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亚洲善待动物组织在网上发布了一段3分48秒的视频,显示在中国某些安哥拉兔养殖场中,工人采用活体拔毛的方式采集兔毛。此后,多家国外知名服装品牌表示将停产安哥拉兔毛产品。中国一些安哥拉兔养殖户随后表示,兔毛销售因此削减。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则表示,拔兔毛的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前较多,如今只是个别现象。针对中国畜牧业协会的这一说法,亚洲善待动物组织发布声明称,安哥拉兔毛活拔并非“个案”。一时间,皮草与环保孰是孰非的问题再次被提及并引发持续关注。
汝之美衣,吾之性命
在全球皮草业中,欧美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近年发展迅速。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2011年,中国貂、狐狸、貉子皮的产量达3400万张。仅台湾一地,一年进口的皮草就大约相当于11万只毛皮动物的生命。但由于缺乏监管,相关法律缺失,剥皮取毛手段极不人道,每天残杀、虐待动物的情境在不同地区上演。
亚洲善待动物组织近日暗访中国山东、江苏等地的安哥拉兔养殖场发现:工人粗暴地给兔子拔毛,痛苦嚎叫的兔子,随后被扔回笼中。这些兔子每三个月就要承受这样的折磨,如果两至五年后兔子还活着,就会被割喉卖肉。虽然中国畜牧业协会声称“安哥拉兔活拔兔毛”只是个别现象,但据《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活拔兔毛在江苏、浙江等地依然存在,有的养殖场还在推广此技术。据悉,拔毛会刺激兔子皮肤,而后长出的毛较粗,收购价更高。“拔下的毛能卖到200多元钱一斤;剪下的毛卖100多元一斤都不见得有人买。”一个养殖户这样告诉记者道。
但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副秘书长颉先生称,活拔兔毛观念已经非常老旧,这种技术现也基本被淘汰,“这种方法早就已经不是主流了。中国安哥拉兔毛的产量占世界约九成,活体拔毛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后,中国兔毛和兔毛制品遭到了抵制。长此以往,必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兔毛产业的正常发展。”
近年来,中国皮草行业在全球皮草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据记者调查,由于全球各地动物保护及动物福利意识抬头,很多国家已经命令禁止人工饲养毛皮动物,所以全球大约75%的皮草服装在中国生产加工,80%-85%被制成皮草商品的动物来自中国的皮草养殖场,中国所生产的皮草制品大约有95%都是供应外销市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皮草生产国和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近年来,中国还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皮草消费市场而广受世界瞩目。
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最新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的毛皮行业动物养殖主要以狐狸、貂、貉子、獭兔等毛皮动物为主。其中,貂皮更是拥有“裘中之王”的美誉,在国外被称为“软黄金”。狐狸皮亦是裘皮中的珍品,被誉为世界三大裘皮支柱之一。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边振瑚表示,“裘皮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我国的裘皮行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近十几年,对外开放的大环境催发了中国裘皮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全球裘皮行业带来新的机会。伴随中国毛皮产业的快速发展,古老而又稚嫩的中国毛皮产业无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贸易秩序的紊乱掣肘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等等。
皮草=富贵?
原始时期的人类,会以所猎动物的毛皮制成衣服来御寒。2009年10月,中国国家林业局颁布的《中国毛皮动物繁育利用及管理》显示,这一被业内人士称作“中国毛皮行业的白皮书”指出,今天,尽管人类已不再依赖野生动物毛皮御寒遮体,但人类服装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仍将维持对这一元素的渴求。皮草早已不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而只是一些人的服饰搭配。
中国毛皮专业委员会主席张淑华曾经带领自己的团队在北京大街上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没几个年轻人愿意穿皮草,理由很集中: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伤害小动物。然而,尽管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穿皮草,但是仍然有某些舆论在倡导这所谓的“时尚”。例如,超5亿票房的电影《小时代》中顾里身上那套价值26万元人民币的奢华黄色皮草,这难免不会影响好几百万年轻人的消费观。
该如何定义这所谓的“奢华”? 皮草为什么就等于富贵?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新鲜的理念了。张淑华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红楼梦》里,薛宝琴‘披裘踏雪折梅’。宫廷里,皇帝、大臣的帽子上,也用皮草做配饰。从中国文化里,大家就崇尚这个。”
当然不是只有中国人这么认为。英格兰人也曾为皮草疯狂。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皇室对皮草制品就青睐有加。上流社会的绅士们的衣服往往带着皮草衬里,女士的大衣则永远把皮草装饰在裙边、衣领和袖口。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明星们的示范,皮草也在英国普通人中流行起来。
哥本哈根皮草总裁托本·尼尔森在参加2013中国国际裘皮年会时致辞说,“以往,裘皮是少数人的奢侈品。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件貂皮大衣和一辆凯迪拉克一样贵,裘皮也仅为富人所有。”
可见,自古以来,皮草就被大家认可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是高贵的、是好的享受。就算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和身份可言,人们也觉得穿上裘皮就是美、就是富贵。所以一旦有了钱,市场就更变得一发不可收。显然,大多数人对毛皮的消费,并不是为了御寒。
其实,天然皮草有躲不过的硬伤:皮草在制作过程中用到大量化学品进行脱脂和清洗,比如甲醛等。对周边水质和环境均会造成破坏。这与当今的低碳环保概念相违背。虽然在欧美,通过合理的污水排放措施,这一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在中国,大部分硝染企业都是小企业,根本无从管起。
“拒绝皮草,珍爱动物”
为了抵抗严寒,本是动物身体组成部分的毛皮如今却成为许多“高级”时尚名人的奢侈品。人们穿戴皮草,并非维持生命所必须,在炫耀财富、奢华与美丽的同时,却促成惨绝人寰的动物杀戮。甚至有皮草代理商在举行时尚派对时,必须将冷气开到极强,鼓励穿戴皮草的行为严重违反了环保精神。
“皮草行业使得许多无辜的动物被屠杀,这绝不是美好的时尚事业所追求的方向。现在全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设计师因为反对虐待和残杀动物而抵制使用皮草!”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可辛说。
行动亚洲动物保护团队由此发起“拒绝血腥皮草”的活动,中国五十多个公益组织以及中国各地的高校、文化组织和互联网公司以各种方式加入支持这项活动。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动物保护组织无法灭绝皮草行业,他们能做的是不断改变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和消费者根深蒂固的审美趣味。
对于设计界而言,皮草材质的奢华,确实很难有其他材质可以替代。即使这样,时装界的凯撒大帝、曾经坚定不移的——“老佛爷”卡尔·拉格菲尔德还是在2010年巴黎时装周上,尝试使用了一次人工皮草。“没想到现在的人工皮草技术进化得如此完美,和天然皮草比起来毫不逊色。”他公开赞美道。
“人工皮草的主要成分是针织布和化纤。在保暖、色泽、长短、粗细、质感这些方面,它和天然皮草的确是没有差别的。”中国美院教授、服装设计师张辛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张辛可曾做过一个简单实验:在水蒸气上分别放一块天然皮草和人工皮草,观察气体的渗透度,结果发现,人工皮草的透气性反而强过天然皮草。
汝之美衣,吾之性命
在全球皮草业中,欧美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近年发展迅速。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2011年,中国貂、狐狸、貉子皮的产量达3400万张。仅台湾一地,一年进口的皮草就大约相当于11万只毛皮动物的生命。但由于缺乏监管,相关法律缺失,剥皮取毛手段极不人道,每天残杀、虐待动物的情境在不同地区上演。
亚洲善待动物组织近日暗访中国山东、江苏等地的安哥拉兔养殖场发现:工人粗暴地给兔子拔毛,痛苦嚎叫的兔子,随后被扔回笼中。这些兔子每三个月就要承受这样的折磨,如果两至五年后兔子还活着,就会被割喉卖肉。虽然中国畜牧业协会声称“安哥拉兔活拔兔毛”只是个别现象,但据《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活拔兔毛在江苏、浙江等地依然存在,有的养殖场还在推广此技术。据悉,拔毛会刺激兔子皮肤,而后长出的毛较粗,收购价更高。“拔下的毛能卖到200多元钱一斤;剪下的毛卖100多元一斤都不见得有人买。”一个养殖户这样告诉记者道。
但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副秘书长颉先生称,活拔兔毛观念已经非常老旧,这种技术现也基本被淘汰,“这种方法早就已经不是主流了。中国安哥拉兔毛的产量占世界约九成,活体拔毛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后,中国兔毛和兔毛制品遭到了抵制。长此以往,必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兔毛产业的正常发展。”
近年来,中国皮草行业在全球皮草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据记者调查,由于全球各地动物保护及动物福利意识抬头,很多国家已经命令禁止人工饲养毛皮动物,所以全球大约75%的皮草服装在中国生产加工,80%-85%被制成皮草商品的动物来自中国的皮草养殖场,中国所生产的皮草制品大约有95%都是供应外销市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皮草生产国和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近年来,中国还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皮草消费市场而广受世界瞩目。
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最新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的毛皮行业动物养殖主要以狐狸、貂、貉子、獭兔等毛皮动物为主。其中,貂皮更是拥有“裘中之王”的美誉,在国外被称为“软黄金”。狐狸皮亦是裘皮中的珍品,被誉为世界三大裘皮支柱之一。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边振瑚表示,“裘皮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我国的裘皮行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近十几年,对外开放的大环境催发了中国裘皮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全球裘皮行业带来新的机会。伴随中国毛皮产业的快速发展,古老而又稚嫩的中国毛皮产业无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贸易秩序的紊乱掣肘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等等。
皮草=富贵?
原始时期的人类,会以所猎动物的毛皮制成衣服来御寒。2009年10月,中国国家林业局颁布的《中国毛皮动物繁育利用及管理》显示,这一被业内人士称作“中国毛皮行业的白皮书”指出,今天,尽管人类已不再依赖野生动物毛皮御寒遮体,但人类服装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仍将维持对这一元素的渴求。皮草早已不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而只是一些人的服饰搭配。
中国毛皮专业委员会主席张淑华曾经带领自己的团队在北京大街上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没几个年轻人愿意穿皮草,理由很集中: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伤害小动物。然而,尽管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穿皮草,但是仍然有某些舆论在倡导这所谓的“时尚”。例如,超5亿票房的电影《小时代》中顾里身上那套价值26万元人民币的奢华黄色皮草,这难免不会影响好几百万年轻人的消费观。
该如何定义这所谓的“奢华”? 皮草为什么就等于富贵?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新鲜的理念了。张淑华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红楼梦》里,薛宝琴‘披裘踏雪折梅’。宫廷里,皇帝、大臣的帽子上,也用皮草做配饰。从中国文化里,大家就崇尚这个。”
当然不是只有中国人这么认为。英格兰人也曾为皮草疯狂。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皇室对皮草制品就青睐有加。上流社会的绅士们的衣服往往带着皮草衬里,女士的大衣则永远把皮草装饰在裙边、衣领和袖口。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明星们的示范,皮草也在英国普通人中流行起来。
哥本哈根皮草总裁托本·尼尔森在参加2013中国国际裘皮年会时致辞说,“以往,裘皮是少数人的奢侈品。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件貂皮大衣和一辆凯迪拉克一样贵,裘皮也仅为富人所有。”
可见,自古以来,皮草就被大家认可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是高贵的、是好的享受。就算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和身份可言,人们也觉得穿上裘皮就是美、就是富贵。所以一旦有了钱,市场就更变得一发不可收。显然,大多数人对毛皮的消费,并不是为了御寒。
其实,天然皮草有躲不过的硬伤:皮草在制作过程中用到大量化学品进行脱脂和清洗,比如甲醛等。对周边水质和环境均会造成破坏。这与当今的低碳环保概念相违背。虽然在欧美,通过合理的污水排放措施,这一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在中国,大部分硝染企业都是小企业,根本无从管起。
“拒绝皮草,珍爱动物”
为了抵抗严寒,本是动物身体组成部分的毛皮如今却成为许多“高级”时尚名人的奢侈品。人们穿戴皮草,并非维持生命所必须,在炫耀财富、奢华与美丽的同时,却促成惨绝人寰的动物杀戮。甚至有皮草代理商在举行时尚派对时,必须将冷气开到极强,鼓励穿戴皮草的行为严重违反了环保精神。
“皮草行业使得许多无辜的动物被屠杀,这绝不是美好的时尚事业所追求的方向。现在全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设计师因为反对虐待和残杀动物而抵制使用皮草!”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可辛说。
行动亚洲动物保护团队由此发起“拒绝血腥皮草”的活动,中国五十多个公益组织以及中国各地的高校、文化组织和互联网公司以各种方式加入支持这项活动。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动物保护组织无法灭绝皮草行业,他们能做的是不断改变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和消费者根深蒂固的审美趣味。
对于设计界而言,皮草材质的奢华,确实很难有其他材质可以替代。即使这样,时装界的凯撒大帝、曾经坚定不移的——“老佛爷”卡尔·拉格菲尔德还是在2010年巴黎时装周上,尝试使用了一次人工皮草。“没想到现在的人工皮草技术进化得如此完美,和天然皮草比起来毫不逊色。”他公开赞美道。
“人工皮草的主要成分是针织布和化纤。在保暖、色泽、长短、粗细、质感这些方面,它和天然皮草的确是没有差别的。”中国美院教授、服装设计师张辛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张辛可曾做过一个简单实验:在水蒸气上分别放一块天然皮草和人工皮草,观察气体的渗透度,结果发现,人工皮草的透气性反而强过天然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