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花鸟画创作态势探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的花鸟画整体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求创新,大有工笔和写意结合的创作态势。这样的创作态势将持续引领艺术家创造更具时代感的花鸟画作品。
  关键词: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当代花鸟画;意境;兼工带写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自第一届开始,对中国绘画艺术创作就起着引领的作用,它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展览,它的创作态势直接引领中国绘画的发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于2019年9月份在山东济南拉开序幕,本次展览最终入选国画作品604件,花鸟画作品入选578件。此次美展入选的花鸟画作品创作态势主要体现为:乘物游心的意境传承、妙裁出新的构图取样、兼工带写的诗意呈现、蓬勃向上的时代格局。笔者所探得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花鸟画的创作态势,虽不尽谨严确切,但旨在为中国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一点借鉴,更好地弘扬中国花鸟画,创造出真正具有时代感的花鸟画作品。
  一、乘物游心的意境传承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中国古代哲学看似朴素平淡却又玄妙无极。庄子在《人间世》里有言:“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才能至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下百川,因容而深邃之境界。”“乘物以游心”是《人间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值得分析。此“乘”字应与《逍遥游》中“乘天地之正”句中的“乘”一样,意为“顺”,“游心”则是个形象化的说法。“乘物以游心”即随任事物之变化。所谓“乘物”就是把握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唯有亲近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够“游心”。“乘物以游心”是一种借助外物而不受制于物、超然物外而心志逍遥的理想境界。这种亲和文化所包含的“物我同一”的哲学思想,为中国古代美学奠定了哲学基石,指导着近千年来的绘画实践,代复一代,一脉相承,直至今日。饱览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花鸟画作品不难发现,中华民族这种“乘物以游心”的诗意境界始终是中国画的灵魂。元人汤垕在《画鉴》中有言:“盖花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这大概是指天然花卉本身就很美,绘画不应当过于追求形似,重要的是要传达意趣和追求意境,这样才能令观者兴趣深远。物与情的交融体悟,形之于笔端即为绘画,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本次美展中罗喜东的花鸟作品《仙湖之歌》,欣赏此幅作品,仿佛置身于清晨根盛叶茂的榕树下,晨雾缭绕,绣眼欢歌,群鹭游弋,整幅作品洋溢着浓烈的诗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逸仙湖的美景是画家在创作时所凭借的外物,它的美使画家爆发创作灵感。这种灵感并不是对逸仙湖不加分辨的客观描绘,而是在观物之“天性”、师法自然的基础上移情入景。淡雅丰富的色调,闲雅恬淡,产生出一种意蕴无穷的艺术效果。再看美展中李恩成的花鸟画作品《芳华》,画家以水墨造境,描绘的是广袤原野里自由生长的平凡花草。生机勃勃的野花野草是艺术家作画所凭借的外物,水与墨交融碰撞在宣纸上产生的意蕴是画家对物的笔墨驾驭,涉笔成趣,画面饱含浪漫恣肆的生命意趣,正如最美的年华。有关于乘物游心意境传承的创作在十三届全国美展中还有很多,例如王易霓的《风动荷香》、董喜春的《家园·春》、李凤龙的《家园新韵》、鲍守刚的《神密园》、黄勇的《绿野清波总关情》、林蓝的《梦·澳门·1999》、杨娜的《蔷薇风细一帘香》等等。
  二、妙裁出新的构图取样
  传统的中国画根据不同的尺寸及画面构图,存在不同的画幅样式。画幅的样式大致可分为手卷、册页、中堂、斗方、条幅、条屏、镜芯、扇面等。随着时代的变迁,构图取样较之传统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传统的画幅样式以新的形式走进大众的视野,师古而不泥古的画幅创新形式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表现突出。美展的部分花鸟画作品在延续传统的画幅形式的基础上,将不同的画幅样式组合在同一画面,这种看着像切割、打破、重组的画面处理方式,使画幅与构图紧密结合且具有装饰感。例如美展中贾晨的花鸟作品《海是我家乡》,就是通过这种裁剪式的构图取样,使栅栏、海龟、渔网层层交错,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看似随意的组合,却不经意地产生了前、中、后的多层空间布局。渔网作为画面主体贯穿整个画面,使裁剪式的构图看上去并无违和感,且中间裁剪的条屏色调较之两边明亮,不同色调所呈现的节奏韵律使层次复杂而交错的渔网繁而不乱。构图画幅形式的衔接转换,使得画面在变化中寻节奏,在割据中求统一,非常引人注目。画家刘洋初的获奖提名作品《花影扶疏自满庭》也很好地诠释了这种基于传统画幅形式的创新。作品是在传统的中堂画幅形式的基础上,根据画面需要对右侧的条幅进行了不均等的三段式裁剪。这样的裁剪方式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感强,古韵淋漓且具灵性。较之传统的中堂画幅形式,这样结合画面的创新既契合现代人的复古情怀,亦带给人轻松雅致的意蕴。素朴而高雅的格调令人平静,仿若与灯红酒绿的都市隔绝开来,慢慢感受光阴的流逝,感受“禽声格磔频移树,花影扶疏自满庭”的慢生活。美展中此类构图取样妙裁出新的作品还包括董喜春的《家园·春》、罗剑华的《珍禽图》、陈志才的《繁花似锦》 钟武红的《生态新时代之三》、陈福彬的《绿水青山粮满仓》等等。妙裁出新,这在构图上是很大胆的突破,是值得赞扬的,但画幅样式绝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奇,而忽略对画面本身的经营位置、骨法用笔的把握,否则,会因精工打造而“匠气十足”。
  三、兼工带写的诗意呈现
  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是花鸟画两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长期以来工笔花鸟画因其工整细腻以及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颇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写意花鸟画的奔放随意也是艺术家们所孜孜追求的。兼工带写的表现形式是工与写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孕育出来的。工笔与写意不仅仅是技法的表现,更是精神层面的再现,落实到绘画中,既要写意传神又要工整细致,这是兼工带写的表现手法,这样才能使绘画风格工整精致,细节上又赋有写意精神。兼工带写的这种表现形式使得画面较之纯粹的工笔或写意更富有表现力,且能在同一幅画中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体验。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较之前几届全国美展的那种“很标准”的工笔画数量在缩减,兼工带写的表现形式在中国花鸟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兼工带写的诗意呈现俨然已成为当代花鸟画的创作态势,此类作品不拘泥于单一的工笔或写意的表现形式,作品所表现的对象既有精雕细刻的部分,也有淡写抒情的部分,将工笔画的工整细致和写意画的酣畅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点描绘出物象的神韵气质。 例如美展中孙雯的花鸟作品《歸鹤图》,画中的仙鹤采用的是工笔的画法,而背景采用的是小写意的画法,工写结合的创作手法使整幅画既保留了工笔画的工细,又不失写意画的洒脱,静谧不乏生动。李云涛的作品《满园春》更是将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的优势尽显,设色明净淡雅,格调明快温馨,假山、地面还有部分花采用写意的画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而后面的玉兰花、蝴蝶以及画的背景又运用了工笔的画法,画面在表现手法上对立,又在整体上形成统一,使得画面妙趣横生。此外,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运用了兼工带写的创作手法的作品还有曹明阳和曹玉香的《亘古回声之一》、张晓彦的《阿里之秋》、鲍守刚的《神密园》、梁文博的《沐浴春风》、周冰的《春缀满庭芳》、张迎春的《东方风来满眼春》等等。   四、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非凡的艺术作品与其背后的文化渊源和所处的时代有关,艺术作品无法脱离时代精神而永存,而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时代的精神,可以说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都带有无法摆脱的时代性。虽然中华艺术精神及思维方式在整体上是一以贯之的,但每个时代又各具特色,如先秦风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领风骚数百年。这种蓬勃多元的文体流变形象诠释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绚丽多彩,也向我们揭示了这一事实:每个时代都具有各自时代的艺术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经济的繁荣昌盛、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能人辈出的文艺工作者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故此届美展的花鸟画整体感觉都蓬勃向上,艺术家们以自然为媒介,用笔墨传递情感,以独特的视觉文化审美传递磅礴力量,集中展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花鸟艺术作品。例如美展中赵天叶的花鸟作品《勇立潮头,走向辉煌》,该画充满了无限的力量,具有古朴、厚实、稳重和崇高的审美特征,整体设色沉着艳丽且色调明快,纯红的花和纯蓝的水形成了强有力的视觉美感与冲击,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色彩审美意趣。太湖石和红色花卉作为主体物,直立于画面中心,尽显其雄视天下的王者气概,气势撼人。再看美展中焦永峰的作品《付款,请扫二维码》,这是一幅极具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成堆的大白菜上有一个绿色的微信付款码,主体物白菜和二维码都是绿白相间的,白菜掩映付款的二维码,看似埋没,实则显眼。这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我国是移动支付的大国,此画正是对移动支付的艺术再现、科技为艺术表达提供了多种可能,艺术家的创作亦越来越贴近时代的脉搏。此外,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还有许多作品都反映了时代精神,例如廖连兴和廖卉珏的《新丝路》,刘明孝、余文浚、申佳佳的《新时代——暖春》, 刘峥焱的《生命之歌》,陈福彬的《绿水青山粮满仓》,董斌的《崮下今是良田》,黄芳的《盛世芳华》,赵方方的《美美与共》等。
  品读至此,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的花鸟画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式语言、选题视角、构图样式等方面都有突破,展现出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蓬勃向上的发展状态,诠释了中国花鸟画艺术强大的包容性与创造性。当代花鸟画要想持续健康发展,既需要摹古,也需要创新。摹古,是对既有的肯定,创新,承载的是大国的使命感。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花鸟画在緊跟时代步伐的同时按当前的创作态势持续发展,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定能创造出更多的真正具有时代感的花鸟画作品。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通讯作者: 苏云龙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师范美术学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文章通过分析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的中国画课程教学现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问题,特别针对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师范性”这一问题探讨了教学改革策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师范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推动具备传统文化素养的美术教育者和美术专业人才培养。  关
期刊
摘 要:视觉艺术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有效且有力的沟通交流方式,承载着人类的历史、情感、审美和价值取向,与艺术心理学相关的艺术治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壮大,成为一种得到广泛认可的治疗形式。美术教育受众群体在文章中是一个广义概念,泛指系统地接受过美术教育或者被潜移默化引导过的群体,因此,接受过精英教育或者单纯只从生活经验中获取信息的人群都包含其中。文章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美术教育受众群
期刊
摘 要:《徐渭手札册》,水墨纸本,十七开册页,收徐渭亲笔书信十六通。除一通由小楷书写外,其余均为行草书。此件册页递藏有序,作品不仅展示了徐渭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而且凝聚了其在文学方面的高超造诣。  关键词:徐渭;手札;收藏  《徐渭手札册》满纸云烟,信笔书写,用笔苍劲沉着,铁画银钩,行笔灵动飘逸。墨色浓淡相宜,结字癫狂偃仰,多字连绵而浑然天成。章法布置颇具节奏感,无论信文长短,均各有意趣。  全册
期刊
摘 要:20世纪以来,关于油画民族化风格的探索一直是画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杨斌先生是贵州省文联美术研究院的专职画家,他将油画创作植根于贵州本土,在表现语言上致力于民族化形式的新探索,他在创作中注重由特定的民族文化场域所形成的精神空间的表达,深化了民族题材油画的表达内涵。  关键词:贵州油画;杨斌;民族性;乡土情怀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贵州当代油画发展现状研究”(16FB08)阶
期刊
摘 要:艺术作品不是一种与社会脱节或与生活毫无联系的产物,也不是一种没有社会作用的独立的事物,艺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生活现象的体现,是对生活高度提炼的表达。东汉的哲学家王充提倡美术反映现实,因而我们可以在古代遗留下来的画像石和画像砖当中感受到古代绘画具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蒋兆和是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其画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传播力,给人带来直观的感受,更利于大家去理解和吸收艺
期刊
摘 要:威尼斯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发展出的画派。威尼斯画派的作品色彩斑斓明艳,楚楚动人。人性的欲望和俗世的欢愉在画家们的笔下,被描绘得富丽堂皇,贵气十足。画中的神祇融入了人间的红男绿女中,彼此平等交融,和谐共处。富足的经济、稳定的政局和宽松自由的安居乐业环境,是威尼斯画派应运而生的充足底气。  关键词: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委罗内塞;丁托列托;乔凡尼;乔尔乔内;提香  上帝随手撒下一把用五彩
期刊
摘 要:牛文娟的作品以宁静典雅的美学意境重新诠释晋唐山水的绘画传统,她对形色的绘画表现生发出适合当代人审美趣味与精神需求的山水新样式。笔者通过对牛文娟作品中绘画笔法、色法以及样态特征的分析,结合其艺术理念与诗文情感,阐述其工笔山水画的语言特色与内涵表现。  关键词:牛文娟;工笔山水画;语言;形色  2016年初秋,笔者与牛文娟相识在由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主办的“塞隆水泥库当代工笔、水墨青年艺术家系列提
期刊
摘 要: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张洹以身体为媒介的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心理震撼力。他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艺术之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文章探寻了张洹艺术中的“生”与“重生”的概念,并围绕这两方面进行论述。任何艺术家都无法避开时代与环境的影响,对于张洹“生”的独特解读主要是围绕“生存”“生命”两个关键词入手,探寻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在国外的历程。同时,其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转换过程即他归国之后对于“重
期刊
摘 要:在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不断开展的过程中,体现国家意志与民族精神的人物画创作,占据了重要地位,取得了骄人成果,同时也成为美术领域中重要的议题。在丰富多元的艺术环境中,画家们在面对各式内容题材的创作时,希望通过各自的艺术语言提升创作水平。在这一前提基础之上,文章通过对主题性人物画创作的思考,聚焦于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历史情境、思想情感等方面,展开对画家主体和艺术创作的深入
期刊
摘 要: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文人画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职业画家所做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创始者,并称之为南宗之祖。宋代以前,中国绘画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并出现了“关家山水”和“黄徐异体”的花鸟画。  关键词:文人画;徐熙;黄筌;“黄徐异体”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约萌芽于魏晋南
期刊