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基础》已成为高校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针对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及需求,本着“面向应用”的目的,文章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现状 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当今社会各个领域要求的必备能力。当前形势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及用人单位对于本科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深入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入手,探索新形势下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是当前各高校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如今,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过渡,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
(一)我国中学信息化教育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大一新入学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差异较大
信息化教育近年来受到我国大部分中学的重视,但是由于设备、师资水平等差异,导致大一新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1]。这种情况导致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同一班的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基础不同,教师授课时不好把握尺度和进度。因此,如何解决大一新生入学时知识水平的差异,把握课程的内容和进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各专业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具体要求和侧重点不同
目前的高等学校专业种类繁多,各专业对于计算机水平及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文科專业强调学生需要掌握Windows基础操作及Word、Excel等基本应用工具;而大部分工科专业除了基本操作知识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编程基础,并且各专业在后续学习中对于编程语言的侧重点区分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针对不同专业进行具有倾向性的讲授。
(三)教学内容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
当前IT行业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数据量的不断膨胀,导致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而相对于实际的软件及应用来说,《计算机基础》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更新存在滞后性。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中都含有一部分陈旧过时的内容,例如所讲授的应用软件版本过时以及新型技术和编程语言内容匮乏等问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大纲内容的基础上,不仅要进行基础理论的讲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当前主流甚至新兴的计算机相关知识。
二、关于改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
由于信息行业日趋迅速的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不能只注重于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软件的简单操作。教师的授课内容要与时俱进,及时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除了教授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灵活性、新颖性,特别是要具有针对性,要以“面向应用”为目的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具体可以从提高教师素质、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多元化教学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由于计算机行业发展的迅速性,知识很容易过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及时掌握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教师需要广泛查阅和了解领域内新兴技术的内容和特点,掌握计算机行业的新知识及其应用背景,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教师在讲授时要做到删旧填新,不应拘泥于书本上的内容,要针对当前IT行业的现状及学生的就业需求。这样才能满足高校学生日益突出的学习需求。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任何学科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基础》绝不仅仅是掌握简单的word、excel的操作;要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应用能力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做到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这样学生才不至于觉得这门课程空泛。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学会”做到“会学”,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充分利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具有较高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将获取知识的方法理念传授给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计算思维的理念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建立起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科研和技术问题的意识[2]。
(三)要尽可能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只有40学时左右,如果仅仅是课堂上知识的灌输,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技术及硬件完全可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在线试题库、在线实训平台等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多元化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应用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讲授基础和重点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及各种平台的应用进行有侧重的介绍,充分调动起学生课余时间自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后主动登陆各种平台并根据自身兴趣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进行自习。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自学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优异学生。
【参考文献】
[1]普运伟,耿植林,陈榕,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3(11):13-18.
[2]徐燕,潘亚平.计算思维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9(02):92-9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现状 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当今社会各个领域要求的必备能力。当前形势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及用人单位对于本科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深入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入手,探索新形势下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是当前各高校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如今,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过渡,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
(一)我国中学信息化教育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大一新入学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差异较大
信息化教育近年来受到我国大部分中学的重视,但是由于设备、师资水平等差异,导致大一新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1]。这种情况导致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同一班的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基础不同,教师授课时不好把握尺度和进度。因此,如何解决大一新生入学时知识水平的差异,把握课程的内容和进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各专业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具体要求和侧重点不同
目前的高等学校专业种类繁多,各专业对于计算机水平及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文科專业强调学生需要掌握Windows基础操作及Word、Excel等基本应用工具;而大部分工科专业除了基本操作知识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编程基础,并且各专业在后续学习中对于编程语言的侧重点区分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针对不同专业进行具有倾向性的讲授。
(三)教学内容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
当前IT行业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数据量的不断膨胀,导致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而相对于实际的软件及应用来说,《计算机基础》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更新存在滞后性。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中都含有一部分陈旧过时的内容,例如所讲授的应用软件版本过时以及新型技术和编程语言内容匮乏等问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大纲内容的基础上,不仅要进行基础理论的讲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当前主流甚至新兴的计算机相关知识。
二、关于改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
由于信息行业日趋迅速的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不能只注重于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软件的简单操作。教师的授课内容要与时俱进,及时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除了教授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灵活性、新颖性,特别是要具有针对性,要以“面向应用”为目的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具体可以从提高教师素质、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多元化教学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由于计算机行业发展的迅速性,知识很容易过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及时掌握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教师需要广泛查阅和了解领域内新兴技术的内容和特点,掌握计算机行业的新知识及其应用背景,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教师在讲授时要做到删旧填新,不应拘泥于书本上的内容,要针对当前IT行业的现状及学生的就业需求。这样才能满足高校学生日益突出的学习需求。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任何学科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基础》绝不仅仅是掌握简单的word、excel的操作;要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应用能力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做到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这样学生才不至于觉得这门课程空泛。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学会”做到“会学”,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充分利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具有较高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将获取知识的方法理念传授给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计算思维的理念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建立起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科研和技术问题的意识[2]。
(三)要尽可能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只有40学时左右,如果仅仅是课堂上知识的灌输,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技术及硬件完全可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在线试题库、在线实训平台等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多元化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应用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讲授基础和重点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及各种平台的应用进行有侧重的介绍,充分调动起学生课余时间自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后主动登陆各种平台并根据自身兴趣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进行自习。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自学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优异学生。
【参考文献】
[1]普运伟,耿植林,陈榕,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3(11):13-18.
[2]徐燕,潘亚平.计算思维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9(02):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