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时,我端坐于著名书画家王立人先生家客厅的沙发上。客厅了无富丽堂皇之气,普通的摆设,透露着寻常人家的质朴。而悄然陈于墙角的三俩件艺术陶器,和墙壁上挂着的先生的书画作品,则不露声色地显示出主人家的雅致与品位。立人先生站在厅堂中操作着电视遥控,荧屏里向我绽放一幅接一幅的梅花,都是他近年来的精品佳构。
这些无声的图片,已让我目不暇接了。但每幅画的后面,都蕴藏了画家的缕缕心思,或些许心得,又或难忘的情节,先生都会恰到好处地对画面做简单扼要的注解。轻柔的话语,言词不多,该像他作画时惜墨如金的风格吧,却足以让我更完整地、更准确地解读先生笔下的内涵外延。我一方面内心里颇为讶异于他对每幅画会有如此深刻的记忆,另一方面又暗想,画家一定是把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了,爱之切切,如此,就不值得奇怪了。
这是—个炎夏的傍晚。
城市的喧嚣和阵阵热浪依然在窗外恣肆,丝毫也不曾因为夜色的降临而消停。而我的目光在—个梅花的世界里流连忘返,躁动的心渐趋平静。
我当然知道,当—幅画轴展开在人们面前时,往往让人从凝固的瞬间获得艺术感染,可是在你享受到美且为之惊叹之际,你千万不可忽略画家那与创作过程紧相伴随的艰辛的心理过程。
盘点王立人先生今日之艺术成就,我在心里浩叹着,他此生真可谓乃为书画艺术而生的:书画作品数百件在全国、省级获奖、展出、发表和刊石,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书画大奖、全国书法大赛“黄庭坚奖”、全国艺术教育成果展金奖,等等。先后在北京、杭州、长沙、南宁等多地举办个展和联展,出版个人书画作品集五本。
这些足以让人钦羡的荣耀,在他心目中,一点也不能成为其人前人后谈及的话题和值得炫耀的资本,立人先生一定认为,他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在下一幅吧。立人先生在向我不紧不缓地叙述他从艺的经历,语调平淡,省略了那些其实是布满坎坷充满曲折的过程,省略了他辗转大江南北深山老林间写生的艰苦,省略了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孤独。他只在他的话语里传递出他热爱艺术的执着与痴迷。其实,不用他多言,我也想见得到,他的每一幅作品,绝对不是从无形到有形的简单描绘,而是倾注了他之于一件成熟的艺术品的热切期待,以及背后那不可枚举的数度技法苦练和不断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过程。我脑子里立时涌上一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觉得这当是对立人先生从艺之路的真实存照了。如果说没有对于艺术的孜孜以求,没有“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念,没有内心表达的不可抑止的愿望,我想,那是肯定走不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的。艰辛的汗水,比起成功本身而言更耐人寻思。
立人先生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先中师,后高职,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一以贯之的生性平朴,恬淡处世,友善为人,其立言、立行、立德向来为人所重,言传身教,有口皆碑。多次荣获省“优秀教师”“模范教师”“黄炎培杰出教师”及湘潭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在朋友圈子里,甚至于流传着这样的讲法,如果有谁哪怕是对立人先生有所腹诽,那么其首先就应该检讨自己的言行了。先生的爱女子舞清楚地记得这样—件事:一次她和父亲去超市,收银员因为粗心少收了一件东西的款,立人先生回家后才发现,于是他坚持将钱送回到了收银员的手上。他对女儿说:“虽然钱不多,但这是我们做人的原则”。很多这样的小事让女儿一直记在心里,不仅让她对父亲愈加敬重,更时时刻刻地鞭策着孩子要诚实守信,敏事慎言。
我对立人先生虽早已心生敬仰,但苦于一直无从谋面。我向来固执地认为,许多事情还是要讲点机缘的。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撞进了立人先生的一次艺术展览。那应是他在知天命之年而游学京华后回家乡的一次汇报展出吧。六十余幅书画作品甫一集体亮相,好家伙,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且不论他古朴妍美的行楷书彰显出了他独特而雅致的风格,而先生笔下的梅花更是让我顿感淡雅的清香拂面而来,一脉清气在周遭氤氲着,袅袅飘散。
置身于立人先生笔墨构筑的梅世界里,我觉得自己神清气朗地在赴一场君子之约。我窃想,立人先生那么偏爱着梅,他画梅之时的感觉,一定也是有一种与君子之交的情感吧。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被誉为花魁,不仅其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其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如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从不同层面上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和坚贞气节,言浅而意深。
在此,我还想起两句诗来,道是“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这是元代散曲名家冯子振写的。冯子振算得上立人先生正宗的老乡,细细一寻思,他的这两行诗,倒真是立人先生品格修养的生动写照了,磊落豁达,矢志不渝。
难怪立人先生那么钟情于梅,执着画梅。梅在历史上,业已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化符号,咏梅、画梅自古至今都是个经久不衰的题材,诗笺画幅又何其多也,但能传诵千古的艺术作品又有几何?我想,任何一件艺术作品固然要经得起大浪淘沙,黄沙散尽始见金,而艺术家超群的品质涵养才是憾不动的根本,才是扛得起精品力作的骨胳。
立人先生的确就是一个为梅而生的艺术家。然否?
我仔细阅读立人先生笔下的梅。白梅、红梅、黄梅、橙梅、绿梅,端的是五彩纷呈,或灿如云霞,或银雕玉琢,柔情似水,清丽超然。先生画梅,往往一画一大片、一大丛,画面上,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那景象煞是动人,犹依稀可嗅到梅花清幽而淡雅的香。他的巨制宏幅,通过疏密、深浅、远近的布局,使每一个局部都能和谐地存在于偌大的一个空间,融为一体,因而使画面有了更深的意蕴,更大的气势,更丰厚的内涵。读他的《香愈清格更高》,仿佛翻开自己的一页人生,读出了错落有致,品出了忠贞不渝;读他的《枝上春如海》,岑寂的大地上,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却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不惧霜刀风剑,昂首怒放的独特风采;读他的《清气满乾坤》,梅花超脱凡俗的傲骨,用它那纯洁的性格洗礼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而现在我面前的立人先生,瘦削的个子,一脸的淡定,炯炯有神的双眼里精光熠熠,分明写着梅那铮铮风骨的精气神,在我眼中恰无异于就是一株梅了。
面对着那一个梅的花海,梅的世界。我突然间蹦出一个念头,真希望跻身于那一丛梅的林子里,自己也能站成一棵梅。
本文作者:谢枚琼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籍贯湖南湘乡市,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湘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已公开出版作品集《走近秋水》(2000年辽宁民族出版社)《忧郁的猫》(200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向阳的山坡》(2008年北京青年出版社)《一路霜晨》(201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
现供职于湘潭市国家税务局。
这些无声的图片,已让我目不暇接了。但每幅画的后面,都蕴藏了画家的缕缕心思,或些许心得,又或难忘的情节,先生都会恰到好处地对画面做简单扼要的注解。轻柔的话语,言词不多,该像他作画时惜墨如金的风格吧,却足以让我更完整地、更准确地解读先生笔下的内涵外延。我一方面内心里颇为讶异于他对每幅画会有如此深刻的记忆,另一方面又暗想,画家一定是把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了,爱之切切,如此,就不值得奇怪了。
这是—个炎夏的傍晚。
城市的喧嚣和阵阵热浪依然在窗外恣肆,丝毫也不曾因为夜色的降临而消停。而我的目光在—个梅花的世界里流连忘返,躁动的心渐趋平静。
我当然知道,当—幅画轴展开在人们面前时,往往让人从凝固的瞬间获得艺术感染,可是在你享受到美且为之惊叹之际,你千万不可忽略画家那与创作过程紧相伴随的艰辛的心理过程。
盘点王立人先生今日之艺术成就,我在心里浩叹着,他此生真可谓乃为书画艺术而生的:书画作品数百件在全国、省级获奖、展出、发表和刊石,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书画大奖、全国书法大赛“黄庭坚奖”、全国艺术教育成果展金奖,等等。先后在北京、杭州、长沙、南宁等多地举办个展和联展,出版个人书画作品集五本。
这些足以让人钦羡的荣耀,在他心目中,一点也不能成为其人前人后谈及的话题和值得炫耀的资本,立人先生一定认为,他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在下一幅吧。立人先生在向我不紧不缓地叙述他从艺的经历,语调平淡,省略了那些其实是布满坎坷充满曲折的过程,省略了他辗转大江南北深山老林间写生的艰苦,省略了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孤独。他只在他的话语里传递出他热爱艺术的执着与痴迷。其实,不用他多言,我也想见得到,他的每一幅作品,绝对不是从无形到有形的简单描绘,而是倾注了他之于一件成熟的艺术品的热切期待,以及背后那不可枚举的数度技法苦练和不断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过程。我脑子里立时涌上一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觉得这当是对立人先生从艺之路的真实存照了。如果说没有对于艺术的孜孜以求,没有“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念,没有内心表达的不可抑止的愿望,我想,那是肯定走不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的。艰辛的汗水,比起成功本身而言更耐人寻思。
立人先生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先中师,后高职,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一以贯之的生性平朴,恬淡处世,友善为人,其立言、立行、立德向来为人所重,言传身教,有口皆碑。多次荣获省“优秀教师”“模范教师”“黄炎培杰出教师”及湘潭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在朋友圈子里,甚至于流传着这样的讲法,如果有谁哪怕是对立人先生有所腹诽,那么其首先就应该检讨自己的言行了。先生的爱女子舞清楚地记得这样—件事:一次她和父亲去超市,收银员因为粗心少收了一件东西的款,立人先生回家后才发现,于是他坚持将钱送回到了收银员的手上。他对女儿说:“虽然钱不多,但这是我们做人的原则”。很多这样的小事让女儿一直记在心里,不仅让她对父亲愈加敬重,更时时刻刻地鞭策着孩子要诚实守信,敏事慎言。
我对立人先生虽早已心生敬仰,但苦于一直无从谋面。我向来固执地认为,许多事情还是要讲点机缘的。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撞进了立人先生的一次艺术展览。那应是他在知天命之年而游学京华后回家乡的一次汇报展出吧。六十余幅书画作品甫一集体亮相,好家伙,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且不论他古朴妍美的行楷书彰显出了他独特而雅致的风格,而先生笔下的梅花更是让我顿感淡雅的清香拂面而来,一脉清气在周遭氤氲着,袅袅飘散。
置身于立人先生笔墨构筑的梅世界里,我觉得自己神清气朗地在赴一场君子之约。我窃想,立人先生那么偏爱着梅,他画梅之时的感觉,一定也是有一种与君子之交的情感吧。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被誉为花魁,不仅其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其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如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从不同层面上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和坚贞气节,言浅而意深。
在此,我还想起两句诗来,道是“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这是元代散曲名家冯子振写的。冯子振算得上立人先生正宗的老乡,细细一寻思,他的这两行诗,倒真是立人先生品格修养的生动写照了,磊落豁达,矢志不渝。
难怪立人先生那么钟情于梅,执着画梅。梅在历史上,业已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化符号,咏梅、画梅自古至今都是个经久不衰的题材,诗笺画幅又何其多也,但能传诵千古的艺术作品又有几何?我想,任何一件艺术作品固然要经得起大浪淘沙,黄沙散尽始见金,而艺术家超群的品质涵养才是憾不动的根本,才是扛得起精品力作的骨胳。
立人先生的确就是一个为梅而生的艺术家。然否?
我仔细阅读立人先生笔下的梅。白梅、红梅、黄梅、橙梅、绿梅,端的是五彩纷呈,或灿如云霞,或银雕玉琢,柔情似水,清丽超然。先生画梅,往往一画一大片、一大丛,画面上,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那景象煞是动人,犹依稀可嗅到梅花清幽而淡雅的香。他的巨制宏幅,通过疏密、深浅、远近的布局,使每一个局部都能和谐地存在于偌大的一个空间,融为一体,因而使画面有了更深的意蕴,更大的气势,更丰厚的内涵。读他的《香愈清格更高》,仿佛翻开自己的一页人生,读出了错落有致,品出了忠贞不渝;读他的《枝上春如海》,岑寂的大地上,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却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不惧霜刀风剑,昂首怒放的独特风采;读他的《清气满乾坤》,梅花超脱凡俗的傲骨,用它那纯洁的性格洗礼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而现在我面前的立人先生,瘦削的个子,一脸的淡定,炯炯有神的双眼里精光熠熠,分明写着梅那铮铮风骨的精气神,在我眼中恰无异于就是一株梅了。
面对着那一个梅的花海,梅的世界。我突然间蹦出一个念头,真希望跻身于那一丛梅的林子里,自己也能站成一棵梅。
本文作者:谢枚琼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籍贯湖南湘乡市,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湘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已公开出版作品集《走近秋水》(2000年辽宁民族出版社)《忧郁的猫》(200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向阳的山坡》(2008年北京青年出版社)《一路霜晨》(201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
现供职于湘潭市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