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过渡性语言的设计之美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u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组织了年轻教师的汇报课,我听一位老师的讲课,课题是《伐无道,诛暴秦》,他在讲完了第一个题目“秦的暴政”后,是这样说的:
  第一个题目秦的暴政讲完了。下面讲本课的第二个题目大泽乡起义。
  在对汇报情况进行评析时,我说:“你这样从一个题目蹦到另一个题目,显得有点生硬,好像不是在叙述历史的进程,而是在讲教科书中的子目。你能不能想办法使各子目之间的转换变得更自然一些呢?”在听了我的意见之后,他对教案重新进行了设计,在正式授课时就变成了这样讲:正是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使得广大民众难以为生,不满的情绪日益高涨,全国像是布满了干柴,有一颗火种就能燃起熊熊大火。那么,这反秦的火种是怎样点燃的呢?这就是大泽乡起义。
  不过是加了几句话,就显得自然、流畅多了,也使得两个题目之间有了有机的联系,使讲述的历史过程显示出必然的发展。
  这里,涉及到讲述历史时的一个问题,即如何使一个题目及内容转入到另一个题目及内容。这种转入,我们通常称之为“过渡”。
  讲述中的“过渡”,本身并不承载或传递明显的实质性信息,像上面所举的例子,是没有新的知识点的。既然如此,有没有这种过渡,似乎并不重要。但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过渡得好,效果很明显。这是因为过渡可以使被划分成不同部分的实质性信息得以激活、释放、润滑、衔接,产生出必然的联系,形成整体性的信息。这就是过渡的作用。
  讲述历史时为什么要有过渡呢?表面上看,这是讲授技巧的问题。其实,这是与历史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有关。
  首先,中学教学中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加以编排的,这种编排是对史事进行了选择和剪裁的。在教学过程中,对这种由主题所建构的历史知识系统,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其结构、层次建立起联系。
  其次,历史知识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体性。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人物、每一种历史现象,都是具体的,特定的,有其明显的个性和排他性。对于这一个个具体知识的教与学,必然要有沟通和联系。
  再次,教学的实施是分为一节节课来进行的,每一节课的内容又分成几个部分。课与课之间、一课的各部分之间,需要有衔接,才能使相对独立的部分构成整体。
  这些,都离不开过渡。所以说,讲述史事时的过渡,不仅仅是语言表述技艺的问题,而且是对教学内容处理的问题。从这样的意义上说,过渡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
  在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状况,过渡是有多种类型的。
  一种是学习单元或学习主题之间的过渡。现行的历史教科书,是将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学习单元或学习主题,每个单元或主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各单元或主题之间的编排只是大致上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有时会出现时空单位之间的“空档”或“错位”。如新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第一个学习主题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二个主题是“近代化的起步”,这两个主题在时序上有所交叉,因为第一个主题是到1901年的《辛丑条约》,而第二个主题的开始是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时序上的重叠还不是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怎么是从第一个主题直接转入到洋务运动。我听过一位历史教师的课,他在开始讲授第二个主题时,不是直接进行洋务运动具体内容的教学,而是先把前一个主题中涉及到的国内外局势进行概述,并作为洋务派和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在课后的评议时,他说:“我这样处理可能超出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不知道是不是合适。”我对他说:“您这样的教学设计做得非常好,您真的是在讲历史,而不是在讲课标和课本上排出来的字。您的做法是在两个学习主题之间进行必要的、有机的过渡,没有这种过渡恰恰是不行的。”这个教学实例说明,学习单元或主题之间的过渡是很重要的。
  另一种是课与课之间的过渡。在每一单元或主题下,又分为一个个的课题,形成为一节节课。每一节课虽然是独立的,但课与课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在进行新的一课的教学时,历史教师首先做的,一般不是上来就讲新课的题目及内容,而是进行旧课与新课的转化,以便从以前的教学过渡到当下的教学。这种从旧课到新课的过渡,传统的说法叫作“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并且是作为一节课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也是当前教学改革时应该继承和发展的。这种课与课之间的过渡,有时候是从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过渡,如秦末农民战争一课,就要从上节课中所学的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来过渡;有的时候则是要同以前更早的课所学内容进行联系和过渡,如讲一个时期的科技文化,就需要涉及以前各课所讲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作为新课中科技文化发展的背景或原因。
  再有一种就是一课当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过渡,这是最经常性的,每一节历史课的教学都会遇到。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所用教科书中编排的子目,要设计本课的板书提纲,要安排这节课的教学步骤与环节,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如何做好各子目、各部分之间的过渡。这种过渡做得好,可以把一节课讲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可以使各部分内容紧紧相连,整个一节课显得是浑然一体。
  就过渡本身所用的话语而言,有时是侧重于进行铺垫,有时是侧重于进行衔接,有时是侧重于进行引导,有时是侧重于进行补充。
  需要指出的是,史事之间的过渡,毕竟不是史事本身,换言之,过渡绝不是教学内容的主体。因此,过渡要做得简明、概括,所用时间要尽可能少。只有这样,主体性的教学内容才能更自然、更顺畅、更充分地展开。
  中国传统戏剧的演出,有时在各幕之间会有串联前后情节的表演,称之为“过场”。现在的歌舞晚会或电视栏目,大多有主持人,来推介演出的节目。这些角色的安排,使得精彩的演出更吸引观众。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过渡,也是这样,正是由于过渡的承上启下、前后串通,历史教学丰富多彩的内容才更加吸引学生。
其他文献
以前总是教高年级的我,决定挑战一下自我 ,2013年9月接手一个一年级班级。在和一年级孩子相处的一年中,我目睹了孩子们在这一年中的成长,也和他们一起成长。幸福着我的51个孩子们,也快乐着自己。  在我班墙报上,有一处美丽的景致。51张孩子灿烂的笑脸开在太阳花中。太阳花的花语是:热情、阳光、友爱。每天看见这一朵朵太阳花,就仿佛看到了阳光,看到了希望。我希望51名孩子在这个集体中,成长为具有太阳花品行
期刊
“读写绘”简单说主要指低年级师生共读绘本、儿歌、童诗、电影等,使孩子在美好的事物中心灵得到浸润,在幸福中不知不觉地成长。同时孩子也在愉快的阅读中一遍遍的学习汉字,学习语言。回顾我的读写绘历程,我感觉一步一步走得比较踏实,有效,在新教育的道路上,在读写绘的陪伴下,我的学生会阅读了,阅读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一、儿歌、绘本引路,点燃孩子学习的激情  (一)巧用儿歌,为孩子的好习惯引路  孩子刚
期刊
所谓的“创设情景”就是指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以形象性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景,例如,通过演示实物、卡片、简笔画、身体语言、图片,放录像或播放录音等形式对新材料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特定的课堂艺术境界中,以引起相同的情感体验,在较短时间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一堂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改
期刊
2014年2月~4月,我有幸参加了由朱凌霞老师组织的名师工作室送课活动。俗话说:好课“多磨”。在整个磨课的过程中,特别要感谢朱老师细致入微地指导。一路下来,我不由感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真的有太多去完善和提高的东西,也就是在一次次磨课后的修改中,我感悟着、反思着、实践着,成长了很多。  一、目标明在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都清楚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制定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前提。每一节课我们
期刊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十多年来,我感到很多学生学英语困难重重,害怕开口,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很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到了初三还不会正确朗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的现象。我认为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朗读和背诵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克服“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朗读与背诵,或者说,要学生学好英语,就必须让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放在首位,那么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思维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一个人没有创新兴趣,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曾指出:“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促进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改变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那么,在数学教
期刊
朗读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阅读和口语训练的主要枢纽。流畅的朗读不但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但是,有相当部分初中生,只注重默读,而不愿朗读英语;该朗读的时候,也只见其嘴动而不闻其声;有的学生则只敢轻读,不敢大声朗读。如何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到,朗读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都认为,朗读时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
期刊
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对“赏识教育”这个教育名词已经很熟悉,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却很少应用,直到有一天在和学生的一次交谈中,我体悟到了“赏识教育”的真谛。在我所任教的班里,语文成绩总是不尽人意,但英语成绩总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为此,我也做过很多努力,但都无济于事。为此我思考到:我们语文学科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所以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实走进学生的心灵,走出教育误区。而赏识教育正是这样一种顺应时代
期刊
2014年10月17日,我接了二年级的数学课。这个班有一个同学邵永旭,众所周知,他非常淘气,不爱学习,爱随便打人骂人,不服从老师教育。根据我的了解,他之所以有今天,主要是他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爸爸打,妈妈娇惯,当然在学校也有同学对他的歧视。我接班的第一课,首先在黑板上写了“尊重”这两个大字,讲了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尊重的道理。我讲了尊重是相互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要互相尊重。我特别强调了老师对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