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习领域的主要内容源于企业的生产领域,学习领域的总合基本涵盖生产领域的全部内容。我班采用的是德国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根据学习领域的教学计划设计出适合中国学生的授课计划以及教学方法,使学生能通过德国工商行会的毕业考试。
[关键词] 学习领域 教学 学生
对职业学校来说,该怎么样改变学习环境,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职业培训的目标是培训专业思维,解决问题,社会学习,负责工作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意识。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学校一直在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笔者担任教学的班级是B/S/H实验班,也就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半学,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教育。采用学生两个月在学校,两个月在企业的交替式教学,学生在企业大多是以实训为主。学生在校三年的专业课主要由两个老师配合完成。采用的是德国“学习领域”教学计划。学生在校三年要求教师完成十三个学习领域的教学,由教师自己根据学习领域的内容设计教学内容。
一、整体项目的设置
教学过程中,我将十三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螺旋式的教学,整个教学我都是围绕项目展开的。对老师来说,对问题的设置都有自己的感受。比如,设置项目:做一个自动门的控制系统。老师必须要将学生要掌握的信息告诉他们。项目无理论与实践的划分。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观察自动门的控制,让学生自己记录,然后老师应想法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自己去思考。学生应借助各种方法完成老师的工作页。在设置项目时,始终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设计?难度?覆盖的知识点多少?
2.设置的任务要贴近现实、贴近实际。
3.设计的太容易,不行。
4.设计的太难,不行。
5.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支撑。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情况分成 专业理论基础领域和专业模块领域,前一领域因为学生在初中接受的大多数是传统的教学,所以,这部分主要是将每一相关知识点设置成实验项目。通过 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讲解——做相关习题,让学生慢慢过渡。专业领域部分对于企业与学校交叉的项目,如接触器控制部分,学生在企业培训的时间有四周,对于这部分内容,将企业的项目用于学校的教学项目。将项目分成不同的任务,在每一任务的信息与计划部分,主要是要学生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老师的任务是让他们学会在操作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寻找相关的理论支撑、学会记录现象。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校与企业没有交叉的领域,由学校老师共同商议确定项目。
总之,一般都是遵循学生查找相关的理论支撑——完成操作部分——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当然,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也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二、具体教学过程
有了项目,怎样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这也是老师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带障碍信号的双作用气缸顺序控制是学习领域十控制技术(SPS)部分下的内容。在这个领域主要围绕料的运输控制这个项目展开,该硬件部分要求掌握气动的知识,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自身情况,气动部分我安排了12节课(6个任务)教学,每节课我设置了相关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气路、找出障碍,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实验验证,分析总结消除障碍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主要是“质疑问难——自由回答——动手实现”。双气控二位五通脉冲式换向阀两个控制端口不能同时有信号,否则,将会出现误动作,这一概念的理解是难点,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做、去理解这一部分概念。所以,我采用的方法是质疑问难,启发式教学,由老师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再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解决问题。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法呢?因为“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教学中问题的摆出由学生发现和由教师的提出效果不一样,由学生提出能解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又因为这一部分是完成气路设计的一关键点,同时也是难点,如果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将只有个别学生能完成,大多数同学都会无从下手。当然,之前,我已将工作页提前发给学生(气动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自己预习、思考;通过在课堂上老师再点拨,引导学生由前一节课自然过渡到这一节课。既是对前一节教学环节的检查,同时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又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另外,之前已经有思路的同学经过老师二十几分钟的讲解思路会更清晰,概念会更清楚。在教师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预习中有困惑的同学可能也会豁然开朗,学生基本具备自己设计的能力,也有了自己的思路,会想动手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是否正确,此时,完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老师主要起指导作用,从而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特点和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基本上是采用听、思、讲、做、理的方法完成每次课的学习的。听:听老师分析;思:根据老师的引导、质疑思考问题;讲:有了自己的思路就可以回答,讲解自己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口头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做:自己动手设计气路并在实验台上完成;理:做实验的同时要记录,理清思路总结方法;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知识,要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教学体会
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对我们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认为行为导向式教学是我们的教学理念,项目式教学是我们的主要教学方法。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学习过程应当慢慢开始,逐渐提高要求。
自学代替灌输;
通过操作和“说“来掌握学习内容;
从错误中学习;
学习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劳逸结合);
搭档合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两人搭档或者更大规模的小组合作);
通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尊重和共鸣(教师-学生,学生-教师);
通过联系和运用掌握学习内容;
团队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明确为什么而学。学是为了用。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方面。
3.学生在做中学,然后在学中做,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德国学习领域改革也有不足之处,在借鉴时,笔者结合了我国的实情,根据我校现有条件,学习了他们的合理可用之处,也有我们自己的做法,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项目课程内容选择问题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2]陈建.机电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3]王成福.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模块教学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6,(3).
[4]何家梅.关于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 学习领域 教学 学生
对职业学校来说,该怎么样改变学习环境,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职业培训的目标是培训专业思维,解决问题,社会学习,负责工作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意识。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学校一直在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笔者担任教学的班级是B/S/H实验班,也就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半学,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教育。采用学生两个月在学校,两个月在企业的交替式教学,学生在企业大多是以实训为主。学生在校三年的专业课主要由两个老师配合完成。采用的是德国“学习领域”教学计划。学生在校三年要求教师完成十三个学习领域的教学,由教师自己根据学习领域的内容设计教学内容。
一、整体项目的设置
教学过程中,我将十三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螺旋式的教学,整个教学我都是围绕项目展开的。对老师来说,对问题的设置都有自己的感受。比如,设置项目:做一个自动门的控制系统。老师必须要将学生要掌握的信息告诉他们。项目无理论与实践的划分。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观察自动门的控制,让学生自己记录,然后老师应想法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自己去思考。学生应借助各种方法完成老师的工作页。在设置项目时,始终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设计?难度?覆盖的知识点多少?
2.设置的任务要贴近现实、贴近实际。
3.设计的太容易,不行。
4.设计的太难,不行。
5.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支撑。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情况分成 专业理论基础领域和专业模块领域,前一领域因为学生在初中接受的大多数是传统的教学,所以,这部分主要是将每一相关知识点设置成实验项目。通过 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讲解——做相关习题,让学生慢慢过渡。专业领域部分对于企业与学校交叉的项目,如接触器控制部分,学生在企业培训的时间有四周,对于这部分内容,将企业的项目用于学校的教学项目。将项目分成不同的任务,在每一任务的信息与计划部分,主要是要学生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老师的任务是让他们学会在操作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寻找相关的理论支撑、学会记录现象。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校与企业没有交叉的领域,由学校老师共同商议确定项目。
总之,一般都是遵循学生查找相关的理论支撑——完成操作部分——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当然,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也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二、具体教学过程
有了项目,怎样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这也是老师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带障碍信号的双作用气缸顺序控制是学习领域十控制技术(SPS)部分下的内容。在这个领域主要围绕料的运输控制这个项目展开,该硬件部分要求掌握气动的知识,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自身情况,气动部分我安排了12节课(6个任务)教学,每节课我设置了相关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气路、找出障碍,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实验验证,分析总结消除障碍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主要是“质疑问难——自由回答——动手实现”。双气控二位五通脉冲式换向阀两个控制端口不能同时有信号,否则,将会出现误动作,这一概念的理解是难点,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做、去理解这一部分概念。所以,我采用的方法是质疑问难,启发式教学,由老师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再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解决问题。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法呢?因为“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教学中问题的摆出由学生发现和由教师的提出效果不一样,由学生提出能解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又因为这一部分是完成气路设计的一关键点,同时也是难点,如果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将只有个别学生能完成,大多数同学都会无从下手。当然,之前,我已将工作页提前发给学生(气动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自己预习、思考;通过在课堂上老师再点拨,引导学生由前一节课自然过渡到这一节课。既是对前一节教学环节的检查,同时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又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另外,之前已经有思路的同学经过老师二十几分钟的讲解思路会更清晰,概念会更清楚。在教师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预习中有困惑的同学可能也会豁然开朗,学生基本具备自己设计的能力,也有了自己的思路,会想动手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是否正确,此时,完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老师主要起指导作用,从而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特点和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基本上是采用听、思、讲、做、理的方法完成每次课的学习的。听:听老师分析;思:根据老师的引导、质疑思考问题;讲:有了自己的思路就可以回答,讲解自己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口头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做:自己动手设计气路并在实验台上完成;理:做实验的同时要记录,理清思路总结方法;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知识,要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教学体会
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对我们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认为行为导向式教学是我们的教学理念,项目式教学是我们的主要教学方法。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学习过程应当慢慢开始,逐渐提高要求。
自学代替灌输;
通过操作和“说“来掌握学习内容;
从错误中学习;
学习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劳逸结合);
搭档合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两人搭档或者更大规模的小组合作);
通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尊重和共鸣(教师-学生,学生-教师);
通过联系和运用掌握学习内容;
团队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明确为什么而学。学是为了用。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方面。
3.学生在做中学,然后在学中做,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德国学习领域改革也有不足之处,在借鉴时,笔者结合了我国的实情,根据我校现有条件,学习了他们的合理可用之处,也有我们自己的做法,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项目课程内容选择问题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2]陈建.机电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3]王成福.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模块教学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6,(3).
[4]何家梅.关于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