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

来源 :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3537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采访组走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就五年来城市规划学会在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石楠进行了专访。
   记者:目前城市规划学会的重点工作有哪些?这些工作取得了哪些实质性成果?
   石楠: 学会主要围绕着三个“学”——学科、学者、学术来开展工作。首先,要把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学会的核心义务。其次,做好学会工作要靠学者、学人,所以专家、会员都是学会的核心队伍。第三,为学者服务要靠学术活动、学术出版、学术交流。
  学会的工作就是搭台,我们搭台,科学家唱戏。同时通过价值引领来推动行业发展、科技进步、学科建设。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采取平台化的工作思路,将各项工作列入平台之中,这既能有计划地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又有利于行业内各家机构、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加入,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自己也觉得很自豪。
  例如,在党建方面,我们有党建强会平台,积极发挥好学会党委、学会秘书处党支部等各级党组织的作用,真正让学会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有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利用这一平台,把中国经验介绍出去,不断学习研究,形成一套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标准、新的工作体系。
   记者:学会在推动学科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石楠: 推动学科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学会的担当和己任。城乡规划学最早隶属于土木建筑学科,后又成为建筑学下的二级学科。我们发现城市规划学领域里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仍放在建筑学下已不适应学科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学会的专家们花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推动学科升格,直到2010年升格为一级学科,并在其下设立了六个二级学科,这样使得学科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完整,与学会工作的衔接也就更加贴切。
  除了推动学科的升格,学会还积极参与到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评估委员会和继续教育工作中,对各地规划专业的设立和发展提供各种帮助,通过对教育的深度介入,不断助推学科人才的培养。在推动学科建设过程中,学会非常强調结合中国实际,同时又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强调学科建设与行业技术进步紧密互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会自身建设也不断提高。
   记者:学会是如何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的?
   石楠: 一是强调规矩意识,学会要做一个百年老店,最基本的就是要加强自己内部的制度建设,把守规矩作为底线。二是始终把能力提升作为核心。从能力建设角度来讲,个人能力、组织建设都是学会重点工作。三是实行开门办会战略,很多活动我们都是优先满足会员,但并不只是局限会员。四是强调信息化建设。我们很早就提出要有两个学会,一个是实体空间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UPSC),一个是虚拟世界的UPSC。互联网思维带来了学会内部治理机制的改革,倒逼我们改变以往的管理流程。我们也建成了学会的全媒体矩阵,在互联网领域形成了规划学科、规划科普领域阵地。这不但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科和学会的影响力。
   记者:“十四五”期间,立足新发展阶段,学会有哪些规划或设想?
   石楠 :总体来讲就是继续立足于学科建设,引领学科发展,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为学者做好服务,同时组织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推动学术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积极参与科技治理。
  一是如何解决立根塑魂的问题。从社会治理这方面来讲,所谓立根铸魂不仅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而是全体会员和规划科技工作者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
  二是如何发挥好科学家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科学家创新的动力、想象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以科学求真创造知识,构建“以理服人”的学术共同体,以科技向善造福社会,构建“以德服人”的价值共同体,以科学臻美增进福祉,构建“以人为本”的命运共同体。
  三是如何参与到现代化建设。国家明确提出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让更多科学家在全球科技领域发挥作用,讲好中国故事,更专业地参与到全球科技治理中去。发挥好科技社团的独特作用,把我们的经验方法和全球分享,与其他国家共同切磋、共同前进。
   记者:您认为学会应该如何积极参与到全球科技治理中去?
   石楠: 首先,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必须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承担起我们应该承担起的责任,科技领域也是一样,怎么能够认识到全球科技共同体的重要性,怎么更多地融入到全球科技治理当中,学会需要进一步确立这方面的意识。
  第二,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很重要的还是自信,对我们国家也好,对我们自己科技领域的成就也好,绝对不能妄自菲薄。解决好科技自信,才能解决好自立和自强。
  第三,要用好政策,寻求各种政策的支持。在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方面,还是有很多政策资源可以利用。用好政策资源,发挥好我们自己的优势,这也是我们参与到国际治理当中很重要的前提,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
  第四,要有专业上的敏锐性,能够很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所处的位置,很清晰地看到国际组织、国际机构、国外的科研机构、高校的长处以及我们的优势,只有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可能参与进去。
  (供稿:刘玉琪,王姝力,杨云轲,李双斌)
其他文献
学会积极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谋划智库建设主攻方向,把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作为使命担当,立足于国家需求,发挥行业高端智库的作用,坚持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前沿,从多视角把握全局态势,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建设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形成了一些高端智库特色品牌。采访组走进中国水利学会,就学会在智库咨询方面的工作进行探访交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
期刊
[摘要]面向山东省科协所属学会发放调查问卷,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山东省级学会在治理结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会员管理、党建工作和自身经营等6个方面存在共性问题,通过对比江苏省等学会发展较好的省份,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引领新兴学会建设、优化学会治理结构、创新学会日常经营、提升学会社会认可度、重视行业智库建设、树立品牌意识等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级学会学会发展问卷调查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7月28日,世界顶尖科学家与青年科学家对话(以下简称“对话”)活动在北京举办。本次“对话”活动以“开放、合作、共享”为主题,由中国科协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出席活动。“对话”活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杨卫主持。  怀进鹏在致辞中指出,世界顶尖科学家是人类智慧的灯塔,
期刊
“百年老店”中国林学会在学术引领、科学普及、决策咨询、一流期刊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学会秘书长圆桌汇上,我們对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进行了专访。  记者:五年来中国林学会在学术引领方面取得了哪些亮眼的成绩?  陈幸良:回顾学会近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很欣慰。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学会充分显示了学术引领功能。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尤其明显。从
期刊
[摘要]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以武汉轻工大学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为例,结合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剖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社团治理机制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科技社团是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社会治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特别在
期刊
[摘要]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是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作为科学技术普及的重要载体,在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科技馆事业中,基金会设立科技馆发展奖是重视和发挥科普工作者主体作用的一种重要途径与手段。对于很多从事科技馆事业的人来说,荣誉是他们积极参与这项事业的动力之一,也是其孜孜不倦为科技馆发展的精神寄托。通过科技馆发展奖可以营造出一种社会氛围,让科技馆事业成为人们关注与喜
期刊
[摘 要]院士(专家)工作站是聚才引智、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致力打造“院士(专家)工作站”品牌。该文结合工作实践,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夯实基础、考核管理、典型宣传等方面总结、凝练了泉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从无到有、从松散到规范不断转变提升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泉州市 院士
期刊
[摘要]流域的发展与保护工作是系统性任务,具有复杂性、多领域和跨区域等特点,公益诉讼是开展该任务的重要抓手之一。该文以《长江保护法》的相关条款为视角,分析涉及流域传统公益诉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中国水利学会为例,论述了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参与流域公益诉讼工作的可行性,并从参与相关配套法律的立法、法律拟制适格原告角色、与其他流域保护主体的配合、诉讼积极性的激励等方面对工作路径进行构想。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全国学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但目前仍存在内部规章不够完善、用工制度尚存缺漏、风险防控能力有待增强等问题。该文基于对176家全国学会的调研数据及座谈交流情况,对全国学会法治能力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学会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方式构建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初步探索全国学会法治能力建设路径。  [关键词]全国学会 法治能力 问题 风险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中国建筑学会通过构建完整的奖励和表彰评价体系,形成公开透明的评价机制和职责明晰的工作机制,通过科学公正的评选,进一步探索打造建筑领域品牌奖项的有效路径。该文通过回顾2019-2020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评审工作,总结评选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举措,归纳分析管理和业务操作中的问题,对奖项工作的运行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建筑奖项品牌评审机制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G32225[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