通货膨胀和经济稳定作为政策目标,以“逆风向行事”作为基本原则的一种货币政策当局的行动指南。Hetzel(2000)认为泰勒规则既是规范性的又是描述性的货币政策规则。说它是描述性的政策规则是因为该规则是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操作行为中提炼出来的,它很好地总结了其行为模式;说它是规范性的是因为政策制定者在实践中可以把泰勒规则在更大程度上看做是一项系统性的指南而不是理想化的抽象模型。
(二)简单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是一种简单工具规则。泰勒认为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标准应考虑三个变量——当期产出缺口、当期通货膨胀偏差以及均衡实际利率,并符合以下公式:
it=r* +πt+α(πt-π*)+βyt(1)
其中,i表示名义联邦基金利率, r*表示均衡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πt表示当期平均通货膨胀水平, π*表示目标通货膨胀水平, yt表示实际GDP偏离其目标水平的百分比,即产出缺口,α、β均为正的系数,联邦基金利率与通胀水平偏差和产出缺口正呈相关。
泰勒在研究中发现,π*=r*=2,并设α=β= 0.5时,公式计算出的联邦基金利率在1987年至1992年这段时间内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实际运行轨迹拟合得最好,公式转化为:
it=πt+α(πt-2)+βyt+2(4)
但这种代数形式形式只是简洁参考,各国取值都会存在偏差。
(三)泰勒规则的扩展:泰勒型规则
随着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深人,泰勒规则衍生出了一系列旁支,这些泰勒规则的扩展型都被统称为泰勒型规则,其中包括后顾型泰勒规则,即央行依据前一期的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来设定当期的利率;前瞻型泰勒规则,即使用预期通胀水平来设定当期的利率;动态泰勒规则,即允许利率进行动态缓慢调整;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泰勒规则,暗示名义利率不仅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敏感,而且对实际汇率的变化也有反应;光滑的泰勒规则,即设定央行考虑利率的光滑行为
三、泰勒型规则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泰勒规则虽能够可靠解释美国的历史经济情况,但在其他场景的应用中会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学者们在对泰勒型规则的研究过程中揭示了许多在设计和应用泰勒型规则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泰勒规则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其实施和适用与否是会受到一定限制的,同时在实证上还涉及一些技术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影响到结果的可信度。
(一)前提限制
1.双重目标制。泰勒规则假定政策当局是以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的,显然对于美国而言这一条件是满足的,但其他国家诸如英国或新西兰,这些国家都只重点关注某一特定目标,在泰勒规则的适用性方面则有待商榷。
2.浮动汇率制度。泰勒规则的适用前提之一包括实施浮动汇率制。泰勒指出,只有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央行才能够依据一国产出和通胀水平调整短期利率,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则无法做到,这其实也反映了“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
3.利率传导机制和交流机制。泰勒规则能否发挥作用不仅依赖于利率传导机制是否顺畅,还要辅以完善的交流机制,调整公众对未來利率走势的预期,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才能最终作用于宏观经济。但当出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当局并无利率调整的空间,央行的政策利率调控机制将失效。
(二)实证问题
1.通货膨胀和产出的权重确定问题。泰勒规则对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加以赋值,但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依据计量结果估值,而非直接给定一个先验值。但美国对通货膨胀实行隐性承诺制,若经济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一般会被赋予较高权重。
2.取值问题。在取值方面,泰勒本意使用当期值,但数据的即时可得性是一个问题。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时滞,美联储更倾向于使用预期值,但预测偏差又会产生其他问题。另外,在对基准利率的选择方面,基准利率仅具有概念上的理论意义,其量化估算方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3.通货膨胀的和产出缺口的测算问题。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有很多,各国实际使用的物价指数无法统一,计算结果迥异。另外,对产出缺口的核算方法众多,基于不同方法估计的产出缺口差别很大,将其用于泰勒规则的估算,即使运用同样模型也会得出相差很大的测算结果,因此饱受争议。 四、泰勒型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在我国的现行金融体制下,尽管泰勒规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尺度,但该规则的有效实施还存在一定阻碍,泰勒规则适用的前提条件还不够满足,现有的研究方法和变量的选择与估计也存在挑战。
(一)泰勒规则适用前提的考察情况
1.双重货币政策目标。泰勒规则实施的前提之一是实施双重目标制,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理论界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重点放在本国是单一目标制还是双重目标制上,但从理解就看看上来说,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若普遍认可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则满足泰勒规则适用的前提。
2.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泰勒规则要求一国施行浮动汇率制,而我国明确提出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水平相对稳定,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资本项目管制导致的资本自由流动受限为我国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条件。因此,汇率制度差异不会造成我国适用泰勒规则的阻碍。
3.利率传导机制不完善。泰勒规则强调以利率为工具影响预期进而开展宏观经济调控,因此要求一国拥有完善的市场和通畅的利率传导机制。然而,我国市场经济尚在发展当中,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还还在路途,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利率传导机制,从这一点来看,泰勒规则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指导意义不大。
(二)面临的挑战
1.通货膨胀和产出的权重确定问题。权重设置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十年来我国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从8%下调到7%左右,通货膨胀控制在3%左右,这就是一种平衡。然而我国学者在实证检验上面临公式确定问题,不能直接套用美联储所使用的公式,其通胀和产出缺口系数应有中国的独特性,但实际操作困难重重。
2.数据与基准利率的选择问题。货币政策应该具有前瞻性,政策当局建议使用前瞻性数据,但前瞻预测偏差往往难以把握,使用预期值往往衍生出众多问题,因此要等到国家统计局发布相关数据后才可进行下一步行动。中国的大部分利率由政府管制,实际上也并未形成一致公认的基准利率,对于构建模型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数据支持。
3.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的测算问题。在测算产出缺口时,往往牵涉到潜在产出的测度问题,若估值过高,则可能得到偏低的利率标准,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则导致抑制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于如何测算产出缺口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使用不同模型测算出的结果往往也各不相同。对通货膨胀的测算也面临相似阻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
五、展望与总结
毫无疑问,泰勒规则挑战了相机抉择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重要地位,对各国货币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泰勒规则被逐渐扩展优化,也越来越适应当下经济发展情况,被越来越多的央行所接受,虽然其在实证分析上还面临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界会找到更加优化、更加普适的泰勒型规则。
我国政策环境改变已为适用泰勒规则创造了一些基本条件,但利率市场机制、貨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一些不可避免的技术性问题还阻碍着泰勒规则在我国的直接运用,未来我们还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泰勒型规则,使得该规则成为建立我国中央银行最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 卞志村,毛泽盛.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发展回顾[J].世界经济,2005(12):64-80.
[2] 刘明月.泰勒规则在我国的实践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J].上海金融,2003,(9).
[3] 陆晓明.从泰勒规则到伊文思规则——美联储利率决策框架的演变及未来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2013(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