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底,酉阳县涂市乡。
“给我一辆三轮车,明年就能脱贫!”村民李世林信誓旦旦地说。
40岁的李世林有点跛脚,家里三个娃儿要上学,靠十来亩菜园子维持生计。
由于腿脚不便,李世林只能坐等菜贩子上门收购。
“价格压得很低!”李世林很无奈。
“你可以‘借’钱买辆三轮车!”村干部给他支招。
2016年春节前,李世林拿着从乡里“借”来的5000元钱,把一辆崭新的农用三轮车开回了家。
2016年11月,扶贫干部再次走访李世林。
“菜卖到了县城,价格翻了一倍,菜园子也扩大到20亩,正准备‘贷’款修农家乐!”李世林干劲十足。
先“借”后“贷”,李世林的产业蓬勃发展起来。
李世林命运的改变,源自酉阳县对金融扶贫路径的创新。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酉阳县紧扣脱贫攻坚任务,学以致用,开辟出一条金融扶贫的全新路径。
以学“析”贫
2015年4月的一天,酉阳县金融扶贫调研座谈会召开。
会上,金融机构代表与各乡镇(街道)领导相对而坐。
“银行‘嫌贫爱富’,老百姓贷款难!”一乡镇领导说。
“老百姓不讲信用,扶贫信贷收回难!”银行代表发言。
…………
双方各述难处。
对此,酉阳县扶贫办、金融办的干部们并不陌生。
“这些矛盾长期存在,让金融扶贫之路举步维艰!”酉阳县金融办副主任庹兴旺说。
以往,很多地方都将有限的产业扶贫资金,以补助形式平摊到户。
“像这样‘撒胡椒面’,对产业培育起不了什么作用!”庹兴旺说。
踌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讲话为扶贫干部们送来了“及时雨”,“扶贫先扶志”“精准扶贫”等良策逐渐内化于心。
而认真“学”,是为了更好地“做”。
“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是我们的目的!”酉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玉平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后,酉阳县委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边学边改、边做边改。
“经过學习研讨,我们发现原来采取的救济性、生活性帮扶效果有限,必须创新路径,培养贫困户的志气和干劲。”酉阳县扶贫办主任陈勇说。
以学“析”贫,一场关于金融扶贫模式的创新开始在酉阳酝酿。
开对“药方”
2015年7月,庹兴旺接到一个任务——起草金融精准扶贫方案。
“吃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我起草方案的重要依据!”庹兴旺说。
两个月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关于提供金融扶贫支持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方案的核心是两大信贷政策。”庹兴旺说。
一是精准扶贫到户贷款工程,即对建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内、3年以下、基准利率、免抵押物、免担保费”的贷款。
“财政资金全额按月贴息,资金放大了近10倍,加大了对具备自我脱贫潜力的贫困户的支持力度!”庹兴旺说。
二是“改补为贷”产业扶贫贷款,即对吸纳建卡贫困户就业的涉农经济组织,按每个建卡贫困户5万元的标准给予贷款授信。
“这间接支持了创业能力弱的贫困户就业!”庹兴旺说。
同时,为了防控金融风险,方案还出台了三项配套措施——
一是实施财政贴息政策,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
二是实施农业保险政策,防控贫困户产业风险。
三是建立“政府 担保 银行 保险”的损失分担机制,县政府一次性筹集专项风险补偿金5000万元,存入县兴农融资担保公司。
“出现不良贷款后,保险公司承担70%、财政风险补偿金承担25%、承办银行承担5%,为银行‘贷得出、收得回’松了绑。”庹兴旺说。
方案既出,接下来就是要“做”。
边做边改
2015年10月,庹兴旺率队奔赴乡镇(街道),宣讲金融扶贫政策。
“我们集结了银行、担保、保险等行业专业人员开展宣讲。”庹兴旺说。
宣讲持续了一个月,一个问题跳了出来。
“政策虽好,贫困户却没有启动资金。”庹兴旺说。
为此,县扶贫办和金融办联手,商讨应对之道。
“商讨结果是,实施‘借款启动、奖补巩固、贷款提升’举措,为39个乡镇(街道)发放借款3500万元,再加上村级互助资金1080万元,打造借款资金池。”庹兴旺说。
这就是说,贫困户创业启动前,可以到乡镇“借”来2万元以内的启动资金。
2015年11月,新方案开始在8个乡镇试点。
其间,金融办又发现了新问题——一些贫困户相关证照不全,一时又很难补齐。
为此,县金融办立即召集金融机构,简化办理手续,优化审批程序。
边做边改间,酉阳金融扶贫“改补为借”“改补为贷”政策逐渐完善。
“贷动”脱贫
如今,在酉阳县可大乡吴家村,村民宋先权成了“风云人物”。
“现在共存栏肉牛17头!”宋先权双手比划着说。
“按照每头牛年长80斤计算,预计每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当地干部说。
原来,2015年底,宋先权从乡政府借款基金池中“借”了4万元。
“通过‘四审批两担保’借款流程,一周时间就办好了!”宋先权说。
利用借款,宋先权一家人建了牛圈,购买了种牛10头。之后,宋先权又申请到3万元免抵押、全额贴息产业贷款,发展起了牛肉产业。
2016年5月,在宋先权的带动下,以前怕借债、不敢发展的两户贫困户也加入到肉牛养殖中来。
宋先权就这样当上了致富带头人。
得益于借贷资金支持,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也行动起来。
在板溪镇三角村,42岁的刘玉俊贷款3万元搞起了专业养殖,形成17头牛、8头猪的养殖规模。
在黑水镇马鹿村,养羊合作社理事长张宗卫以“借羊还羊”模式,带动了30户贫困户就业,他也因此拿到70万元的政策贷款用于扩大自己的养殖产业。
…………
截至目前,酉阳已为1575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4751万元,通过“改补为贷”政策,累计提供政府支农贴息贷款16375万元,带动建卡贫困户1138户增收。
“给我一辆三轮车,明年就能脱贫!”村民李世林信誓旦旦地说。
40岁的李世林有点跛脚,家里三个娃儿要上学,靠十来亩菜园子维持生计。
由于腿脚不便,李世林只能坐等菜贩子上门收购。
“价格压得很低!”李世林很无奈。
“你可以‘借’钱买辆三轮车!”村干部给他支招。
2016年春节前,李世林拿着从乡里“借”来的5000元钱,把一辆崭新的农用三轮车开回了家。
2016年11月,扶贫干部再次走访李世林。
“菜卖到了县城,价格翻了一倍,菜园子也扩大到20亩,正准备‘贷’款修农家乐!”李世林干劲十足。
先“借”后“贷”,李世林的产业蓬勃发展起来。
李世林命运的改变,源自酉阳县对金融扶贫路径的创新。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酉阳县紧扣脱贫攻坚任务,学以致用,开辟出一条金融扶贫的全新路径。
以学“析”贫
2015年4月的一天,酉阳县金融扶贫调研座谈会召开。
会上,金融机构代表与各乡镇(街道)领导相对而坐。
“银行‘嫌贫爱富’,老百姓贷款难!”一乡镇领导说。
“老百姓不讲信用,扶贫信贷收回难!”银行代表发言。
…………
双方各述难处。
对此,酉阳县扶贫办、金融办的干部们并不陌生。
“这些矛盾长期存在,让金融扶贫之路举步维艰!”酉阳县金融办副主任庹兴旺说。
以往,很多地方都将有限的产业扶贫资金,以补助形式平摊到户。
“像这样‘撒胡椒面’,对产业培育起不了什么作用!”庹兴旺说。
踌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讲话为扶贫干部们送来了“及时雨”,“扶贫先扶志”“精准扶贫”等良策逐渐内化于心。
而认真“学”,是为了更好地“做”。
“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是我们的目的!”酉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玉平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后,酉阳县委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边学边改、边做边改。
“经过學习研讨,我们发现原来采取的救济性、生活性帮扶效果有限,必须创新路径,培养贫困户的志气和干劲。”酉阳县扶贫办主任陈勇说。
以学“析”贫,一场关于金融扶贫模式的创新开始在酉阳酝酿。
开对“药方”
2015年7月,庹兴旺接到一个任务——起草金融精准扶贫方案。
“吃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我起草方案的重要依据!”庹兴旺说。
两个月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关于提供金融扶贫支持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方案的核心是两大信贷政策。”庹兴旺说。
一是精准扶贫到户贷款工程,即对建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内、3年以下、基准利率、免抵押物、免担保费”的贷款。
“财政资金全额按月贴息,资金放大了近10倍,加大了对具备自我脱贫潜力的贫困户的支持力度!”庹兴旺说。
二是“改补为贷”产业扶贫贷款,即对吸纳建卡贫困户就业的涉农经济组织,按每个建卡贫困户5万元的标准给予贷款授信。
“这间接支持了创业能力弱的贫困户就业!”庹兴旺说。
同时,为了防控金融风险,方案还出台了三项配套措施——
一是实施财政贴息政策,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
二是实施农业保险政策,防控贫困户产业风险。
三是建立“政府 担保 银行 保险”的损失分担机制,县政府一次性筹集专项风险补偿金5000万元,存入县兴农融资担保公司。
“出现不良贷款后,保险公司承担70%、财政风险补偿金承担25%、承办银行承担5%,为银行‘贷得出、收得回’松了绑。”庹兴旺说。
方案既出,接下来就是要“做”。
边做边改
2015年10月,庹兴旺率队奔赴乡镇(街道),宣讲金融扶贫政策。
“我们集结了银行、担保、保险等行业专业人员开展宣讲。”庹兴旺说。
宣讲持续了一个月,一个问题跳了出来。
“政策虽好,贫困户却没有启动资金。”庹兴旺说。
为此,县扶贫办和金融办联手,商讨应对之道。
“商讨结果是,实施‘借款启动、奖补巩固、贷款提升’举措,为39个乡镇(街道)发放借款3500万元,再加上村级互助资金1080万元,打造借款资金池。”庹兴旺说。
这就是说,贫困户创业启动前,可以到乡镇“借”来2万元以内的启动资金。
2015年11月,新方案开始在8个乡镇试点。
其间,金融办又发现了新问题——一些贫困户相关证照不全,一时又很难补齐。
为此,县金融办立即召集金融机构,简化办理手续,优化审批程序。
边做边改间,酉阳金融扶贫“改补为借”“改补为贷”政策逐渐完善。
“贷动”脱贫
如今,在酉阳县可大乡吴家村,村民宋先权成了“风云人物”。
“现在共存栏肉牛17头!”宋先权双手比划着说。
“按照每头牛年长80斤计算,预计每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当地干部说。
原来,2015年底,宋先权从乡政府借款基金池中“借”了4万元。
“通过‘四审批两担保’借款流程,一周时间就办好了!”宋先权说。
利用借款,宋先权一家人建了牛圈,购买了种牛10头。之后,宋先权又申请到3万元免抵押、全额贴息产业贷款,发展起了牛肉产业。
2016年5月,在宋先权的带动下,以前怕借债、不敢发展的两户贫困户也加入到肉牛养殖中来。
宋先权就这样当上了致富带头人。
得益于借贷资金支持,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也行动起来。
在板溪镇三角村,42岁的刘玉俊贷款3万元搞起了专业养殖,形成17头牛、8头猪的养殖规模。
在黑水镇马鹿村,养羊合作社理事长张宗卫以“借羊还羊”模式,带动了30户贫困户就业,他也因此拿到70万元的政策贷款用于扩大自己的养殖产业。
…………
截至目前,酉阳已为1575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4751万元,通过“改补为贷”政策,累计提供政府支农贴息贷款16375万元,带动建卡贫困户1138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